1.关于“柳”的古诗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注]《诗经·小雅·采薇》写的是出征士兵保家卫国怀念亲人和乡土的情思,这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以杨柳作为意象的最早的一首诗。其大意是:当初我们出征啊,杨柳飘拂依依;如今我们归来啊,却是雨雪漫天纷飞。 咏 柳 [宋]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并用“天地有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难逃灭亡的命运。 如梦令 《红楼梦》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此词是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人物史湘云所写的“咏柳”词,读来别有生趣。 鹧鸪天 咏柳 意在闲闲 雨过新晴五月天,一时光景尽清妍。 笼烟流翠添娇态,间有蝴蝶舞蹁跹。 柳腰瘦,叶眉欢。也挽人臂也拂肩。 前人惯作离情诉,我今翻成妩媚篇。 [注]这是一位网友所写的“咏柳”词,有古人遗风,更具时代新意。 带柳的古诗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陆游《马上作》 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万井楼台疑绣画,九原珠翠似烟霞。年年今日谁相问,独卧长安泣岁华。 2.有关柳树的古诗除了咏柳,2首就够了边塞的也2首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赠柳 李商隐(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离亭赋得折杨柳 李商隐(唐)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柳 李商隐(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江边柳 雍裕之(唐)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杨柳枝词 白居易(唐)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垂柳 唐彦谦 (唐)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如梦令·咏柳 曹雪芹(清)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杨柳枝词 厉鹗(清) 玉女窗前日未曛,笼烟带雨渐氤氲. 柔黄愿借为金缕,绣出相思寄与君. 兰陵王·咏柳 周邦彦(北宋) 柳阴直,烟里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高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3.古诗《杨柳》许多人可能会以为古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是杨树和柳树两种树的并称,其实不然,这些诗句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而与现代植物学分类中所说的杨树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柳树为什么会被称为“杨柳”呢?对此,清代杜文澜在其编撰的《古谣谚》一书的卷九十引唐代传奇《开河记》一书中的记载云:“功既毕,上言于帝,决下口,注水入汴梁。帝自洛阳迁驾大渠,诏江淮诸州,造大船五百只。龙舟既成,泛江沿淮而下。到大梁,又别加修饰,砌以七宝金玉之类。于是吴越取民间女年十五六岁者五百人,谓之殿脚女。至于龙舟御楫,即每船用彩缆十条,每条用殿脚女十人,嫩羊十口,令殿脚女与羊相间而行,牵之。时恐盛暑,翰林学士虞世基献计,请用垂柳栽于汴渠两堤上,一则树根四散,鞠护河堤,二乃牵舟之人护其阴,三则牵舟之羊食其叶。上大喜,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竞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方及百姓。时有谣言曰:‘天子先栽然后百姓栽。栽毕,帝御笔写赐垂柳姓杨,曰杨柳也。’”其后明人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二十四卷、清初褚人获在《隋唐演义》四十回中又分别演绎了以上传说,使得该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 满意请采纳。 4.含柳字的古诗对柳的吟咏: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 巩[宋]——《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咏柳》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唐 杜甫《腊日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韩愈《感春五首》 不觉春风换柳条 唐 韩滉《晦日呈诸判官 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斜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唐·刘方平《代春怨》 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 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 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 唐·温庭范《题望苑驿》 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 宋·张来《春日》 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 宋·苏轼《一丛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宋·李清照懈恋花》 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 宋·陆游《马上作》 春事到清明,十分花柳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 春色撩人,爱花风如扇,柳烟成阵 清·洪异《长生殿·禊游》 “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色青青柳色新”——王维(唐) ——《渭城曲》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唐)——《竹枝词》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唐)——《钱塘湖春行》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 巩[宋]——《咏 柳 》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唐)—《咏柳》 5.关于柳的2首完整古诗《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这首诗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整首诗的意思事:奔腾的黄河就来自云端,一座孤城外是万仞高山。吹羌笛的就不要怨杨柳不绿,春风从来未到过玉门关。 名句赏析——“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诗的首句写自下而上对黄河的远眺,次句写边塞环境的险恶,两句合在一起,用大笔写意的手法,渲染刻画了边塞风光的雄奇苍凉和边防战士们生活环境的艰苦恶劣。后两句笔锋一转,引入羌笛之声。折杨柳送别本是唐人风习,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词更能引起思乡的离愁。可如今在这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想要折一枝杨柳聊寄别情也不可能,这怎能不让人更感悲伤。全诗表现了盛唐诗人悲凉慷慨的精神风貌。 6.古诗《冬柳》的翻译翻译为: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译文:水汀边一行行的柳树斜对着我的窗口,衰败的枝条,零零落落地堆积在江岸边上。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译文:一阵寒风吹来,把柳树的枯枝吹断,栖息在江边的寒鸥被惊起,一对对地飞走了。 《冬柳》出自陆龟蒙,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作者陆龟蒙并不袭故蹈常,写出了一些新意。诗词中也用到动静结合的手法,让人仿佛感受到冬天早晨江边的寒洌、冷清。 此诗的一、二句写柳的地理位置和衰落形态,是静景。诗人住在郊外,不写自己的窗刚好对着一行柳树,而写柳树对着诗人的门窗,显得新奇别致。 三、四句转而写动景:霜风劲吹,枯枝断落,鸥鸟惊飞。诗人用精炼的笔墨,描绘出一幅鲜明的画面,有声有色,形象十分生动,让人感受到冬天早晨江边的寒洌、冷清。 全诗不仅立意构思新奇别致,而且题材也不袭故蹈常,读者在鉴赏时应特别注意这一写作特点。 7.有关柳树的古诗采 薇 《诗经·小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赠柳 李商隐(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离亭赋得折杨柳 李商隐(唐) 暂凭尊酒送无聊,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柳 李商隐(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江边柳 雍裕之(唐) 袅袅古堤边,青青一树烟。 若为丝不断,留取系郎船。 杨柳枝词 白居易(唐)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如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垂柳 唐彦谦 (唐)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 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 曾巩(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如梦令·咏柳 曹雪芹(清) 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 杨柳枝词 厉鹗(清) 玉女窗前日未曛,笼烟带雨渐氤氲。 柔黄愿借为金缕,绣出相思寄与君。 兰陵王·咏柳 周邦彦(北宋) 柳阴直,烟里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高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 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