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戴月唐诗

1.带月的古诗句.除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李白) 8、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李白)。

2.关于月的古诗大全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

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6、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朗西。(李白)

8、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

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

1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2、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听杯一问之。(李白)

3.关于月亮的古诗有哪几首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3、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宋·苏轼《中秋月》。

6、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4.含有戴字的古诗

《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苏颋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答僧拄杖》张籍

灵藤为拄杖,白净色如银。

得自高僧手,将扶病客身。

春游不骑马,夜会亦呈人。

持此归山去,深宜戴角巾。

《送吴炼师归王屋》张籍

玉阳峰下学长生,玉洞仙中已有名。

独戴熊须冠暂出,唯将鹤尾扇同行。

炼成云母休炊爨,已得雷公当吏兵。

却到瑶坛上头宿,应闻空里步虚声。

《和韦开州盛山十二首61琵琶台》张籍

台上绿萝春,闲登不待人。

每当休暇日,著履戴纱巾。

《答元八遗纱帽》张籍

黑纱方帽君边得,称对山前坐竹床。

唯恐被人偷剪样,不曾闲戴出书堂。

《怀仙歌》李白

一鹤东飞过沧海,放心散漫知何在。

仙人浩歌望我来,应攀玉树长相待。

尧舜之事不足惊,自馀嚣嚣直可轻。

巨鳌莫戴三山去,我欲蓬莱顶上行。

5.谁知道古诗中带有戴字的诗句有什么

1.赠范晔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

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

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

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

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

熟是熟非,有待考证。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品赏析 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一种主题。

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离,再会难期,就连通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这些送别或留别的诗里,难免染上凄凉、伤感的色彩。

江淹《别赋》所谓“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在古代确乎是这样的。但也不可一概而论,古人写的别诗,也有明朗乐观之作。

初唐诗人王勃的名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就是这样的一首好诗。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

14岁时应举及第,当了一名朝散郎,沛王召为修撰,但不久就被唐高宗贬黜了。于是王勃便漫游蜀中,一度任虢州参军,又犯了死罪,幸而遇赦,但官职还是丢掉了。

他的父亲受他牵累,贬为交趾令。他渡海省亲,不幸溺水而死。

年仅25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他在长安的时候写的。

“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通称。这位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上任,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给他这首诗。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开头两句分别点出送别的地点和行人的去向。

“城阙”,指京城长安,阙是宫门两边的望楼。“三秦”,泛指长安附近。

项羽破秦后,把秦国原来的地盘分为雍、塞、翟三国,封秦朝的三个降将为王,称为“三秦”。“城阙辅三秦”,是说京城长安周围有三秦夹辅着。

“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从灌县到犍为这一段有白华津、万里津等五个渡口,称“五津”。

长安是诗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宫阙,气象雄伟,历历在目。杜少府离开这里,自然是恋恋不舍。

而将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风烟渺渺,极目望去不免产生几分惆怅。这两句通过一近一远两处景物的对照,衬托出行者、送行者双方依依惜别的感情。

这位姓杜的朋友在京城得到县尉这样一个小官,长途跋涉到蜀州去上任,恐怕是一个很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王勃自己游宦在外,也不怎么得意。

当他们走出都城,远望五津的时候,彼此的感情很自然地会沟通在一起。“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这两句诗把两人之间感情的共鸣写了出来。

这两句的大意是:我和你都是离乡远游以求仕宦的人,你去蜀州,我留长安,去和留虽有不同,但此刻的惜别之意却是一样的啊!这两句表现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从字里行间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是很动人的。 五六句忽然将笔锋一转,转而去宽慰那即将远行的友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思是说:我们分手之后,虽然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最后两句就此再推进一层说:“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意思是,不要在分手的岐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地别泪沾巾。

以上四句是从曹植的《赠白马王彪》脱化出来的。曹植在和他的弟弟曹彪分离时写道:“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又说:“忧思成疾 ,无乃儿女仁!”但王勃的诗更凝练、更鲜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长期以来脍炙人口的诗篇,特别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至今还常被人们引用。

这首诗写得乐观开朗,没有一般赠别诗常有的那种哀伤和悱恻。我想,这正是它受人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

它的情调和唐朝前期经济文化走向繁荣、封建社会上升发展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朴素无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也正是它的好处。

从齐梁到初唐,。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