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杨修”的诗句有哪些1.《送单少府赴扶风》 年代: 唐 作者: 李端 少年趋盛府,颜色比花枝。范匄非童子,杨修岂小儿。 叨陪丈人行,常恐阿戎欺。此去云霄近,看君逸足驰。 2.《六答杨应宁》 年代: 明 作者: 吴宽 池上挥毫思不烦,忽传诗句到柴门。 官联贾至称中舍,字许杨修识外孙。 西郭向人空折简,东堂延客已开尊。 杏园旧例推年少,风雨孤村莫断魂。 3.《借韵跋林肃翁题诗》 年代: 宋 作者: 孙应时 昔冠南宫淡墨书,当年万卷各各糊, 至今处子尚绰约,应笑老婆曾抹涂。 咏庆云图如著色,和薰风句更从谀。 行三十里余方悟,敢与杨修校智愚。 4.《孔北海堂》 年代: 宋 作者: 李廌 卯金自中叶,已若子南周。 阿瞒制威福,九鼎若缀旒。 余子不复忌,多士例为仇。 崭然见芒角,已坐锢与钩。 谁知英雄彀,翻令作罝罘。 假手陷正平,谑玩戮杨修。 小慧尚必除,伟人那得留。 凛凛孔北海,胸次包九州。 倘令坐庙堂,大盗当寝谋。 专诛及斯人,遂负壑与舟。 当时同朝士,苟生盍包羞。 身死名亦灭,白骨委山丘。 先生虽千载,生气尚横秋。 当时眼中意,付与一醉休。 文人具文行,来作东诸侯。 尚友天下士,复于古人求。 作亭俯层城,持杯想风流。 壁间妙著述,腾光昏斗牛。 文存人亦亡,应从文举游。 我生真碌碌,与世甘沉浮。 思为坐上客,扬觯和南讴。 无成老岩谷,哀哉空白头。 5.《夜归舟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意薄杨修唤小儿,孤舟自笑发成丝。 放开痴腹无非梦,拈起幽怀总是诗。 霜下忽惊桐叶尽,滩生更觉水声奇。 余年那恨驱黄犊,除却为农百不宜。 2.形容“杨修”的诗句有哪些1.《送单少府赴扶风》 年代: 唐 作者: 李端 少年趋盛府,颜色比花枝。 范匄非童子,杨修岂小儿。叨陪丈人行,常恐阿戎欺。 此去云霄近,看君逸足驰。 2.《六答杨应宁》 年代: 明 作者: 吴宽 池上挥毫思不烦,忽传诗句到柴门。 官联贾至称中舍,字许杨修识外孙。西郭向人空折简,东堂延客已开尊。 杏园旧例推年少,风雨孤村莫断魂。 3.《借韵跋林肃翁题诗》 年代: 宋 作者: 孙应时 昔冠南宫淡墨书,当年万卷各各糊,至今处子尚绰约,应笑老婆曾抹涂。 咏庆云图如著色,和薰风句更从谀。行三十里余方悟,敢与杨修校智愚。 4.《孔北海堂》 年代: 宋 作者: 李廌 卯金自中叶,已若子南周。阿瞒制威福,九鼎若缀旒。 余子不复忌,多士例为仇。崭然见芒角,已坐锢与钩。 谁知英雄彀,翻令作罝罘。假手陷正平,谑玩戮杨修。 小慧尚必除,伟人那得留。凛凛孔北海,胸次包九州。 倘令坐庙堂,大盗当寝谋。专诛及斯人,遂负壑与舟。 当时同朝士,苟生盍包羞。身死名亦灭,白骨委山丘。 先生虽千载,生气尚横秋。当时眼中意,付与一醉休。 文人具文行,来作东诸侯。尚友天下士,复于古人求。 作亭俯层城,持杯想风流。壁间妙著述,腾光昏斗牛。 文存人亦亡,应从文举游。我生真碌碌,与世甘沉浮。 思为坐上客,扬觯和南讴。无成老岩谷,哀哉空白头。 5.《夜归舟中作》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意薄杨修唤小儿,孤舟自笑发成丝。放开痴腹无非梦,拈起幽怀总是诗。 霜下忽惊桐叶尽,滩生更觉水声奇。余年那恨驱黄犊,除却为农百不宜。 3.关于杨修的成语1,余子碌碌---余子:其它的人。谓其它人平庸无能,表示对别人的轻视。 出处:《后汉书·称衡传》:“衡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修。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数也。’明·袁宏道《瓶花斋集之九·尺椟·与李龙湖》:“仆尝谓六朝无诗,陶公有诗趣,谢公有诗料,余子碌碌 2,黄绢幼妇 “绝妙”二字的隐语。 3, 绝妙好辞 用以指极其美妙的文辞。 以上两成语皆出自《世说新语·捷悟》,人们以“黄绢幼妇”或“绝妙好辞'作为文才高、诗词佳的赞语。 成语故事: 东汉时,魏武和他杨修路过上虞,一同去看《曹娥碑》。碑上有蔡邕的题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当时谁也不明白这八个字是什么意思。魏武指着蔡邕的题字问杨修知不知。杨修回答:“知道。”魏武说:“你先不要讲出来,让我想一想。”走了30里路,魏武才明白过来,说:“我也想出来了。咱们各自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吧。”杨修于是写道:“黄绢,色丝也,这是一个‘绝’字;幼妇,少女也,这是一个‘妙’字;外孙,女之子也,这是个‘好’字;齑臼,受辛也,这是一个‘辞’(‘辤’同‘辞’)字。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绝妙好辞’!”魏武一看,两人写的完全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