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太原的诗词送裴相公上原 唐•王建 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 时难独当天下事,功成却进手中筹。 再三陈乞垆烟里,前后封章玉案头。 朱架早朝立剑戟,绿槐残雨看张油。 遥知塞雁从今好,直得渔阳已北愁。 边铺警巡旗尽换,山城候馆壁重修。 千群白刃兵迎节,十对红妆妓打球。 圣主分明交暂去,不须高起见京楼。 送狄尚书镇太原 年代:唐 作者:姚合 体裁:五排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太原早秋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律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除夜宿太原寒甚 作者:【于谦】 年代:【明】 寄语天涯客, 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 只在屋东头 欧阳修 地灵草木得余润, 郁郁古柏含苍烟。 并州自古多豪杰, 战争五代几百年。 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原创]七律 我爱汾河景色美 蓝天白云映碧水, 锦鳞嬉戏草鱼肥, 更有泳者搏巨浪, 白鸥灰鹳空中飞。 河心绿岛柳丝垂, 岸边国槐枝叶翠, 游人情侣凭栏眺, 尽收美景身心醉 。 :[原创]七律 我爱汾河景色美 心醉汾河古渡边, 残阳如血柳徘徊. 细思晋阳多壮士, 千古留名历代传. 而今冬泳写新史, 傲雪红梅领头前. 莫笑吾辈不灿烂, 国盛家旺自坦然! 原创]七律 我爱汾河景色美 我爱汾河景色美,绿水如荫鱼儿肥。 晚渡残阳水中坠,柳丝随风惹人辉。 冬泳人儿碟姿跃,七亭再造勇士篇。 我辈英豪多壮士,汾河美歌晨光编。 [作者]:元好问 [体裁]:五律 [年代]:元 八月并州雁,清汾照旅群。 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 灭没楼中见,哀劳枕畔闻。 南来还北去,无计得随君。 《游天龙山》 〈一〉 为求清净选林泉,高踞青崖避世闲。 无奈禅门香火旺,红尘滚滚绕群山。 〈二〉 松花相簇柳沟深,五月山风透密林。 不是春青留不住,只缘好景要更新。 〈三〉 幽径蜿蜒剪翠开,横崖滞水挂苍苔。 清濯亦爱山泉小,一路潺潺做伴来。 咏太原晋祠难老泉 一湾碧玉泻悬山, 阅历沧桑千万年。 镜面斜侵周柏影, 波光倒映晋祠檐。 张郎塔蕴传奇事, 不系舟藏庄叟玄。 泉畔清游秋气爽, 诗脾酿出境澄鲜。 鹧鸪天-谢山西众友 千里龙城来相会, 美酒佳肴香满堂. 平遥古城惊坐马, 乔家观后不逞强. 同窗友,待客忙. 情意凝在笑眉上. 黄河滚滚东逝水, 难比师兄义深长. 七律.天龙山韵(新韵) 群山环抱舞双龙,万里松涛荡碧峰。 雾绕云飞鹰展翅,风萧泉涌雁击空。 钟灵圣地高观境,聚秀琼阁避暑宫。 五帝三皇开物主,晋阳自古露峥嵘。 2.描写太原的诗词送裴相公上原 唐•王建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 时难独当天下事,功成却进手中筹。再三陈乞垆烟里,前后封章玉案头。 朱架早朝立剑戟,绿槐残雨看张油。遥知塞雁从今好,直得渔阳已北愁。 边铺警巡旗尽换,山城候馆壁重修。千群白刃兵迎节,十对红妆妓打球。 圣主分明交暂去,不须高起见京楼。送狄尚书镇太原年代:唐 作者:姚合 体裁:五排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太原早秋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律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除夜宿太原寒甚 作者:【于谦】 年代:【明】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欧阳修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并州自古多豪杰,战争五代几百年。 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原创]七律 我爱汾河景色美蓝天白云映碧水,锦鳞嬉戏草鱼肥,更有泳者搏巨浪,白鸥灰鹳空中飞。河心绿岛柳丝垂,岸边国槐枝叶翠,游人情侣凭栏眺,尽收美景身心醉 。 :[原创]七律 我爱汾河景色美心醉汾河古渡边,残阳如血柳徘徊.细思晋阳多壮士,千古留名历代传.而今冬泳写新史,傲雪红梅领头前.莫笑吾辈不灿烂,国盛家旺自坦然!原创]七律 我爱汾河景色美我爱汾河景色美,绿水如荫鱼儿肥。晚渡残阳水中坠,柳丝随风惹人辉。 冬泳人儿碟姿跃,七亭再造勇士篇。我辈英豪多壮士,汾河美歌晨光编。 [作者]:元好问[体裁]:五律[年代]:元八月并州雁,清汾照旅群。一声惊晚笛,数点入秋云。 灭没楼中见,哀劳枕畔闻。南来还北去,无计得随君。 《游天龙山》〈一〉为求清净选林泉,高踞青崖避世闲。无奈禅门香火旺,红尘滚滚绕群山。 〈二〉松花相簇柳沟深,五月山风透密林。不是春青留不住,只缘好景要更新。 〈三〉幽径蜿蜒剪翠开,横崖滞水挂苍苔。清濯亦爱山泉小,一路潺潺做伴来。 咏太原晋祠难老泉一湾碧玉泻悬山, 阅历沧桑千万年。 镜面斜侵周柏影, 波光倒映晋祠檐。 张郎塔蕴传奇事, 不系舟藏庄叟玄。 泉畔清游秋气爽, 诗脾酿出境澄鲜。 鹧鸪天-谢山西众友千里龙城来相会, 美酒佳肴香满堂. 平遥古城惊坐马, 乔家观后不逞强. 同窗友,待客忙.情意凝在笑眉上. 黄河滚滚东逝水, 难比师兄义深长.七律.天龙山韵(新韵)群山环抱舞双龙,万里松涛荡碧峰。雾绕云飞鹰展翅,风萧泉涌雁击空。 钟灵圣地高观境,聚秀琼阁避暑宫。五帝三皇开物主,晋阳自古露峥嵘。 3.关于太原的诗词锦绣太原,晋阳故地,并州新府。 北达幽燕,南通秦蜀。襟四塞之要冲,盛衰攸系;控五原之都邑,治乱必据。 表里山河,山右首区。际山枕水,华夏名都。 维我太原,千年辉煌。远绍《尚书》,初都尧唐。 雄邑崛起,晋水之阳奠基;三家分晋,封建之制滥觞。秦汉设郡,国之屏障。 西晋坚城拒敌,北齐霸府隆昌。隋杨经营,遂成熙熙大都;晋阳誓师,托起煌煌盛唐。 问鼎中原,后唐后晋后汉;融合五族,鲜卑羯羝胡羌。虽赵宋之初,屡抗强兵终遭劫火。 唐明兴建,依然四战之地;金元迭起,实为攻守之场。幸明清相继,渐振故园又成重镇。 淹至近代,景从武昌义旗而终结帝制,为共和创立;结成统战典范而力御外侮,求民族解放。待雄师东来红旗卷,开启新章。 维我太原,从来风物殊佳,居然山川形胜。苍莽吕梁接其西,雄奇太行措其东,黄土沃其野,河汾贯其中。 秀美天龙镌朴伟石佛,疑是神工;凌霄双塔护娇艳牡丹,天若有情。参天周柏,尽阅不灭斯文;倾城侍女,犹听难老泉声。 曾照汾川,灯塔熠熠;长掩道窟,龙山苍苍。尽染崛(山围)而秋叶红,远映窦祠而寒泉清。 才游崇善寺,又趋纯阳宫。浮光跃金,看文瀛迎泽晋阳湖,堪入画卷;风帆沙鸟,望一碧万顷汾之水,波撼并城。 菊花黄,国槐寿。至若春夏之交,草木欣荣;秋冬雪月,千里澄明。 瑰奇之胜境,天下播腾。 维我太原,诗人文士歌呼赋咏之所,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地。 传颂台骀神,汾水安澜;功推董安于,晋阳肇始。敢竭忠诚,豫让舍生取义;不辱使命,常惠力和戎狄。 刘恒龙潜以启盛世,刘琨发愤则思图治。激赏壁画,遥想高齐君臣指点天府之城,踌躇满志;通读碑铭,盛赞李唐父子直抵封建之巅,叹为观止。 最相思王维之南国红豆,须痛饮王翰之葡萄美酒。欲穷千里,更上层楼仍追王之涣;妇孺皆诵,天长地久总忆白居易。 计安社稷,狄仁杰斗南一人;血洒疆场,杨家将忠良谁敌。称米芾双绝书画,慕傅山独步学识。 穷究五经,阎若璩皓首真伪辨;笑谈三国,罗贯中挥笔风烟起。传播火种,长念革命先驱高君宇;引领风骚,素仰文学大师赵树理。 晋商故里富甲,雄视海内;王氏祖地情深,流风百世。江山代有才人出,并州一脉浩然气。 今我太原,万千气象。十里钢城,工业重镇承接东西;百里煤海,能源基地援助四方。 出平湖,惟有巨型龙门锁三峡;卫银河,试看神威火箭射天狼。黄河之水落并州,高能之电输京唐。 跨越关山,大路朝天;沟通全球,天涯比邻。**英才,百年学府奋飞;孵化精品,科技园区争创。 清徐美而葡萄甜,晋水碧而稻米香。妙绝之面食,神州誉响;佳酿之陈醋,四海名扬。 数惊宾朋,威风锣鼓镗镗;再放奇葩,瑰宝晋剧锵锵。华灯竞放于长街,霓裳斗艳于曲巷。 家园绿匝,广厦云翔。节物风流,人情和畅。 安居而乐业,邦兴而民康。 锦绣太原,于斯益彰。 满眼百业勃兴,思之前程无量。展旌旗,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之东风劲吹;凝众志,敢当重任勇于争先之精神高扬。 上承先人之潜德幽光,自强不息,递传千年盛名;下启来者之聪明睿智,与时俱进,谱写万世华章。 美哉!太原!祝三百四十万人民福祉永保,愿七千平方公里土地丰饶长存。 这个怎么样?。 4.赞美太原的诗词有哪些赞美太原的诗词有: 1. 《太原早秋 》唐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2. 《送裴相公上原》 唐 王建 还携堂印向并州,将相兼权是武侯。 时难独当天下事,功成却进手中筹。 再三陈乞垆烟里,前后封章玉案头。 朱架早朝立剑戟,绿槐残雨看张油。 遥知塞雁从今好,直得渔阳已北愁。 边铺警巡旗尽换,山城候馆壁重修。 千群白刃兵迎节,十对红妆妓打球。 圣主分明交暂去,不须高起见京楼。 3. 《送狄尚书镇太原 》唐 姚合 授钺儒生贵,倾朝赴饯筵。 麾幢官在省,礼乐将临边。 代马龙相杂,汾河海暗连。 远戎移帐幕,高鸟避旌旃。 天下屯兵处,皇威破虏年。 防秋嫌垒近,入塞必身先。 中外恩重叠,科名岁接连。 散材无所用,老向琐闱眠。 4. 《太原早秋 》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诗人王建简介 王建(768-835),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朝诗人。 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约64岁为光州刺史。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其诗题材广泛,同情百姓疾苦,生活气息浓厚,思想深刻。善于选择有典型意义的人、事和环境加以艺术概括,集中而形象地反映现实,揭露矛盾。多用比兴、白描、对比等手法,常在结尾以重笔突出主题。体裁多为七言歌行,篇幅短小。语言通俗凝练,富有民歌谣谚色彩。名篇如《田家行》、《水夫谣》、《羽林行》、《射虎行》、《古从军》、《渡辽水》、《田家留客》、《望夫石》等。他又以“宫词”知名。他的“宫词”百首,突破前人抒写宫怨的窠臼,在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描写唐代宫中风物和宫廷生活,是研究唐代宫廷的重要材料。其五、七言近体中,有些征戍迁谪、行旅离别、幽居宦况之作,情思感人,但杂有消极颓废思想。他的绝句则清新婉约。还写过《宫中三台》、《江南三台》等小令,为中唐文人词的重要作者之一。今存有《王建诗集》、《王建诗》、《王司马集》等本及《宫词》1卷。 5.太原古代名人狄仁杰 一代名相、中国的『福尔摩斯』 Di Renjie(630-730),an eminent politician in Tang Dynasty 狄仁杰(公元607—700年)唐大臣。 字怀英,太原南郊狄村人。曾任唐中央最高法官大理丞,还做过江南巡抚,豫州刺吏。 他为官清正、刚直、机智,受到唐高宗、中宗、睿宗、武则天皇后的重视。 狄仁杰在作江南巡抚时,曾废除江南神祠1700多所。 狄仁杰明知武则天信佛,但他并不因此示弱。狄仁杰为官秉正,也多有传闻。 他在作豫州(今河南汝南)刺吏时,勇敢地救下了被元帅张光辅定了“忤逆”罪名将被处死的两千多人。这些人后来改为流放边境地区。 狄仁杰在宁州做过刺史,受到人民的拥戴,给他立有“德政碑”。那批流放者路过宁州时,宁州人民出来慰问,并把他们带到德政碑下招待了三天,他们彼此并不相识,是由狄仁杰的善政把他们联系起来了。 武则天做女皇的第二年,狄仁杰被任为宰相,但翌年被奸臣来俊臣诬陷入狱,不久得释。以后做过彭泽县令、魏州刺史,每到一地,他都非常爱护人民。 这些州县都建德政碑来纪念他。 公元698年,突阙默啜可汗入侵今河北中部,武则天立即发兵四十五万,命太子挂元帅衔,狄仁杰为副元帅,负实际责任。 入侵军听说出动大军,以狄仁杰为统帅,未经对阵,就向北逃退。外寇去后,地方残破,武则天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史,狄仁杰尽力让人民休养生息,整顿秩序,恢复生产,维修道路,赈粮济民。 他严格军纪,自己粗食淡饭,以身示范,勤勉办公,当时他经68岁了。 武则天晚年,最信重狄仁杰。 在大殿相见时,武则天总叫狄仁杰不要跪拜。他老而有病,几次告老还乡,武则天都未批准。 公元七〇○年,狄仁杰病逝,武则天痛哭出声,废朝三日,追封狄仁杰为梁国公。 王昌龄 『七绝圣手』、盛唐著名诗人 Wang Changling(cir.698-756) 王昌龄(约公元698—756年)唐代诗人。 字少伯,山西太原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进士,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开元二十五年又中博学宏词,迁校书郎。 开元二十八年被贬江宁丞,后又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后回乡,被刺史闾丘晓所杀,身后十分凄凉。 王昌龄与当时诗人常建、王之涣、辛浙、高适、王维、李白、岑参都有交往,与王之焕、辛浙交往最深。他的诗以多种题材对玄宗后期的黑暗政治和动乱社会作过一些揭露和反映。 其诗擅长七绝,能以极短的篇幅概括极丰富的社会内容,不少成为当时乐府歌词中的绝唱。在同期诗人中,只有李白七绝可以同他媲美。 王昌龄是盛唐的第一流诗人。 现在留下来的王昌龄的180首诗中,集中地表现了两类主题。 一类是歌唱了边塞将士的乡思离愁,另一类是从不同角度描写了妇女生活。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挖掘边塞征人的内心世界,成为后人广为传颂的名作。 王之涣 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Wang Zhihuan(688-742) 王之涣(公元668—742年)唐代诗人。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 王之涣从小聪明好学,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到了中年,他一改前习,虚心求教,专心写诗,在十余年间,诗名大振,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 后来,他曾一度作过冀州衡水县主簿,时间不久就被人诬陷。于是,王之涣拂衣裳去官,在家居住十五年,晚年任文安县尉,在任上死去。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秀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 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 白居易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Bai Juyi (772-846)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唐代大诗人。 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先祖为太原人,后迁居下(今陕西渭南附近)。 他自己和好友元稹、陈鸿诸人,都说他是太原人,李商隐给他作墓志铭,也称“太原白公”。 白居易出身于贫苦家庭,幼年刻苦读书,很早就会做诗,十六岁时写《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引起当代诗人的重视。 贞元十五年,他考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历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左赞善大夫。 白居易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早期创作了一百多篇《讽谕诗》,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为歌行休开辟了新路。所著《白氏长庆集》传于今。 王 翰 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先驱 Wang Han,all noted poets in Tang Dynasty 王翰 唐代诗人,字子羽,晋阳(今山西太原人)人。唐睿宗景云元年(公元710年)进士。 王翰诗作词藻华丽,意境壮阔,《全唐诗》中录存其诗13首。 杨业 杨延昭 父子 北宋时期抗辽民族英雄 Yang Ye(928-986)and Yang Yanzhao(958-1014),heroes against Liao in Song Dynasty 杨业(公元?--986年)北宋名将。 太原人,本名重贵,原为北汉军官,北汉主刘崇赐其姓刘,名继业。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官至建雄军(今山西代县)节度使。 北宋灭北汉后,杨业随其主刘继元降宋,宋太宗命他复姓杨名业。因他熟悉边事,仍任他为代州刺史,授右领军卫大将军。 6.山西有名的诗人及代表作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诗人。 汉族,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齐称“初唐四杰”,其中王勃是“初唐四杰”之冠。 王之涣(688-742) 字季淩,今山西太原人。 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做过县主薄、县尉等小官,由于遭人诬陷,一度放弃当官,四处漫游。 他的诗与高适、岑参、王昌龄齐名,风格也相似,内容大多描写边塞风光,表现出热情进取的人生观。 王翰 生卒年不详,今山西太原人。 唐朝诗人。进士出身,唐玄宗时被招为秘书正字,后来被贬为道州司马。 生性豪迈,能文善诗,尤其以写边塞诗闻名。 王维(约701-761) 字摩诘,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著名诗人。做过左拾遗、尚书右丞等官。 晚年参禅信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田园生活。他多才多艺,在诗歌、音乐、绘画、书法等方面都有较高的造诣。 他的山水诗大多描写空寂、宁静的自然景色,刻画细致,生动传神,韵味十足,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 柳宗元(773-819) 字子厚,今山西运城人。 二十五岁中进士。当时唐顺宗希望依靠翰林学士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 革新损害到宦官的利益,握有兵权的宦官迫使顺宗让位于宪宗,王叔文被杀。参与革新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先后贬至邵州、永州、柳州。 柳宗元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诗歌和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尤其有名。 他的诗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 卢纶(748-约799) 字允言,今山西永济人。 唐朝诗人。几次考进士都没有考中,后来做过几任小官。 他的诗多数写送别和酬答,也有一些优美的风景诗。最被后人称赞的,是他那几首反映边塞生活的绝句。 著有《卢纶诗集》 “宋之问(约656-712),一名少连,字延清,汾州(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上元进士,武则天时官尚方监丞,中宗时入选为修文馆学士,因诌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玄宗先天年间赐死。所作多粉饰现实,歌颂升平,价值不大,但律诗在初唐时有一定地位。 温庭筠(812-870?),本名岐,字飞卿,今山西祁县人。文思敏捷,精通音律。 每入试,押官韵,八*手而成八韵,时号“温八*”。仕途不得意,官止国子助教。 诗辞藻华丽,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亦作词,是“花间派”鼻祖,对五代以后词的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聂夷中(837年—884年?)字坦之,山西省永济县人。 871年进士,曾任华阴县尉。流传后世作品不多,但一首《咏田家》入木三分地表现了劳苦大众的艰难生活:“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 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白朴(1226--?) 原名恒,字仁甫,后改名朴,字太素,号兰谷。汉族,祖籍隩州(今山西河曲附近),后徙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晚岁寓居金陵(今南京市),终身未仕。 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曲作家、杂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合称为元曲四大家。代表作主要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裴少俊墙头马上》\《董月英花月东墙记》等。 郑光祖,生卒年不详,字德辉,汉族,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所作杂剧在当时“名闻天下,声振闺阁”。 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后人合称为“元曲四大家”。所作杂剧可考者十八种,现存《周公摄政》、《王粲登楼》、《翰林风月》、《倩女离魂》、《无塩破连环》、《伊尹扶汤》、《老君堂》、《三战吕布》等八种;其中,《倩女离魂》最著名,后三种被质疑并非郑光祖作品。 除杂剧外,郑光祖写散曲,有小令六首、套数二套流传。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罗贯中的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诗《桃花》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其故里有多种说法,山东东平罗庄、山西太原、清徐、祁县、福建建阳。目前尚无确切最终定论。 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阳等处,另有祠堂、纪念馆等。 傅青主(1607~1684)本名傅山,字青竹,后改字青主,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西村)人,初名鼎臣,字青竹,后改青。 7.山西名人的诗句有那些古往今来,山西出过无数名人,不可一,一尽数。现择其二三位的诗句,来回答你的问题。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钱塘湖春行》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唐代: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8.太原古代名人王 翰(?-?),唐朝诗人,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时著名边塞诗人。其诗《凉州词》中“葡萄美酒夜光杯”为后人广为传诵。 王之涣(688-742),唐朝诗人,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县。其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登颧雀楼》最为人称颂。 王昌龄(698-约756),唐朝诗人,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所写边塞军旅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王 维(701-761),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盛唐时著名的诗人、画家和音乐家。 王 琼(1459-1532),太原人。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和嘉靖四个皇帝,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 王全斌(908-976),北宋初将领,太原人。先后在后唐、后晋、后周任职。在宋初统一中国的过程中作出了贡献 9.和太原有关的诗词摸鱼儿·雁丘辞 【金】元好问 序: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累石为识,号曰“雁丘”。时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辞》。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 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 为留待骚人,狂歌痛欲,来访雁丘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