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述苛政的诗句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 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 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 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 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 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 葵霍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 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 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 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 沉饮聊自遗,放歌破愁绝.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蚩尤塞寒空,蹴踏崖谷滑. 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 君臣留欢娱,乐动殷樛嵑. 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 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 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 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 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 中堂舞神仙,烟雾蒙玉质. 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 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 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 群水从西下,极旦高崪兀. 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 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 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于饿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岂知秋禾登,贫篓有仓卒. 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2.杜陵秋思诗句含义杜陵秋思 朝代:唐代 作者:罗隐 南望商於北帝都,两堪栖托两无图。只闻斥逐张公子, 不觉悲同楚大夫。岩畔早凉生紫桂,井边疏影落高梧。 一杯渌酒他年忆,沥向清波寄五湖。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3.杜陵绝句赏析《杜陵绝句》:“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杜陵在今西安市东南的杜陵原上,是西汉后期宣帝刘询的陵墓。五陵是汉代长安城外五个汉代皇帝陵墓所在地,分别是高祖的长陵.惠帝的安陵.景帝的阳陵.武帝的茂陵.昭帝的平陵。 李白登杜陵望五陵能望到吗?不能。这就留给我们许多想像的空间,登高望远,就有一种透视的效果,远远望去,迷蒙一片,什么都隐在在朦胧中,落日的余晖照在秋水上仍然是明朗的,那是想像,是虚的,而远山却被落日的流光湮灭了,这是可见的,是实写。 五陵被湮灭了,寓意是什么?那就是时间和空间能够改变一切。对于李白来说,此地不留人,自有留人处,他可以浪迹天涯,四海为家,这是空间对人的检验。 李白的诗句千古不朽,而帝王的豪华的陵墓却被时间所淹没,这就是时间对人的检验。 4.关于寒食节的诗句关于寒食节的诗句如下: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唐·韩翃《寒食 / 寒食日即事》 译文: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2、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五代·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译文:寒食路上长满了野草闲花。他车马又在谁家树上系? 3、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译文:海棠花与梨花掩映着白杨树,这都是生死离别的地方啊。 4、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唐·孟云卿《寒食》 译文:二月的江南花开满枝头,在他乡过寒食节足够悲哀了。 5、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宋·苏轼《寒食雨二首》 译文: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5.杜陵叟一诗中有关灾情的描写对诗歌主旨的表达有何作用表达了农民遭遇天灾后的困顿,衬托出官僚对农民盘剥搜刮的程度之深。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三月无雨,并不是指的农历三月整整一个月不下雨,而是说从808年冬天到第二年春天连续三个月没有下雪和下雨。据史料记载,这一年直到闰三月才下了一场像样的雨,为此,白居易还专门写了一首《贺雨》诗表达他当时喜悦的心情。在靠天吃饭的日子里,长安市郊的“杜陵叟”去年秋天辛辛苦苦播下的冬小麦,从下种到返青就没有一滴雨水的滋润,结果还没有到秀穗的时候大多已经干黄枯死了。夏粮既然没有收成,只有指望秋粮了,可是农民们万万没有想到,秋天九月一场早来的霜降,却使得“杜陵叟”可怜的愿望又一次成为了泡影,地里的秋庄稼还没有成熟就都被冻死而干枯了。两季粮食几乎颗粒无收,这就是白居易在序中所交待的“农夫之困”,也是“天灾之困”。在这首《杜陵叟》中,他更写到“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白居易在义愤填膺地写下上述的控诉时,并没有意识到,他实际上已经触及了封建社会那人吃人的凶残野蛮的社会本质。事实上,每当灾荒严重之际,由皇帝下诏蠲免租税,而地方官照样加紧盘剥勒索,不过是封建社会经常上演的双簧戏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