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黄鹤楼中描写醉人景色的诗句有

1.描写黄鹤楼的风景的句子有哪些

1、"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

"这是黄鹤楼上,游客们津津乐道的楹联。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汹涌奔腾的长江呼啸而来,在三楚腹地与汉水交汇。

龟蛇两山兀然而立,夹江相峙,山川灵气吐纳,大江气象动荡,黄鹤楼于是应运而生。檐角高翘,轻巧飞扬,气势恢宏,金碧辉煌。

这,就是"天下绝景",就是"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 2、黄鹤楼因为武力而建,却是因为文学而闻名遐迩。

三国时,吴王孙皓建造黄鹤楼,是为了三楚地区的防务,西拒刘蜀,北抗曹魏,进而逐鹿中原,以成就他千古霸业。直到唐初,黄鹤楼在历史上的角色,一直是江边防务的一个军事场所,直到崔颢的到来。

崔颢让黄鹤楼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崔颢,唐初诗人,算的上初唐文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擅长七律,一曲《黄鹤楼》就要让天不怕地不怕的狂野诗仙李太白惊叹不已。黄鹤楼主楼二楼的大厅里,开篇就是《黄鹤楼》诗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透过回廊四下而望,夕阳下的武汉三镇,像是笼罩了一层薄薄的轻纱,万里长江西来东去,惊涛掠岸,烟波浩瀚,再读诗文,崔颢笔下的景,一下子尽然清晰起来。

崔颢心中的情,尽然是那样的熟悉。难为了崔颢,他写出的不仅是那个年代的心情,也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心情。

崔颢一曲,绝唱千古。文学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此。

没有时空的限制,不会因为世事变迁而褪色。崔颢的黄鹤楼,是一个清新而又惆怅的梦。

从此,黄鹤楼成为中国文学中的一个纠结点,一定程度上,它成了中国古代仕人的某种寄托和安慰。 3、黄鹤楼共有五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每一层都有宽大的回廊和休息室,室内布置有仿古的桌椅,墙上有古今名人的字画。

我们登上第四层楼,进入室内,一幅《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巨大壁画出现在眼前。 4、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辑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黄鹤楼简介如是介绍! 5、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而李白的《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更是为武汉"江城"的美誉奠定了基础。

6、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国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在形势险要的夏口城即今天的武昌城西南面朝长江处,修筑了历史上最早的黄鹤楼。黄鹤楼在群雄纷争,战火连绵的三国时期,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至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黄鹤楼已具规模,使不少江夏名士"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然而兵火频繁,黄鹤楼屡建屡废。

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此后近百年未曾重修。 7、1957年建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1981年10月,黄鹤楼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年6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施工,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

飞檐5层,攒尖楼顶,金色琉璃瓦屋面,通高51.4米,底层边宽30米,顶层边宽18米,全楼各层布置有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 8、黄鹤楼的形制自创建以来,各朝皆不相同,但都显得高古雄浑,极富个性。

与岳阳楼、滕王阁相比,黄鹤楼的平面设计为四边套八边形,谓之"四面八方"。这些数字透露出古建筑文化中数目的象征和伦理表意功能。

从楼的纵向看各层排檐与楼名直接有关,形如黄鹤,展翅欲飞。整座楼的雄浑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变化的韵味和美感。

9、登得顶层,凭栏远眺,"极目楚天舒",不尽长江滚滚来,三镇风光尽收眼底,甚是雄伟壮观。横跨长江的大桥与黄鹤楼相对,那滔滔江水自西向东滚滚而去,一边是高速线,一边是铁路线,把蛇山和黄鹤楼夹在中间。

可以说,脚是车水马龙,机车轰鸣,身边是人头攒动,喧嚣不止!面对如此情景,那只远去的黄鹤怎能再飞回来?就是诗人重回故地,我想他也不可能再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了!吊古怀乡,千古佳作,是要触景生情的,没有良好清幽的景致,哪有动人心魄、感人肺腑的情?喧闹和嘈杂,就是崔颢重生,李白再世,也难以有此心情来赋诗作赋了!真正是:眼前有景道不得,红尘滚滚在上头啊! 10、蛇山景致优美,应该说是滚滚红尘中的一片绿洲,黄鹤楼闻名遐迩,应该是文人墨客心中的一片圣地!一首诗让黄鹤楼。

2.形容景色醉人的诗句

1、《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2、《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3、《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

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 4、《大林寺桃花》 唐代: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译文: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5、《山居秋暝》 唐代: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3.崔颢的《黄鹤楼》中以写景出的名的诗句

黄鹤楼

崔颢。朝代:唐。选自《全唐诗》卷一三零。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韵译】:

从前的仙人早已驾着黄鹤飞去,

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仙人驾着黄鹤再也不会回来了,

千百年来只有白云依旧在天空中飘泊。

站在黄鹤楼上遥望着晴空下的汉阳平原,树木郁郁葱葱,分明可数,

放眼望去,鹦鹉洲上,草木长得十分茂盛。

傍晚时分,我还在遥望自己的故乡在哪里,

江上烟雾弥漫,波涛汹涌真是让人感到发愁 ,却又勾起了我的思乡之情!

解词

历历:分明可数。

汉阳:今属武汉市,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鹦鹉洲:长江的沙洲,后来被淹没。

乡关:故乡。

【简析】以丰富的想象力将读者引入远古,又回到现实种种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有谁能不感到它的凄婉苍凉。这首诗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被列为唐人七律之首。

传说李白壮年时到处游山玩水,在各处都留下了诗作。当他登上黄鹤楼时,被楼上楼下的美景引得诗兴大发,正想题诗留念时,忽然抬头看见楼上崔颢的题诗:

这首诗的意思是: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这首诗前写景,后抒情,一气贯注,浑然天成,即使有一代“诗仙”之称的李白,也不由得佩服得连连赞叹,觉得自己还是暂时止笔为好。为此,李白还遗憾得叹气说:“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4.黄鹤楼中居高望远真切地描绘出眼前美好景物的诗句是

楼主说的应该是崔颢的《黄鹤楼》吧,如果我的猜测没错,那最为符合的是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浩渺广阔的风景,显然是登高望远所见。但是题目中,“美好”用的不妥,仔细品味,从字面中,略微凄凉的风景就可以感到作者的一丝愁绪。

如果知道有这样的典故:《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那就更加意在言外了。

再猜为最后一句的抒情,做好了铺垫。试想,如果第三联真是对美好景物的正面描写:例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绝对衬不出最后一句的。

题目可以暂时适应它,但也记得开动自己的脑筋,调动自己的审美去好好品味着些流传千古的杰作。

5.黄鹤楼中直接抒发作者赞美黄鹤楼美景色的句子是什么

《黄鹤楼》中直接抒发作者赞美黄鹤楼美景色的句子是: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黄鹤楼记

朝代:唐代

作者:阎伯理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何必濑乡九柱、东阳八咏,乃可赏观时物、会集灵仙者哉。

刺使兼侍御史、淮西租庸使、荆岳沔等州都团练使,河南穆公名宁,下车而乱绳皆理,发号而庶政其凝。或逶迤退公,或登车送远,游必于是,宴必于是。极长川之浩浩,见众山之累累。王室载怀,思仲宣之能赋;仙踪可揖,嘉叔伟之芳尘。乃喟然曰:“黄鹤来时,歌城郭之并是;浮云一去,惜人世之俱非。”有命抽毫,纪兹贞石。

时皇唐永泰元年,岁次大荒落,月孟夏,日庚寅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