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江南女子浣纱"的诗句有哪些1、湖上女,江南花,无双越女春浣纱。—李叔卿《江南曲》 释义:湖上的女子,江南的花朵,春天女子在湖边洗衣服。 2、岸边两两三三,浣纱游女。—柳永《夜半乐》 释义:岸边站立着三三两两的洗衣服的女子。 3、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吴伟业《圆圆曲》 释义:可怜她当年教她歌曲的妓师还操旧业,和她一同演奏的女伴也记起这位同行。 4、女浣纱相伴,儿烹鲤一呼。—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释义:女子在洗衣服,子女在做饭。 5、芙蓉浣纱伴,长恨隔波澜。—王贞白《芍药》 释义:我只好隔着滚滚的水流,无限感叹你的美貌而以了啊。 6、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孟浩然《耶溪泛舟》 释义:。蓑衣箬笠的老翁,在夕阳中垂钓却悠然自得;梳妆整齐、淡雅的村姑少女,在传说中曾是西施浣的耶溪水边洗衣、谈笑。 7、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李白《咏苎萝山》 释义:她在溪边浣纱的时候拨动绿水,自在的像清波一样悠闲。 8、越女芙蓉妆,浣纱清浅水。—鲍溶《越女词》 释义:越国女子妆容姣好,在清浅的溪水边洗衣。 9、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王维《洛阳女儿行》 释义:谁会可怜容貌姣好的女子,因为贫穷只能在江边洗衣。 10、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王维《西施咏》 释义: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2.描写江南女子浣纱的诗句搜出一些供参考,但很少的描写细致的。 【棹歌行】 梁简文帝萧纲 妾家住湘川。菱歌本自便。 风生解刺浪。水深能捉船。 叶乱由牵荇。丝飘为折莲。 溅妆疑薄汗。沾衣似故湔。 浣纱流暂浊。汰锦色还鲜。 参同赵飞燕。借问李延年。 从来入弦管。讵在棹歌前。 〖相和歌辞·江南曲〗(丁仙芝)长干斜路北,近浦是儿家。有意来相访,明朝出浣纱。 发向横塘口,船开值急流。知郎旧时意,且请拢船头。 昨暝逗南陵,风声波浪阻。入浦不逢人,归家谁信汝。 未晓已成妆,乘潮去茫茫。因从京口渡,使报邵陵王。 始下芙蓉楼,言发琅邪岸。急为打船开,恶许傍人见。 【全唐诗·卷019】〖相和歌辞·春江花月夜二首之一〗(张子容)林花发岸口,气色动江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 分明石潭里,宜照浣纱人。【全唐诗·卷021】卷026:094〖杂曲歌辞·江上曲〗(李嘉祐)江上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女,坐对鸬鹚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首忽作空山雨。 【全唐诗·卷026】卷051:008〖浣纱篇赠陆上人〗(宋之问)越女颜如花,越王闻浣纱。国微不自宠,献作吴宫娃。 山薮半潜匿,苎萝更蒙遮。一行霸句践,再笑倾夫差。 艳色夺人目,斅嚬亦相夸。一朝还旧都,靓妆寻若耶。 鸟惊入松网,鱼畏沉荷花。始觉冶容妄,方悟群心邪。 钦子秉幽意,世人共称嗟。愿言托君怀,倘类蓬生麻。 家住雷门曲,高阁凌飞霞。淋漓翠羽帐,旖旎采云车。 春风艳楚舞,秋月缠胡笳。自昔专娇爱,袭玩唯矜奢。 达本知空寂,弃彼犹泥沙。永割偏执性,自长薰修芽。 携妾不障道,来止妾西家。【全唐诗·卷051】〖西施咏〗(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仍越溪女,暮作吴宫妃。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全唐诗·卷125】〖杂诗〗(王维)双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王昌是东舍,宋玉次西家。 小小能织绮,时时出浣纱。亲劳使君问,南陌驻香车。 【全唐诗·卷126】〖辋川集·白石滩〗(王维)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全唐诗·卷128】〖浣纱女〗(王昌龄)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全唐诗·卷143】〖河上逢落花〗(万楚)河水浮落花,花流东不息。应见浣纱人,为道长相忆。 【全唐诗·卷145】〖耶溪泛舟〗(孟浩然)落景馀清辉,轻桡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全唐诗·卷159】〖送祝八之江东,赋得浣纱石〗(李白)西施越溪女,明艳光云海。未入吴王宫殿时,浣纱古石今犹在。 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 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全唐诗·卷176】〖西施〗(李白)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浣纱弄碧水,自与清波闲。皓齿信难开,沉吟碧云间。 勾践徵绝艳,扬蛾入吴关。提携馆娃宫,杳渺讵可攀。 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全唐诗·卷181】〖姑孰十咏(一作李赤诗)·姑孰溪〗(李白)爱此溪水闲,乘流兴无极。 漾楫怕鸥惊,垂竿待鱼食。波翻晓霞影,岸叠春山色。 何处浣纱人,红颜未相识。【全唐诗·卷181】〖浣纱石上女〗(李白)玉面耶溪女,青娥红粉妆。 一双金齿屐,两足白如霜。【全唐诗·卷184】〖江上曲〗(李嘉祐)江心澹澹芙蓉花,江口蛾眉独浣纱。 可怜应是阳台女,对坐鹭鸶娇不语。掩面羞看北地人,回身忽作空山语。 苍梧秋色不堪论,千载依依帝子魂。君看峰上斑斑竹,尽是湘妃泣泪痕。 【全唐诗·卷206】〖越女词〗(鲍溶)越女芙蓉妆,浣纱清浅水。忽惊春心晓,不敢思君子。 君子纵我思,宁来浣溪里。【全唐诗·卷486】〖越溪怀古〗(施肩吾)忆昔西施人未求,浣纱曾向此溪头。 一朝得侍君王侧,不见玉颜空水流。【全唐诗·卷494】〖寓怀〗(许浑)南国浣纱伴,盈盈天下姝。 盘金明绣带,动佩响罗襦。素手怨瑶瑟,清心悲玉壶。 春华坐销落,未忍泣蘼芜。【全唐诗·卷528】〖春游望仙谷〗(储嗣宗)清无车马尘,深洞百花春。 鸡犬疑沾药,耕桑似避秦。登山采樵路,临水浣纱人。 若得心无事,移家便卜邻。【全唐诗·卷594】〖新刺袜〗(徐夤)素手春溪罢浣纱,巧裁明月半弯斜。 齐宫合赠东昏宠,好步黄金菡萏花。【全唐诗·卷711】〖江南曲〗(李叔卿)湖上女,江南花,无双越女春浣纱。 风似箭,月如弦,少年吴儿晓进船。郗家子弟谢家郎,乌巾白袷紫香囊。 菱歌思欲绝,楚舞断人肠。歌舞未终涕双陨,旧宫坡阤才嶙隐。 西山暮雨过江来,北渚春云沿海尽。渡口水流缓,妾归宵剩迟。 含情为君再理曲,月华照出澄江时。【全唐诗·卷776】〖浣纱女〗(皎然)(一作王维诗,题云白石滩)清浅白沙滩,绿蒲尚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全唐诗·卷818】【旧爱灵溪渡风物之美,归途由浙而江,即目成咏】黄竹弄口雨初晴,灵溪渡头水渐生。 两岸桑麻人著本,一川鸥鹭我同盟。风环摇日浣纱影,云杵打波舂稻声。 少日。 3.有哪些描写“西施浣纱”的句子1、“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妙喻当年国色天香四大美女。人们以“沉鱼”为先,四大美女,当之无愧地以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纱之业,故世称“浣纱女”。 2、秀发及腰的浣纱女,把薄如蝉翼的心事,反复搓揉。拧一下,流出一塘月色。棒杵轻举,捣碎一池蛙鸣。十里荷花,应声开放。小调还没哼完,满河的灯影就洗亮了。江南的风景,一片一片,晾在竹竿上。 3、美丽的浣纱江傍依着苎萝山缓缓流过诸暨城,在流经西施滩的江畔时,诸暨人在江边塑起了一群栩栩如生的浣纱女铜雕,她寄托承载着今人对那位曾为浣纱女名叫西施姑娘的浓浓思念之情。 4、倾国倾城的美人西施,世居诸暨苎萝山下的苎萝村,也就是今天的诸暨市城南的浣纱村。苎萝分为东西二村,西施居西村,故名叫“西施”。西施的父亲常年以卖柴为生,母亲常年以浣纱为业。“浣纱”,即“洗衣服”的意思。西施姑娘也经常浣纱于溪,故西施又叫“浣纱女子”。西施姿色双全,禀赋绝伦,人见人爱,让所有偶遇过浣纱女子的男子,过目不忘,心猿意马,都把天下第一美女西施,当作自己的梦中情人。 5、梅子说黄就黄了,雨季如期而至。来不及收拾的心情,被淋成烟雨蒙蒙的往事。江南小调,唱着唱着就酸了,在梅雨中淅淅沥沥。浣纱女把思念叠了又叠,心头挥之不去的身影,怎么也熨不平整。临河的窗口,支起耳朵,日夜捕捉咿呀而来的桨橹声。 4.王昌龄的浣纱女里的名句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纱女 唐 王昌龄 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王昌龄诗鉴赏 钱塘江在今浙江省,流经杭州入海。此诗赞美钱塘女儿的美好。诗的前两句是从正面对江上女儿进行热烈赞美。用的是倒装。 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胜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她们是谁家女儿 ,“是谁家”是用反诘的方式来表达的赞美语 ,充满了惊喜赞叹的感情,用意并不是在询问她们是谁家姑娘。写女子之美只用“胜花”二字,简洁但却形象。 接下来诗人并不紧接上文,对女子的美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而是把笔宕开,又引用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史书记载,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为了求和,并使夫差荒淫失政,贡美女西施、郑旦给夫差,夫差非常宠爱。西施、郑旦都是越国苎萝山(在今浙江诸暨县南)鬻薪者之女。钱塘江古为越地,因此诗人看见钱塘江上的美丽女儿,很自然地联想到西施、郑旦,觉得江上女儿同她们一样美 丽 。这两句诗意是说,如果是在春秋吴王夫差时代,钱塘江上这些女儿,定会象西施、郑旦那样被选送吴宫,并深藏于吴宫之中,不得出来,但如今已不是过去,今天她们公然出来浣纱了 。“纱”是轻薄的绢。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儿,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 ,她们欢歌笑语 ,她们那花一样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图画 !“公然”二字不仅含着诗人对世事清平的由衷赞美,还表现了女儿们浣纱时的喜悦心情。引吴王之例,还使作品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5.王昌龄的浣纱女里的名句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 纱女唐 王昌龄钱塘江畔是谁家,江上女儿全胜花。吴王在时不得出,今日公然来浣纱。 王昌龄诗鉴赏 钱塘江在今浙江省,流经杭州入海。此诗赞美钱塘女儿的美好。 诗的前两句是从正面对江上女儿进行热烈赞美。用的是倒装。 诗人在钱塘江畔看到了“胜花”的女子,情不自禁地问起她们是谁家女儿 ,“是谁家”是用反诘的方式来表达的赞美语 ,充满了惊喜赞叹的感情,用意并不是在询问她们是谁家姑娘。写女子之美只用“胜花”二字,简洁但却形象。 接下来诗人并不紧接上文,对女子的美做进一步的具体描绘,而是把笔宕开,又引用历史故事对女子进行赞美。史书记载,春秋时,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勾践为了求和,并使夫差荒淫失政,贡美女西施、郑旦给夫差,夫差非常宠爱。 西施、郑旦都是越国苎萝山(在今浙江诸暨县南)鬻薪者之女。钱塘江古为越地,因此诗人看见钱塘江上的美丽女儿,很自然地联想到西施、郑旦,觉得江上女儿同她们一样美 丽 。 这两句诗意是说,如果是在春秋吴王夫差时代,钱塘江上这些女儿,定会象西施、郑旦那样被选送吴宫,并深藏于吴宫之中,不得出来,但如今已不是过去,今天她们公然出来浣纱了 。“纱”是轻薄的绢。 一群比鲜花还要美丽的女儿,在碧绿的江水中浣洗着轻纱 ,她们欢歌笑语 ,她们那花一样的脸庞,映着碧绿的江水和水中的轻纱,——这是一幅多么迷人的图画 !“公然”二字不仅含着诗人对世事清平的由衷赞美,还表现了女儿们浣纱时的喜悦心情。引吴王之例,还使作品在赞美钱塘女儿的同时,对历代的荒淫统治者,进行了讽刺,丰富了作品的内容。 6.这首诗诗人通过写莲叶表达出了浣纱女怎样的思想感情写出浣纱女向往美好生活,进一步表现莲叶的内在品质的高尚。 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cī)绿,倚槛风摆柄柄(bǐng)香。 多谢浣(huàn)纱人未折,雨中留得盖鸳鸯。 赏析 郑谷的《莲叶》,意境优美,句句如画,全诗由舟行荷塘图、风摇荷叶图、荷塘浣纱图、鸳鸯戏莲图组成,给人以不尽的美的享受。 这首小诗吟咏莲叶,通篇不着一个“莲”字,但句句均未离开莲。 诗中不仅描写莲叶的色彩、香味、形象,还特别写了莲叶在风中的动态美;船儿前行,河水溅起,参差的绿荷在荡漾,倚在船边的栏杆旁,风阵阵吹来,摇动着一柄柄的荷叶,送来缕缕清香。诗中不仅从侧面写了人们对莲叶的喜爱,还婉转表达出“浣纱人”内心微妙的情感变化。 首句直写莲叶色彩和形象, 二句写荷叶清香,令人赏心悦目。 三句侧面写出人们对莲叶的喜爱, 末句写出浣纱女向往美好生活,进一步表现莲叶的内在品质的高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