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泰国风情的诗歌这是一个大题目,还是俺来写一首《泰国风情》描述一下吧: 暹罗古国自由泰, 三色旗帜飘扬在。 佛光普照遍寺院, 湄南河入曼谷怀。 热带雨林红树林, 天使之城胜清迈。 榴莲香臭无人问? 吃货道称味不赖。 油炸昆虫街飘香, 引得老外也学坏。 灯红酒绿现人妖, 变性儿郎成妖怪。 普密蓬诞国庆日, 举国庆贺儿孙带。 挑战泰拳外来人, 其实只是盘中菜。 芭提雅超夏威夷, 声名远扬在海外。 2.描写公子的诗句“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乘鹤吹笙想俊游,丑闻宫掖擅风流。身膏斧踬终尘土,若比莲花花亦羞。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诗经·卫风》 瞻彼淇奥yù,绿竹猗ē猗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xiù莹,会guì弁biàn如星。 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zé。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yī重chóng较júe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译: 看那淇水的曲岸,绿色竹子多茂美。文采风流的君子,像切牛骨磋象牙, 像琢美玉磨宝石。庄严啊,嫺雅啊,光明啊,堂皇啊;文采风流的君子,永远不能遗忘啊。 看那淇水的曲岸,绿色竹子多茂盛。文采风流的君子,充耳玉瑱多晶莹,束发皮帽像明星。庄严啊,嫺雅啊,光明啊,堂皇啊; 文采风流的君子,永远不能遗忘啊。 看那淇水的曲岸,绿色竹子像垫席。文采风流的君子,像精金啊像钝锡,像玉圭啊像白璧。宽厚啊,大方啊,靠著车上横木啊;善於戏谑谈笑啊,不会刻薄粗暴啊。 3.形容泸州的诗词《泸州三首》 张问陶 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 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旃檀风过一船香,处处楼台架石梁。 小李将军金碧画,零星摹出古江阳。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 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转回头,翻覆手,做了三分。 前人创业非容易 后代无贤总是空 回首汉陵和楚庙 一般潇洒月明中 落日西飞滚滚,大江东去滔滔。夜来今日又明朝,蓦地青春过了。 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英豪。龙争虎鬬漫劬劳,落得一场谈笑。 注:此诗出于杨慎寓居江阳所作之《廿一史弹词》 泸州乱 陆游 高寺坡前火照天,南定楼下血成川;从事横尸太守死,处处巷陌森戈鋋。此州雄跨西南边,平安烽火夜夜传;岂知痈疽溃在内,漫倚筑城如铁坚。 从来守边要人望,纵有奸谋气先丧。即今死者端为谁?姓名至死无人知!泸州使君岩在城南一里深三丈有泉出其左音中 陆游 云间刁斗过边州,沙际丘亭舣客舟。 涨水方忧三峡嶮,短筇犹作两岩游。蛟龙矫矫拏云起,琴筑泠泠绕榻流。 未死人生谁料得,会来携客试茶瓯。 南定楼遇急雨 陆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嬾,登览茫然却欲愁。集杜句二百首之四·泸州大将 文天祥 西南失大将,带甲满天地。 高人忧祸胎,感叹亦歔欷。除夕 ** 护国军兴事变迁, 烽烟交警振阗阗。 酒城幸保身无恙,检点机韬又一年。 暗查军事忆家乡,风冷霜寒雪压枪。 安得提前援陷溺,修文偃武话收场。清醪 司马相如 (汉) 吴天远处兮, 采云飘拂; 蜀南有醪兮, 香溢四宇; 当炉而炖兮, 润我肺腑; 促我悠思兮, 落笔成赋。 泸州纪行 杜甫 自昔泸以负盛名,归途邂逅慰老身。江山照眼灵气出,古塞城高紫色生。 代有人才探翰墨,我来系缆结诗情。三杯入口心自愧,枯口无字谢主人" 解闷 杜甫 忆过泸戎摘荔枝,青枫隐映石逶迤。 京中旧见君颜色,红颗酸甜只自知。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李白 泰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 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 开吴食东溟,陆氏世英髦。 多君秉古节,岳立冠人曹。 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 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 我昔斗鸡徒,连延五陵豪。 邀遮相组织,呵吓来煎熬。 君开万丛人,鞍马皆辟易。 告急清宪台,脱余北门厄。 间宰江阳邑,翦棘树兰芳。 城门何肃穆,五月飞秋霜。 好鸟集珍木,高才列华堂。 时从府中归,丝管俨成行。 但苦隔远道,无由共衔觞。 江北荷花开,江南杨梅熟。 正好饮酒时,怀贤在心目。 挂席拾海月,乘风下长川。 多沽新丰醁,满载剡溪船。 中途不遇人,直到尔门前。 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 浣溪沙·夜饮 苏轼 佳酿飘香自蜀南 且邀明月醉花间 三杯未尽兴尤酣 夜露清凉搀乐去 青山微薄桂枝寒 凝眸迷恋玉壶间 抚琴渡尹伯奇弹琴处 王士祯 明月生琴渡,似闻弹履霜。猿声何处发,今夜宿江阳。 更有巴渝曲,能沾旅客裳。枫林前路远,叶叶似潇湘。 注:尹伯奇 即为尹吉甫 为中华诗祖,相传为古蜀国江阳人 将之泸郡旅次遂州遇裴晤员外谪居于此话旧凄凉因寄二首 郑谷 谁解登高问上玄,谪仙何事谪诗仙,云遮列宿离华省,树荫澄江入野船。黄鸟晚啼愁瘴雨,青梅早落中蛮烟。 不知几首南行曲,留与巴儿万古传。雪销花谢梦何殊。 乱离未定身俱老,骚雅全休道甚孤。我拜师门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泸。 泸川杯里春光好 韦庄 泸川杯里春光好, 诗书万卷楷春老。 清酒一壶提, 此时心转迷。 黄莺休见妒, 枝头喜相扑。 一醉卧残阳, 弥菱我最痴。 过安乐山,闻山上木叶有文如道士篆符。云此山乃张道陵所寓。 二首 苏东坡 天师化去知何在,玉印相传世共珍。故国子孙今尚死,满山秋叶岂能神。 真人已不死,外慕坠空虚。犹余好名意,满树写天书。 泸州 杨慎 君自来釜山, 我曰渡江口; 不看街中花,要饮小市酒。南定夜饮 杨慎 南定楼前碧草青, 荔枝树下少埃尘。 三泸名号讹千古,二水泯涽会两津 。 青若海商船舫集, 红装营妓齐弦新。 多情莫毁登临数, 良夜何妨秉烛频。荔枝书锦 杨慎 水精丸映绛纱囊,名字曾闻十八娘。 锦作林时传赋咏,绣成堆处献君王。 玉壶美酒开华筵,团扇薰风坐午凉。 纤手吴姬含笑赠,金盘何用荐槟榔。梦里江阳荔枝丹,觉来枕上五更寒。 含情懒对痴人说,强向杯中觅旧欢! 寒夕与简西尝小酌别 杨慎 艳曲萦弦别思长, 华灯相对少辉光。 江阳酒熟花如锦, 别后何人共醉狂 史应之赞 黄庭坚 眉山史应之,爱酒而滑稽。 对鄙不肖,醉眼一笑。司马德操,万事但好。 东方戏嘲,惊动汉朝。穷则德操,达则方朔。 天地一壼,不胶者卓。应之老矣,似愚不愚。 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戏答王居士赠文石 黄庭坚 南极一星九天秋,自埋光影落江流。 是公至乐山中物,乞与衰翁似暗投。 题泸川县楼 唐庚 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烧霞。 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支 文同 有客来山中,云附泸南信。 开门得君书,欢喜失鄙吝。筠奁包荔子,四角具封印。 4.形容高贵典雅的成语1.【成语】: 大家风范 【拼音】: dà jiā fēng fàn 【解释】: 大家:旧指有声望地位的高门贵族。风范:风度、气派。出自高贵人家特有的气派。 【出处】: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18回:“叙起话来,问答如流,气度从容,真是大家风范。” 2.【成语】: 高门大族 【拼音】: gāo mén dà zú 【解释】: 高门:显贵的家族;大族:声势煊赫的家族。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因他是个市户出身,一时没有高门大族来求他的。” 3.【成语】: 贵不可言 【拼音】: guì bù kě yán 【解释】: 极其高贵,以至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旧时相面的人卜测人的前程时常说的话。 【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老父曰:‘向者夫人、婴儿皆似君,君相贵不可言。’高祖乃谢曰:‘诚如父言,不敢忘德。’” 4.【成语】: 金屋娇娘 【拼音】: jīn wū jiāo niáng 【解释】: 指高贵而美丽之女子。 【出处】: 明·孟称舜《娇红记·会娇》:“蓦遇著这金屋娇娘,猛回头何方故乡?” 5.【成语】: 龙血凤髓 【拼音】: lóng xuè fèng suǐ 【解释】: 比喻高贵的血统。 【出处】: 赵大年《公主的女儿》五:“决不能叫心爱的二妞儿、龙血凤髓的布衣公主,再去跳一次护城河!”又:“难道那龙血凤髓当真会在这名革命女战士身上起作用吗?” 5.描写印度舞蹈的句子印度舞的来历及特点 印度的舞蹈历史悠久,正像宗教一样,舞蹈的产生也是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而且越传越玄。 不过,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印度的舞蹈源于古时候人们对神的崇拜。由于人们为了取悦于神,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祭祀礼仪,天长日久,祭礼活动逐渐定型,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衍生出舞蹈。 在印度,不管在寺庙中,还是在工艺品店,一个十分常见的神像就是舞神。他是印度教中的大神湿婆,在印度舞蹈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直到今天,每当有舞蹈演出时,湿婆的舞蹈神像往往要被供放在台前。这尊舞蹈中的湿婆神像不仅做工精妙,而且寓意深刻。 神像采用的是站姿,正在翩翩起舞。右上手拿一鼓,象征创造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保护和祝福;左上手托起燃烧之火,象征可以毁灭一切;左下手斜向下垂,与抬起的左脚相对,象征自由;右脚下踏一魔鬼,象征善战胜恶;左脚上抬,象征超凡脱俗,升腾不息;周围装饰,则是象征养育人类的自然世界。 如此一幅舞神形像,不仅其舞姿优美动人,引人人胜,其举手投足间的深刻寓意更是充分体现了印度舞蹈的丰富内涵。 印度舞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身体语言异常丰富,尤其是手语更是变幻莫测。 据说,舞蹈演员单手可做出28种姿势,双手可做出24种姿。印度舞的来历及特点 印度的舞蹈历史悠久,正像宗教一样,舞蹈的产生也是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而且越传越玄。 不过,比较可信的说法是,印度的舞蹈源于古时候人们对神的崇拜。由于人们为了取悦于神,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祭祀礼仪,天长日久,祭礼活动逐渐定型,在日常生活中也就衍生出舞蹈。 在印度,不管在寺庙中,还是在工艺品店,一个十分常见的神像就是舞神。他是印度教中的大神湿婆,在印度舞蹈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直到今天,每当有舞蹈演出时,湿婆的舞蹈神像往往要被供放在台前。这尊舞蹈中的湿婆神像不仅做工精妙,而且寓意深刻。 神像采用的是站姿,正在翩翩起舞。右上手拿一鼓,象征创造各种声音;右下手象征保护和祝福;左上手托起燃烧之火,象征可以毁灭一切;左下手斜向下垂,与抬起的左脚相对,象征自由;右脚下踏一魔鬼,象征善战胜恶;左脚上抬,象征超凡脱俗,升腾不息;周围装饰,则是象征养育人类的自然世界。 如此一幅舞神形像,不仅其舞姿优美动人,引人人胜,其举手投足间的深刻寓意更是充分体现了印度舞蹈的丰富内涵。 印度舞蹈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身体语言异常丰富,尤其是手语更是变幻莫测。 据说,舞蹈演员单手可做出28种姿势,双手可做出24种姿势。再加上首、颈、臂、腿和脚的配合,其姿势就不可胜数了。 这种变化万千的姿势可以代表人的七情六欲、种种举动,甚至可以代表天地山水等自然景物和白昼和黑夜等自然现象。总之,人世间的一切都可以在舞蹈动作中表露无遗。 印度舞蹈还讲究手、眼、心、意的统一。简单地说,就是手势、眼神、内心所想、面部表情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动作都要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可以充分表达出舞者想要表达的意境。 印度舞蹈一般要求以身体语言体现出8种“拉斯”,“拉斯”意即“味道”。这8种拉斯分别是:斯楞嘎尔(爱)、哈谢(诙谐)、格鲁楞(怜悯)、劳得尔怒入威尔(英雄)、帕雅那格(恐怖)、威帕兹(轻蔑)、阿得浦得(惊愕)和尚德(安详)。 当然,这8种拉斯还含有多种多样的变化,比如:爱就包括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情人之爱。对一个舞蹈演员来说,要想完美地体现出各种拉斯,需要十分艰苦的训练。 此外,印度是一个“宗教王国”,方方面面无不折射出神的灵光。舞蹈当然也不例外,在各种各样的传统舞蹈中,关于神的传说往往是永恒的歌颂主题。 所以,如果对印度的宗教,尤其是对印度教的各种传说有所了解的话,传统舞蹈就不难看懂了。蒋昱宏 印度古典舞蹈的流派 婆罗多舞 婆罗多舞是印度南部泰米尔纳德邦的传统舞蹈,也是印度最流行、最古老、影响最大的舞蹈。 这种舞蹈多用于颂神和祭祀,最初是在印度教庙宇里表演,表演者是女子。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传到庙外。 婆罗多舞讲究音调、节拍和表情的和谐统一,尤其是手语变化莫测,令人回味无穷。这种舞一般由1名演员独舞,台侧有另外5人协助演出。 这种舞蹈共分6段,第一段叫“阿拉瑞普”,是全舞的序曲,有祈愿整个舞蹈取得成功之意,用唱词伴舞。第二段叫做“贾提斯瓦拉”,意思是“步伐和音调”。 这时开始有音乐伴奏,舞蹈正式进入情节。第三段叫“沙达姆”,意即“述说”。 第四段叫“瓦尔纳姆”,意思是“叙事”,这是全舞的重心和高潮,也是难度最大的部分。第五段叫“巴得姆”,意为“表现”。 第六段叫“提拉姆”,意为“结尾”。 卡塔卡利舞 卡塔卡利舞流行于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一带,内容多取自两大史诗和往世书。 这种流派的舞蹈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是演员的面部浓妆艳抹,远胜于中国的京剧。他们的脸谱是用米糊、绿叶、颜料、油烟和白纸为原料绘制而成。 每次化妆都有专业化妆师制作,演员要平躺于地上三四个小时才能完成。因而,演员一上场,从其面部化妆即可分出谁是英雄,谁是魔鬼。 卡塔卡利舞具有极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