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上官婉儿的诗唐朝张说的《昭客文集序》评价上官婉儿“正明助思,众妙扶识,群灵挟志”,《景龙文馆记》记载上官昭容功绩“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 唐朝人对上官的评价,应该比新旧唐书更加公正和客观,把正文和白话文都贴上来,希望还原上官婉儿的历史面貌。 唐朝张说《昭客文集序》:“古者,有女史记功书过,有女尚书决事宫闱。 昭容两朝专美,一日万岁,顾问不遗,应接如响。虽汉称班媛,晋誉左嫔,文章之道不殊,辅佐之功则异。 迹秘九天之上,身没重泉之下,嘉猷令范,代罕得闻。庶姬后学,呜呼何仰①。 然则大君据四海之图,悬百灵之命,喜则九围挟纩,怒则千里流血,静则黔黎乂安,动则苍甿罢弊。入耳之捂,谅其难乎?贵而势大者疑,贱而礼绝者隔;近而言轻者忽,远而意忠者忤。 惟窈窕柔曼,诱掖善心,忘昧九德之衢,倾情六艺之圃。故登昆避海之意寝,剪胡刈越之威息,璇台珍服之态消,从禽嗜乐之端废。 独使温柔之教,渐于生人;风雅之声,流于来叶。非夫玄黄毓粹,正明助思,众妙扶识,群灵挟志,诞异人之宝,授兴王之瑞,其孰能臻斯懿乎?镇国太平公主,道高帝妹,才重天人。 昔尝共游东璧,同宴北海②,倏来忽往,物在人亡。悯雕琯之残言,悲素扇之空曲。 上闻天子,求椒房之故事;有命史臣,敛兰台之新集。” 白话文:古代有女史官记载功过,有女尚书参与朝政,上官昭容两样都擅长,日理万机,不断接见官员,应付自如。 汉朝的班媛,晋朝的左嫔,都是有名的才女,上官昭容的文章不输于她们,辅佐的功劳却不是她们能比的,昭容高高在上,大权在握,她提出的治国方法,都非常经典,这些好的治国方案在历代都少有听说。她的学问,实在令人敬仰。 但是女皇拥有全国的疆土,操控所有人的生命,女皇高兴就下令奖赏,生气下令就杀人,千里之外流血成河,百姓的平安或灾难,都由女皇的心情决定,要让女皇听得进谏言,该有多难。女皇猜疑有势力的人,隔阂官低卑微的人,亲近的人都在奉承,不够亲近而忠心的人让女皇生气。 只有上官昭容能委婉的引导女皇做出公正的载决。所以上官昭容游览名山的意兴,杀伐决断的威严,奢侈,享乐的姿态全被人们遗忘,留下的只有她风雅的文章和诗风。 人们都说上官昭容是块美玉,公正公平,光明磊落得辅佐女皇,用尽一切方式让女皇做出公平的决策,女皇有如神助,上官昭容超乎常人的智慧,有如祥瑞,令国家振兴繁荣,怎么能说她的品德不美好?镇国太平公主,才华盖世,曾经和上官昭容一起出游,时光流逝,物在人亡。为了怀念昭容,皇上让史臣收集上官昭容的诗。 唐上官昭容之方娠,母郑氏梦神人畀之大秤,以此可秤量天下。生弥月,郑弄之曰:“尔非秤量天下乎?”孩哑应之曰:“是”。 襁中遇家祸,入掖庭。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 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自通天后,建景龙前,恒掌宸翰。 其军国谋猷,杀生大柄,多其决。至若幽求英隽,郁兴词藻。 国有好文之士,朝希不学之臣。二十年间,野无遗逸,此其力也。 而晚年颇外通朋党,轻弄权势,朝廷畏之矣。玄宗平难,被诛。 (出《景龙文馆记》)《旧唐书·上官仪传》云:“(仪)本以文彩自达,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既显贵,当时多有学其体者,谓为上官体。”上官仪显贵,大概自贞观十九年至麟德元年,其间约20余年。 文人士子为求进达,纷纷学习上官体,“幼而就学,皆诵当代之诗” 初唐诗学著述考》中说:“上官体虽得名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以前,实光大于万岁通天(695)以下,其间料量对偶,商酌声病,为新体诗厘 定格律者,颇不乏人,而上官婉儿又从而鼓动帝王,侈大书馆,增学士员,引进大臣名儒充此职位,尤以中宗复位以后,迭次赐宴赋诗,皆以婉儿为词宗,品第群臣所赋,要以采丽与否为取舍之权衡,于是朝廷益靡然成风矣。” 婉儿现存诗六题三十二首。 大致可分为三类。 (一)抒情述怀之作。 这类诗现仅存《彩书怨》一首:叶下洞庭秋,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帐久离居。 此诗描写一位女子秋日思君的情怀。作者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和传神的细节描写展示人物心理。 “冷”、“虚”二字,既拟物境,又关人情。一“贪”字,主人公的急切心理跃然纸上。 一“惟”字表明不涉他事,满纸都是情,表现力极强。此诗章法严密,平仄粘对,对偶押韵,全合五律格局。 钟惺《名媛诗归》卷九赞此诗:“能得如此一气清老,便不必奇思佳句矣]此唐人所以力追声格之妙也。既无此高浑,却复铲削精彩,难乎其为诗矣!” (二)出游记胜之作。 此类诗歌描写贵族游山玩水之情趣,清新自然,独具风姿。以《游 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为代表。 这组诗有三言、四言、五绝、七绝、五律等不同形式,佳作妙句玑珠般贯串其中。如:“枝条郁郁、文质彬彬。 山林作伴,松桂为林。”攀藤招逸容,偃桂协幽情。 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霓点岫即瑶岑。”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 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纹。 2.求上官婉儿最经典的诗《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资料引用自下面地址),其中《彩书怨》最为有名。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 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 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彩书怨》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驾幸三会寺应制》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 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 游鲁馆,陟秦台。 污山壁,愧琼瑰。 檀栾竹影,飙f2松声。 不烦歌吹,自足娱情。 仰循茅宇,俯眄乔枝。 烟霞问讯,风月相知。 枝条郁郁,文质彬彬。 山林作伴,松桂为邻。 清波汹涌,碧树冥蒙。 莫怪留步,因攀桂丛。 莫论圆峤,休说方壶。 何如鲁馆,即是仙都。 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 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 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 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 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 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 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 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 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 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 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 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 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 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 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 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 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 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 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 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 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 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 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 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 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 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 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 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 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 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 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 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 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 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 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 沁水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 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 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 3.赞美上官婉儿的诗句《上官昭容书楼歌》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 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 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 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 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金梯珠履声一断,瑶阶日夜生青苔。 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 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 4.赞美上官婉儿的诗句是哪首《上官昭容书楼歌》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 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歌阑舞罢闲无事,纵恣优游弄文字。 玉楼宝架中天居,缄奇秘异万卷馀。水精编帙绿钿轴,云母捣纸黄金书。 风吹花露清旭时,绮窗高挂红绡帷。香囊盛烟绣结络,翠羽拂案青琉璃。 吟披啸卷终无已,皎皎渊机破研理。词萦彩翰紫鸾回,思耿寥天碧云起。 碧云起,心悠哉,境深转苦坐自摧。金梯珠履声一断,瑶阶日夜生青苔。 青苔秘空关,曾比群玉山。神仙杳何许,遗逸满人间。 君不见洛阳南市卖书肆,有人买得研神记。纸上香多蠹不成,昭容题处犹分明,令人惆怅难为情。 《上官昭容书楼歌》是唐朝诗人吕温的作品之一。 作者简介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 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 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 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 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 上官昭容简介 才华诗文不让须眉男子,其人品功过颇具争议。 有人赞其文才,有人批其淫媚,极度推崇者有之,轻视鄙视者有之。而她与武则天长达二十七年的共处亦让后人津津乐道。 《旧唐书》、《新唐书》等正史中都对上官婉儿有记载,但较为体现她奉承权贵、**宫闱,并操纵政治,控制朝纲的负面事件。但与上官婉儿同时代的文人,如张说、武平一等对其人其事评价很高,至近代以来,愈发被学者推崇。 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她不仅以其诗歌创作实绩,而且通过选用人才、品评诗文等文学活动倡导并转移了一代文风, 成为中宗文坛的标志者和引领者。 对于当时文坛的繁荣和诗歌艺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关于上官婉儿私通武三思、崔湜,最早出于五代时期刘昫的《旧唐书》,在唐代当时的文献中却几乎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记载,《景龙文馆记》中倒有一句“而晚年颇外通朋党,轻弄权势,朝廷畏之矣”,这个“通”字可以是私通,也可以是交接往来,并不能断定婉儿与其有染。 由此不得不猜测刘昫仅仅是把一件可能存在的事当成了言之凿凿的史实。由于相关史料的缺乏,一般都以正史而论,但可以肯定上官婉儿在当世的评价远高于后代史书中,这种差异可能在于后代史官对女性参与政事的抨击。 5.上官婉儿的诗《驾幸三会寺应制》 上官昭容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 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 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 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这首诗是现存诗中最优秀的一首。 大多认为是写给被废的太子李贤的。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当洞庭湖的落叶纷纷飘下的时候,我在遥远的万里之外思念你。秋露晶莹,香被不耐夜寒。 月亮西坠,看着锦屏的目光一片茫然。本想再多谈些江南的事,但急于把信寄给身在蓟北的你。 信中没有别的意思,只是惆怅我和你分别已经很久了。婉儿当时20余岁,正是少女情怀正浓之时,对宫廷斗争的残酷与复杂认识尚浅。 她尚未真正卷入政治斗争的浊流中去。因而这首诗格外笔调清新,意境高远,是上官婉儿现存诗中的代表作。 【唐代上官婉儿】 (664~710年) 上官婉儿,唐代女官、女诗人、唐中宗昭容。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人。 上官仪孙女。仪被杀,随母郑氏配入内庭。 因才气过人,被武则天赏识,没有被诛杀。年十四,即为武则天掌文诰。 唐中宗时,上官婉儿成为中宗后妃之一,被封为昭容,故又称上官昭容。上官婉儿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 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与韦后同时被杀。 后人称其为“巾帼首相”。参考资料: /view/5102.htm麻烦采纳,谢谢。 6.上官婉儿的诗大多是写什么的上官婉儿大多的诗是代王后等人做的,大多都是表达他人的意思,真正表达自身情感的诗并没有几首。应该说写景的诗较多,但表达对心爱人的思念极少。下面这首就是一首表达对心爱人的思念的诗(我也只知道这一首是表达她情感的诗) 【彩书怨】上官昭容 也许,在某一个万籁俱寂的晚上,一个美丽而温柔的女子独自望着浩瀚的天空,想象着心中的美丽爱情,想到自己孤枕独眠,黯然长叹之后,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而这,偏偏是作为武则天身边的政客或是谋士,必须抑制的。这也是为什么,在全唐诗中收录的婉儿二十余篇诗作中,只有有限的两首诗是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而这心中的唯一真实的理想,在婉儿短暂的生命中,却更像是奢侈的请求。或许,婉儿与武则天的儿子之间确乎发生过美丽却短暂的爱情故事,然而,在武则天的铁腕下,在那个波涛汹涌的阴暗皇宫的岁月里,任何谈论感情的人,都不过是黄粱一梦! ——摘自百度上官婉儿吧(爱月惜星) 这也是上官婉儿的悲哀之处。 问问说重复了,只好发截图了 这几首是写景的诗。 7.历史上的上官婉儿简介有哪些呢上官婉儿,664年生,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唐高宗时宰相上官仪孙女。 664年(麟德元年)上官仪因替高宗起草将废武则天的诏书,被武后所杀,因母亲郑氏是太常少卿郑休远之姊,母女才得免死,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与母亲郑氏被发配入内庭为奴。在其母的精心培养下,上官婉儿熟读诗书,不仅能吟诗着文,而且明达吏事,聪敏异常。 677年(仪凤二年),上官婉儿被武则天在宫中召见,当场命题让其依题着文。上官婉儿文不加点,片刻而成,文意通畅,词藻华丽,语言优美。 武则天看后大悦,当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并让其掌管宫中诏命。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犯下死罪,但武则天爱惜她的文才而特赦,只是处以黥面而已。 以后,上官婉儿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 从696年(通天元年)(《旧唐书》为圣历年)开始,武则天又让她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 705年(神龙元年),唐中宗复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儿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任,又拜为昭容,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706年(神龙二年),武三思依靠韦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继设计贬杀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权倾人主,不可一世。 上官婉儿又和他私通,并在她所起草的诏令中,经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非常恼怒。 707年(景龙元年七月),李重俊与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假传圣诏调拨羽林军三百余人,奔赴武三思、武崇训的府第,将他们杀死,并诛其亲党十余人,然后又引兵从肃章门斩关而入,叩击阁门而搜捕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情急之下逃至唐中宗和韦后处,并扬言说:“观太子之意,是先杀上官婉儿,然后再依次捕弑皇后和陛下。”韦后和中宗一时大怒,就带着上官婉儿和安乐公主登上玄武门躲避兵锋,令右羽林大将军刘景仁率飞骑二千余人,屯集在太极殿前,闭门自守,太子李重俊兵败被杀。 8.上官婉儿是有多厉害的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即唐玄宗)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阳机场附近发现了上官婉儿的墓葬。 古代四大才女 ▪ 蔡文姬 ▪ 李清照 ▪ 卓文君 ▪ 上官婉儿 作为一个长于深宫的女子,其山水诗主要完成于皇亲贵戚的园林别业。景龙三年(709) 左右,中宗屡赴长宁公主山庄,婉儿有《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为其现存的主要山水诗。这二十五首诗,包括三言诗二首、四言诗五首、五言诗十五首、七言诗三首,从不同的侧面抒发了上官婉儿的山林之赏,读之几令人忘却其宫廷诗人的身份,显示了她对初唐宫庭诗歌题材及审美趣味的超越,流露出了上官婉儿对自然的深切热爱与礼赞之情。 来源,百度百科 9.上官婉儿的诗你晓得多少《全唐诗》仅收其遗诗三十二首(资料引用自下面地址),其中《彩书怨》最为有名。 《奉和圣制立春日侍宴内殿出翦彩花应制》密叶因裁吐,新花逐翦舒。攀条虽不谬,摘蕊讵知虚。 春至由来发,秋还未肯疏。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 《九月九日上幸慈恩寺登浮图,群臣上菊花寿酒》帝里重阳节,香园万乘来。却邪萸入佩,献寿菊传杯。 塔类承天涌,门疑待佛开。睿词悬日月,长得仰昭回。 《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驾幸三会寺应制》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四山缘塞合,二水夹城流。 宸翰陪瞻仰,天杯接献酬。太平词藻盛,长愿纪鸿休。 《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三冬季月景龙年,万乘观风出灞川。遥看电跃龙为马,回瞩霜原玉作田。 鸾旗掣曳拂空回,羽骑骖驔蹑景来。隐隐骊山云外耸,迢迢御帐日边开。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升平。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逐仙赏,展幽情,逾昆阆,迈蓬瀛。游鲁馆,陟秦台。 污山壁,愧琼瑰。檀栾竹影,飙f2松声。 不烦歌吹,自足娱情。仰循茅宇,俯眄乔枝。 烟霞问讯,风月相知。枝条郁郁,文质彬彬。 山林作伴,松桂为邻。清波汹涌,碧树冥蒙。 莫怪留步,因攀桂丛。莫论圆峤,休说方壶。 何如鲁馆,即是仙都。玉环腾远创,金埒荷殊荣。 弗玩珠玑饰,仍留仁智情。凿山便作室,凭树即为楹。 公输与班尔,从此遂韬声。登山一长望,正遇九春初。 结驷填街术,闾阎满邑居。斗雪梅先吐,惊风柳未舒。 直愁斜日落,不畏酒尊虚。霁晓气清和,披襟赏薜萝。 玳瑁凝春色,琉璃漾水波。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 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暂尔游山第,淹留惜未归。 霞窗明月满,涧户白云飞。书引藤为架,人将薜作衣。 此真攀玩所,临睨赏光辉。放旷出烟云,萧条自不群。 漱流清意府,隐几避嚣氛。石画妆苔色,风梭织水文。 山室何为贵,唯馀兰桂熏。策杖临霞岫,危步下霜蹊。 志逐深山静,途随曲涧迷。渐觉心神逸,俄看云雾低。 莫怪人题树,只为赏幽栖。攀藤招逸客,偃桂协幽情。 水中看树影,风里听松声。携琴侍叔夜,负局访安期。 不应题石壁,为记赏山时。泉石多仙趣,岩壑写奇形。 欲知堪悦耳,唯听水泠泠。岩壑恣登临,莹目复怡心。 风篁类长笛,流水当鸣琴。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 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暂游仁智所,萧然松桂情。 寄言栖遁客,勿复访蓬瀛。瀑溜晴疑雨,丛篁昼似昏。 山中真可玩,暂请报王孙。傍池聊试笔,倚石旋题诗。 豫弹山水调,终拟从钟期。横铺豹皮褥,侧带鹿胎巾。 借问何为者,山中有逸人。沁水田园先自多,齐城楼观更无过。 倩语张骞莫辛苦,人今从此识天河。参差碧岫耸莲花,潺湲绿水莹金沙。 何须远访三山路,人今已到九仙家。凭高瞰险足怡心,菌阁桃源不暇寻。 馀雪依林成玉树,残霙点岫即瑶岑。PS:上面正好32首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