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微洲文化的诗句

1.有关徽州的诗词、文化有哪些

1. 游黄山白岳不果

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李白当年有诗写道:“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清代诗人黄仲则咏曰:“一滩复一滩,一滩高十丈,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儿啊,做得成生意,你是娘的心头肉;做不成生意,成鬼也孤幽。---徽州民谣

2. 徽州文化(外文名:Huizhou Culture),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而不等同与安徽文化。 徽州,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歙县,包括今安徽黄山市大部、宣城市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清代设。

1. 徽州文化是历史上的徽州(前称新安郡)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无论在器物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还是在精神文化层面,都有深厚的底蕴和杰出的创造。徽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徽州文化亦然。东汉、西晋、唐末、北宋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使这块土地逐渐成了华夏名区。完全可以说,徽州文化是对中原文化的包容整合。南宋以降,这里更是文风昌盛,人文荟萃,成了“东南邹鲁”、“礼义之邦”。如果说徽州文化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么作为一种极富特色的区域文化,它在全国领取风骚已约有800年之久。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在文化的其他领域,有的虽然没有形成流派,但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则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

国内外学者注意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进入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研究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原徽州地区及国内不少城市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家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2.传统文化古诗词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一会儿,粗大的雨点落下来了,打得玻璃窗啪啪直响。

雨越下越大。窗外迷迷蒙蒙的一片,好象天地之间挂起了无比宽大的珠帘。

雨点儿落在屋顶的瓦片上,溅起的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对面的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线。

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雨》 听听那冷雨 作者: 余光中 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了。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他是厦门人,至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人,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再过半个月就是清明。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皇天后土犹如是。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还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太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听听,那冷雨。

看看,那冷雨。嗅嗅闻闻,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物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逊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

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以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

那些奇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的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迷离的情调。

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

3.有关徽州的诗词、文化

徽州——历史地名,简称“徽”,古称歙州。

徽州文化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指古徽州一府六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徽州文化和淮河文化、庐州文化、皖江文化形成了安徽四大文化圈,四大文化圈合而为一,总称安徽文化、皖文化。这不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有关徽州的诗词摘选如下:

《赠总上人兼简无求居士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刘子翚

多谢徽州吴使君,新诗问劳意何勤。

无求已得心空乐,更作无心出岫云。

《江东报英烈拟封二字侯喜成三绝》

年代: 宋 作者: 钱时

焕章飞报下徽州,英烈将褒二字侯。

千古沉沉黄壤骨,一朝提上碧云头。

《张安国约同赋仇氏{匡去王加赣}瓮酒》

年代: 宋 作者: 张栻

人间炎热不可耐,君家瓮头春未央。

想当醉倒卧永日,梦绕清淮归故乡。

后生那得识此酒,从君乞方还肯否。

徽州作赋为欷歔,荆州诗来端起予。

《张提学寄先师文正公新集至代简为答》

年代: 明 作者: 邵宝

遗书新刻自徽州,千里缄来百拜收。

自信叔孙知不朽,未应巢父得长留。

秘藏不作山中计,重购还供海外求。

青眼独看张侍御,瓣香今有古风流。

《有友人怜予乏劝为黄山白岳之游》

年代: 明 作者: 汤显祖

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简介:

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古徽州钟灵毓秀,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古以来人才辈出,有人把这里比作诞生了孔子孟子的山东曲阜和邹城,称徽州为“东南邹鲁”。

4.中国文化遗产的有关诗句

题福唐观二首」杜光庭

盘空蹑翠到山巅,竹殿云楼势逼天。古洞草深微有路,

旧碑文灭不知年。八州物象通檐外,万里烟霞在目前。

自是人间轻举地,何须蓬岛访真仙。

曾随云水此山游,行尽层峰更上楼。九月登临须有意,

七年岐路亦堪愁。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暂熟炉香不须去,伫陪天仗入神州。

“树红树碧高低影,烟淡烟浓远近秋.”

明写景,写福唐观周围众树与枫树参杂,烟雾缭绕的景象。

暗写人生,写悟性。这种远近高低斑驳陆离的树影和缭绕的烟雾,是秋的迷离,也是作者人生的迷离。“七年岐路亦堪愁”道出其对误入歧途的迷离的人生的感叹。既悟前事皆为“岐路”所以“不须去”,于是便“伫陪天仗入神州”陪佛修化,苦守青灯,归入正途。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山东济南大明湖联:

四面荷花三面柳;

一城山色半城湖。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江西南昌滕王阁联: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昆明黑龙潭联:

万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八 达 岭

(明)徐渭

八达高坡百尺强,迳连大漠去荒荒。

舆幢尽日山油碧,戌堡终年雾噀黄

5.【10句描写襄阳的古诗词

唐代诗人描写襄阳景物的诗襄樊市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我们宣传襄樊,要像山西宣传祁县晋商一样,突出自己的独特之处,从旅游的角度来说,突出襄樊的历史文化内涵,宣传文化名人笔下的山水景物、城市风光,最能体现它的历史文化底蕴.现在的“襄樊”,是古代“襄阳”、“樊城”之合称,而古时建制以“襄阳”为行政区域名.“襄阳”不仅是军事重镇,更以古典的城廓、美丽的山水而成为文人墨客描述赞美的对象.仅在唐代诗歌中,就有几位诗歌大家吟咏过襄阳的城、城外的山、襄江的水,留下了精妙的佳句.如初唐诗人杜审言的《登襄阳城》“旅客三秋至,层城四望开.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冠盖非新里,章华即旧台.习池风景异,归路满尘埃”,诗中表现了秋天登襄阳城所见的整体观感,写出了楚山、汉水的磅礴气势和习池奇异的风光.、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人物王维写了《汉江临眺》,描写了襄江惊天动地的波涛映影的郡邑、似有似无的襄阳的山色,那“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的名诗流芳百世.与王维并驾齐驱、同为唐代山水诗泰斗人物的襄阳本土诗人孟浩然的诗中,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襄阳的鹿门山、鱼梁州、岘山、万山等风物景点.如《夜归鹿门歌》:“山寺鸣钟昼已昏,与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已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诗中可见鱼梁州与襄阳一带的景物,点缀着归村人影的平沙远渡、象一弯新月的江畔小舟、鹿门山的烟树、庞德公松径下的月光.表达的是诗人的怀慕隐逸之幽情.再如《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襄阳城南的岘山是两晋名将祜镇守荆襄时常登的地方,将军登岘山饮酒吟诗.襄阳百姓为纪念羊公,在山上建碑,见者堕泪,杜预因名堕泪碑.孟浩然在诗中表达了天留胜迹,我辈复登,碑志留思的情感.《秋登兰山寄张五》:“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秋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兰山就是万山,诗人描写了秋天登万山所见的清秋情景,渡头沙、归村人、天边树、如月洲等尽收眼中,在美景中表现怀友之情,希望朋友重阳节同来登高饮酒,日暮归雁,唤起愁绪,清秋发兴,引出共醉之望.。

6.没文化可悲的诗句,词也行

没 世清风更凛然

文 采鸳鸯罢合欢

化 为金印新祥瑞

可 人风味胜红兰

悲 急管兮思繁弦

可悲的诗句,词也行

不知何事萦怀抱,

醒也无聊,

醉也无聊,

梦也何曾到谢桥.

纳兰容若

《采桑子》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新凉.

苏轼

《西江月》

满纸荒唐言,

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

谁解其中味?

说到辛酸处,

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

休笑世人痴,

《红楼梦》头尾两诗

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

纳兰容若

《梦江南》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