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描写松、竹、梅的诗历年关于松、竹、梅的诗梅 花(作者:王冕) 林下见清真,草衣如野人。 开花冰雪里,岂是不知春? 清苦良自持,忘言养高洁。夜静月明多,开门满山雪。 十月霜风寒,山木俱摧折。独此冰玉姿,照影清溪月。 故人江海去,相隔万重云。岁晚思无已,梅花可寄君。 何处寻春信?江南路渺漫。 夜深山月白,疏影隔窗看。 老干渍清霜,寒梢挂新月。徐徐暗香来,可是春机泄? 疏枝照清浅,一见兴何饶?记得春风夜,题诗过断桥。 仙子步轻盈,泠泠玉佩声。罗浮烟水远,诗梦不胜情。 冷艳凝轻露,清香度晚风。如何冰玉质,却学小桃红? 深院春无限,香风吹绿漪。 玉妃清梦醒,花雨落燕脂。 湖上春何在?罗浮梦已空。 清香入书屋,不是杏花风。 庭院春日迟,风回翠鸾舞。 谁倚玉阑干?摇动燕脂雨。 不作桃李态,山林别是春。 但令心似夷,何虑惹缁尘? 面墨已无情,岂但心如夷?昨宵疏影横,空山半窗月。 明洁众所忌,难与群芳时,怀贞岁华晚,只有天地知。 《苦竹》杜甫 唐 青冥亦自守,软弱强扶持。 味苦夏虫避,丛卑春鸟疑。 轩墀会不重,翦伐欲无辞。 幸近幽人屋,霜根结在兹。 清晨止亭下,独爱此幽篁。 高松---李商隐 高松出众木, 伴我向天涯。 客散初晴后, 僧来不语时。 有风传雅韵, 无雪试幽姿。 上药终相待, 他年访伏龟 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 (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 (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 (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 (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 (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松风时为扫埃尘。 (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宋·何孙) 竹 好竹连山觉笋香 (宋·苏轼)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宋·欧阳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唐·李嘉佑) 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元·萨都拉)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爆竹声中一岁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宋·苏东坡)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彦)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唐·李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 梅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诗)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五代·李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赵师秀·宋) 何方化作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宋·陆游) 溪回谷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 (宋·杨万里) 数点梅花天地心 (宋/元·翁森)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宋·杜耒)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宋·贺铸)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宋·卢梅坡) 回答者: xianliang_hs - 探花 十一级 12-4 20:30 修改答复: xianliang_hs,您要修改的答复如下: 积分规则 关闭 松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晋太康·左思) 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 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唐·皇甫曾) 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 (唐·陆龟蒙) 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 (宋·苏轼) 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应有山神长守护。 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微吟海月生岩桂,长笑无风起涧松。 (宋·何孙) 竹 好竹连山觉笋香 (宋·苏轼)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宋·欧阳修)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诗思禅心共竹闲,任他流水向人间 (唐·李嘉佑) 修竹万竿松影乱,山风吹作满窗云 (元·萨都拉)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唐·孟浩然)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爆竹声中一岁除 (宋·王安石)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唐·杜甫)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宋·苏东坡)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 (宋·周邦彦)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唐·李涉)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宋·苏轼) 梅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唐·黄蘖禅师)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宋·某尼悟道诗)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李白)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五代·李煜)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 2.描写松,竹,梅,的诗句,并写出诗中所歌颂的品质山居秋瞑》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 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 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浣女:洗衣女。 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 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画松:画松一似真松树,画里的松树画的好像是一棵真的松树,画的很像。 且待寻思记得无?让我想一想,以前好像见过,还记得没有。曾在天台山上见,曾经在天台山上见过。 石桥南畔第三株。是石桥南边的第三棵,和画里的很像。 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大雪下的很大,把青松树都覆盖住了,但松树仍然是笔直的,一点都没弯曲。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要想知道松树有多高,多尿性,等雪一融化,松树露出来自然就知道了。 3.描写松,竹,梅,的诗句,并写出诗中所歌颂的品质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浣女:洗衣女。 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画松: 画松一似真松树, 画里的松树画的好像是一棵真的松树,画的很像。 且待寻思记得无? 让我想一想,以前好像见过,还记得没有。 曾在天台山上见, 曾经在天台山上见过。 石桥南畔第三株。 是石桥南边的第三棵,和画里的很像。 青松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大雪下的很大,把青松树都覆盖住了,但松树仍然是笔直的,一点都没弯曲。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要想知道松树有多高,多尿性,等雪一融化,松树露出来自然就知道了 4.写出含有(描写)松、竹、梅的诗句,并写出诗中所称颂的品质梅:梅花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喜爱. 宋代大诗人陆游“当年走马锦西城,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的诗句。 南宋诗人张道洽“到处皆诗境,随时有物华,应酬都不暇,一岭是梅花。” 宋代曾几在《雪后梅盛开折置灯下》诗中写道:“满城桃李望东君,破蜡红梅未上春,窗几数枝逾静好,园林一雪碧清新。” 明朝田汝成诗曰:“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枝独先天下春。”宋人林逋:“众芳摇落多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唐朝诗人来鹄《梅花》诗:“一花香千里,更值满枝开。” 齐已的《早梅》诗:“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宋代陈亮的《梅花》诗:“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消息,不怕雪里藏。” 形象地刻画了梅花凌寒独开的坚贞品质。 唐朝李商隐少年早慧,科第早登,然而后来受到一系列打击流落异乡。 当他看到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遗憾之余便怨恨起来:“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王冕在《白梅》式中写道:“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表达了诗人轻视功名利禄,不与世俗合流的高尚情操和美好追求, 苏东坡的咏梅诗:“寒心未肯随心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借此抒发了傲视权贵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负。 明朝徐渭多次乡试,屡屡不中,在痛苦绝望中,借梅抒发哀怨:“雪压烟迷月又蹉,前村昏暗月增坡,梅花也自难主张,数尽寒梅耐尔何。”读来令人心醉。 唐朝诗人张谓《早梅》诗:“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不仅写出了梅花的早发,而且写出梅花晶莹洁白如雪。 〔南朝·梁〕王筠诗曰:“翻光同雪舞,落素混水池。”写大雪纷飞,而梅花与之同舞。 北周庚信的《梅花》诗:“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王安石的《诗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更是令人拍案称绝。 一代伟人**写了脍炙人口的咏梅诗:“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更是气势磅礴,大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气概。 抒发了革命豪情,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 竹:竹:气节 积极向上 松柏:坚挺 傲岸 坚强 生命力 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梅:傲雪 坚强 不屈不挠 逆境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松:坚贞、孤直和高洁古往今来,松一直为世人所厚爱,求诸唐诗,俯拾皆是。如王昌龄《过华阴》,杜甫《谒真谛寺禅师》,韩愈《山石》,孟郊《游终南山》,白居易《夜归》,又《余杭形胜》,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松”的身影,随处可见,呈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诗人们两眼所视,满目青松,尽在有意无意之中。 在诗人们的笔下,松的坚贞、孤直和高洁跃然纸上。 贾岛堂弟无可的《松》,有一种“苍翠远惊人”、“自与九霄邻”的气慨;王睿的《松》,则体现松“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这一特性。李白多次称誉松的物性,如“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箜篌谣》),“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赠韦侍御黄裳》)等。 松的高大形象令人敬仰,难怪韩愈在《醉留东野》中,叹言“自渐青蒿倚长松”了。 松树,是值得人们赞颂的,尤其是小松、新松,更需要人们的百般呵护。 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诗句:“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荀鹤《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种境界,则与宋词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有异曲同工之妙。 齐己在《新栽松》中,对“冉冉出蓬蒿”的新松,也寄予“千年待尔高”的愿望。 5.关于松、竹、梅的诗句有哪些栽松二首 唐 白居易 小松未盈尺 心爱手自移 苍然涧底色 云湿烟霏霏 栽植我年晚 长成君性迟 如何过四十 种此数寸枝 得见成阴否 人生七十稀 爱君抱晚节 怜君含直文 欲得朝朝见 阶前故种君 知君死则已 不死会凌云 庭松 唐 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 十松当我阶 乱立无行次 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 下者十尺低 有如野生物 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 承之白沙台 朝昏有风月 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 凉阴夏凄凄 春深微雨夕 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 压枝玉皑皑 四时各有趣 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 多为人所咳 一家二十口 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 但得烦襟开 即此是益友 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 冠带走尘埃 未称为松主 时时一愧怀 四松 唐 杜甫 四松初移时 大抵三尺强 别来忽三载 离立如人长 会看根不拔 莫计枝凋伤 幽色幸秀发 疏柯亦昂藏 所插小藩篱 本亦有堤防 终然掁拨损 得吝千叶黄 敢为故林主 黎庶犹未康 避贼今始归 春草满空堂 览物叹衰谢 及兹慰凄凉 清风为我起 洒面若微霜 足以送老姿 聊待偃盖张 我生无根带 配尔亦茫茫 有情且赋诗 事迹可两忘 勿矜千载后 惨澹蟠穹苍 小松 唐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 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绿竹半含箨 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 阴过酒樽凉 雨洗娟娟净 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 会见拂云长 新竹 韩愈 笋添南阶竹 日日成清閟 缥节已储霜 黄苞犹掩翠 出栏出五六 当户罗三四 高标凌秋严 贞色夺春媚 稀生巧补林 迸出疑争地 纵横乍依行 烂漫忽无次 风枝未飘吹 露粉先含泪 何人可携玩 清景空瞪视 竹里 王安石 次韵张子野竹林寺二首其二 京岘城南隐映深 两牛鸣地得禅林 风泉隔屋撞哀玉 竹月缘阶帖碎金 华藏院此君亭咏竹 王安石 一径森然四诗人座凉 残阴余韵去何长 人怜直节生来瘦 自许高材老更刚 曾与蒿藜同雨露 终随松柏到冰霜 烦君惜取根株在 欲乞怜伦学凤凰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 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 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 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 巫岫郁嵯峨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 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 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 斜技依病看 逆风如解意 容易莫摧残 再和杨公济梅花 宋·苏轼 莫向霜晨怨未开 白头朝夕自相摧 斩新一朵含风露 恰似西厢待月来 6.用松 竹 梅其一来描写人的高尚品质的诗卜算子咏梅**1961.12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骆宾王诗用数名,人称卜算子。山谷词“似扶著,卖卜算”,取卖卜算命的意思。 风雨送春归: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附】 陆游原词《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