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穷苦人家的诗句

1.描写“穷困”的诗句有哪些

1.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 先秦 · 屈原《离骚》

2.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 唐 · 白居易《观刈麦》

3.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 唐 · 罗隐《雪》

4.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唐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 唐 · 高适《别董大二首》

6. 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 清 · 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7. 贫放麹生疏,闲到青奴熟 —— 宋 · 洪咨夔《卜算子·芍药打团红》

8. 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唐 · 杜甫《客至》

9.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 唐 · 孟云卿《寒食》

10. 天将金玉为风露,曾为高秋几度贫 —— 唐 · 高蟾《秋》

11.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 唐 · 杜甫《贫交行》

12.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 唐 · 吕洞宾《绝句》

13.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 唐 · 吕洞宾《绝句》

14.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 唐 · 陈陶《游子吟》

15. 税重多贫户,农饥足旱田 —— 唐 · 白居易《别州民》

参考资料

诗词名句:/chaxun/shiju/%E8%B4%AB+%E5%AF%8C

2.描写穷苦的诗句

1唐朝李申:《悯农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料料皆辛苦。

2唐朝李申:《悯农二》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

3宋朝张俞:《蚕妇》

昨日入蚕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4宋朝梅尧臣:《陶者》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粘泥,

5再来一首长的:唐朝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注,直为通假字,古通值)

3.【求一首关于描写作者贫困生活的古诗】

遣悲怀元稹其一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元稹的妻子妻韦氏是官宦人家的女子,委身下嫁给一个穷困潦倒的诗人.妻子死得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中年丧妻(27岁?),20岁嫁与元稹两人共同生活的时间,不过七年罢了.这是悼念亡妻三首中的第一首.第一二句是典故,谢安(东晋宰相)最喜欢的侄女谢道韫.黔娄,是战国时齐国的贫士.百事乖三字,夫妻二人相惜之情尽表于此.衔接前后对生活描写.泥,应该做软缠硬磨之意,大意是说没钱了缠着要买酒,没暴力趋向,好男人.藿,豆叶也.没衣服的时候,妻子翻箱倒柜的找,没钱买酒的时候,妻子把自己的金钗当了为男人买酒.吃野菜也能以苦作甘.没有柴烧了---看着头上的槐树落叶,然后扫来烧饭.此几句,把生活困苦交待了个清清楚楚.最后一句,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现在有钱了,有钱了,你却走了,我也只不过以祭奠怀念你罢了.。

4.描写穷苦生活诗句

诗经》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比如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还有杜甫的“三吏”“三别”,即:《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简称。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计划、有安排写成的作品。当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这六首诗作。这次战争,与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大骂“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百姓在难以忍受的残酷压迫下,妻劝夫,母送子,先后走上战场,有的老妪甚至献出了生命。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用唯妙唯肖的笔触,歌颂了广大的人民。“三吏”与“三别”,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间”。在“三吏”中,因为夹带问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场;在“三别”中,因为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所以杜甫没有露面。从文学源流上看,“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风格,下启白居易诸人新乐府,是杜甫现实主义创造的一个顶点。悯农》

——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浔溪棹歌》

——清·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5.关于“贫穷”的诗句有哪些

1、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陶者》宋代:梅尧臣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译文:烧瓦工人成天挖呀挖,门前的土都挖光了,可自家的屋上却没有一片瓦。

那些富贵人家,十指连泥也不碰一下,却住在铺满瓦片的高楼大厦。 2、书生自古不清贫,一笔文才天下匀。

——清代:黄景仁《书生自古不清贫》 译文:书生自古以来就不是贫穷的,笔下写出来的文采天下人都会分享。 3、清贫聊自尔,素责将如何。

——唐代: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三 译文:你自己守着清贫吧,你的素质和责任将怎么办呢? 4、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代: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译文:希望有千万间广阔的房间,让天底下的所有的穷人都开心有地方住。 5、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

——魏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译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

6.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穷苦人家的

【安贫知命】:命:命运。

安于贫困的境遇,知道自己的命运,不怨天尤人。【百巧成穷】: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

同“百巧千穷”。【朝趁暮食】:白天挣了钱,晚上才有饭吃。

形容生活十分贫困。【掣襟露肘】:掣:牵接。

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儿就露出来。形容衣服破烂,生活贫困。

【吃糠咽菜】:糠:稻、麦等谷物的皮;菜:野菜。指吃谷糠,吞野菜。

形容生活的贫困与艰辛。【垂磬之室】:磐:用石、玉制成的曲尺状打击乐器。

像垂磬一样一无所有的房屋。形容十分贫困。

【鹑衣鷇食】:指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箪瓢屡空】:箪:盛饭竹器;瓢:舀水器。吃的喝的匮乏。

形容生活非常贫困。【典妻鬻子】:典:典当;鬻:卖。

典卖妻子。形容生活极其贫困。

【点金乏术】:术:法术,方法。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

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点金无术】:没有点铁成金的法术。

比喻没有最好的方法筹集钱财,解决贫困。同“点金乏术”。

【东门种瓜】:原指秦东陵侯召平在秦灭亡后不仕新主,在长安东青门外种瓜。借指离官隐居务农。

也比喻富贵的人后来贫困潦倒。【肚束三篾】:篾:薄竹片,可编制成席子。

用三根篾条勒住肚子。指勒紧腰带。

比喻忍受饥饿,安于贫困。【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失节:原为封建礼教指女子失去贞操,后泛指失去节操。

贫困饿死是小事,失节事情就大了。【二旬九食】:二十天中仅吃过九顿饭。

形容生活极其贫困。【分文不名】:名:占有。

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比喻非常贫困。

【甘贫苦节】:甘:自愿;贫:穷苦;苦:尽力地,有耐心地。情愿过贫困的生活,也努力保持忠贞的气节。

【甘贫守分】:守分:守本分。甘受贫困,守住本分。

【甘贫守节】:甘:自愿;贫:穷苦;守:保持。情愿过贫困的生活,也努力保持忠贞的气节。

【甘贫守志】:甘受贫困,守住志节。【沟中瘠】:瘠:通“胔”,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

暴露在山沟的尸体。指因贫困而死无葬身之地的人。

【沟中之瘠】:瘠:腐烂的肉。指因贫困而流落荒野或死于沟壑的人。

【国无捐瘠】:瘠:瘦弱;捐瘠:贫弱以至死。国内没有因贫困饥饿而死亡的人。

【环堵萧然】:环堵:围绕着四堵墙;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室中空无所有,极为贫困。

【饥冻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饥寒交凑】: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同“饥寒交迫”。【饥寒交迫】:交:一起,同时。

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饥寒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

【饥寒交至】: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

同“饥寒交迫”。【积而能散】:积:积蓄;散:散发。

能把自己的积蓄散发给贫困的人。【济困扶危】:济、扶:帮助。

救济贫困的人,扶助有危难的人。【家道壁立】:家道:家庭经济情况;壁立:四立的墙壁。

形容家贫如洗,一无所有,贫困到极点。【家道消乏】:家道:家境,家庭经济情况。

消乏:贫困,空乏。家境贫寒,经济空乏。

【家徒壁立】: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家徒四壁】:徒:只,仅仅。

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金尽裘敝】:皮袍破了,钱用完了。形容贫困失意的样子。

【居穷守约】:居穷:处于穷困状态;守约:保持节俭。指过着贫困简朴的生活。

【居徒四壁】: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

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糠菜半年粮】:一年之中有半年用糠和菜代替粮食。

形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极其贫困。【糠豆不赡】:就是吃糠皮杂粮也供养不起。

形容生活十分贫困。【乐道安贫】:道:信念;乐道:以守道为乐;安贫:安于贫困。

处在贫困的境地中,仍以守道作乐趣。【乐贫甘贱】:甘:甘愿;贱:地位卑贱。

乐于贫困的生活,甘于卑贱的地位。【冷灶清锅】:锅灶都是冷的。

形容没吃没喝,无法做饭,生活贫困。【买米下锅】:家中没有米,要去买米才能做饭。

指生活贫困。【囊匣如洗】:形容异常贫困。

【宁可清贫,不作浊富】:宁愿清白而遭受贫困,决不污浊而享受富贵。【牛衣岁月】:指贫困的生活。

【蓬牖茅椽】:牖:窗;椽:放在檩上架着屋顶的木料。用蓬草、茅柴搭的房屋。

形容住房简陋,生活贫困。【贫不失志】:失:丧失。

贫困中不丧失志气。【贫贱不能移】:不会因生活贫困,地位卑微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贫贱不移】: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

形容意志坚定。【贫贱之交】: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

【贫贱之交不可忘】: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指人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

【贫贱之知】:贫困时结交的知心朋友。【贫困潦倒】:生活贫困,精神失意颓丧。

【樵苏不爨】:柴草做不成饭。比喻贫困。

【樵苏后爨】:樵苏:采集柴草;爨:炊。柴草做不成饭。

比喻贫困。【樵苏失爨】: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

指非常贫困。【清锅冷灶】:没吃没喝。

常用以形容贫困冷清的景象。同“清灰冷灶”。

【清灰冷火】。

7.写农人生活贫苦的诗句

悯农》

——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田家》

——唐·聂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浔溪棹歌》

——清·董恂

米凭转斗接青黄,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为谁辛苦为谁忙?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8.求形容人贫困的诗词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描写劳动人民贫苦生活的诗句

《诗经》中有一部分就是关于劳动人民的诗歌,比如我们语文课本中学过的《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辐兮,寘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伐轮兮,寘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还有一首也是比较出名的,《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 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 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 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 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 系向牛头充炭直。

还有杜甫的“三吏”“三别”,即:《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的简称。这六首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有计划、有安排写成的作品。

当年三月,唐朝六十万大军败于邺城,国家局势十分危急。为了迅速补充兵力,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无人道的拉夫政策。

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这六首诗作。这次战争,与天宝年间的穷兵黩武有所不同,它是一种救亡图存的努力。

所以,杜甫一面深刻揭露兵役的黑暗,大骂“天地终无情”,一面又不得不拥护这种兵役;他既同情人民的痛苦,又不得不含泪安慰、劝勉那些未成丁的“中男”走上前线。百姓在难以忍受的残酷压迫下,妻劝夫,母送子,先后走上战场,有的老妪甚至献出了生命。

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用唯妙唯肖的笔触,歌颂了广大的人民。“三吏”与“三别”,表现手法不尽相同,所谓“三吏夹带问答叙事,三别纯托送者行者之间”。

在“三吏”中,因为夹带问答,所以杜甫本人出场;在“三别”中,因为通篇都是人物的独白,所以杜甫没有露面。从文学源流上看,“三吏”“三别”上承《诗经》、汉乐府风格,下启白居易诸人新乐府,是杜甫现实主义创造的一个顶点。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