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空山的诗句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鹿柴 【作者】王维 【朝代】唐代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李凭箜篌引 【作者】李贺 【朝代】唐代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武侯庙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 2.描写雨中山景的诗句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这首诗题为《山中留客》,它的重点当然是留客。但是,因为这不是家中留客,而是“山中留客”,留的目的无疑是欣赏山中景色,所以又不能不写到春山的美景,不过写多了又会冲淡“留客”的主题。诗人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他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诗:“山光物态弄春晖”。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严冬过尽,春风给萧瑟的山林换上新装,万物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生气勃勃,光采焕发,争奇斗妍。这一“弄”字,便赋予万物以和谐的、活跃的情态和意趣。“山光物态弄春晖”,写得极为概括,但并不抽象,山光物态任你想象。你想的是那青翠欲滴的新枝绿叶吗?是迎风招展的山花送来阵阵的芬芳吗?是花叶丛中百鸟的欢唱吗?是奔流不息的淙淙溪水吗?……它们全部囊括在这一句诗里了。这是一个极富启发性和鼓动性的诗句。诗人把它放在诗的开头也是颇具匠心的。 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所以这开头的一句在表现上、在结构上都是值得细味的。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莫为轻阴便拟归”,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是的,面对着这美不胜收的景致,怎能因为天边一片阴云就打算回去呢? 光劝说客人“莫为轻阴便拟归”还不够,还必须使客人真正安下心来,游兴浓起来才行。怎样才能达到这一步呢?说今日无雨,可天有不测风云,何况“轻阴”已见,这种包票恐怕不一定保险,未必能解决客人心中的疑虑。诗人琢磨着客人的心理,他不是不想欣赏这春山美景,只是担心天雨淋湿了衣服。既然如此,诗人就来一个以退为进。你是怕天雨湿衣吗,天晴又怎样呢?“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虽是难免,可那空山幽谷,云烟缥缈,水汽蒙蒙,露浓花叶,……却也是另一番极富诗意的境界啊!然而,这可不是远在一旁所能见到的。它必须登高山、探幽谷,身临其境,才能领略。而且细咀那“入云深处”四字,还会激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和追求,因为“入”之愈“深”,其所见也就愈多,但是,此“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可见诗的三四两句,就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客人想走,主人挽留,这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过要在四句短诗中把这一矛盾解决得完满、生动、有趣,倒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诗人没有回避客人提出的问题,也不是用一般的客套话去挽留,而是针对客人的心理,用山中的美景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一步一步地引导客人开阔视野,驰骋想象,改变他的想法,从而使客人留下来。事虽寻常,诗亦短小,却写得有景、有情、有理,而且三者水**融,浑然一体。其中虚实相间,跌宕自如,委婉蕴含,显示出绝句的那种词显意深、语近情遥、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 3.描写幽谷的诗句有哪些1.送严侍郎到 唐 杜甫 野兴每难尽,江楼延赏心。 归朝送使节,落景惜登临。稍稍烟集渚,微微风动襟。 重船依浅濑,轻鸟度层阴。槛峻背幽谷,窗虚交茂林。 灯光散远近,月彩静高深。城拥朝来客,天横醉后参。 穷途衰谢意,苦调短长吟。此会共能几,诸孙贤至今。 不劳朱户闭,自待白河沉。 2.花发上林 唐 窦常 上苑晓沈沈,花枝乱缀阴。 色浮双阙近,春入九门深。向暖风初扇,馀寒雪尚侵。 艳回秦女目,愁处越人心。绕绕时萦蝶,关关乍引禽。 宁知幽谷羽,一举欲依林。 3.闰月定四时 唐 杜周士 得闰因贞岁,吾君敬授时。 体元承夏道,推历法尧咨。直取归余改,非如再失欺。 葭灰初变律,斗柄正当离。寒暑功前定,春秋气可推。 更怜幽谷羽,鸣跃尚须期。 4.诗三百三首 唐 寒山 凡读我诗者,心中须护净。 悭贪继日廉,谄曲登时正。驱遣除恶业,归依受真性。 今日得佛身,如律令。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 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住兹凡几年,屡见春冬易。 寄语钟鼎家,虚名定无益。可笑寒山道,而无车马踪。 联溪难记曲,叠嶂不知重。泣露千般草,吟风一样松。 此时迷径处,形问影何从。吾家好隐沦,居处绝嚣尘。 践草成三径,瞻云作四邻。助歌声有鸟,问法语无人。 今日娑婆树,几年为一春。琴书须自随,禄位用何为。 投辇从贤妇,巾车有孝儿。风吹曝麦地,水溢沃鱼池。 常念鹪鹩鸟,安身在一枝。弟兄同五郡,父子本三州。 欲验飞凫集,须征白兔游。灵瓜梦里受,神橘座中收。 乡国何迢递,同鱼寄水流。一为书剑客,二遇圣明君。 东守文不赏,西征武不勋。学文兼学武,学武兼学文。 今日既老矣,余生不足云。庄子说送终,天地为棺椁。 吾归此有时,唯须一番箔。死将喂青蝇,吊不劳白鹤。 饿著首阳山,生廉死亦乐。人问寒山道,寒山路不通。 夏天冰未释,日出雾朦胧。似我何由届,与君心不同。 君心若似我,还得到其中。天生百尺树,剪作长条木。 可惜栋梁材,抛之在幽谷。年多心尚劲,日久皮渐秃。 识者取将来,犹堪柱马屋。驱马度荒城,荒城动客情。 高低旧雉堞,大小古坟茔。自振孤蓬影,长凝拱木声。 所嗟皆俗骨,仙史更无名。鹦鹉宅西国,虞罗捕得归。 美人朝夕弄,出入在庭帏。赐以金笼贮,扃哉损羽衣。 不如鸿与鹤,飖飏入云飞。玉堂挂珠帘,中有婵娟子。 其貌胜神仙,容华若桃李。东家春雾合,西舍秋风起。 更过三十年,还成苷蔗滓。城中娥眉女,珠佩珂珊珊。 鹦鹉花前弄,琵琶月下弹。长歌三月响,短舞万人看。 未必长如此,芙蓉不耐寒。父母续经多,田园不羡他。 妇摇机轧轧,儿弄口口过口过。拍手摧花舞,支颐听鸟歌。 谁当来叹赏,樵客屡经过。家住绿岩下,庭芜更不芟。 新藤垂缭绕,古石竖巉岩。山果猕猴摘,池鱼白鹭衔。 仙书一两卷,树下读喃喃。四时无止息,年去又年来。 万物有代谢,九天无朽摧。东明又西暗,花落复花开。 唯有黄泉客,冥冥去不回。岁去换愁年,春来物色鲜。 山花笑渌水,岩岫舞青烟。蜂蝶自云乐,禽鱼更可怜。 朋 5.次韵叔父圣谟咏莺迁谷 宋 黄庭坚 鸦舅颇强聒,仆姑常勃溪。黄鸟怀好音,秋菊染春衣。 嘤嘤求朋友,忧患同一枝。提壶要酤我,杜宇赋式微。 黄鸟在幽谷,韬光养羽仪。晴风曜桃李,言语自知时。 先生丘中隐,乔木见雄雌。引子迁绿阴,相戒防祸机。 李杜死刀锯,陈张怨弃遗。不如听黄鸟,永昼客争棋。 6.听崇德君鼓琴 宋 黄庭坚 月明江静寂寥中,大家敛袂抚孤桐。古人已矣古乐在,彷佛雅颂之遗风。 妙手不易得,善听良独难。犹如优昙华,时一出世间。 两忘琴意与己意,乃似不著十指弹。禅心默默三渊静,幽谷清风淡相应。 丝声谁道不如竹,我已忘言得真性。罢琴窗外月沈江,万籁俱空七弦定。 7.和郑少尹祭中岳寺北访萧居士越上方 唐 皇甫冉 肃寺祠灵境,寻真到隐居。夤缘幽谷远,萧散白云馀。 晚节持僧律,他年著道书。海边曾狎鸟,濠上正观鱼。 寂静求无相,淳和睹太初。一峰绵岁月,万性任盈虚。 篱隔溪钟度,窗临涧木疏。谢公怀旧壑,回驾复何如。 8.水调歌头 宋 侯置 晓雾散晴渚,秋色满湘山。青鞋黄帽,忺与名士共跻攀。 窈窕深林幽谷,诘曲危亭飞观,俯首视尘寰。长啸望天末,馀响下云端。 白鹤去,荒井在,汲清寒。醒然毛骨,浮丘招我御风还。 拂拭苍崖苔鲜,一写胸中豪气,渺渺洞庭宽。山鬼善呵护,千载照层峦。 9.诗 南北朝 江淹 通渠运春流。幽谷涣□冰。 荡秽出新泉。游望登重陵。 10.复睹三乡题处留赠 唐 贾驰 壁古字未灭,声长响不绝。蕙质本如云,松心应耐雪。 耿耿离幽谷,悠悠望瓯越。杞妇哭夫时,城崩无此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