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秦淮的诗词1、烟笼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泊秦淮》唐朝·杜牧 解释:浩渺寒江之上弥漫着迷蒙的烟雾,皓月的清辉洒在白色沙渚之上。 2、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 ——《折桂令·问秦淮》清·孔尚任 解释:曾经的秦淮两岸画船窗寮,窗户上,破纸迎风瑟瑟作响,朽门外,潮水拍打空城阵阵传来,这风声,潮声反衬了人声寂寂,一片萧条冷落。 3、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清·王士祯 解释: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 4、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往事只堪哀》五代·李煜 解释: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5、秦淮有水水无情,还向金陵漾春色。——《春江花月夜词》唐·温庭筠 解释:秦淮的水是多么的无情啊,还向着金陵荡漾着春色。 6、昨夜渡江何处宿,望中疑是秦淮。——《临江仙·昨夜渡江何处宿》宋·苏轼 解释:昨夜度过扬子江寻找住宿的地方时,远望中疑似来到秦淮河畔。 7、睨柱吞嬴,回旗走懿,千古冲冠发。伴人无寐。 秦淮应是孤月。——《酹江月·驿中言别友人》宋代·邓剡 解释:虽然后来失败被俘,但我决心要象蔺相如痛斥秦王、诸葛亮吓退司马懿那样,英勇顽强地同敌人斗争到底,保持崇高的民族气节。 这样想着,我再也难以入睡。周围是那么寂静,只有秦淮何上的孤月,在默默地陪伴着我啊。 2.赞美王士祯的诗句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 王士祯《真州绝句》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 王士祯《真州绝句》 年来肠断秣陵舟,梦绕秦淮水上楼。 —— 王士祯《秦淮杂诗二十首·其一》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 —— 王士祯《蝶恋花·和漱玉词》 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 王士祯《浣溪沙·红桥》 3.形容认命的诗句朱元璋劝人认命的诗 明人冯梦龙在《古今谈概》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晚宴后信步来到国之监。刚坐定,一名厨人献上香茗,朱元璋酒后口渴,一饮而尽,倍觉此茶醇和可口,再饮一杯,更觉心旷神怡,飘飘欲仙。朱元璋一高兴就命人赏给厨子一副冠带。这事在国子监引起不小的震动,暗地里大家发开了牢骚。有个老生员,更是感触,独自咏诗道: “十年寒窗下,何如一盏茶!”意思是说,我十年苦读,不如这一杯茶值钱!可巧,这时太祖便衣私访再次来到国之监。听到了他的咏诗,便应声道:“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4.描写酒量的诗词1、便好开尊夸酒量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腊月年光如激浪》2、酒量羡君如鹄举 宋 李之仪 《浣溪沙》3、酒量海同宽 宋 曹勋 《蓦山溪·乌龙云洞》4、酒量不禁频劝 宋 曾觌 《好事近·霁雪好风光》5、夸酒量 宋 倪偁 《鹧鸪天·去岁登高感叹长》6、尊前酒量谁能惜 宋 王之望 《虞美人·鸳鸯碧瓦寒留雪》7、酒量与天阔 宋 曹冠 《好事近·商素肃金飚》8、奈酒量、从来最弱 宋 葛郯 《柳梢青·谢家池阁》9、不似年时酒量宽 宋 范成大 《减字木兰花·折残金菊》10、酒量偏狂 宋 卢炳 《朝中措·晓来天气十分凉》11、向来酒量常嫌窄 宋 刘克庄 《满江红·说与行云》12、要些酒量 宋 刘克庄 《水龙吟·病翁一榻萧然》13、酒量犹恢 宋 李曾伯 《沁园春·绮阁香销》14、醉倒犹嫌酒量悭 宋 无名氏 《南乡子·莫作俗花看》15、怪今年、酒量却添多 宋 范成大 《满江红·天气新晴》16、酒量诗豪世无比 宋 臧馀庆 《感皇恩·南岳有真仙》17、柰酒量微增 元 邵亨贞 《摸鱼子 岁晚感怀寄南金》18、也有江湖酒量 元 李俊明 《谒金门 赏梅》19、柰酒量微增 元 邵亨贞 《摸鱼子 岁晚感怀寄南金》20、年来酒量悭 元 王冕 《山中杂兴 十六》21、坐睡人惊酒量衰 宋 陆游 《出游》22、酒量愁翻减 宋 陆游 《遣兴》23、坐中酒量人人别 宋 陆游 《探梅》24、酒量衰来喜细倾 宋 陆游 《新治暖室》25、胸次无忧酒量宽 宋 黄庭坚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26、此时酒量开 宋 徐积 《花下饮》27、酒量添一斗 宋 徐积 《花下饮》28、似笑吾人悭酒量 宋 杨万里 《癸未上元后,永州夜饮赵敦礼竹亭闻蛙醉吟》29、酒量进抑退 清 梁启超 《寄赵尧生侍御以诗代书》30、问天求酒量 宋 戴复古 《书事》31、自知酒量防逾矩 宋 方回 《七十翁吟七言十绝》32、愧我无酒量 宋 胡仲弓 《念昔游四首》33、鲸吸诗人酒量宽 宋 陆文圭 《洛中郑悫三伏之际率宾僚避暑于使君林取大莲》34、盏随酒量徐徐饮 宋 邵雍 《首尾吟》35、自来酒量无拘管 宋 释道济 《与沈五官李提点饮酒席间作七首》36、日来酒量窄 宋 苏泂 《拟古》37、酒量吞海 宋 杨介如 《句》38、酒量新来减 宋 叶适 《送郑丈赴建宁五首》39、白发催愁酒量悭 宋 张镃 《灵芝寺避暑因携茶具泛湖共成十绝》40、酒量稍增愁渴肺 宋 赵蕃 《九日》41、酒量全消 宋 李居仁 《水龙吟·蕊仙群拥宸游》42、酒量顿宽洪量窄 宋 胡浩然 《春霁/秋霁》43、兴满金尊酒量赊 唐 唐彦谦 《春日偶成》44、酒量无多 元 张翥 《行香子 止酒五首》45、酒量无多 元 张翥 《行香子 止酒五首》46、酒量已随诗共退 宋 陆游 《俶装》47、莫怪年来增酒量 宋 陆游 《湖上小阁》48、苦无酒量能陪饮 宋 曹彦约 《朔日迎客这章诸贤多有和者使君再赋仍次韵以》49、雄豪久铩酒量窄 宋 晁补之 《次韵和赵令佥防御春日感怀》50、更饶酒量开磅 宋 晁补之 《同张子望颜伯仪上关纳凉》51、酒量勉添些子儿 宋 陈造 《次韵程帅游习池三首》52、儿子归来酒量宽 宋 陈著 《十月九日醉中二首》53、凉生开酒量 宋 陈著 《似仁泽宗芑》54、酒量吞江凉更阔 宋 仇远 《屠存博教授赴溧水任留饮寓舍》55、酒量不多容我醒 宋 崔敦礼 《殿庐纪怀敬用右史舍人韵》56、酒量彻明无数宽 宋 范成大 《问月堂酌别》57、酒量且为重为尽 宋 高翥 《重阳述怀》58、凉生酒量宽 宋 顾逢 《西瓜》59、酒量逡巡百盏空 宋 郭印 《送莫少虚赴省试》60、曾裁酒量容杯斝 宋 韩维 《次韵玉汝》61、愧我酒量能 宋 胡寅 《和彦冲》62、要取他年酒量宽 宋 黄公度 《寄林谦之》63、老来酒量难酬酢 宋 李处权 《赴端礼之招道中偶成》64、遇酒量地醉 宋 李流谦 《数醉》65、酒量黄花顿觉宽 宋 刘克庄 《司令为牡丹集次坐客韵》66、莫言酒量全输我 宋 石元规 《七言再咏》67、白玉舟横酒量宽 宋 司马光 《和王少卿十日与留台国子监崇崇福宫诸官赴王》68、自夸新酒量 宋 司马光 《陪致政开府太师留守相公致内翰燕集辄歌盛美》69、中的酒量宽 宋 王禹偁 《射弩》70、一醉休辞酒量悭 宋 吴芾 《姑溪楼》71、但恨无酒量 宋 吴芾 《和陶己酉岁九月九日》72、酒量悬知似 宋 虞俦 《和广德宋宰喜雨》73、长年酒量殊山简 宋 曾巩 《岘山亭置酒》74、酒量不如春水宽 宋 张榘 《楼中即事》75、酒量病来减 宋 赵必象 《别和明府归帅省》76、酒量自来惟恨窄 宋 郑刚中 《山人》77、酒量已难投 宋 郑獬 《对雪寄一二旧友呈张仲巽宗益运判》78、尚余酒量添於昨 宋 周弼 《将适毗陵道中遇居简上人》79、只倚东风酒量宽 宋 朱槔 《答戏昭文梅花》80、酒量直须吞万顷 宋 朱翌 《简韩仲朋》81、寻常酒量 宋 楼枎 《沁园春·开辟以来》82、年少王孙酒量宽 宋 范成大 《圣集夸说少年俊游,用韵记其语戏之》83、慷慨还知酒量宽 宋 刘学箕 《宴吴侯致语口号》84、莫笑杯中酒量减 宋 蒲寿宬 《酒量减》85、江湖酒量宽 宋 夏竦 《赠逸人》86、典发歌楼酒量宽 宋 徐瑾 《四时诗·冬》87、莫言酒量全输我 宋 张继先 《七言再咏》88、只怕樽前夸酒量 宋 张耒 《大暑戏赠希古》89、只应酒量诗情在 明 顾甗 《六兄宅听妓》90、已嫌酒量较海小 明 李蓘 《长庆庄上胡氏招妓邀余兄弟同赏》91、酒量仍非向来比 明 沈铉 《送仲温先生还吴》。 5.程颢的诗句程颢字伯纯,程颐字正叔,祖籍黄陂县(今属湖北)。程颢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程颐生于明道二年。童年时,多随父辗转迁徙。其父通判南安军事时,周敦颐为南安军(今江西大庚县)司理参军,两人成为好友,二程兄弟时方十五六岁,便师从周敦颐学道。 程颢一生多从事政治活动。他在宋仁宗嘉二年(1057年)中进士,次年任京兆府户县(今属陕西)主簿。他先后担任过上元县(今属江苏)主簿、泽州晋城(今属山西)等地方官吏。宋神宗熙宁二年(1096年)二月,王安石任右谏议大夫参加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程颢为其属官。同年八月,因为御史中丞吕公着的推荐,程颢担任太子中允权监察御史里行,任京官,参与议论时政。他上疏十余章,反对王安石变法。次年改鉴书镇宁军节度判官。翌年黄河在澶州曹村决口,他亲自率兵众抢险。 熙宁五年(1072年)以后,程颢先后做过监西宁竹木务、知扶沟县事、监汝州酒税等职,但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向学术和教育。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宋神宗逝世,宣仁皇后临朝听政,司马光回京任门下侍郎,召程颢为宗正寺丞,程颢还未动身就患病而死。时年53岁。 程颐的时间则大多投入在学术研究和教育活动中。他24岁时游太学,被太学的主持人胡瑗发现,担任学职。权臣吕公着的儿子吕希哲首先拜程颐为师,以后师从游学者与日俱增。在往后的30年中,程颐除在开封外还到汉州、许州、洛阳、关中等地讲学,与当时的著名学者张载切磋学术,又接纳游定夫、吕大临、周纯明等众多学生,成为一时之盛。 程颐50多岁时,由于司马光和吕公着的推荐,历任西京国子监教授、秘书省校书郎和崇政殿说书等职。由于与苏轼等人不和,在元二年(1087年)八月离开京城开封,回到西京洛阳,继续教书着说,收了杨时、游酢等弟子。 绍圣四年(1097年)春,朋党议论再起,程颐被黜放。同年底送涪州(今重庆涪陵)编管。宋徽宗登极后被赦免,回到洛阳。在流放的十多年中,他完成了《伊川易传》,接纳罗从彦为弟子,讲授《易》学。元符三年(1100年)十月,他任通直郎权西京国子监,张绎、孟厚等人又以师礼相见。崇宁二年(1103年)范致虚奏称“程某以邪说行,惑乱众听”,“着书非毁圣朝”,朝廷下令“追毁出自以来文字,其所着书,令监司觉察”。程颐由是心灰意冷,退居洛阳龙门以南把楼山下(今嵩县程村)。3年后,程颐复职作为宣义郎。大观元年(1107年)病逝。 程颢、程颐兄弟长期遭受排挤和贬放,直到南宋后期,二程的社会地位才开始提高。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赐谥程颢为“纯公”,程颐为“正公”。理宗淳元年(1241年),又追封程颢为河南伯,程颐为伊川伯,并”从祀孔子庙庭”。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年),又下诏加封程颢为豫国公,程颐为洛国公。仁宗皇怯邺年(1313年)在国子监建崇文阁,又以程颐为洛国公。仁宗皇怯邺年(1313年)在国子监建崇文阁,又以程颢、程颐等十人“从祀孔庭”。明代宗景泰六年(1455年),诏令两程祠春秋用猪、羊祭祀,翰林院撰祭文,有司拨门子四人常用看守,并颁祭文。又诏两程祠以颜子(即颜渊)例修建,规制比于阙里,前后殿庑斋室等房共六十余间,祭文称颂两程“阐明正学,兴起斯文。本诸先哲,淑我后人”。清康熙元年(1662年),诏令二程后裔流寓他方者,除正额外,概行豁免杂派差徭。九年,以二程嫡孙程宗昌、程延祀承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二十五年,二程进儒为贤,位列孔子及门下、汉唐诸儒之上。次年康熙皇帝又赐给两程祠“学达性天”匾额。四十一年,朝廷决定每年给祭银四十两,支给门子二名。乾隆十六年(1751年),皇帝派使臣御祭二程,祭文称“道光丰石,功着遗经”,“学本诚明,性方成大”,是百世的“真儒”和“哲人”,先后拨给祭田60顷90亩,让程颐的二十五代孙五经博士程奉箴随驾到曲阜祭祀孔子。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游洛阳龙门,特派礼亲王访谒两程祠,并赐予“伊洛渊源”和“希颜孟”两块匾额。二程理学倡导封建礼教,强调伦理政治,逐渐成为官方哲学,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近千年中,占据了思想领域的统治地位,对东南亚一些国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二程的杰出贡献,其故乡伊洛地区程姓就将二人以前的世系称为上世系,而将二人作为下世系的始祖,伊洛地区程姓逐成河南程姓的正宗。 6.形容“无言”的诗句有哪些1、《琵琶行》——唐代白居易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译文: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之中映着白白秋月影。 2、《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译文:孤独的人默默无语,独自一人缓缓登上西楼。仰视天空,残月如钩。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译文:在小屋窗口,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默默相对惨然不语,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4、《葬花吟》——清代曹雪芹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译文:不管是花儿的灵魂,还是鸟儿的精灵,都一样地难以挽留。问那鸟儿,鸟儿默默无语,问那花儿,花儿低头含羞。 5、《新雷》——清代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译文:大自然虽然默默无言,但却有情,寒尽而带来春天,悄悄地安排好万紫千红的百花含苞待放。 7.关于怀乡的诗词2首,要带诗人简介,快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献《汴都赋》升太学正,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宗正少卿等职。 徽宗即位后,由于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被任命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词文赏析: (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 )——张炎《词源》。 1.“燎沉香,消溽暑”。 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赏析“呼”和“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暗示昨夜雨,今朝放晴。 “侵晓窥檐语”,更是鸟雀多情,窥檐而告诉人以新晴之欢,生动而有风致。 B.反衬:“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以闹写静写法, 3.“叶上初阳乾宿雨,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清新的绿荷叶面上昨夜雨后水珠仍在。但作者仔细的观察水珠被蒸发的过程,形象细微之致,并且其后荷花荷叶摇动,这一定有响动,因此又引出音乐的效果了,手法超凡。 一“举”字,写出了荷叶雨后挺立水面的勃勃生机,动景如生,令绵绵的上片有了风骨,而又不失风韵。视点上,作者是很考究的。 先一个雨珠,后扩大、降低到水面,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在摄影一样。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4.总结上片: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 “燎沉香”句,虽可构成烟雾缭绕的画面,但这句并非动作的刻画,而是就嗅觉这方面来描述的。 “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的。 “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是从视觉方面来写的 “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叶上初阳干宿雨”三句是第二层。 这两句是词中的重点,是词人来至户外之所见。 5.“五月渔郎相忆否?” “五月渔郎相忆否”,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从对面深一层写法,反衬自己对家乡朋友的浓烈思念。 6.“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 梦字,点出对家长的情念。 7.总结下片: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 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五月”三句写梦游。 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作者自己。 “五月”二字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头接通现今(“溽暑”),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 秋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 原籍苏州(今属江苏),迁居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贞元初,与王建同在魏州学诗,后回和州。 贞元十二年(796),孟郊至和州,访张籍。十四年,张籍北游,经孟郊介绍,在汴州认识韩愈。 韩愈为汴州进士考官,张籍被荐,次年在长安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调补太常寺太祝,与白居易相识,互相切磋,对各自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张籍为太祝10年,因患目疾,几乎失明,明人称为“穷瞎张太祝”。元和十一年,转国子监助教,目疾初愈。 15年后,迁秘书郎。长庆元年(821),受韩愈荐为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又迁主客郎中。 大和二年(828),迁国子司业。世称“张水部”、“张司业”。 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南唐末年张洎收集张籍诗400多首,钱公辅名为《木铎集》12卷。 南宋末年汤中以家藏元丰八年写本为主,兼以各本校定,编为《张司业集》8卷,附录1卷,魏峻刊刻于平江。今传宋蜀刻本唐人集中的《张文昌文集》 4卷,共收诗317首。 明嘉靖万历间刻本《唐张司业诗集》8卷,共收诗450多首,《四部丛刊》曾据以影印。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以它为底本,并参照现存各本进行校勘删补,编成《张籍诗集》8卷,共收诗480多首。 另据《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张籍有《论语注辨》 2卷,今佚 卷三百八十二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边塞诗人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字君虞,姑臧人。大历四年登进士第,授郑县尉。 久不调,益不得意,北游河朔,幽州刘济辟为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 宪宗时,召为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自负才地,多所凌忽,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 太和初,以礼部尚书致仕卒。益长于歌诗,贞元末,与宗人李贺齐名。 每作一篇,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辞。其《征人歌》、《早行篇》,好事者画为屏障。 其最著名的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