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柏树的诗南轩松 【唐】李白 南轩有孤松,柯叶自绵幂。 清风无闲时,潇洒终日夕。 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刘桢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唐 李白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 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鸡与鸡并食,鸾与鸾同枝。 拣珠去沙砾,但有珠相随。 远客投名贤,真堪写怀抱。 若惜方寸心,待谁可倾倒。 虞卿弃赵相,便与魏齐行。 海上五百人,同日死田横。 当时不好贤,岂传千古名。 愿君同心人,于我少留情。 寂寂还寂寂,出门迷所适。 长铗归来乎,秋风思归客。 2.描写松柏的诗词1、《条山苍》 唐代:韩愈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山冈。 译文:苍翠的中条山啊,浪涛滚滚的黄河水。 你的浪涛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苍松翠柏,郁郁葱葱,挺立在山冈上。 2、《赠从弟》 魏晋: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译文: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3、《游终南山》 唐代: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译文:终南山高大雄伟,塞满了整个天地,太阳和月亮都是从山中的石头上升起落下。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被夜色笼罩时,高高的山峰上还留着落日的余晖;而当终南山其他地方都已经洒满阳光时,深深的幽谷中还是一片昏暗。 终南山矗立在那儿不偏不斜,山中居住的人也和这山一样爽直正派,虽然山路陡峭,崎岖不平,他们却心地平坦,从不会有路险身危的感觉。山高风长,长风吹动松柏,松枝松叶在风中呼呼作响,松涛回荡在千山万壑之间,十分清脆激越。 来到终南山见到如此险绝壮美的景色,我真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刻苦读书,天天去追求那些虚名浮利。 4、《驱车上东门》 两汉:佚名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 译文:车到洛阳城东门,遥望邙山累累坟。 墓道萧萧白杨声,松柏夹路气阴森。 5、《去者日以疏》 两汉:佚名 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译文:死去的人因岁月流逝而日渐疏远了啊,活着的人却会因离别愈久而更感亲切。走出城门,来到郊外,放眼望去啊,却只见遍地荒丘野坟。 古墓被犁成了耕地啊,墓地中的松柏也被摧毁而成为柴薪。白杨树在秋风吹拂下发出悲凄的声响啊,那萧萧悲凄的声响使人愁煞。 3.描写松柏的句子关于描写松树的好句优美句段 1.夏天,它的叶子变得碧绿碧绿的,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勃勃的生机。风雨来了,花、草、树木都被风吹得摇摇晃晃,在风雨中艰难地支撑着。只有松树不管怎样打雷、闪电,都依然顽强地挺立着,不曾有丝毫的歪斜。大雨过后,松树在晴空下显得更加挺拔,郁郁葱葱。 2.古今中外,有许多古人都赞美松树,例如:白居易写的《松树》,胡仲弓写的《咏松》等。松树的品质最令我佩服,它默默无闻地为人们做出贡献,做出牺牲,松树还不怕狂风暴雨,坚韧不拔,松树不但为人们提供着木材,还陶冶着人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3.松树一年四季枝叶茂盛,生机勃勃。到了冬天,花草都凋零了没有一点绿意,可是松树依然是苍翠挺拔。寒冬大雪纷飞,松树的枝条上落满了雪花,好像一层白色的棉被。真是另一番北国的风光景象,是我们得到美的享受。 4.夏天到了,雷雨交加,松树在风雨中挺立,那一片片绿得发亮的叶子还仍然在枝头欢笑着,那风雨中一声声清晰而动听的声音,像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一样。令我肃然起敬。 5.进入校园内部,总会看见几棵小树在茁壮成长。我们校园最高、最密的就数松树了,高大的松树耸立在国旗台旁。远远望去,显得一片碧绿。这棵松树很高大概有四层楼那么高。这棵树也很密,密得几乎没有一点缝隙。这棵松树是校园里的“老客人”了,它常年挺立在校园内。它总是无私奉献自己庞大的身躯—在炎热的时候为我们乘凉;在刮风下雨的时候为我们遮风挡雨。 4.关于柏树的诗词有哪些1.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晋太康·左思) 2.欢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唐·白居易) 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 4.苔滑非关雨,松鸣不假风。(唐·寒山子) 5.松门风自扫,瀑布雪难消。 (唐·皇甫曾) 6.苍苍松桧阴,晓日露西岭。(唐·许浑) 7.松间石上定僧寒,夜半犹溪水声急。 (唐·陆龟蒙) 8.穿松渡双涧,宫殿五峰围。(宋·夏竦) 9.松风吹茵露,翠湿香袅袅。 (宋·苏轼) 10.两廊诸岳色,九里乱松声。(宋·洪适) 11.应有山神长守护。 松风时为扫埃尘。(宋·史太章) 古 柏 行 ( 杜甫 )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5.描写树的诗句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汉.曹操.《观沧海》)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4、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唐.贺知章.《咏柳》)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唐.崔浩.《黄鹤楼》)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宋.杨万里.《小池》) 9、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0、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晏殊.《蝶恋花》)。 6.写树柏的好词好句好词 高山 群山 奇山 荒山 山坡 山林 千山一碧 万山丛中 千姿百态 山石壮胆 山明水秀 山清水秀 山高树茂 谷下有谷 青山绿水 青海青山 峰上有峰 清逸秀丽 寸草不生 耸立云霄 云雾缠绕 奇峰耸立 巍然屹立 山势雄伟 群山簇立 千山万岭 好句 露出云层的群山似岛屿般一簇簇一抹抹的悬浮着。 周围的大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花布。 山浪峰涛,层层叠叠。 大山黑苍苍没边没沿,刀削斧砍般的崖头顶天立地。 起伏的黄土山头,真像一片大洪水的波涛。 龙山头,像一座大墓似的耸立在夜色中。 峡江两岸的山直起直落,高得让人头晕。 幽幽的深谷显的骇人的清静和阴冷。 山沟被雪填平了,和山背一样高,成了一片片平平的雪铺的大广场。 晨曦初照,而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日落西山,余光横照。 7.描写松柏的诗句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苞:茂盛。 《诗经·小雅·斯干》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 汉·刘向《说苑·谈丛》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卉:草。 汉·杜笃《首阳山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罹:遭遇。 汉·刘桢《赠从弟》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郁郁:茂盛的样子。 离离:繁茂的样子,苗:指幼树。径:直径。茎:树于。荫:遮蔽。百尺条:指高大的松树。 晋·左思《咏史八首》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树多而结成林。独树:指青松独立。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 朝:早晨。华:开花。戒旦:指黎明。隆冬:严冬。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篇》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苞:茂盛。 《诗经·小雅·斯干》 草木秋死,松柏独存 汉·刘向《说苑·谈丛》 长松落落,卉木蒙蒙 落落:高超不凡的样子。卉:草。 汉·杜笃《首阳山赋》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罹:遭遇。 汉·刘桢《赠从弟》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郁郁:茂盛的样子。 离离:繁茂的样子,苗:指幼树。径:直径。茎:树于。荫:遮蔽。百尺条:指高大的松树。 晋·左思《咏史八首》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连林:树多而结成林。独树:指青松独立。 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朝华之草,戒旦零落;松柏之茂,隆冬不衰 朝:早晨。华:开花。戒旦:指黎明。隆冬:严冬。 南朝梁萧绎《金楼子·戒子篇》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唐·李白《古风》 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唐·李白《南轩松》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 唐·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 松柯:松树枝。 唐·岑参《感遇》 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李群玉《赠元绂》 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 意谓水性流动,松柏坚定。 宋·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 霜风:秋风。 宋·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 为然:是这样的。 宋·苏辙《服茯苓赋叙》 松柏何须羡桃李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两句形容柏树之粗壮高大。 唐·杜甫《古柏行》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落落:高超出群的样子。冥冥:深远的样于。烈风:大风。 唐· 杜甫《古柏行》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文章:树木上的纹路。 唐·杜甫《古柏行》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岁老:年代久长。弥:更加。阳骄:太阳暴晒。阴:枝叶繁茂。 宋·王安石《孤桐》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宋·张耒《夜坐》 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 相对:两棵桧树相对。敢:不敢。未要奇:不标新立异。九泉: 指地下。蛰龙:潜伏着的龙。 宋·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