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霞客写的黄果树瀑布的诗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徐霞客考察大瀑布赞叹道:“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伟;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 清代安顺府永宁州知州黄培杰便有诗咏瀑布,诗曰: 犀潭飞瀑挂崖阴,雪浪高翻水百寻。 几度凭栏观不厌,爱他清白可盟心。 另一种吟瀑诗《白水沉犀》 ,为周铭先所作,诗曰: 虹泉飞万丈,下有碧犀行。 瀑布图如绘,悬流势不平。 雪花晴里溅,芝草岸边生。 对此盟心地,能令滞滤清。 不过,最形象又简洁地描写出黄果树瀑布的雄奇景色的,大概要数瀑布正对岸观瀑亭中的一幅对联了,联文写道: 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 红霞似锦何须梭织天生成 2.徐霞客赞美黄果树瀑布的诗句徐霞客赞美黄果树瀑布的诗句: 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名贵凉爽的薄纱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这是出自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五》) 译文: 只见道路左边有一条河流悬空冲捣而下,如万条白色的丝绢飞舞在空中,河上的岩石如荷叶一样下覆,中部似刀刻的三个洞,水流从荷叶上漫过顶部泄下,如千万匹薄纱,横罩在洞外。 一直下泻的距离不能用丈来计算,似冲捣珍珠,如玉屑崩溅,水沫飞溅,波涛回涌,如烟雾腾空,气势极其雄壮迅猛,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的诗句,都不足以用来比拟它的壮观。 扩展资料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 搜狗百科-徐霞客游记 3.徐霞客赞美黄果树瀑布的诗句徐霞客赞美黄果树瀑布的诗句: 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名贵凉爽的薄纱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 (这是出自明代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五》) 译文: 只见道路左边有一条河流悬空冲捣而下,如万条白色的丝绢飞舞在空中,河上的岩石如荷叶一样下覆,中部似刀刻的三个洞,水流从荷叶上漫过顶部泄下,如千万匹薄纱,横罩在洞外。 一直下泻的距离不能用丈来计算,似冲捣珍珠,如玉屑崩溅,水沫飞溅,波涛回涌,如烟雾腾空,气势极其雄壮迅猛,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的诗句,都不足以用来比拟它的壮观。 扩展资料 《徐霞客游记》是一则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经过34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 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 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均作了详细记录,在地理学和文学上做出卓有价值的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徐霞客游记。 4.徐霞客写黄果树瀑布的诗是什么意思徐霞客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游历贵州,被黄果树瀑布的雄姿所倾倒,在游记中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正因为有了徐霞客的记述渲染,黄果树瀑布更加声名远播。 意思是瀑布好像一条小溪悬挂,似万条白练从空中飞泄下来,溪上的石头好像莲叶倒扣,中间有三个洞,水从叶子顶端往下流,好似绫绡万幅,横着罩在洞外 ,飞流直下的水流不可以用丈来计量.像捣碎了珍珠,崩落了玉石. 5.徐霞客写黄果树瀑布的诗是什么意思徐霞客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游历贵州,被黄果树瀑布的雄姿所倾倒,在游记中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覆,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 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 正因为有了徐霞客的记述渲染,黄果树瀑布更加声名远播。 意思是瀑布好像一条小溪悬挂,似万条白练从空中飞泄下来,溪上的石头好像莲叶倒扣,中间有三个洞,水从叶子顶端往下流,好似绫绡万幅,横着罩在洞外 ,飞流直下的水流不可以用丈来计量.像捣碎了珍珠,崩落了玉石。 6.徐霞客对黄果树瀑布的描写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贵州,途径黄果树瀑布时,曾对黄果树瀑布作了这样的描写:“······担夫曰:‘是为白水河,前有悬坠处,比此更深.’余恨不一当其境,心犹歉歉.随流半里,有巨石桥架水上,是为白虹桥.其桥南北横跨,下辟三门,而水流甚阔.每数丈,辄从溪底翻崖喷雪,满溪皆如白鹭群飞.白水之名不诬矣!渡桥北,又随溪西行半里,忽陇箐云蔽,复闻声如雷,余意又奇景至矣!透陇隙南顾,则路左一溪悬捣,万练飞空,溪上石如莲叶下复,中剜三门,水由叶上漫顶而下,如鲛绡万幅,横罩门外,直下者不可以丈数计.捣珠崩玉,飞沫反涌,如烟雾腾空,势甚雄厉.所谓‘珠帘钩不卷,匹练挂遥峰,俱不足以拟其壮也.盖余所见瀑布,高峻数倍者有之,而从无此阔而大者.但从其上下瞰,不免神悚.而担夫曰:‘前有望水亭可憩也’······”见(《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