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含有南字的古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京国多年情未改,忽闻春雨忆江南。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2.带南字的古诗词1、重别周尚书 作者庾信 作品出处《咏怀二十七首》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唯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白话译文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只有黄河岸边南来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2、南中咏雁 唐初诗人韦承庆(一作于季子) 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 未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归? 白话译文 我被流放到万里之外、土地荒芜的南方,春暖花开之际,路途中看到大雁正朝北飞去。不知道到哪年哪月,我才能与你们一道回到北方? 3、卖炭翁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白话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 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4、南浦别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白话译文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5、观刈麦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话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3.含南字的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京国多年情未改,忽闻春雨忆江南。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自挂东南枝” 《长恨歌》“千乘万骑西南行” 《木兰诗》“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完全凭记忆的,应该没什么错,有的记不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