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国维的《人间词画》人间词话王国维[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 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 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 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十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十八]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 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 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二十]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二一]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 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二二]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 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 ”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二三]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二四]《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 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 “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二七]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 2.人间词话中 南宋词人那一段里 颉颃指的是谁楼主会错意,颉颃是词,不是人的。 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①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②者,唯一幼安③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 不祖白石, 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扩、滑稽,以其粗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横素波、干青云”④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注】 ①陆游,号放翁,南宋诗人。有《剑南诗稿》、《放翁词》。 ②颉颃:意为不相上下或相抗衡。 3.王国维的人间词话 原文人间词话原文 ―― 清 王国维1 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2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区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 3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4 无我之境,人唯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5 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中也,也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6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喜怒哀乐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7 “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8 境界有大小,然不以是而分高下。“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9 严沧浪《诗话》曰:“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但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10 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堪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11 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 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 差近之耳。12 “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 “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若正中词品欲于其词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13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楼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14 温飞卿之词,句秀也。 韦端已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15 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 “自是人生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金荃》、《浣花》能有此种气象耶?16 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17 客观之诗人,不可不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 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18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 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也。 19 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20 冯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阙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21 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 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22 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 兴化刘氏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弟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 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23 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阙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冯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写春草之魂者也。 24 《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25 “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所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26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种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永叔)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辛幼安)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27 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 4.有人能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解读一下,用九九八十一的歌词写出来吗歌名:九九八十一(LOL英雄群像版) 歌手:枯玄君 / 旧是旧人 / 楚song / 明柏辰&明筱岩 / 剪墨 编曲/作曲:乌龟Sui 本曲混音:叮儿 本曲翻改填词:夜阑望舒寒 旧人: 地裂熔岩破琼山,势不可挡无人憾 双枪破顽卢锡安,枪起挑碎漫天清寒 忠心德邦存赤胆,有死无生唯总管 楚歌: 天崩行者走星汉,脉冲法球虚空乱 魔链定影乐芙兰,斧落斩碎红尘嗔念 荣耀诺克残血断,血性屠戮行刑官 明柏辰: 风龙翔英雄斗法相,剑伤刀伤月光星光 穷无尽胆量不藏锋芒 剪墨: 中路袭巨鲨,小鱼人摇三股叉 剑豪轻吹尺八,疾风斩过踏前狂风绝杀 菲奥娜华尔兹锋利优雅,寻破绽舞剑花 塔莉垭墙幔石突岩台稳搭 旧人: 三种路幻化成争斗角逐,野区百般守护 深渊紫窟即是男爵腾处,视野战高墙后飘荡迷雾 抗扫描慢挪步,恐埋伏怎料他破古龙惩戒出 明柏辰: 张弓艾希聚寒冰,万载荒冷族人誓 魔法水晶手心凝, 剪墨: 紧弦薇恩猎杀暗影,血仇蒙目心冷静 圣银弩箭负身行 楚歌: 赤芒火星绕臂明,流焱巨熊震敌惊 守得安妮一世宁 楚歌\明柏辰: 花间璐璐宛若仙灵,踏浪寻珠护乡清 鲛姬舞杖唤潮平 旧人: 先锋莽舍身破高墙,枪伤炮伤火光曙光 禁军入战场聚沙为皇 剪墨: 素手抚叆华,咏叹调铿锵肃杀 奏鸣曲飞彩霞,狂想乐章舞过西风萧飒 着霜甲,链枷起凛冬之爪,执寒光显刀疤,美人画 利刃旋动死亡莲华 楚歌: 王权替,极冰柱寒霜气息,唤魂刃,有英毅 祭血为旗,傲然,均衡反击,守古国,怎敌他千年寂寞 飞升间,黄沙落,江山陌,暴君觅猎恕瑞玛荒漠 合唱: 灵灯引千魂,锁轮回幽碧钩镰 只身掌典狱司,厄运钟摆荡净三生河畔 楚歌: 符文剑,放逐了锋芒经年 折翼舞狼烟战,志未残,救赎这信念 柏辰: 舞球乱旻天,搅破了泱泱云间 魔偶随发条转,冲击波出,八方飞卷山岚 剪墨: 忠义胆,万军中一夫当关 守塔在,破虚幻,定审判,力挽狂澜扬善惩奸 明柏辰: 引夙愿,守人间神格尽献 列结界化谪仙,眸间众星眷顾清澈璀璨 楚歌: 破混沌,铸星辰萦绕掌间 龙王腾溢星原,落星弦 几番机关算遍 峡谷,唤英雄战胜败付笑谈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扩展资料: 歌手旧是旧人&楚歌&明柏辰&剪墨演唱的这首歌曲《九九八十一(LOL英雄群像版)》的歌曲总时长为4分47秒,歌手发行的《玄曲入梦》专辑之中收纳了这首歌曲,专辑于2017年4月6日开始发行,专辑包含了34首歌曲。 《九九八十一(LOL英雄群像版)》这首歌曲也是歌手的众多优秀作品之一,这首歌曲发行之后,深受歌迷的追捧。歌手北晨枫演唱这首歌曲,收纳于其专辑《游戏同人翻唱》之中,专辑收纳了一首歌曲。专辑于2019年4月30日开始发行。 5.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段是什么意思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这段话中所提到的李璟的那首《山花子》全词是这样的: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簌簌泪珠何限恨,倚栏杆。 真是佩服王国维的独俱慧眼。于是我就想看看古今都是哪些笨蛋只欣赏“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一句。 翻了一下资料,第一个说这两句好的竟然是冯延巳!陆游《南唐书?冯延巳传》中记载:元宗(中主李璟)尝因曲宴内殿,从容谓曰:“吹皱一池春水,何干卿事?”延巳对曰:“安得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生寒’之句!”这段君臣之间的对话真是奇怪。问得没来由,答得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不禁陷入沉思,细想其中奥妙。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冯延巳《谒金门》里的句子,写得非常生动的一句词,一个“皱”字实在是妙不可言!“吹皱一池春水,何干卿事?”这样戏谑的一问里不仅包含了李璟对冯延巳这句词的欣赏,我认为也暗含了一丝淡淡的嫉妒和感伤。在这样的一种情境之中,冯延巳没有说:“菡萏香销、西风愁起,又何干陛下事?”这样顺理成章,文法工整的答话,他说的是:“安得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生寒’之句!”他拿自己一流的句子比的是中主二流的句子,那话外之音就是:我那句“吹皱一池春水”连您“小楼吹彻玉笙寒”这句都不如,更无法和您“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样一流的句子比了! 冯延巳说出这样的话绝不是《鹿鼎记》中韦小宝式的取悦拍马!在我看来冯延巳有他的良苦用心。南唐是一个必然亡国的国家,冯延巳年轻时就随父亲经常出入南唐朝廷,他比中主大十几岁,和中主私交很好,两人在词学上的造诣都很深。中主继位后,冯延巳官至宰相。所以他于中主是臣子、是长辈、更是朋友。面对无力挽回的必然灭亡的局面,两人心中一样郁结着挥之不去的忧愁和悲凉。在《鹊踏枝》中冯延巳写到:“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而中主已然有了“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的绝望,这种绝望的心境冯延巳最能够明白、也最能够理解,他当然知道那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是中主用生命里最悲痛的感悟写出来的句子,最好的句子!可是他却不想道破,为什么?因为那是一根刺,一根会扎得心里流血、要了人性命的刺啊!人要存着希望才有活下去的勇气,冯延巳放低了自己这句词的位置,抬高了中主的词,正是维系了中主心中那一根几近崩溃的生命之线啊! 所以,王国维有句话说得真是好:“解人正不易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