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展示牌

1.古诗词牌都有哪些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

词牌的分类: ⑴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这些都是来自民间的曲调。

⑵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⑶本来就是词的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唉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抛球乐》咏的是抛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

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

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

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何罢了。请参考 /view/4430.htm。

2.怎样展示中国古诗词文化

看到这个名字, 我首先感到的就是假 大 空。 然后想到的是这是作业 ,继而想到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居然是用来展示的。

我且先告诉你,中国的古诗词文化不需要展示,他一直在那里放着,很多人每天都在用它,你可以说推广可以说传承,但你不能说展示。

传承是我们自己的,每天的学习生活阅读就是在继承这些文化,推广,是为了有更多的人深入了解,这个可以是不熟悉古诗词文化的中国人,也可以是外国人。

面对国人,自然要培养的是环境,一种文化环境,耳熏目染之下,自然会学到些许。面对外国人,我们带去的就是理念,儒,道,阴阳,这种大的理念,然后基于这种理念下的背景故事,然后再传播古诗词文化。

作为自己,天天说我要学习古诗,我要如何如何,性子起来了抱着书啃上许久,三分钟热度一过,该玩玩该睡睡。文学是严肃的,学习这些的时候不用半点心思,如何能学好?当真有辱斯文。

其次每个古诗词都是有自己的背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古诗词文化。研习诗词,首先了解的是背景,人物背景,时代背景,多愁善感的诗人写的诗是忧郁的,出门在外的诗人写的是思乡的,喝酒的写的是豪迈的,中举的写的是喜悦的。然后唐宋元明清,每个时代的诗人写的都不一样。

个人建议,你自己先学好,再谈如何”展示“吧。

3.所见古诗展现了一幅什么图

1、《牧童》一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近的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2、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

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3、《舟过安仁》一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该诗表达了作者对泛舟江湖的自由纯真闲适生活的向往。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