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唐诗10首我找了几首唐诗,要那种类型的你自己看吧。 1.唐·皎然《酬元主簿子球别赠》 威迟策驽马,独望故关树。 渺渺千里心,春风起中路。 [注]“威迟”曲折绵延。这里指路。“驽马”劣马。“故关”故乡。 2.唐·沈佺期《拟古别离》 白水东悠悠,中有西行舟。 舟行有返棹,水去无还流。 [注]“棹”船桨。此处代指船。“还流”回流。 3.唐·杜荀鹤《闽中别所知》 腊中离此地,马上见明年。 郡邑溪山巧,寒暄日月偏。 [注]“巧”秀美。 4.唐·杜牧《赠别·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娉娉袅袅”女子美好状。“豆蔻梢头”比喻少女贴切而优美。 5.唐·杜牧《赠别·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多情却似总无情”指多么有情人,别离也是无情。“替人垂泪到天明”实系诗人自述。 6.唐·杜甫《赠别贺兰铦》 黄雀饱野粟,群飞动荆榛。今君抱何恨,寂寞向时人。 老骥倦骧首,苍鹰愁易驯。高贤世未识,固合婴饥贫。 国步初返正,乾坤尚风尘。悲歌鬓发白,远赴湘吴春。 我恋岷山芋,君思千里莼。生离与死别,自古鼻酸辛。 7.唐·李白《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8.唐·李忱(唐宣宗)《送日本使》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久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注]“日本使”阿倍仲麻吕。717年来到长安,时年16岁来唐太学读书,起名“晁衡”,在长安生活了36年后回国。东渡时因遇海难,九死一生地返回长安,为大唐作了好多事,770年去世。 9.唐·王维《送秘书晁监还日本》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 向国惟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 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注]王维、李白都与晁衡有很深的交情。他们互相学习,共同探讨诗文,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0.唐·晁衡《衔命还国作》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待臣。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蓬菜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注]“晁衡”即日本使:阿倍仲麻吕的汉人名字。 11.唐·李白《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注]当李白听说晁衡遇海难后,即写此诗。后晁衡返还长安,众人破涕为笑。 2.”语”的古义,和含语的诗词语语1语<动>(形声。 从言,吾声。本义:谈论;议论;辩论)同本义 [discuss;talk about;comment;argue;debate]语,论也。 ――《说文》于时语语。――《诗·大雅·公刘》。 传:“论难曰语。”旦日,卒中往往语。 ――《史记》子不语:怪、力、乱、神。――《论语·述而》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庄子·秋水》又如:语怪(谈论怪物);语冰(谈论冰);语议(言谈议论)交谈,说话 [speak;say;talk]语,言也。――《广雅》语使能也。 ――《礼记·文王世子》。注:“语,言也。” 又既歌而语。可与晤语。 ――《诗·陈风·东门之池》笑语卒获。――《诗·小雅·楚茨》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庄子·秋水》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史记·陈涉世家》食不语,寝不言。 ――《论语·乡党》乃向西北奋头,喃喃细语。――《北史》又如:语涩(说话艰难,不流利);语薄言轻(语言轻薄;说话轻佻,不稳重);语吐珠玑(说话、语言像珠玑般优美);语不间歇;语冰(比喻人的识量受到时、地所拘束,见识不广);语语(语其所当语。 即说所该说的话)鸟兽虫类鸣叫 [cry;chirp;roar]君裙香暖金泥凤,画梁语燕惊残梦。――前蜀·牛峤《菩萨蛮》又如:语风(在风中鸣叫);语燕(会说话的燕子);语鸟(会说话的鸟);语关关(形容鸟儿鸣叫之声)语语<名>说的话 [spoken language;word]张胜闻之,恐前语发。 ――《汉书·李广苏建传》语曰:“唇亡则齿寒。”――《谷梁传·僖公二年》齐君之语偷。 ――《左传·文公十七年》又如:语体诗(用口语写的诗);语话(话语;言语);土语(土话);评语(评论的话)特指谚语、古语或成语 [idiom;set phrase;proverb;saying]。如:语例(用语的惯例);口头语;熟语;韵语;妙语;俚语;豪语词语 [word]为人性僻躭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又如:语惊四座;语泄(密语外泄);语义(也称词义。指词语的意义);语妙天下(言语精妙,无人可及)语言 [language]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 ――《孟子·滕文公下》又如:语支(语言学。依谱系分类法分出的比语族小的语言系统);语言文字(语言学与文字学的合称);语简意赅(语言简练,意思完备);语学(研究言语、文字的性质及用法的学问)用以示意的动作或信号 [signal]。 如:目语;手语;灯语语法学科用来表示句子成人的术语 [term used in analysis of sentences]。如:主语;谓语;宾语、表语、状语。 3.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择描写春夏秋冬四季特征的古义如果一句春天: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孟浩然《春晓》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夏天: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秋天: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王维《山居秋暝》 冬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4.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白居易《啄木曲》 莫买宝剪刀,虚费千金直。 我有心中愁,知君剪不得。 莫磨解结锥,徒劳人气力。 我有肠中结,知君解不得。 莫染红丝线,徒夸好颜色。 我有双泪珠,知君穿不得。 莫近红炉火,炎气徒相逼。 我有两鬓霜,知君销不得。 刀不能剪心愁,锥不能解肠结。 线不能穿泪珠,火不能销鬓雪。 不如饮此神圣杯,万念千忧一时歇。 李白《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万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苏轼《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唐婉《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意缄心事,独语斜难。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妆欢。瞒、瞒、瞒! 陆游《沈园》(二首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张籍《节妇吟》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温庭筠《清平乐》 洛阳愁绝,杨柳花飘雪。 终日行人恣攀折,桥下水流呜咽。 上马争劝离觞,南浦莺声断肠。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知行。 柳永《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 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 江头潮已平。 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旗未收,叹新丰逆旅淹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徐再思《[双调]蟾宫曲·春情》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音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症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关汉卿《[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霎时间月缺花飞。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叫人舍不得。 “好去者望前程万里!”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 望处雨收云断,凭栏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音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柳永《玉胡蝶》 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柳永《戚氏》 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 晏几道《阮郎归》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 昔日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落泪。(周邦彦《解连环》) 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周邦彦《蝶恋花》) 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阑倚遍。蔡伸《苏武慢》 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周紫芝《鹧鸪天》 柳锁莺魂,花翻蝶梦,自知愁染潘郎。轻衫未揽,犹将泪点偷藏。 忘前事,怯流光。早春窥、酥雨池塘。 向消凝里,梅开半面,情满徐妆。史达祖《夜合花》 可惜东风,将恨与闲花俱谢。 史达祖《三姝媚》 少年自负凌云笔,到而今春华落尽,满怀萧瑟。刘克庄《贺新郎》 易挑锦妇机中字,难得玉人心下事。 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刘克庄《木兰花》 载酒买花年少事,浑不似、旧心情。 卢祖皋《江城子》 离肠未语先断,算犹有凭高望眼。更那堪衰草连天,飞梅弄晚。 卢祖皋《宴清都》 生怕倚阑干,阁下溪声阁外山。惟有旧时山共水,依然,暮雨朝云去不还。 潘方《南乡子》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吴文英《夜合花》 门隔花深旧梦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 吴文英《浣溪沙》 近清明,翠禽枝上消魂。可惜一片清歌,都付与黄昏。 欲共柳花低诉。怕柳花轻薄,不解伤春。 念楚乡旅宿,柔情别绪,谁与温存?黄孝迈《湘。 5.是的古义和今义是 shì 【形】 (1) (会意。 小篆字形,从日正。本义:正,不偏斜) (2) 同本义 [right] 是,直也。 ——《说文》。按,十目烛隐曰直,以日为正曰是。 而疑是精粗之体。——《礼记·玉藻》。 疏:“谓正也。” 上九,濡其首,有孚失是。 ——《易·未济》 (3) 对的,正确的 [correct] 王弗是。——《国语·楚语》。 注;“理也。” 使目非是,无欲见也。 ——《荀子·劝学》。注:“谓正道也。” 立是废非。——《淮南子·脩务》。 注:“善也。” 彼人是哉。 ——《诗·魏风·园有桃》 袁崇焕遣驿吊敌,公诟言于朝,朝议是公(袁可立)。——明 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神道碑》 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清·林觉民《与妻书》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是非堆(招惹是非的人);是非垓(是非窝);是非涡(矛盾纠纷的中心);是非场(矛盾纠纷场所) (5) 概括之词。 凡是,任何 [every;any]。如:是人(犹人人,任何人);是事(事事;凡事);是件(件件);是处(到处;处处) 是 shì [代] (1) 此,这 [this;that] 是谓伐德。 ——《诗·小雅·宾之初筵》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汉·贾谊《论积贮疏》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林嗣环《口技》 (2) 又如:是日(此日,这一天);是夕(这天晚上);是处(这里;此处);是长是短(这样长这样短;如此这般);是月(这个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是 shì [动] (1) 赞同;认为正确;肯定 [praise;justify]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清·刘开《问说》 (2) 又如:是古非今(崇尚古代的,贬低现代的);是是非非(肯定正确的,否定错误的。 指评定是非);各是其是;深是其言 (3) 订正 [correct]。如:是正(订正;校正) (4) 遵从,以为法则 [follow] 不法先王,不是礼义。 ——《荀子》。杨柳桥诂:“《尔雅》:‘是,则也。 ’” (5) 关系词。表示肯定判断之词 [be] 正是四国。 ——《诗·曹风·鸤鸠》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觉民《与妻书》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今天是端午节;只能是他来电话 (7) 表示两种事情同一,或后者说明前者 原其理,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沙土尽去,唯巨石岿然挺立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8) 又如:他不是学生 (9) 表示陈述的对象属于“是”后面所说的情况。 如:院子里是冬天,屋子外是夏天 (10) 表示所说的几桩事物互不相干。如:对是对,错是错,不能混为一团 (11) 表示存在 [be;exist]。 如:房子前面是禾场 (12) 表示让步 [be…,but]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宋·柳永《雨霖铃》 (13) 又如:这料子是块好料子,就是贵了点 (14) 表示适合 [be suit]。 如:放的是地方 (15) 尝试。用同“试” [try]。 如:是猜(试猜) (16) 像;似 [like;resemble]。如:是言不是语(似说非说;旁敲侧击) 是 shì [副] (1) 表示肯定 [certainly;really]。 如:是必(一定要;务必);是须(必须,务须);是致(以致;因此);我[是]昨天买的票;他手艺是高明,做出来的东西就是不一样 (2) “是”不重读时,可省略,只表示一般肯定 [just;only]。如:我[是]问问,没有别的意思 (3) 用作虚词,在回答问题、命令或要求时表示同意 [yes]。 如:是,我很高兴同你一起进午餐 (4) 很,非常 [very]。如:是处(极为紧张处;到处) 是 shì [连] (1) 表示让步,有虽然的意思 [although]。 如:是则(虽然,虽则);是则是(是即是。虽则是) (2) 第二小句常有“但是、可是、就是”等词。 如:他瘦是瘦,可从来不生病 (3) 有虽然的意思。用于转折句。 如:他早走了,赶是赶不上了 (4) 表示原因、目的。“是”后可加“因为、由于、为了” [because (of)]。 如:他犯错误是[因为]平时太骄傲了 (5) 选择问句的格式是:“还是…还是…?”“是…还是…?”“…还是…?”“是…是…?” [(whether)…or]。如:今天谁值班?还是你还是小王? (6) 或者 [or] (7) 回答选择问句,要重复问句的一部分,一般不连“是”字。 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快 (8) 有时也用完整的“是”字句回答 你是上海人还是北京人?——我是北京人 (9) 回答也可能超出问句的范围。如:你的表走得快还是慢?——不快也不慢 是 shì [名] (1) 商业、职业或政府的事务、业务或国务 [affairs] 君臣不合,则国是(国家正确的方针大计)无从定矣。 ——范晔《后汉书》 (2) 又如:是事(事事,凡事);国是 (3) 姓 是 shì [助] 帮助宾语提前 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清·刘开《问说》 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6.小学古诗中的古今异义词语有哪些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优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可怜——【今义】①值得怜悯。②不值一提。【古义】①可爱。②值得同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 老大——【今义】同辈或同伙中排行第一或地位最高的人。【古义】年龄大。 7.登乐游原唐诗注解作者:李商隐 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心情不舒畅。 2、古原: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译文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 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 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赏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今人周汝昌认为:“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8.千万的古义和今义1.形容数目极多。《商君书·定分》:"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 汉 王粲 《从军诗》之四:"连舫逾万艘,带甲千万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归还阅书史,文字浩千万。" 宋 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诗:"当时迎长卿,书史传未悉;车驰及襁负,千万今可诘。" 2.比喻极其纷繁。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追念往古事,愦愦千万端。" 3.犹非常,十分。 五代 齐己 《谢人惠竹蝇拂》诗:"挥谈一无取,千万愧生公。" 元 姚燧 《凭阑人·寄征衣》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4.谓差别极大。《韩非子·说疑》:"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有得人身危国亡者,得人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也。" 5.指众百姓。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愿以小子稹为千万请命於龙。" 6.犹务必。表示恳切丁宁。 唐 元稹 《莺莺传》卷上:"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明 李贽 《复邓石阳》:"盖千古绝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明 冯梦龙 《喻世明言》第一卷:"只见岸上一个人气吁吁的赶来,却是陈大郎。亲把书信一大包,递与兴哥,叮嘱千万寄去。" 阿袁(即陈忠远)《客次夜读》诗:"客中谁此话相逢,千万休夸陌上蓬。夜读不知星月隐,一襟窗畔挹春风。"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教太太快收拾东西;别的都不要紧,就是千万带着小孩子的东西,和书房里那几张画,那几张画!" 7.决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愈既与为礼,发书云云,其末有复语千万永诀八字。" 8.谓确确实实。 沙汀 《淘金记》二二:"'千万你的舅舅是一个穷舅舅,'他闭拢眼睛叹了口气,显得异常抱歉。 现在就是指数量多,或者强调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