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元曲、唐诗、宋词的基本知识《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幽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周公东征,四国是吪。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既破我斧,又缺我銶。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心之忧矣,於我归处?蜉蝣之翼,楚楚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心之忧矣,於我归说?元曲有杂剧、散曲之分。 散曲又有套数,小令带过曲之别我国古代音乐把调节器式叫保重宫调。曲的宫调出于隋唐燕乐,以琵琶四弦定为宫、商、角、羽四声,每弦上构成七调,宫声的七调叫"宫",其他的都调,共得二十八宫调。 但在元曲中常用的,只有仙吕宫、南吕宫、黄钟宫、正宫、大石调、小石调、般涉调、商调、商角调、双调、越调十二种。每一种宫调均有其音律风格,故对于调子的选择,往往有一定的习惯。 如王骥德在《曲律》中说:"用宫调须称事之悲欢苦乐,如游赏则用仙吕、双调等类;哀怨则有商调、越调等类。以调合情,容易感人。 "每一宫调都有不同曲牌。套数则由两支以上周一宫调的不同曲牌联缀而成。 阳春曲(题情) -- 白朴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 阻越情锨。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 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 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 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 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 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渭川田家》--王维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悲陈陶》--杜甫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宋词介绍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据《旧唐书》上记载;“自开元(唐玄宗年号)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 由于音乐的广泛流传;当时的都市里有很多以演唱为生的优伶乐师,根据唱词和音乐拍节配合的需要,创作或改编出一些长短句参差的曲词,这便是最早的词了。从敦煌曲子词中也能够看出,民间产生的词比出自文人之笔的词要早几十年。 词,大体上可分类为婉约派和豪放派。婉约派的词,其风格是典雅涪婉、曲尽情态。 像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几道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名句,不愧是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艺术上有可取之处。豪放词作是从苏轼开始的。 山川胜迹、农舍风光、优游放怀、报国壮志,在他手里都成为词的题材。词有词牌。 词牌的产生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沿用古代乐府诗题或乐曲名称;如《六州歌头》;取名人诗词句中几个字,如《西江月》;据某一历史人物或典故,如《念奴娇》;还有名家自制的词牌。词发展到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而成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词牌的来历,大约有下面三种: 一、本来是乐曲名称。词的前身是配曲的歌,如菩萨蛮,相传是唐。 2.那些唐诗宋词比较优美你可以去书店买一本诗词曲鉴赏之类的书,看自己的口味,因为实在太多了……下面一些不一定都是唐宋时期的……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晏几道《鹧鸪天》琼枝玉树频相见,只恨离人远。 欲将幽恨寄青楼,争奈无情江水、不西流。——《虞美人》秦观得即高歌失即休, 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愁来明日愁。——《自遣》罗隐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 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更漏子》李煜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柳永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侠客行》李白万种思量,多方开解,只凭寂寞厌厌地。 系我一生心,负你千行泪。——《忆帝京》 柳永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苏轼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汉乐府民歌。楼外楼,山外山,楼山之外人未还。 人未还,雁字回首,早过忘川。抚琴之人泪满衫,扬花萧萧落满肩。 ---苏轼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北宋·李清照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东栏梨花》苏轼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采薇》无情不似多情苦, 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 只有相思无尽处。 ——《木兰花》晏殊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纳兰性德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阮郎归》辛弃疾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别徐州》苏轼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冯唐江山如画,美人如诗,娑婆世界,步步生莲。《步步生莲》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弘一法师《凤求凰·琴歌》 有美人兮, 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 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旁徨。 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 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换白头。《莫愁诗》石天基轻吟一句情话,执笔一副情画。 绽放一地情花,覆盖一片青瓦。共饮一杯清茶,同研一碗青砂。 挽起一面轻纱,看清天边月牙。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徐志摩《水墨青花》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长相思》李煜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秦观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江城子》秦观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李白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伤口中幽居,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桩不是闲事。——仓央嘉措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诉衷情》欧阳修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着相思曲,弦肠一时断。——《相思怨》李冶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3.巫姓女宝宝征男名一个巫楚东”一名取自杜甫名篇《登岳阳楼》诗中描写洞庭湖之千古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巫楚东”一名从声韵选择和声调搭配方面来说都很好,因而读起来显得悦耳顺口(音色依次增强,最终大气清亮)而抑扬顿挫,富于韵律节奏之音乐美。试想,杜甫乃千古诗圣,人皆评其诗为“沉郁顿挫”,“沉郁”者,指其诗中感情之深沉真挚,“顿挫”者,则是指其诗中韵律之抑扬顿挫,《登岳阳楼》为杜甫代表名篇,甚至被誉为“盛唐五律第一”。这个特有名词时则函含了极其深远的人文沉淀,因而意蕴深远,别具韵味。 “楚”者,形声字,从林,疋(shū)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也是战国时七雄之一楚国的专称。熊绎受封于周成王,立国于荆山一带,疆域以湖北、湖南为主,故荆楚成为湖南湖北一带地区的代称。此外,五代十国时。马殷据今湖南,都长沙,称楚王,为十国之一。后引申为齐整;清晰之意,如:笾豆有楚。──《诗·小雅·宾之初筵》;又如:一清二楚;楚洁(整洁);楚楚可爱(形容陈设整齐,令人喜爱);更有鲜艳,华丽的意思,如:衣裳楚楚。──《诗·曹风·蜉蝣》;又如:楚服(美盛的服饰);楚丽(华美绚丽)。 “东”者,会意字。从日在木中。本义:东方,日出的方向。东君,日也。──《广雅*释天》;东方者,阳也。──《白虎通*情性》,所以东有光辉明亮之意,所谓“日出东方”、“旭日东升”是也;而东亦引申为精神活力之源:东,动也。──《说 文》;东方者,动方也,万物始动生也。──《白虎通*五行》,所以东有健康精神活泼开朗的意思;东亦是主人的略称,所谓“东道主”是也,古时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所以主人称东。如:房东;股东;作东;东主(东家;店主;房东),可见东有地位尊贵,物质富裕之意;此外,东还是春天的代称,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八方之位始于东,如:东皇(指春种;司春之神);东君(春神);东作(春耕;指春季作物)。而东作动词意为向东或东去,皆吉祥大气,如“紫气东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气度,所谓“百川东到海”是也。 可见,“楚东”两字包含了父母对孩子身体健康、仪表出众、性情开朗、品质光明、地位尊贵、物质富裕、胸怀广大、气度不凡等多方面的美好祝愿;再结合以上分析的名字文化出处,这个名字不仅字义美好,而且意境深远,可谓意蕴丰富。 4.品诗词悟生命我在此推荐两首 一首是李白的,另一首是苏轼的。 拟古十二首(其九)李白 生者为过客, 死者为归人。 天地一逆旅, 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 扶桑已成薪。 白骨寂无言, 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 浮荣何足珍? 点评 李白曾一度热衷于追求功名,希望“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拟古其七》)。然而经过“赐金放还”、流放夜郎等一系列的挫折,深感荣华富贵的虚幻,有时不免流露出一种人生易逝的感伤情绪:“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 苏轼:赤壁赋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点评 从整篇文章来看,读者仿佛被笼罩月光水色之中,在聆听一位哲人阐述人生的道理。文章中的人物只有苏子、客;物有舟、酒、箫,背景则是浩渺的江水,明亮的月光,把我国古代文人能够抒怀吟哦的一切道具、环境都摆了出来。文章中的“客”应该是一个伤心之客,开篇的时候便在急行的小舟之上狂歌,更何况是到了一个仙境般的氛围之中呢。面对的是自己的友人和皎洁的月光、清亮的江水,此时此刻,就不需要掩饰心中的不快和对人生的感慨了。 5.有人知道诗经中的“蜉蝣”诗的解释吗蜉 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心之忧矣,於我归处? 蜉蝣之翼,楚楚衣服。 心之忧矣,於我归息? 蜉蝣掘阅,麻衣如雪。 心之忧矣,於我归说? 注释: 没落士大夫的哀叹。 蜉蝣之羽:以蜉蝣之羽形容衣服薄而有光泽。楚楚:鲜明貌。 於(音乌):何。我:一说通何。掘阅(音穴):穿穴。阅通穴。 说:(音睡):止息。 【赏析】 这是曹人讽刺其统治者骄奢淫逸的诗。《诗序》说:“蜉蝣,刺奢也。”诗中写了曹国统治者只知奢侈享乐,不修政事,已是亡在旦夕,却依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诗人对此感到失望,发出了深深的慨叹,并担忧自己将无所归宿。 诗以朝生暮死的蜉蝣喻统治者,以蜉蝣的翅膀喻统治者的美服,以蜉蝣的掘穴喻统治者兴建宫室。具体而生动,讽刺意味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