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尾的 古诗词最后一个字是之的古诗 《酬杭州白使君,兼寄浙东元大夫》 作者:张籍 相印暂离临远镇,掖垣出守复同时。一行已作三年别,两处空传七字诗。越地江山应共见,秦天风月不相知。人间聚散真难料,莫叹平生信所之。 《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 作者:李白 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2.以“忘”结尾的古诗词《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肃和》 天子享孝,工歌溥将。 躬祼郁鬯,乃焚膋芗。 臭以达阴,声以求阳。 奉时烝尝,永代不忘。 《郊庙歌辞??享太庙乐章??保大舞》郭子仪 於穆文考,圣神昭章。 肃勺群慝,含光远方。 万物茂遂,九夷宾王。 愔愔云韶,德音不忘。 《咏井》苏味道 玲珑映玉槛,澄澈泻银床。 流声集孔雀,带影出羵羊。 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锦芳。 帝力终何有,机心庶此忘。 《送宋五之问得凉字》骆宾王 愿言游泗水,支离去二漳。 道术君所笃,筌蹄余自忘。 雪威侵竹冷,秋爽带池凉。 欲验离襟切,岐路在他乡。 《弹》李峤 侠客持苏合,佳游满帝乡。 避丸深可诮,求炙遂难忘。 金迸疑星落,珠沉似月光。 谁知少孺子,将此见吴王。 《山林休日田家》卢照邻 归休乘暇日,饁稼返秋场。 径草疏王彗,岩枝落帝桑。 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 戎葵朝委露,齐枣夜含霜。 南涧泉初冽,东篱菊正芳。 还思北窗下,高卧偃羲皇。 3.以“情”结尾的古诗秋雨——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秋夜——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日明中。 秋声——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秋叶——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秋色——雨侵坏瓮新苔绿,秋入横林数叶红。 秋月——月光浸水水浸天,一派空明互回荡。 秋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秋思——故人万里无消息,便拟江头问断鸿。 秋愁——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夜写清愁。 秋兴——西风吹叶满湖边,初换秋衣独慨然。 秋怀——出门未免流年叹,又见湖边木叶飞。 秋梦——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秋忆——砧杵敲残深巷月,梧桐摇落故园秋。 秋悟——人人解说悲秋事,不似诗人彻底知。 秋味——蟋蟀独知秋令早,芭蕉下得雨声多。 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 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 眺:远望。平楚:平野。 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 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 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 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 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 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 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白茅;茅草。描写深秋原野的景象:大风吹卷着原野上的茅草,野火烧着枯萎的桑树。 唐·岑参《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秋风万里动,日暮黄云高 唐·岑参《巩北秋兴寄崔明允》 返照乱流明,寒空千嶂净 返照:晚照,夕照。乱流:纵横错杂的河水。 嶂:陡立的山峰。 唐·钱起《杪秋南山西峰题准上人兰若》 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落照:夕阳西下。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 宿雨:昨夜的雨。 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 绿芜:绿草。 合:长满。意谓雨后庭中小径长满绿草,霜后花园中落满红叶,庭院一片荒凉寂寞景象。 唐·白居易《司马宅》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知春色嗾人狂 清入骨:秋天的景色清澈入骨。嗾:怂恿。 刘禹锡《秋词二首》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描写荷叶在秋风中向东倾斜,暗寓伤秋的情绪。 府·杜牧《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4.谣字为结尾的古诗词题目挺多的,大概几百首吧。提供一部分供参考: 年代:唐 作者: 李贺 《天上谣》 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 玉宫桂树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缨。 秦妃卷帘北窗晓,窗前植桐青凤小。 王子吹笙鹅管长,呼龙耕烟种瑶草。 粉霞红绶藕丝裙,青洲步拾兰苕春。 东指羲和能走马,海尘新生石山下。 年代:唐 作者: 于鹄 《巴女谣》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年代:宋 作者: 贺铸 《天门谣》 牛渚天门险,限南北、七雄豪占。 清雾敛,与闲人登览。 待月上潮,平波滟滟,塞管轻吹新阿滥。 风满槛,历历数、西州更点。 年代:唐 作者: 李贺 《荣华乐( 一作东洛梁家谣)》 鸢肩公子二十余,齿编贝,唇激朱。 气如虹霓,饮如建瓴,走马夜归叫严更。 径穿复道游椒房,尨裘金玦杂花光。 玉堂调笑金楼子,台下戏学邯郸倡。 口吟舌话称女郎,锦祛绣面汉帝旁。 得明珠十斛,白壁一双。 新诏垂金曳紫光煌煌。 马如飞,人如水,九卿六官皆望履。 将回日月先反掌,欲作江河惟画地。 峨峨虎冠上切云,竦剑晨趋凌紫氛。 绣段千寻贻皂隶,黄金百镒贶家臣。 十二门前张大宅,晴春烟起连天碧。 金铺缀日杂红光,铜龙啮环似争力。 瑶姬凝醉卧芳席,海素笼窗空下隔。 丹穴取凤充行庖,貜貜如拳那足食? 金蟾呀呀兰烛香,军装武妓声琅珰。 谁知花雨夜来过?但见池台春草长。 嘈嘈弦吹匝天开,洪崖箫声绕天来。 天长一矢贯双虎,云弝绝骋聒旱雷。 乱袖交竿管儿舞。吴音绿鸟学言语。 能教刻石平紫金,解送刻毛寄新兔。 三皇后,七贵人,五十校尉二将军。 当时飞去逐彩云,化作今日京华春。 年代:唐 作者: 王建 《水夫谣》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辛苦日多乐日少, 水宿沙行如海鸟。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衣寒衣湿披短蓑, 臆穿足裂忍痛何。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出。 一间茆屋何所直,父母之乡去不得。我愿此水作平田, 长使水夫不怨天。 年代:唐 作者: 韦庄 《归国谣》 春欲暮, 满地落花红带雨。 惆怅玉笼鹦鹉, 单栖无伴侣。 南望去程何许? 问花花不语。 早晚得同归去, 恨无双翠羽。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箜篌谣》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 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 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 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年代:宋 作者: 曹勋 《清晨谣》 涌夕袌寒衾,冥冥暗风雨。 披衣待平明,起履处庭芜。 遥遥望扶桑,延目上洲渚。 阴风驱层云,屯积亘山阜。 草木缠凄悲,杲日霾天步。 林鸟杂乱飞,修涂限商贾。 松竹互摧折,鸱号肆翔舞。 四海扬惊涛,鲸鲵竟吞吐。 谁云天地宽,宛足隘环堵。 殊乖夙昔心,块坐阒无语。 迟迟览衿带,栉沐正冠屦。 姑以动余生,疏剔治园圃。 清晨劳寤歌,无乃思汤武。 5.结尾的 古诗词最后一个字是之的古诗《酬杭州白使君,兼寄浙东元大夫》 作者:张籍相印暂离临远镇,掖垣出守复同时。 一行已作三年别,两处空传七字诗。越地江山应共见,秦天风月不相知。 人间聚散真难料,莫叹平生信所之。《乐府杂曲·鼓吹曲辞·战城南》 作者:李白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秦家筑城备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6.以“记”结尾的古诗名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