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50首唐诗(七言绝句)重赏相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杂诗》作者:王维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静夜思》作者: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江雪》作者: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登乐游原》作者: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弹琴》作者:刘长卿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八阵图》作者: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草》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关山月》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2.求50首唐诗(七言绝句)重赏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2 -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 作者: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 作者: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关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 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3.求唐代杰出的七绝诗~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 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简析]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 “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 “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 “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 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曹 植 曹植(192-233)字子建。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魏杰出诗人。 曹操第三子,封陈思王。因富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后失宠。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平原侯,建安十九年(214年)改为临淄侯。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改封 鄄城王。 曹丕称帝后,他受曹丕的猜忌和迫害,屡遭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曹丕的儿子曹睿即位,曹植曾几次上书,希望能够得到任用,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忧郁 而死,年四十一岁。 文学史上的建安时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时间。这时期的文学,以诗歌的成就最为显著。 有不少作品能从汉乐府民歌中吸取养料,反映出社会的动乱和人民流离失所 的痛苦,体现了要求国家统一的愿望,辞情慷慨,语言刚健。后人以“建安风骨”称 誉这些作品俊逸刚健的风格。 但有些篇章表现了消极出世的思想。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家有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等。 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帝位为界,分为 前后两期。前期有少数作品出社会动乱和自己的抱负,诗的基调开朗、豪迈。 如《白马篇》、《送应氏》等。后期作品则反映其所受压迫的苦闷的心情,部分诗篇参杂较 浓厚的消极思想。 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炼而词采华茂,比较全面地代表了建安 诗歌的成就,对五言诗的发展颇有影响。也善辞赋、散文。 他的《洛神赋》抒情优美 ,富于神话色彩,影响甚大,是建安时期抒情小赋的代表作品。散文也有名篇,如《求自试表》等。 王昌龄介绍 王昌龄,宇少伯,盛唐著名诗人,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 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 王昌龄的籍贯,有多种说法,太原之外,又有江宁、京兆两说。 《新唐书》本传与《唐诗纪事》说他为江宁人,但并无直接材料,大概是因为王昌龄被时人称作 “王江宁”而致误。王昌龄曾任江宁丞,李肇《国史补》与裴敬《翰林学士李公墓碑》均称他为王江宁,与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等同列,而宋、韦、王诸人都是以官职称,所以玉江宁也是以官职称,而不是以籍里称。 《旧唐书》本传云王昌龄为京兆(即唐西京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大概是因为他在《别李浦之京》诗中说: “故园今在霸陵西”,又有《霸上闲居》之作。唐代许多山西诗人因为洛阳、长安为当时文化中心,多游洛阳、长安,有的甚至多年住于京城,不能因为居住在京城便说他们为京城人。 《河岳英灵集》为唐人殷番所编著的唐人诗集,载王昌龄为太原人,当可信,所以《唐才子传》从《河岳英灵集》,认为王昌龄为太原人,现在一般人也认为他为太原人。 两《唐书》本传都未载王昌龄登进士第的时间,徐松《登科记考》也未载。 《唐才子传》说他为开元十五年的( 727年)进士。又唐诗人顾况《监察御史储公集序》说开元十五年“擢第常建少府、王龙标昌龄,此数人皆当时之秀。” 顾况之序所记当确。王昌龄进土及第后,补秘书省校书郎。 校书郎自古由文学之士充任,为当世所重,所以学者称校书之所为志氏之藏室、道家之蓬莱山。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王昌龄选博学宏词科,超绝群伦,于是改任汜水县尉。 詹成锳先生据王昌龄诗文,考证他开元二十七年( 739年)被贬岭南,这是未见于史籍记载的一个新发现,详《李白诗文系年》。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即北归,游襄阳,。 4.求50首七言绝句古诗要求要题目作者诗内容 1.早发白帝城(又名下江陵) 诗人:李白 朝代: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大林寺桃花 诗人:白居易 朝代: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夜筝 诗人:白居易 朝代:唐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4.秋夕 诗人:杜牧 朝代:。 最佳答案: /z/q266260088.htm 5.感人泪下的古诗,最好是七言绝句1 柳永 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悔伊消得人憔悴2 佚名 诗经 邶风 击鼓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3 纳兰性德 虞美人 凄凉别两应同胜清怨月明4 李白 三五七言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情5 佚名 凤求凰 琴歌 有美人兮见之忘日见兮思之狂6 郑愁予 赋别 次我离开风雨夜晚;笑了笑我摆摆手条寂寞路便展向两头了7 李白 三五七言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8 纳兰性德 摊破浣溪沙 人情多情转薄而今真多情9 曹植 明月上高楼 君若扬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10 秦观 鹊桥仙 两情若久长时又岂朝朝暮暮11 张籍 节妇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相逢未嫁时12 席慕蓉 棵开花树 何让遇见我我美丽时刻我已佛前求了五百年求让我们结段尘缘13 陈衡恪 题春绮遗像 嗟余只影系人间何同生同死14 梁启超 台湾竹枝词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知15 徐干 室思 自君之出矣明镜暗治思君流水何有穷已时16 司马光 西江月 相见争见有情何似无情17 龚自珍 己亥杂诗 落红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18 张先 千秋岁 天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有千千结19 黄景仁 绮怀诗二首其 似此星辰非昨夜谁风露立宵20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三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清狂21 李商隐 暮秋独游曲江 深知身情长怅望江头江水声22 元稹 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水除却巫山云23 李商隐 锦瑟 此情待成追忆只当时已惘24 张仲素 燕子楼 相思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长25 元好问 摸鱼儿二首其 问世间情何物直教生死相许26 李商隐 无题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点通27 张久 塞鸿秋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行行写入相思传28 徐再思 折桂令 平生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29 李冠 蝶恋花 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30 苏轼 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凄凉31 佚名 诗经 唐风 绸缪 今夕何夕见此良人32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33 白居易 长恨歌 天愿作比翼鸟地愿连理枝34 文廷式 蝶恋花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35 曹雪芹 枉凝眉 阆苑仙葩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著;若说有奇缘何心事终虚36 李商隐 无题 春蚕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37 况周颐 减字浣溪沙 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著相思38 欧阳修 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39 佚名 诗经 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40 欧阳修 玉楼春 人生自有情痴此恨关风与月41 柳永 雨霖铃 此去经年应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2 李之仪 卜算子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负相思意43 晏几道 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44 陈陶 陇西行 怜无定河边骨犹春闺梦里人45 辛弃疾 摸鱼儿 千金纵买相赋脉脉此情谁诉46 温庭筠 更漏子三首其三 梧桐树三更雨道离情正苦叶叶声声空阶滴明47 苏武 结发夫妻 结发夫妻恩爱两疑48 聂胜琼 鹧鸪天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明49 柳永 昼夜乐 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50 李白 长相思二首其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51 席慕蓉 印记 要因也许会改变肯说句美丽誓言要因也许会分离敢去追寻次倾心相遇52 范成大 车遥遥篇 愿我星君月夜夜流光相皎洁53 戴叔伦 相思曲 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54 柳永 雨霖铃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55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二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56 顾敻 诉衷情 换我心心始知相忆深57 鱼玄机 江陵愁望有寄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58 李商隐 无题六首其六 春心莫共花争发寸相思寸灰59 乐婉 卜算子 相思似海深旧事天远60 白居易 浪淘沙 相恨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61 温庭筠 杨柳枝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知62 邵瑞彭 蝶恋花 忍把千金酬笑毕竟相思似相逢好63 晏殊 玉楼春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64 曹雪芹 终身误 都道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高士晶莹雪;终忘世外仙姝寂寞林65 周邦彦 玉楼春 人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66 曹雪芹 红豆词 滴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完春柳春花满画楼67 欧阳修 蝶恋花二首其 泪眼问花花语乱红飞过秋千去68 冯小青 怨 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69 朱彝尊 高阳台 钟情怕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70 贺铸 横塘路 若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71 张泌 寄人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离人照落花72 刘禹锡 竹枝词四首其二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73 晏殊 山亭柳•赠歌者 若有知音见采辞遍唱阳春74 范仲淹 苏幕遮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75 陈叔达 自君之出矣 思君明烛煎心且衔泪76 苏武 结发夫妻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77 陈蓬姐 寄外二首其二 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78 朱彝尊 鸳鸯湖棹歌 妾似胥山长眼郎石佛本无心79 韦庄 女冠子二首其 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80 佚名 涉江采芙蓉 同心而离居忧伤终老81 秦观 八六子 夜月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82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 从别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83 柳永 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堪冷落清秋节84 晏殊 玉楼春 无情似多情苦寸还成千万缕85 元稹 遣悲怀三首其三 唯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87 卢仝 有所思 相思夜梅花发忽窗前疑君88 卢仝 楼上女儿曲 直缘感君恩爱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89 晏几道 鹧鸪天三首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