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唐诗马赫

1.马赫辰这个名字怎么样

五格三才评分:97分

用字分析

赫:明显,显著,盛大:显赫。喧赫。

辰:时日:辰光。时辰。也指日、月、星的总称:星辰。

成语释名

赫赫有名

良辰美景 良辰吉日 日月参辰

唐诗宋词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李白《侠客行》

兹邦称贵近,与世尝薰赫。 -张九龄《南阳道中作》

佳辰不可得,良会何其鲜。 -张九龄《临泛东湖》

淮阳只有卧,持此度芳辰。 -张九龄《戏题春意》

2.急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你对某个感兴趣的哲学家的哲学观点的

摘 要:黑格尔对哲学自身发展规律的认识集中在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上,它充分表现在他的著名命题“哲学史就是哲学”中,并能合理地推出其他三个相应的命题。

黑格尔的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学说具有两大特征:整体主义和历史主义。这两者应当是统一的,然而黑格尔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做到了这一点,这种统一最终却由于他自己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立场而没能彻底实现。

尽管如此,只要我们真正回到黑格尔的哲学语境并联系到当代解释学的立场和观点,便不难发现他的思想在这方面仍具有某种重要的启示性。“哲学史就是哲学”,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黑格尔的著名论断。

过去在这方面不乏一些真知灼见的研究,然而,由于它的意义很丰富,很深邃,到目前为止,依笔者所见,我们也许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还有一些重要的东西并未被意识到,因此对这个命题仍有进一步发掘和认识的必要。 当然,这样做需要有新的视野和新的角度,它本身就是一种解释学的实践。

为求真知,笔者不揣浅陋对它尝试着做一点新的探索和解释,以丰富其深刻的内涵,并想以此就教于学界同仁。一我们知道,哲学与哲学史之间的关系是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导论中表述的主题,它涉及到对哲学自身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而这方面的探讨,应当说是在黑格尔那里最先达到了自觉。

依黑格尔之见,什么是真正的哲学,这个问题“只有通过一种‘同源的’(Verwandten)精神才能得到解答”?眼1?演。至于什么是哲学史,黑格尔认为:它类似一个巨大的万神殿,里面供奉着哲学理性思维的诸神和英雄们,但他们不是已死亡灵的堆集,由他们所表现的精神的发展和显现决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某种同一性贯穿着的。

据此,黑格尔将“哲学”和“哲学史”这样的两个看来有差别的东西统一起来了,因为对于他来说,哲学是对真理的表述,而真正的真理只有一个,所以哲学也只有一个?眼2?演,它应体现在古往今来的一切哲学之中,即体现于哲学的发展过程的始终。 因此,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是辩证的,二者不可分,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是有限与无限、一与多的辩证关系。

如果说真理是全体,那么认识它的哲学也是全体。在这里,不仅真理和哲学是一致的,而且哲学的理解与其历史的理解也是一致的。

回到这个最基本的命题,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的“哲学史就是哲学”中的“哲学”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指那个唯一的、全体的哲学,即我们所谓的“大哲学”;再一个实际上指的是黑格尔自己的哲学,他将这两者划了了等号———黑格尔的哲学史无非是对一种哲学(如他自己的哲学)作了一种道统的追溯和梳理,表明它不是没有任何依傍的,它与前人成果之间的同一性是先天存在着的。 黑格尔的这种看法当然存在着绝对化的错误,但是如果我们从相对化的角度去理解,却不无合理之处。

关于黑格尔的哲学和哲学史关系的理解,雅斯贝尔斯曾作过积极的评价,他指出,哲学的世界历史的看法是由黑格尔首次提出来并引起后人注意的。 雅斯贝尔斯进一步发挥道:一方面,哲学是需要哲学史的,从当代与过去的关系中,我们可以把握到思想之本质;另一方面,哲学史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哲学思考而独立存在,哲学史需要哲学来引导?眼7?演。

二从以上对黑格尔关于哲学和哲学史的关系的看法的分析和引伸中,我们发现,它有两大特征,那就是:整体主义和历史主义,前者涉及到整体性,后者涉及到有限性。 这两个特征既是时代造成的,同时又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

首先谈第一个方面:整体主义。所谓整体主义也就从全体的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出发去把握一切。

同斯宾诺莎和施莱尔马赫一样,黑格尔是一个卓越的整体主义者?眼8?演,他是从“生命”的角度来理解精神及其反思———哲学的。 哲学作为一种活动,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的,这种发展体现为一种传统或道统。

黑格尔说,“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条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眼9?演。从这种立场出发,哲学史决不可能被理解为无数哲学体系的堆积,正如黑格尔自己所说地那样,堆积并不等于科学,它必须由一种精神,一种理念,一种真理或一种哲学贯穿于其中,这样才不失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才配称得上科学。

因此,作为哲学展开的哲学史“本质上就是哲学这门科学”?眼10?演。构成哲学和哲学史关系的认识在黑格尔那里从生命出发导向了一种目的论。

这种目的论与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相一致,毋宁说就是回到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哲学和哲学史从理性出发研究的是永恒的、活生生的真理。

黑格尔明确地指出,理性就是“合目的性的活动”?眼11?演。他对真理的理解,对辩证法的理解,乃至对哲学与哲学史关系的理解,统统都是立足于这种具有生命意义的目的论的。

黑格尔的自在与自为的概念也就是亚里士多德的潜在与实现的概念?眼12?演。若用于哲学史和哲学的关系,哲学史无非展现的是哲学由自在走向自为,由潜在走向实现的过程,就像一粒种子那样,它朝着一个内在的目的去实现自身,最终长成一棵参天。

3.一姓'马'朋友,想为他即将出去的孩纸起个名

马雨泽 (恩惠像雨一样多) 马晟睿(“晟”是光明、兴盛的意思,读shèng;“睿”是智慧的意思) 马瑾瑜 (出自成语――握瑾怀瑜,比喻拥有美好的品德) 马越泽 (泽:广博的水源) 马皓轩 (意为:光明磊落,气宇轩昂) 马睿渊 (睿智;学识渊博) 马子骞 (骞:高举,飞起) 马峻熙(峻:高大威猛;熙:前途一片光明) 马熠彤 (熠:光耀 彤:红色) 马子翰、德辉 仁德的光辉。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故德辉动于内,而民莫不承听。” 方旭 早晨太阳刚出来的样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太玄·从》

“方出旭旭”。 飞轩 指廊宇。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文选·刘琨》:“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 澄泓 水清而深。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刘禹锡 《历阳书事七十韵》:“茧纶牵拨剌,犀焰照澄泓。” 浩然 正大刚直。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浩学 博学。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范仲淹《南京书院题名记》:“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维 ,枢密直学士纶 ,并纯文浩学,世济其美,清德素行,贵而能贫。” 泓涵 水深广,比喻学问渊博。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凯泽 和乐,欢乐。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昆虫凯泽,回首面内”。 和畅 亦作“和昶”,温和舒畅。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晋代王羲之 《兰亭集序》:“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羽丰 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成语“羽翼丰满”。 存志 保全志向。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滍水》:“学道遭难逢危,终无悔心,可以牢神存志。”悠永 久远。适用于男孩 【谢谢,如果您对以上答案不满意请您告知我们,我们为您提供更佳优秀答案,以上名字仅供参考。以上答案有本团队专门为您提供】 马月明;从唐诗中选取明月二字(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全唐诗》〖月夜忆舍弟〗)马泽东;从唐诗中选取泽东二字(若问家山路,知连震泽东《全唐诗》〖送友人及第归苏州〗)马子仁;从唐诗中选取子仁二字(咸称太子仁,重义亦尊道《全唐诗》〖咏史十一首〗) 马和文;从宋词中选取和文二字(火候精勤处,加减武和文《全宋词》【五】)马宇云;从宋词中选取宇云二字(超宇宙,驾云龙《全宋词》【六州一曲】) 马和文;从宋词中选取和文二字(火候精勤处,加减武和文《全宋词》【五】)马宇云;从宋词中选取宇云二字(超宇宙,驾云龙《全宋词》【六州一曲】)这是为您提供所有的答案,以上答案由本团队专门为您提供

4.赫这个字的含义是什么

“赫”这个字的含义是1.明显,显著,盛大。2. 发怒。3. 红如火烧,泛指红色。

寓意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是一个中性词。

赫【hè 】的出处

1. 赫,火赤貌。——《说文》

2. 赫如渥赭。——《诗·邶风·简兮》

3. 以赫厥灵。——《诗·大雅·生民》

4. 赫赫楚国,而君临之。——《国语·楚语》

5. 赫,明也。——《小尔雅·广诂》

6. 造句

1. 眼高手低主要是由于见识太少,声名显赫主要是由于厚积薄发,设计师切忌浮躁。

2. 不管你腰缠万贯,或是一贫如洗;不论你声名显赫,或是默默无闻,幸福对谁都一样,不可能厚此薄彼,嫌贫爱富。

3. 我最大的心愿不是博学多才,富有,声名显赫,有权利,或是好,只求容光焕发。

4. 八一了,愿你事业辉煌如陆军般声名显赫,生活洒脱如空军般自由翱翔,爱情和美如海军般顺风顺水。建军节,快乐“军”临天下,祝你开心!

5. 清代广西临桂横山陈氏家族是当时声名显赫的官宦学术家族。

6. 二十二个声名显赫的朋友,二十一个活的,一个死的,它在一个早上把他们全砍掉了脑袋,只费掉了二十一分钟。

7. 尽管我出身于声名显赫的古老世家,但我的名字却是个大路货,它可以归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劳动者所有。

8. 古气候学领域,他却声名显赫。其研究生涯主要是调查史前时代的气候变化,他尤其醉心于海洋的特定变化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9. 组词

赫兹 【hè zī】 解释:频率的单位,一秒钟振动一次的是一赫兹,一秒钟振动一万次的是一万赫兹。因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而得名。简称赫。

马赫 【mǎ hè】 解释:飞机、火箭等在空气中移动的速度与音速的比。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得名。

赫然 【hè rán】 解释:(1)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2)形容大怒。

赫赫 【hè hè】 解释:显著盛大的样子。

显赫 【xiǎn hè】解释:(权势等)盛大。

马赫主义 【mǎ hè zhǔ yì】 解释:十九世纪后半期,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所创立的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派别。认为经验是人的体验和感觉的总和,而认识的客体只是人的感觉的复合。也叫经验批判主义。

5.乌台诗案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乌台诗案研究 周克勤 硕士 苏轼;乌台诗案;阐释学; 中国古代文学 西南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 该文是对苏轼的专题研究.乌台诗案既是苏轼人生与创作的一个转折点,又是一场著名的文字狱.乌台诗案事出有因,然而查无实据,不同的人因目的不同而对涉案诗文有着不同的阐释.台谏确实是在搞逼供,然而苏轼并未屈招.该文对此展开全面而较为深入的研究,从乌台诗案的前后、内外多方位观照,主要运用统计学与阐释学的方法,力图客观公正地描述乌台诗案,从而加深对苏轼其人其作的把握,并对文字狱有一个具体而明晰的认识.第一章是对乌台诗案的概述,简介诗案发生的前因后果.第二章从诗案兴办者——台谏的角度进行探讨.第三章从诗案受害者——苏轼的角度进行分析第四章分析了乌台诗案对苏轼个人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精神上与创作上的,集中体现在黄州期间作品的内容、风格、体裁的变化上.乌台诗案更开启了苏轼后半生接连不断的文祸,影响深远.第五章勾勒了宋人及后人对乌台诗案的各种看法,这些看法既是他们对涉案诗文的阐释,又是乌台诗案一种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ree Chinese Versions of Wuthering Height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ilosophical Hermeneutics 赵丽丽 硕士 阐释学;呼啸山庄;哲学阐释学;翻译理论;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北京语言大学; 阐释学作为一门对于意义的理解与解释的理论与哲学,所关心的问题与翻译研究所关心的联系十分紧密本文拟从伽达默尔现代阐释学中有关理解的几个概念偏见、前理解、视域融合、对话等入手,分析《呼啸山庄》的几个译本其立论基础在于哲学阐释学与翻译理论的有机结合,论文旨在从哲学角度为译本比较提供全新的视点 在对中国古代译学理论和阐释学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回顾之后,论文简要论述了德国哲学家、阐释学派著名代表人物伽达默尔的哲学阐释学理论,并从偏见及前理解的形成、读者以文本为媒介与作者进行的对话、视域融合、效果历史等不同角度将其与翻译领域自身的理论相结合,以全新的角度对《呼啸山庄》的几个译本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论指出,伽达默尔提出的哲学阐释学理论体系自身并不是完美无瑕的,其自身也不能为翻译研究提供具体可行的指导方案,但是它为翻译研究和译文比较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和哲学指导,其对于译学发展的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张艺谋电影对原著文本的接受与阐释 鞠晓辉 硕士 张艺谋;改编电影;接受美学;阐释学; 文艺学 北京科技大学; 本文从接受美学和阐释学的视角出发,对张艺谋改编电影与其原著文本的内在联系进行研究,分析张艺谋作为一个接受者在原著文本影响下,在改编电影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及得失 作为特殊的接受个体,张艺谋有文本接受者和电影导演双重身份,他在从文字语言到影像语言的转换过程中采用的策略值得注意本文从接受美学中引入接受视野、个体接受和水平接受等一系列概念,分为接受背景、接受脉络、接受与阐释策略等三个方面,从社会和历史相度综合分析张艺谋在其改编电影中对文本的接受原则和阐释策略,最后着重分析张艺谋转型期和近期两个有代表性的具体作品《活着》和《满城尽带黄金甲》,以强化其具体接受原则和阐释策略的应用张艺谋的接受视野分析中包含张艺谋的社会背景和对文坛的整体把握两个部分,在此处分析中除接受美学外,还借用了文艺社会学的相关观点接受脉络的分析结合张艺谋作品分期,透视张艺谋对文本的接受分期张艺谋在改编电影时采用了如下接受和阐释策略求新策略、可改编策略、简化主题和叙事方式、对仪式和符号创造性地应用等,这些策略的采用是张艺谋导演才能的集中体现在上述两个具体个例中,本文详细分析这些策略具体应用方式,探讨并总结张艺谋艺术价值取向及其艺术完成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张艺谋在阐释过程中,加入了其个人电影作品的鲜明印记——仪式化和象征性符号的创造性运用,同时在主题和叙事上有简单化的趋向,虽然在视听层面获得了巨大成功,原著文本的内蕴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失 阐释学与圣经关系探析 吕争 硕士 阐释学;圣经;古代释经学;圣经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河南大学; 该文着重描述了阐释学和圣经的产生.发展.分离又融合的过程,阐明了两者的"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该文第一部分"阐释与圣经的姻缘"由三个小单元组成阐释的理由、古代释经学、圣经文学的诞生.第二部分"走出家园的现代阐释学"以历史发展为线索详细描述了保罗·利科之前圣经的近现代哲学阐释学处境,讨论了施莱尔马赫.狄尔泰、海德格尔和枷达默尔的阐释哲学思想.第三部分"阐释学的回归"主要描述了保罗·利科的哲学阐释学和圣经阐释学思想.第四部分"哲学阐释学影响下的圣经阐释学"描述了从布尔特曼到特雷西的圣经阐释学家的思想,分析了他们受哲学阐释学影响的具体方面,指出在当前的圣经研究中哲学阐释学仍是最重要的本体论指导和方法论依据.结语部分根据全文主于的四部分内容,作者总结了关于圣经与阐释学关系的三点看法,对圣经与阐释学的融合、分离.再融合的循环模式给与了历史的和理论的。

6.夭折之东风107、东风113歼击机请介绍该项目背景、假象对手、技 爱

“东风113”采用硬壳式细长机身,机身分3段,为了方便维护,其中中、后两段可方便拆卸,机身与发动机之间通过引进气流隔热。

为了实现该机的高速性能,机翼采用了后掠角50O的大后掠翼,翼型选择超音速飞行阻力小的“尖头尖尾薄翼型”,相对厚度5%。 机翼上设3个翼刀,后缘内侧有后退式开裂襟翼。

垂尾面积很大,以保证飞机在高速飞行时的稳定性,其后掠角575”。水平尾翼为全动式,后掠角 55”。

为实现先进的“双2.5”指标,该机动力系统非常独特,不但在机体内装有一台带加力的“814”涡轮喷气发动机(加力推力 11,000公斤),还装备了加速助推用的“636”液体火箭发动机(在18,000米高度,推力1,200公斤,使用寿命超过10次),以便在需要瞬时加速或跃升时提供额外动力支持,适合空战中的“抢位占高度”。 上述两种不同类型的发动机都采用TC-l航空煤油作燃料,避免了设计和后勤的复杂化。

鉴于高空高速的作战环境的实际要求,该机采用了密封增压式单人座舱,同时座舱有阻挡280毫微米波长以下紫外线的能力(避免高空太阳辐射),风挡玻璃采用喷酒精的方式防冰。 舱内设有弹射救生座椅和超音速弹射防护装置,保护飞行员在高度70米以上,时速400公里以上飞行时跳伞的安全。

该机同时装备自动驾驶仪与人工操纵系统,两套操纵系统交联,随时可以进行切换。 “东风113”机载航电设备除普通仪表外,还配备较先进的高度/速度中心仪、自动导引系统和无线电导航系统。

机载空中截击雷达的使用高度范围是1,900~25,000米,对大型轰炸机的探测距离为23万公里,跟踪距离为17。3公里;对歼击机探测距离为11公里,跟踪距离为8。

6公里。 “东风113”的武器系统由空空导弹,机炮,活动炮架,和初级火控电子计算机组成。

两枚空空导弹射程10公里,弹重150公斤,弹长2。5米;1门30毫米口径6管机炮,全重160公斤,射速8000发/分,最大射程3,000米,弹重0。

84公斤/发。 总之,无论从软件还是硬件上看,“东风113”的性能标准在当时都是超一流的。

一个工厂两项重大项目研制,显然增加其间人员和调度管理上的矛盾 该机设计时采用“边设计,边试制,边生产”的方针,哈军工的设计人员陆陆续续到达工厂,与厂内技术人员共同进行研制工作,为此,工厂成立了专门负责“东风113”项目的第二设计室。 但是由于工厂原先已承担了“东风107”的试制任务,现在又加入了“东风113”,同厂进行两项重大项目研制,在谁先谁后的问题上一直扯不清楚,矛盾非常尖锐,试制工作处于半停顿状态。

为此,试制领导小组于 11月 14日召开会议讨论,进一步明确了“东风113”优先发展的方针。 在此对“东风107”的情况作以下介绍。

东风107模型 “东风107”项目最早始于“东风104”。1958年3月,我国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提出自行开发一种轻型前线歼击机,其最大速度为1。

4马赫左右,这就是“东风104”项目。 到同年5、6月间,设计组开始探讨提高“东风104”的设计速度。

8月,航空工业管理局召开技术会议,会上提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设计规划,决定将“东风104'的设计指标提高到l.8马赫,升限20,000米——这个新的型号就是“东风 107”。 “东风107'计划采用2台新研制的“红旗二号”喷气发动机,总体布局上参考美国钱斯·沃特公司的F-8战斗机,而且也采用了F-8为了适应舰上起落的攻角可变上单翼。

在召开“东风113”歼击机方案审查会时,工厂方面的代表提出与其分散精力,不如将“东风113”和“东风107”合并,研制一种l。8马赫的歼击机。

这在会上引起了激烈讨论,最后作出两个项目都上的结论。会后,陈庚反对此事,认为“两个都搞,一个也搞不成。

只能搞一个先进的,不能搞落后的”这个意见被彭德怀采纳,取消了原会议结论。所以在前述1958年10月上报中央的报告中只提到了“东风113”。

不过,“东风107”计划早已开始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如果由于“东风113”而暂停,未免可惜。于是再次召开由空军司令员刘亚楼主持的审查会,会上虽有争论,但结论是同意“东风107”的继续试制,并以国家航空试制小组的名义予以批准。

这个决议使当时“东风107”的设计组欢欣鼓舞,由于其准备工作开展较早,所以一俟上级批准,试制工作就全面铺开,很快图纸全面发出并开始试制工作。 根据中苏有关合作协议,1959年2月27日中方带着“东风107”图纸资料前往苏联咨询,同时将模型也送往苏联吹风。

苏方在此期间发现设计方案存在重大问题,主要是攻角可变机翼不安定,阻力估算过小,强度达不到要求。至同年8月,经批准,“东风107”的试制工作停止。

在其研制期间,还曾提出过改装 RD-9B发动机(米格一19所用发动机)的“东风 107s”、战术侦察型的“东风107Z”和教练型的“东风107J”等等改型。 计划一再推迟,最根本的原因是设计指标同我国航空工业现有技术和工艺生产水牛存在着很大的距离。

“东风107”下马的过程中,“东风113”的试制工作还在进行,虽然遇到了一些技术问题和材料问题,但工厂的两个设计室已经合并,协调情况开始好转。 “814” 涡轮喷气发动。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