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中巫山

1.描写巫山的谚语或古诗词

全宋诗-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巫山磊块山林姿,一邱一壑贪成痴.寸峰拳石瞥眼过,张皇攫觅惟忧迟.东南佳山多秀丽,就中所欠雄与奇.饱闻巫山冠巴峡,奇峰十二相参差.昔年图画常一见,欲见此山无路之.扁舟西溯上三峡,千岩万壑争追随,终朝应接已不暇,心目洞骇具忘疲.蓦然钟鼓高唐上,峰峦二六排旌旗.一峰霞彩迥在望,一峰展翠开屏帷.无心出岫云吐色,偃盖平峦松并枝.仙踪鹤驾羽衣近,坛石瑶台阊阖低.白云一起凤皇下,清泉四合蛟龙嬉.群峰角立变态异.一一大巧乾坤为.外堪击拊试声律,中含造化分四时.天下名山亦多矣,未有列岫奇如兹.九华一景固天巧,惜与江流相背驰.南北两峰喧众口,妆抹却恨同西施.何如此峰无限好,行行列列临江湄.烟云漠漠出寸碧,风雨时时横黛眉.舟人渔子漫回首,骚士墨客劳支颐.我来穿水入天去,貂裘章甫生尘缁.昂头见此大奇特,跻攀不上空嗟嘻.吾将欲访三岛登九嶷,上蓬莱道山之壁,绝泰华终南之嵋.飞凫去舄啸沧海,却来巫峡温前诗.全宋诗-丁逢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半雨半晴山弄姿,湿云吹风不成痴.蘼芜渐遍楚宫碧,葡萄未涨巴江迟.西南大尹初涉境,山川效职加瑰奇.翠屏窥窗故娟妙,松峦映掩相参差.浮云击汰睨青壁,灵君一去今安之.吟情浩荡隘宇宙,万景敢云骄莫随.当年楚境半天下,孱王醉梦方昏疲.珊瑚玉佩赤帝女,星髾羽盖霓旌旗.锡符赐荣岂无意,侍臣托讽褰帱帷.尹今文采继骚雅,梦得诗魂羞竹枝.吾行一百八盘上,钻天但觉天云低.荒荒野驿虎豹怒,阴阴岭树猿猱嬉.危登险陟倦三伏,口呿背浃嗟胡为.岂知舟行有奇观,山灵秘惜留归时.青帘白舫夙已具,芒鞋布袜将从兹.胸中邱壑未尘土,头上岁月从驱驰.虽无胜具逐支许,尚有乐趣同周施.何当投劾便归去,发船打鼓清江湄.更催尺一唤公觐,同看二六浮修眉.常山蛇阵想鱼腹,建溪龙焙倾蟇颐.摊钱昼浪看三老,杖藜晚岸寻名缁.昔人汶岭寄书帖,更歌蜀道先吁嘻,未若尹外岳牧中丞疑,惠爱春江之赴沧海,清明秋月之挂峨嵋.尽驱三峡波涛笔,第入思齐访落诗.全宋诗-黄人杰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文昌老仙绝俗姿,爱山成癖非儿痴.胸中况自有丘壑,槛结瑰异常恐迟.坤维谋畧出分阃,江山致助争出奇.寻幽选胜上巫峡,断崖怪石悬参差.十二峰前弭征楫,枝藤直上穷所之.云烟变态千万状,过眼神动惊天随.人疑跻攀欲力尽,公自乐此良不疲.瑶华真妃似夙驾,风马昼下扬幡旗.层峦好处起苍壁,丹霞望门开赤帷.登坛定可拾瑶翠,却老未应无玉枝.仰天一笑晲寥廓,俯视培塿丘陵低.颇疑游龙出飞跃,恍若栖凤犹娱嬉.乔松跨鹤远近集,云雨济人朝暮为.坛罗野翠有余润,泉拖修帛无穷时.一经盼睐便改观,阳台价重当由兹.惜哉牙纛不久驻,鷁首未转樯乌驰.轻缣素练欲摹写,画师难著五色施.笔端机杼始潜运,悠然寄兴沧洲湄.章成密简绣衣使,绣衣翰墨今白眉.珠酬玉唱两相尚,三叹尽解骚人颐.好刊苍珉示千古,磨而不磷涅不缁.纷纷我辈小巫耳,健读数过徒噫嘻.待从两公奠西极,安南嶷,收关河百二之险,劖岷峨万仞之嵋.大书有宋中兴颂,东还更和巫山诗.全宋诗-李嘉谋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道人爱山出天姿,自谓计黠人嫌痴.独游名山看不足,每得胜处行为迟.谁人能知物外赏,世上自有灵中奇.一行作吏困汩没,便与好境相参差.脱兔投林今适愿,穷猿得木吾何之.芒鞋竹杖恣如往,烟蓑雨笠长相随.青山愈好足力尽,此意未止驽骀疲.路逢行人说大尹,正见谕蜀扬舲旗.好贤招邀每虚席,问俗疾苦时褰帷.才华落落清庙器,诗笔粲粲珊瑚枝.胸吞楚泽八九尽,气压巫峡群山低.大峰联娟争媚妩,苍壁徒倚供游嬉.巴东巴峡古所重,作云作雨今胡为.有情飞鸢送迎客,无数棹歌来去时.昔日画图曾见者,何意忽此今逢兹.迩来丰碑在人口,已与流水争东驰.政用中和得大体,智出毫末非全施.不与英声流上国,已有诗卷传江湄.狼烽长闲士鼓腹,耕陇不见愁生眉.都门髣髴记分袂,蜀道修阻常支颐.持谒见公敢论旧,抚髀顾我清无缁.樽俎频开闲共话,歌讴聊与民同嘻.忽然晨旦往东壁,但见山月来峨嵋.行吟何独壮三峡,在处山林来乞诗.全宋诗-闾丘泳次袁说友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舟行观山无定姿,篷底兀坐真儿痴.层崖复岭正杂遝,平冈横阜俄逶迟.晴岚参天固竞秀,深崖挺石尤多奇.遥岑浮眉绿点点.飞瀑悬剑锋差差.饮闻巫山妙天下,今诵公诗如见之.蓬仙来应人间世,妙龄便有声名随.日谈经术辅主圣,久领国计嗤驽疲.共推经邦济川楫,暂建分陕元戎旗.百城听命仰赐履,三边制胜如筹帷.长江高唐神女峡,万里昆仑分一枝.峰峦森立入霄汉,塔庙选胜居高低.响山猨啼声若啸,迎棹鸦舞来如嬉.金母分畀神灵职,孰云朝暮阳台为.琅函蕊笈发天秘,赞禹治水唐虞时.英辞一洗千载陋,写之琬琰宜在兹.人思传本快先睹,蔡邕石经车马驰.北畅威名被沙漠,西奠夷落连黔施.帝遣云軿镇南极,祠宫姑寓江之湄.湘群时过鼓瑶瑟,宓妃岂复扬蛾眉.金关已侔坐少广,丹经孰授逾期颐.野人尘容粗知学,素守亦复涅不缁.朅来乘轺职飞挽,两见祈谷歌噫嘻.疲氓崎岖上转粟,旧业荒落南窥嶷.劳生屡已度剑栈,清游颇念登峨嵋.从今嵩高雅颂手,那数韩子南山诗.全宋诗-钱鍪次袁尚书巫山十二峰二十五韵文昌仙伯天人姿,爱山。

2.古代诗词中巫山云一词的起源是什么

战 国•宋玉高唐赋•序昔者先王 尝游髙唐,怠而昼寝。

梦见一妇人,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

去 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髙丘之阻;旦为期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 台之下”后以巫山云雨为男女幽会的常典。

唐•李群玉《同郑相并歌 姬小饮戏鳝》:“裙拖六幅湘江水,鬂 耸巫山一段云,五代—南唐•冯廷已《鹊踏枝》其七》:“心若垂阳千万缕,水阔花飞,梦断巫山路。”宋•陈 德武《清平乐•咏雨》:“记与巫山神女,不禁暮暮朝朝。”

宋苏轼《朝云》:“丹成逐我三山不作巫阳云 雨仙。”明•刘基《题江村风雨图》“龙母鲛绡云半湿,巫娥贝阙夜深开。”

3.巫山诗句有哪些

1.《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 唐代: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

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

行客自多愁。 2.《宿巫山下》 唐代:李白 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3.《巫山高》 唐代:李贺 碧丛丛,高插天,大江翻澜神曳烟。

楚魂寻梦风飔然,晓风飞雨生苔钱。 瑶姬一去一千年,丁香筇竹啼老猿。

古祠近月蟾桂寒,椒花坠红湿云间。 4.《巫山曲》 唐代:孟郊 巴江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

荆王猎时逢暮雨,夜卧高丘梦神女。 轻红流烟湿艳姿,行云飞去明星稀。

目极魂断望不见,猿啼三声泪滴衣。 5.《巫山一段云·雨霁巫山上》 五代:毛文锡 雨霁巫山上,云轻映碧天。

远风吹散又相连,十二晚峰前。 暗湿啼猿树,高笼过客船。

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

4.古诗中描写最深的情的诗句

《离思五首》的第四首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经历过大海的波澜壮阔,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陶醉过巫山的云雨的梦幻,别处的风景就不称之为云雨了.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这首再延伸一些近一步的解释是说.痴迷在你爱的大海里,陶醉在你的梦幻里,我就不会再对其它女人感兴趣.爱你没有人比得上你,你是最好的.你走之后也没有人能代替你,其他女人再美我没心思去爱,因为心里只有一个你…… 作者把亡妻和对亡妻的感情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神女化成的巫山之云,相形之下,任何水或云都暗然失色,正因为他对亡妻怀有如此深厚的怀恋之情,才会对其他女子(以花从为喻)视而不见,即使看到了也非常淡漠厌倦,更不用说会有缠绵绻恋之念了,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物喻情,以典达意的手法,运用极其巧妙,含意丰富,是少有之佳作. 写到这个境界真的不容易. 元稹的这首绝句,不但取譬极高,抒情强烈,而且用笔极妙.前两句以极至的比喻写尽怀念悼亡之情,“沧海”、“巫云”词意豪壮,有悲歌传响、江河奔腾之势.后面两句的“懒回顾”、“半缘君”,顿使语势舒缓下来,转为曲婉深沉的抒情.全篇张弛自如、变化有秩,形成了一种跌宕起伏的旋律.就全诗情调而言,它言情而不庸俗,瑰丽而不浮艳,悲壮而不低沉,创造了唐人悼亡绝句中的绝胜境界.尤其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二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但是元稹诗作中的颠峰佳句,纵观唐诗宋词,咏情之作可望其项背者也少之又少. 宋人张先的【千秋岁】 数声鶗鴂,又报芳菲歇.惜春更把残红折.雨轻风色暴,梅子青时节.永丰柳,无人尽日花飞雪. 莫把幺弦拨,怨极弦能说.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夜过也、东方未白孤灯灭. 这是一首描写恋情相思的词篇,它通过“芳菲”的被摧残来表达诀别之后的哀怨.词以鶗鴂的哀鸣开篇,说明季节由春到夏,人世由盛变衰.词人之所以折取“残红”,不仅仅是“惜春”,而且也是对被摧残的爱情表示深情惋惜.“雨轻风色暴”是上片中的关键句,它表面上交待“芳菲歇”的原因,实际却暗示爱情遭受外力的无情摧残.下片通过琴弦来表达相思与怨恨之情.“天不老,情难绝”,表达情深似海、矢志不二的坚贞,是全诗的主题句,它是针对上片“雨轻风色暴”而发的.“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设想奇特,比喻生新.结尾以鲜明的形象暗示:这强烈的相思之情,夜以继日,永无绝灭之期.。

5.巫山高古诗古诗阅读及答案

巫山高·想像巫山高 《巫山高·想像巫山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融。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想像巫山高,薄暮阳台曲。 烟霞乍舒卷,猿鸟时断续。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 怃然坐相思,秋风下庭绿。

【鉴赏】 《巫山高》,乐府《鼓吹曲辞·汉铙歌》曲名。《乐府解题》曰:“古辞言江淮水深,无梁可度,临水远望思归而已。

若齐王融‘想象巫山高’,梁范云‘巫山高不极’,杂以阳台神女之事,无复远望思归之意也。”按《乐府诗集》所收虞羲、刘绘、梁元帝、费昶、王泰、陈后主等南朝诗人同题之作,亦皆咏巫山神女事,与古辞抒写远道之人思归情绪者不同。

可见其时诗人已将《巫山高》作为一般诗题对待。王融此首,系与沈约(即题内沈右率)、谢朓、刘绘等人同时所赋。

前四句写想象中巫山的美丽景象。《巫山高》一类题目,作者大都并未亲临其地,而是根据《高唐赋》、《神女赋》诸赋的描写,加以想象。

此篇首句即以“想象”二字点醒通首所写巫山景象,均为心之所想,而非目之所击。这首诗意境的特点,也正与“想象”密切相关。

巫山的出名,在于阳台梦雨的传说,因此在首句点出“巫山高”的基础上,即把想象集中到“阳台曲”上,使下文的想象围绕着这个美丽的传说展开。冠以“薄暮”二字,固然与《高唐赋序》中神女自述“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有关,同时也是为了渲染一种朦胧迷离的气氛,使想象中的景象变得更加具有诱惑力。

三四两句紧接着具体想象阳台的美好景象:美丽的彩霞乍舒乍卷,或隐或现;蘅芷的芳馨时断时续,隐约可闻。这里化用了《高唐赋序》中“其上独有云气,崒兮其上,忽兮改容,须臾之间,变化无穷”的描写,和《楚辞·九歌·山鬼》中“被石兰兮带杜蘅,折芳馨兮遗所思”的想象,其作用主要不是绘景,而是暗示神女的形迹。

那卷舒变幻的云霞,像是神女的彩裳在飘动,那时断时续的蘅芷芳香,像是神女散发的幽香。这种貌似绘景,实为暗示象征的写法,使这两句所显示的境界变得空灵缥缈,迷离惝恍,有一种是耶非耶,何姗姗其来迟之致,暗寓想望、期待之意。

这就自然引出下两句来。 “彼美如可期,寤言纷在瞩。”

楚怀王与襄王(一说宋玉)都说自己梦遇神女。《高唐赋序》中形容朝云之状有云:“湫兮如风,凄兮如雨,风止雨霁,云无处所。”

《神女赋序》则云:“(襄)王曰:晡夕之后,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纷纷扰扰,未知何意。目色仿佛,乍若有记,见一妇人,状甚奇异,寐而梦之,寤不自识。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于是抚心定志,复见所梦。”都是恍忽梦遇,醒后杳然。

这两句正是有感于梦境之虚幻,而希望变梦为真,说如果神女真正可以遇到,那就不只是相逢于梦中,而是醒来时也纷然在目。这是由热烈想望、殷切期待而产生的心理。

“纷在瞩”形容想象中神女显现于目前的骇目动心之情状,真切而生动。 尽管诗人希望神女“寤言纷在目”,但毕竟只是一种虚无飘渺的愿望,彼美踪迹杳然。

(怃,音wǔ,怅然若失状)在怅然失意中独坐相思,但见秋风飘然而至,吹动庭院中的绿枝。诗写到“秋风下庭绿”,悠然而止,极富韵外之致。

它透露出诗人独坐相思时忽遇秋风动绿时那种恍若有遇却又怅然自失的心理状态。那“下庭绿”的秋风,宛若神女飘然而至的身影,实则不过一时的错觉而已。

诗通过想象与对眼前景的幻觉式感受,写出诗人那种歆慕、期待而又怅惘的心理,也烘托出神女缥缈的身姿面影。整个境界,迷离惝恍,空灵飘忽,既符合所写对象神女的特点,也充分体现出想象中境界的特点。

宋玉的《高唐》、《神女》二赋,虽有美丽的神话传说和出色的描写,但赋的整体不免有些板滞堆砌,此诗将赋中最富诗意的描写加以想象加工,创造出极富文采意想之美的诗境,这种提炼精粹、化赋为诗的艺术手段,值得借鉴。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