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男耕女织的景象的诗句【标题】:风流子 【年代】:唐 【作者】:孙光宪 【体裁】:词 【类别】:田园 【内容】:-------------------- 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 菰叶长,水葓开,门外春波荡绿。 听织,声促。轧轧鸣梭穿屋。 【标题】:陌上桑 【年代】:汉 【作者】:汉无名氏 【内容】:--------------------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着绡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怒怨,但坐看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 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 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 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 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 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 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 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 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 四十专城居。为人结白皙, 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 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 皆言夫婿殊。 2.白居易的哪首诗描写了“唐代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景象”白居易在《朱陈村》这首诗中描写了唐代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景象。 【原文】 《朱陈村》 唐 白居易 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 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 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 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 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我生礼义乡,少小孤且贫。徒学辨是非,只自取辛勤。 世法贵名教,士人重冠婚。以此自桎梏,信为大谬人。 十岁解读书,十五能属文。二十举秀才,三十为谏臣。 下有妻子累,上有君亲恩。承家与事国,望此不肖身。 忆昨旅游初,迨今十五春。孤舟三适楚,羸马四经秦。 昼行有饥色,夜寝无安魂。东西不暂住,来往若浮云。 离乱失故乡,骨肉多散分。江南与江北,各有平生亲。 平生终日别,逝者隔年闻。朝忧卧至暮,夕哭坐达晨。 悲火烧心曲,愁霜侵鬓根。一生苦如此,长羡村中民。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赏析】 《朱陈村》这篇诗词中描写了唐代男耕女织的农村生活景象。如“桑麻”、“机梭”、“黄鸡”、“白酒”等等农村生活的日常景象。这一首也完整的把小农经济的有关史实展现出来。 3.什么是男耕女织男耕女织是一种自然分工,即在生理基础上的分工。 附属于采集经济的原始农活本来是妇女的事,男子只是森林的主人,从事狩猎和打仗。野蛮时代中级阶段,随着社会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的働耕农业发展为传统的犁耕农业,同时也有了纺织。 从此,农业转入男子之手,开始了男耕女织。这种转变,也引起了原始社会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 男耕女织长期成为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基础,成为自然经济的标志。然而,长期以来,这种结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用麻的时代和后来用棉的时代,有所不同。麻的御寒力远不如棉。 在麻的时代,黄河流域的大部分人的衣着,还须部分地依靠羊、狗和野兽的皮毛。在人口不太多的情况下,衣裘并不困难。 这样,穿衣就不完全是家庭副业生产,也不完全是女人的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