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古诗词丁

1.带有“丁”字的古诗词

刘禹锡的《陋室铭》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这篇不足百字的室铭,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与世事沉浮的独立人格。它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自有一种超越物质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认为,刘禹锡写此文时已是贬谪生活的后期,心情比较稳定,追求安乐恬淡的生活,同时文中又有读佛经的内容,所以铭文流露了一种避世消闲的消极成分。对此应从两方面分析:当社会处于黑暗时期,文人官吏们有两个出路,一是与腐朽势力同流合污、自甘堕落。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说的“穷则独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相比之下,后者更值得肯定,刘禹锡选择的就是这一条路。同时,人的生活是复杂的,有张有弛,不能一味剑拔弩张,而有时也要休息娱乐。因此,不能简单地批评闲情逸致。另一方面,铭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宏伟抱负,他引用诸葛庐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义的,诸葛亮是政治家,扬雄是文学家,这也是作者一生的两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进、雄心勃勃;贬谪后他就涉足文坛,最后终于以文学家名世。因此,文中还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是巧妙地运用比兴手法,含蓄地表达主题,开头四句既是比,又是兴,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龙引出德馨,言名、灵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表达了作者政治、文学的两大理想,最后引孔子的话作结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运用了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种磅礴的文势,如开头几句排比,使全篇文气畅通,确立了一种骈体文的格局。对偶句易形成内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间的六句对偶,既有描写又有叙述,言简意丰,节奏感强。文章还运用了代称、引言等修辞手法。

总之,这是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传诵不衰,脍炙人口。

作者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2.归纳古诗词中如“除服”“丁艰”之类的词,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1. 除服:亦称“除丧”、“脱服”。俗称“脱孝”。

古代丧祭,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的祭礼,称大祥。《礼记·杂记下》:“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 郑玄 注:“除服,谓祥祭之服也。” 孔颖达 疏:“服其除服者,谓母死既葬,后值父应大祥,除服以应祥事,故云服其除服也。”

2. 丁艰

即丁忧。亦称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丧事。

《晋书·周光传》:“ 陶侃 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3. 除丧

举行大猎祭后,第二天是新的一年开始。前一年有丧事的人家要先经过除丧的仪式。众人来到丧家唱著歌安慰丧家,场面极为感伤。从这一天开始,丧家可以盛装戴花及参加歌舞活动,重新加入部落正常生活。它代表了部落成员共同为丧家袪除哀伤,迎接新的生活。

4. 夺情起复

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夺情原本少见,但在战场上,原谈不到“丁忧”,古人称之“墨绖从戎”,又称“金革之事不避”。

3.古诗词译文,,,,,前丁后蔡相宠加,,什么意思

前丁后蔡指北宋时的丁谓和蔡襄。出自苏轼《咏 茶》

丁谓(966~1037),字谓之,苏州长州(今江苏苏州)人。997年左右,他任福建漕使,督造贡茶,创制大龙团凤饼茶。著有《北苑茶录》三卷。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兴化仙游(今福建仙游)人,擅长正楷、行书、草书,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和米芾并称"宋四家"。 1041年-1048年蔡襄始制小龙团茶。

应该整句话连起来看,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是称赞武夷溪边的茶好,就连这两个人对这也宠爱有加

4.归纳古诗词中如“除服”“丁艰”之类的词,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除服:亦称“除丧”、“脱服”。

俗称“脱孝”。古代丧祭,父母死后周年的祭礼,称小祥;两周年后的祭礼,称大祥。

《礼记·杂记下》:“有父之丧,如未没丧而母死,其除父之丧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丧服。” 郑玄 注:“除服,谓祥祭之服也。”

孔颖达 疏:“服其除服者,谓母死既葬,后值父应大祥,除服以应祥事,故云服其除服也。” 2. 丁艰 即丁忧。

亦称丁家艰。指遭逢父母丧事。

《晋书·周光传》:“ 陶侃 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3. 除丧 举行大猎祭后,第二天是新的一年开始。

前一年有丧事的人家要先经过除丧的仪式。众人来到丧家唱著歌安慰丧家,场面极为感伤。

从这一天开始,丧家可以盛装戴花及参加歌舞活动,重新加入部落正常生活。它代表了部落成员共同为丧家袪除哀伤,迎接新的生活。

4. 夺情起复 又称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不参加吉礼。

夺情原本少见,但在战场上,原谈不到“丁忧”,古人称之“墨绖从戎”,又称“金革之事不避”。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