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王安石王安石对家乡的思念的诗句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2.王安石思念家乡的诗句泊船瓜洲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3.王安石思念家乡的诗句泊船瓜洲朝代:宋代作者:王安石原文: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是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4.关于写月亮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古诗1、《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3、《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5、《中秋月》 宋代: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 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 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树。 5.关于月亮的诗句 《思念家乡》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风飘荷叶 月亮,多么美丽迷人的字眼!古今中外,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中国诗歌史上究竟有多少咏月诗作,如同“明月几时有”一般令人难以作答。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那便是自古咏月诗人多,咏月诗更多。“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诗经·齐风·鸡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均见《诗经·陈风·月出》),这些都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咏月诗句。 从咏月诗中,我们可以看到月亮有不少的别名、代称。最常见的有——月子:“月子纤纤云里见,吴江不尽莫湖来”(宋·汪元量:《湖州歌》);月牙:“别家六见月牙新,万里风霜老病身”(金·张澄:《和林秋日感怀寄张丈御史》) ;月魄:“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唐·高适:《塞下曲》);月轮:“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唐·王昌龄:《春宫怨》);月桂:“长河上月桂,澄彩照高楼”(南朝·陈·张正见:《薄帷鉴明月》);桂魄:“不知桂魄今何在?应在吾家紫石屏”(宋·欧阳修:《中秋不见月问客》),等等。 咏月诗,大都着意描绘月亮的形状。在诗人们的笔下,新月是弯弯的,其形如玉钩:“玉钩斜傍画檐生,云匣初开一寸明”(唐·赵嘏:《新月》),“夜来江上如钩月,时有惊鱼掷浪声”(唐·崔道融:《秋霁》);其状如弯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唐·白居易:《暮江吟》);其样像女子的眉毛:“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唐·戴叔伦:《兰溪棹歌》)。 而满月则是圆圆的,李白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以“白玉盘”、“瑶台镜”状写月圆之形,且突出了月光的皎洁;苏轼的“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也是用玉盘比喻月亮,描绘颇为形象具体。 月亮皎洁明亮,这在咏月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杂诗》),著一 “素”字,直写月之皎洁明亮。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句“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里馆》),李白的诗句“明月照我影.送我至郯溪”(《梦游天姥吟留别》),宋代诗人苏轼的诗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月夜与客饮杏花下》),都是以“明”字明言月之皎洁明亮。咏月诗中也有不少是借助于比喻、映衬手法描绘月之皎洁明亮的。 南朝梁简文帝萧纲的“夜月似秋霜”(《玄圃纳凉》),唐代李白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李益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夜上受降城闻笛》),这些都是以白雪比喻月亮的皎洁。赵嘏的“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江楼感怀》),这是以清澈的江水与皎洁的月光相互映衬,突出月明。 北朝诗人庾信的“山明疑有雪,岸白不关沙”(《舟中望月》),这是以雪的洁白、沙的反光映衬月光的皎洁明亮。而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村夜》),以明月映照下的荞麦花白如雪来衬托月光的皎洁明亮,别有一番韵致。 一年四季,季季有月。而在诗人们的笔下,不同季节的月则分别与不同的物象连在一起。 春月,往往与梨花等物象、与青春的气息连在一起:“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唐·无名氏:《杂诗》);“日暮归来春困重,秋千闲在月明中”(元·贡性之:《暮春》)。夏月,常常与荷花等物象、与纳凉相联系:“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楼一味凉”(宋·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四首》之一);“绿槐阴转小栏干,八尺龙须玉簟寒。自把红窗开一扇,放他明月枕边看”(清·纳兰性德:《四时无题诗》)。 秋月,每每与露、霜等物象共处:“白云映水摇空城,?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月洞怪榈吻?B style='color:black;background-color:#ffff66'>月”(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唐·温庭筠:《商山早行》)。冬月又总是与梅、雪等物象相互映衬的:“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宋·杜耒:《寒夜》);“梅花擎雪影,和月度疏篱”(宋·赵葵:《雪夜》);“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南朝·宋·谢灵运:《岁暮》)。 静寂之夜,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李白的绝句《静夜思》便是游子月夜思乡的名篇之一。 诗的前两句“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写月光洁白如霜;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诗人望月思乡,于平谈处见深情。杜甫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与其弟的深切思念之情。 他的另一首《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全诗以月为主线,处处从对面着墨,描绘。 6.思念故乡的诗有一首《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这么近,中间隔一条江水。 由此诗人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层山了,也不远了。 次句“钟山只隔数层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 “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 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本诗从字面上看,是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其实,在字里行间也寓着他重返政治舞台、推行新政的强烈欲望。 7.描写明月思念故乡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李白《静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王安石《泊船瓜洲》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王昌龄《出塞二首》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 李白《峨眉山月歌》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望月有感》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刘方平《夜月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 苏轼《阳关曲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 王昌龄《送柴侍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望月怀远》 1、《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译文: 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 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2、《关山月》 唐代: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译文: 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浩荡的长风吹越几万里,吹过将士驻守的玉门关。当年汉兵直指白登山道,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里就是历代征战之地,出征将士很少能够生还。戍守兵士远望边城景象,思归家乡不禁满面愁容。 此时将士的妻子在高楼,哀叹何时能见远方亲人。 3、《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 唐代: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 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 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4、《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代: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理会,今晚清美的风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5、《中秋月》 宋代:晏殊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 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 遥看天上明月,想那月宫中的婵娟,现在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毕竟只有那清冷月亮和孤寂桂树。 8.关于“看月亮思念家乡”的诗句有哪些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唐】杜牧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江楼有感》【唐】赵嘏 梅花吹入谁家笛,行云半夜凝空碧。 欹枕不成瞑,关山人未还。 ——《菩萨蛮》【唐】冯延巳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相见欢》【唐】李煜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宋】苏轼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采桑子》【宋】吕本中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怨》【唐】李白 释义: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深夜独立很久,露水浸湿了罗袜。 回房放下水晶帘,仍然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 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释义:透明的绿水中映着一轮素净的明月,一行白鹭在日光下飞行。 种田郎荷锄听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着山歌踏月而归。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释义: 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暮江吟》【唐】白居易 释义:一道残阳渐沉江中,半江碧绿半江艳红。\n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弯弓。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唐】杜牧 释义: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释义:在即将离别的时刻,我们就像明月一样默默无言。此时万籁俱寂,月光撒满了大地,我们的内心就像月光一样充满着柔情。 离别后,我就像月光普照天南地北一样,对你的思念之情也追踪到任何一个地方——不管是天涯海角还是海陲边塞。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 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月》【唐】薛涛 释义:细月如钩,一天天变圆,仿佛织成的团扇。 不管是微微细影还是满月团栾,人世间又有哪儿的人在凝望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相见欢》【唐】李煜 释义:一个人默默无语,独自登上西楼,天边月形如勾,在这清寒的秋夜,院子里深锁著梧桐,也锁住了寂寞。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宋】苏轼 释义: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采桑子》【宋】吕本中 释义:可恨你不像江边楼上高悬的明月,不管人们南北东西四处漂泊,明月都与人相伴不分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