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东坡在儋州写过哪些诗词北宋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宋哲宗亲政,再度起用新党。 苏轼先被贬黄州,行至途中,又接诰命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再贬海南儋州。 贬儋时,苏轼已年届62岁,他认为此去再无生还希望,便把全家安置在惠州,只带子苏过一起渡海。当时儋州非常荒凉,“北船不到米如珠”(《纵笔三首》)。 苏轼“尽卖酒器,以供衣食”,常常以红薯、紫芋充饥。为了解决衣食之困,他向儋州太守要了一块官地耕种,以便自食其力。 苏轼初到儋州,原住官舍,后被朝廷得知逐出。所幸当地百姓和一些文人学子对他很友好,帮他修造草屋五间,勉强遮风避雨。 苏轼遂把草舍命名为“桄榔庵”。儋州生活虽然极其艰苦,但是苏轼仍然“超然自得,不改其度”(《与元老侄孙书》)。 一方面勤奋创作诗文自娱,一方面“著书以为乐”(《宋史》本传),进一步修改整理在黄州时业已完成的《易传》和《论语》,同时又作《书传》十三卷、《志林》五卷。在《答苏伯固书》中他说:“某凡百如昨,但抚视《易》、《书》、《论语》三书,即觉此生不虚过也”。 由于自己的境遇,过去一直推尊杜甫的苏轼,在儋州时则把陶渊明作为自己最好的精神伴侣。《入寺》诗,很具体地表述了他的这种心态,诗云: 曳杖入寺门,楫杖邑世尊。 我是玉掌仙,谪来海南村。 多生宿业尽,一气中夜存。 旦随老鸦起,饥食扶桑暾。 光园摩民珠,照耀玻璃盆。 来从佛印可,稍觉摩忙奔。 闲看树转午,坐到钟鸣昏。 敛收平生心,耿耿聊自温。 苏轼《纵笔》诗之一“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极写诗人白发萧散,寂寂病容,“物我两忘”的无限乐趣。 《雨夜宿净行院》一诗是他离儋州时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总结,诗云: 芒鞋不踏名利场,一叶轻舟寄渺茫。 林下对床听夜雨,静无灯火照凄凉。 这很像陶渊明《归去来辞》。 苏轼在儋州期间与当地百姓,尤其是与黎族人民很友善,认为“咨尔汉黎,均是一民”。 于是,他便开展文化教育,培养黎族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琼台记事录》中说:“宋苏文忠公之谪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 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琼州姜唐佐从苏轼学,后来科举及第,成为海南第一位进士。 苏轼在儋州,留下了许多传世佳话,为我国知识分子从政为文、升迁浮沉提供了一个耐人寻味的形象写照。 2.苏轼诗词鉴赏 儋耳山苏东坡赞叹海南的奇石,五言绝句 儋耳山: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海南岛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蛮荒之地,古代有许多大臣都 曾被贬谪到这里,尤其是唐、宋两代有更多官员被贬谪到海南 岛,包括宋代大文豪苏轼因当年获罪被贬到这里。 苏轼是一位达观豁达的人,他发现这里原来是个风景秀丽 的地方,留下了许多优美诗句: 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意思是说海南风光是他平生所见最美的,即使死在这里也 不后悔,对海南岛的风光给予以很高的评价。 初至儋州,人地两生。东坡老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他所居住的官舍是几间茅屋而已,而且“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 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为供衣食,他甚至连酒器都卖掉了。 更让他苦闷的是,被贬到这种蛮荒之地更使他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每次看见城后的儋耳山,他都会想起自己那首诗来:“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纵有补天之才,奈何被弃之不用?!善良的当地百姓看不过去,他们送来了力所能及的帮助。 邻里给他送来了酒食,一个他不认识、彼此连话都听不懂的黎山“幽子”也给他送来了吉贝布。新任军使张中到任后,见东坡所住官屋实在破败不堪,便让兵士将伦江驿的几间房子修葺一下给东坡父子二人居住。 闲来无事,张中还邀请苏过前去下棋,不谙棋艺的苏轼有时竟也整天坐在旁边看二人对弈。 3.诗歌 儋耳 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儋耳》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此诗首联写雷雨后的黄昏作者独自登高,凭栏远望;颔联写登高所见,既是写眼前实景,又是象征时局;颈联记双喜临门;尾联写以后的打算。全诗既表现出对朝政更新的希望和欢快,又流露了年事已衰、万念俱灰的感伤。 儋耳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白话译文临近傍晚,云开雨散,雷电收起淫威,凭倚栏杆,我独自观赏大自然的瑰丽。一双彩虹自云端垂天而下;雄风从海上吹来顿感快意。 田间的老人发出丰年的赞歌颂语,圣上的赦书将把流放的大臣放回。苏东坡已经老去,只求余生吃饱饭;只要一个山沟能安心养神,其他万事俱成灰。 4.苏轼诗词鉴赏 儋耳山苏东坡赞叹海南的奇石,五言绝句 儋耳山: 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 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遗! 海南岛在历史上曾经是一个蛮荒之地,古代有许多大臣都 曾被贬谪到这里,尤其是唐、宋两代有更多官员被贬谪到海南 岛,包括宋代大文豪苏轼因当年获罪被贬到这里。 苏轼是一位达观豁达的人,他发现这里原来是个风景秀丽 的地方,留下了许多优美诗句: 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 意思是说海南风光是他平生所见最美的,即使死在这里也 不后悔,对海南岛的风光给予以很高的评价。 初至儋州,人地两生。东坡老人的生活过得十分艰难,他所居住的官舍是几间茅屋而已,而且“如今破茅屋,一夕或三迁。风雨睡不知,黄叶满枕前。”为供衣食,他甚至连酒器都卖掉了。更让他苦闷的是,被贬到这种蛮荒之地更使他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每次看见城后的儋耳山,他都会想起自己那首诗来:“突兀隘空虚,他山总不如。君看道旁石,尽是补天余”。纵有补天之才,奈何被弃之不用?!善良的当地百姓看不过去,他们送来了力所能及的帮助。邻里给他送来了酒食,一个他不认识、彼此连话都听不懂的黎山“幽子”也给他送来了吉贝布。新任军使张中到任后,见东坡所住官屋实在破败不堪,便让兵士将伦江驿的几间房子修葺一下给东坡父子二人居住。闲来无事,张中还邀请苏过前去下棋,不谙棋艺的苏轼有时竟也整天坐在旁边看二人对弈。 5.文言文:《儋耳夜书》儋耳夜书 己卯上元,余在儋耳。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酤纷然,归舍已三鼓矣。 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译文:己卯年元宵节,我当时在儋耳,有几个老书生来拜访我,说:“这么好的月夜,先生能不能出去游玩一趟?”我高兴地答应了。走出城西门,进入和尚寺庙,走过小巷,汉人、少数民族混杂,各种店铺商贩很多,回到住处已经半夜了。 仆人关门熟睡,已经一觉醒来又睡去了。我放下拐杖大笑,谁有所得谁有所失?问我为什么笑,大概是自己笑自己吧;但是也笑韩退之钓不上鱼来,打算到更远的地方去。 其实不知道凡是钓鱼的人,未必都能钓得上来大鱼。 6.带凭栏的古诗词鄂州南楼书事 黄庭坚 四顾山光接水光,凭栏十里芰荷香.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 儋耳 苏轼 霹雳收威暮雨开,独凭栏槛倚崔嵬. 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 野老已歌丰岁语,除书欲放逐臣回. 残年饱饭东坡老,一壑能专万事灰. 寄湘灵 白居易 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 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干独自愁. 抛球乐 冯延巳 梅落新春入后庭, 眼前风物可无情? 曲池波晚冰还合, 芳草迎船绿未成. 且上高楼望, 相共凭栏看月生. 浪淘沙 李煜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间. 浣溪沙 韦庄 夜夜相思更漏残, 伤心明月凭栏干, 想君思我锦衾寒. 咫尺画堂深似海, 忆来唯把旧书看, 几时携手入长安? 酒泉子 温庭筠 花映柳条, 吹向绿萍池上. 凭栏干, 窥细浪, 雨萧萧. 近来音信两疏索, 洞房空寂寞. 掩银屏, 垂翠箔, 度春宵. 7.古诗诗意《赠范晔》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 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 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 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 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 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 孰是孰非,有待考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