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黄山的诗句1,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出自唐代:李白《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白话文释义: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2,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 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 ——出自唐代: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白话文释义:昨夜是谁唱出吴地的歌声,就像万壑之风振响空寂的树林。蛟龙惊起不敢在水中静卧,山猿也不时停下啸声而闻听山岩下的歌音。 我宿在明月照着碧溪的黄山下,听了也罢却原在松林间弹着的琴。 3,坐破苔衣第几重,梦中三十六芙蓉。 倾来墨沈堪持赠,恍惚难名是某峰。——出自清代:释弘仁《黄山行》 白话文释义:坐在黄山的苔藓上不知道坐破了第几层,黄山的山峰就像梦中的三十六朵芙蓉花一样。 端来墨汁挥洒也难以持物赠人,突然之间很难说得出是某座山峦。 4,峰奇石奇松更奇,云飞水飞山亦飞。 ——出自清代诗人魏源《黄山绝顶题文殊院》白话文释义:山峰奇特石子奇形怪状松树更是奇异,在山中赏景感觉云在飞,山间的水在飞,山峰好像也在移动。 5,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出自唐代:李白《山中问答》 白话文释义:有人问我为什么隐居在黄山。 我微笑不答,心境自在悠闲。桃花盛开,流水杳然远去。 这里别有一番天地,岂是人间。 2.描写天都峰的诗句《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 唐代:李白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 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下窥天目松。 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馀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 采秀辞五岳,攀岩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 凤吹我时来,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 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释义: 黄山高耸四千仞,莲花攒簇三十二峰。 丹崖对峙夹石柱,有的像莲花苞,有的像金芙蓉。 忆往昔,我曾登临绝顶,放眼远眺天目山上的老松。 仙人炼玉的遗迹尚在,羽化升仙处还留有遗踪。 我知道今天你要独往黄山,也许可以和温伯雪相逢。 为采撷精华辞别五岳,攀岩临穴,经历艰险千万重。 归来闲居白鹅岭上,渴了饮丹砂井中水。 凤凰叫时我即来,你要准备云霓车驾一起游览天宫。 来往陵阳仙山东,行走在芬芳的桂树丛中。 回曲溪流十六渡,青山如嶂立晴空。 以后我还会时常来访问,乘着弓桥步入彩虹中。 扩展资料: 天都峰位于黄山风景区内莲花峰东南133°,与莲花峰直线相距1150米,北望莲花峰,东连钵盂峰,为36大峰之一,海拔1829.5米。列为黄山第三高峰。 天都峰,峰体拔地摩天,险峭峻奇,是黄山群峰之中最为雄伟壮观,最为奇险的山峰。其雄伟博大之气势,虽然高度不及莲花峰和光明顶,但卓立地表,在黄山群峰中,最为雄伟壮丽,尽管海拔不是最高,但绝对堪称“黄山第一峰”。 3.登黄山记描写天都峰的句子早就听人说过:“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又经常遇到去过黄山的人讲述那里的奇景,还看到画家画的黄山,摄影家摄的黄山,黄山在我的心中就占了一个地位。我也曾根据那些绘画和摄影,再搀上点传闻,给自已描绘了一幅黄山图,挂在我的心头。 我带着这样一幅黄山图曾周游国内,颇看了一些名山大川。五岳之尊的泰山,我曾凌绝顶,观日出。 在国外,我也颇游览了一些国家,徜徉于日内瓦的莱蒙湖畔,攀登了雪线以上的阿尔卑斯山,尽管下面烈日炎炎,顶上却永远积雪皑皑。所有这一切都是永世难忘的。 但是我心中的那一幅黄山图,尽管随着游览的深广而多少有所修正,但毕竟还是非常美的,非常迷人的。今天我就带着我心中的那一幅黄山图,到真正的黄山来了。 汽车从泾县驶出,直奔黄山。一路上,汽车蜿蜒绕行于万山丛中,我的幻想也跟着蜿蜒起来,眼前是千山万岭,绵延不绝;但是山峰的形象从远处看上去都差不多,远处出现了一个耸入晴空的高峰,“那就是黄山了吧!”我心里想。 但是一转眼,另一个更高的山峰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只好打消了刚才的想法。如此周而复始,不知循环了多少遍。 还有一个问题一直萦回在我的脑际:在这千山万岭中,是谁首先发现黄山这个天造地设的人间仙境呢?是否还有另一个更美的什么山没有被发现呢?我的幻想一下子又扯到徐霞客身上。今天我们乘坐汽车来到这里,还感到有些疲惫不堪。 当年徐霞客是怎样来的呢?他只能自己背着行李,至多雇上个农民替他背着,自己手执藤杖,风餐露宿,踽踽独行于崇山峻岭中,夜里靠松明引路,在虎狼的嗥叫声中,慢慢地爬上去。对比起来。 我们今天确实是幸福多了。……就这样,汽车一边飞快地行驶,我一边飞快地幻想。 我心里思潮腾涌,绵绵不断,就像那车窗外的绵延的万山一样。汽车终于来到了黄山大门外。 一走进黄山大门,天都峰就像一团无限巨大的黑色云层,黑呼呼地像泰山压顶一般对着我的头顶压了下来,好像就要倒在我的头上。我一愣:这哪里是我心中的那个黄山呢?然而这毕竟是真实的黄山。 我几十年蕴藏在心中的那一幅黄山图一下子烟消云散了,我心中怅然若有所失。但是我并不惋惜,应该消逝的让它消逝吧!我现在已经来到了真实的黄山。 从此以后,真实的黄山就像—幅古代的画卷一样,一幅一幅地、慢慢地展现在我的眼前。出宾馆右行,经疗养院右转进山。 山势一下子就陡了起来。我曾经听别人说过.从什么地方到什么地方是多少多少华里;在导游书上,我也看到了这样的记载,我原以为几华里、几华里都是在平面上的,因此我对黄山就有了一些不正确的理解。 现在,接触了实际,才知道这基本上是按立体计算的。在这里走上一华里,同平地上不大一样,费的劲儿要大得多。 就是向上走上一尺,也要费上一点力气。没有别的办法,只好喘气流汗了。 我低头看着脚下的台阶,右手使劲地拄着竹杖,一步一步向上爬行。我眼睛里看到的只是台阶,台阶,台阶。 有时候,我心里还数着台阶的数目。爬呀,数呀,数呀,爬呀,以为已经很高了。 但是抬眼一看,更高、更陡、更多的台阶还在前面哩。想当年登泰山的时候,那里还有一个“快活三里”。 这里却连一个快活三步都没有。但是,既来之,则安之,爬就是一切。 我到黄山来,当然并不是专为来走路的。我还是要看一看的。 但是,在黄山,想看也并不容易。有经验的人说:“走路不看山,看山不走路。” 这确实是至理名言。这有点像鱼与熊掌的关系,不可得而兼之。 谁要想“兼之”,那就有失足坠下万丈深涧的危险。我只在爬到了一定的阶段时,才停下脚步,小心地抬头向身后和左右看上一看,但见峭壁千仞,高岭入云,幽篁参天,苍松夹道,鸟鸣相和,蝉声四起。 而且每看一次,眼前的情景都不一样,扑朔迷离,变幻万端。就连同一个地方,从不同的角度看,都能看出不同的形象。 从慈光阁看朱砂峰,看到天都峰上的金鸡叫天门。但是登上龙蟠坡,再抬头一看,金鸡叫天门就变成了五老上天都,在什么地方才能看到黄山真面目呢?我想,在什么地方也是看不到的。 我很想改一改苏东坡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黄山真面目,即使身在此山中。”我有时候也有新的发现,我简直觉得其中闪现着“天才的火花”,解人难得,我只有自己拍手(这里没有案)叫绝。 比如,我看远山上的竹石树木,最初只觉得—片蓊郁。但细看却又有明暗之别。 有的浓绿,有的淡绿。经过我再三研究揣摩,我才发现,明的是竹,暗的是松,所谓“苍松翠竹”,大概指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我又想改陆游的两句诗:“山穷水复疑无路,松暗竹明又一山。”一想到陆游,我又想到了徐霞客。 我们且看看他们登上慈光寺以后是怎样看黄山的:“由此而入。绝巘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 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他看到了奇山,又看到了奇松。 他看到的山同我们今天看到的几乎完全一样,这毫无可怪之处。但是他看到的松,有多少是我们今天还能看到的呢?“愈短愈老,愈小愈奇”,难道在这几百年的漫长时间内。 4.描写黄山的风景句子1、黄河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刻着精美的香炉,有的像一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丰美,使人怀疑它不是天然行成的,而是能工巧匠精细雕刻的.2、黄山啊黄山,你雄奇险峻,奇妙美丽,我深深地爱上了你,我希望能有机会在一次来欣赏你的风姿!3、黄山的峰真险啊!上“天都”的山路几乎全是直上直下,与地面成90度直角,“鲫鱼背”是在两个山顶间架起的一座天桥,它高达1800多米,两面悬空,底下是万丈深渊,低头一看,不禁叫人胆战心惊.4、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弹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去看看吧,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像“狮子抢球”、“猴子观海”、“ 龟鱼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5、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千姿百态,有的像报晓的公鸡,嘴巴大大的好像在说欢迎你们呢!有的像仙人指路、有的像孔雀开屏、狮子耍球……6、黄山的石真奇啊!有的像仙人背篓,有的像八戒吃瓜,还有的像武松打虎等等奇峰罗列,形态万千.7、黄山的四大景观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奇松、怪石.8、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无奇不有,它们都扎根在悬崖峭壁之上.但最著名的还是迎客松.迎客松的枝叶都朝一个方向伸展,风一吹,一根根枝干摇摇晃晃,好像千万只小手挥舞着,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带来.9、黄山的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黄山的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被人比作“天然盆景”,美丽而不妖,清美,挺直的身影留在心头.黄山的松奇,秀,美而挺,看着无不让人振奋.10、黄山归来已经很多天了,但那秀丽的风景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仍时刻浮现在我的脑海,我想告诉大家:黄山值得一游,如果你不去,将是你终身的遗憾.11、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山峰连绵起伏,耸立入云端.从山上好像仙人那样,能腾云架雾,悠然而去似的.12、黄山可真险啊!我从来没看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峰危屹立,怪石嶙峋.崖峭似刀削,几乎是九十度垂真的真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好像一失足立刻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的粉身碎骨似的.13、黄山可真险峻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黄山上的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之中.这些石头,有的大,有的小,造型别致,有的像人,有的像怪兽,有的像物品,非常有趣.我和妈妈站在鳌鱼峰往下望,太高了!如果你一动好像就会从山崖上跌落下去.14、黄山乃“天下第一奇山”.在黄山四绝中,黄山的奇松人们更为情有独钟,在黄山的山顶上,陡崖边,滑坡处都有它们的身影,它们的潇洒,挺秀,优美,遒劲而饱经苍桑,它们给人们留下了最美好的印迹.15、黄山上得奇石还有很多,比如金鸡叫天都、仙人指路、仙人下棋等.你们不知道黄山的四绝吧,就让我来给你们介绍一下吧,黄山的四绝有温泉、松树、奇石、云海.这就是黄山,这就是我们的黄山.16、黄山上最高的山峰是莲花峰,它海拔1800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它攀登之难难于上青天.特别是山上那些奇形怪状的岩石,似乎正在下坠,令人心惊胆颤. 17、黄山松有:迎客松,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欢迎宾客的到来,很是有趣,它已是黄山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黄山松也有:陪客松,陪客松正对着“黄山绝胜处”——玉屏楼,它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正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黄山松还有送客松,它向下伸出长长的“手臂”,也似好客的主人,对客人依依不舍,在与他们作别.。 5.描写黄山风景的句子(经典)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黄山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并以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成为全人类的瑰宝。黄山除五绝外,瀑布、日出和佛光,也是十分壮观和奇丽的。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各异 黄山延绵数百里,千峰万壑,比比皆松。黄山松,它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高山,以石为母,顽强地扎根于巨岩裂隙。黄山松针叶粗短,苍翠浓密,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有的穿罅穴缝,破石而出。忽悬、忽横、忽卧、忽起,“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 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波澜壮阔,一望无边,黄山大小山峰、千沟万壑都淹没在云涛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顶也就成了浩瀚云海中的孤岛。阳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诸峰之间,云来雾去,变化莫测。风平浪静时,云海一铺万顷,波平如镜,映出山影如画,远处天高海阔,峰头似扁舟轻摇,近处仿佛触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来感受它的温柔质感。忽而,风起云涌,波涛滚滚,奔涌如潮,浩浩荡荡,更有飞流直泻,白浪排空,惊涛拍岸,似千军万马席卷群峰。待到微风轻拂,四方云慢,涓涓细流,从群峰之间穿隙而过;云海渐散,清淡处,一线阳光洒金绘彩,浓重处,升腾跌宕稍纵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万道霞光,绚丽缤纷。 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时为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如大河奔腾,又似白色的壶口瀑布,轻柔与静谧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动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黄山的又一奇景。 玉屏楼观南海,清凉台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鹅岭赏东海,螯鱼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时西海云遮雾罩,白鹅岭上却青烟飘渺,道道金光染出层层彩叶,北海竟晴空万里,人们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谓之“赶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