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宋代著名茶诗句《咏茶十二韵》(唐·齐已·五言排律) 百草让为灵,功先百草成。 甘传天下口,贵占火前名。 出处春无雁,收时谷有莺。 封题从泽国,贡献入秦京。 嗅觉精新极,尝知骨自轻。 研通天柱响,摘绕蜀山明。 赋客秋吟起,禅师昼卧惊。 角开香满室,炉动绿凝铛。 晚忆凉泉对,闲思异果平。 松黄干旋泛,云母滑随倾。 颇贵高人寄,尤宜别柜盛。 曾寻修事法,妙尽陆先生。 宝塔诗《一字至七字诗·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对茶》(唐·孙淑) 小阁烹香茗, 疏帘下玉沟;灯光翻出鼎, 钗影倒沉瓯; 婢捧消春困, 亲尝散暮愁;吟诗因坐久, 月转晚妆楼。 《夏日闲居》(唐·张籍) 多病逢迎少, 闲居又一年。 药看辰日合, 茶过卯时煎。 草长睛来地, 虫飞晚后天。 此时幽梦远, 不觉到山边。 和韦开州盛山茶岭 (唐·张籍) 紫芽连白蕊,初向岭头生。 自看家人摘,寻常触露行。 《尚书惠蜡面茶》 (唐·徐寅) 武夷春暖月初圆,采摘新芽献地仙;飞鹊印成香蜡片,啼猿溪走木兰船。 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缕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 《峡中尝茶》 (唐·郑谷) 簇簇新英摘露光,小江园里火煎尝。 吴僧漫说鸦山好,蜀叟休夸鸟嘴香。 合座半瓯轻泛绿,开缄数片浅含黄。 鹿门病家不归去,酒渴更知春味长。 《尝茶》 (唐·刘禹锡) 生怕芳丛鹰嘴芽,老郎封寄谪仙家。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霏霏满碗花。 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唐·皎然) 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 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 《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唐·皎然)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一饮涤昏寐,情思爽朗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此物清高世莫知,世人饮酒多自欺。愁看毕卓瓮间夜,笑向陶潜篱下时。 崔侯啜之意不己,狂歌一曲惊人耳。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 喜园中茶生 (唐·韦应物) 洁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 此物信灵味,本自出山原。 聊因理郡余,率尔植荒园; 喜随众草长,得与幽人言。 茗坡 (唐·陆希声) 二月山家谷雨天,半坡芳茗露华鲜。春酲病酒兼消渴,惜取新芽旋摘煎。 湖州贡焙新茶 (唐·张文规) 凤辇寻春半醉回,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 《与孟郊洛北野泉上煎茶》 (唐·刘言史) 粉细越笋芽,野煎寒溪滨。恐乖灵草性,触事皆手亲。 敲石取鲜火,撇泉避腥鳞。荧荧爨风铛,拾得坠巢薪。 洁色既爽别,浮氲亦殷勤。以兹委曲静,求得正味真。 宛如摘山时,自歠指下春。湘瓷泛轻花,涤尽昏渴神。 此游惬醒趣,可以话高人。 《新茶咏寄上西川相公二十三舅大夫二十二舅》(唐·卢纶) 三献蓬莱始一尝,日调金鼎阅芳香。 贮之玉合才半饼,寄与阿连题数行。 《与赵莒茶宴》(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溜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与亢居士青山潭饮茶 (唐·灵一) 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 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 《琴茶》(唐·白居易) 亢亢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茶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夜闻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欢宴 (唐·白居易)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 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 《夏昼偶作》(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题禅院》(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扬落花风。 《西陵道士茶歌》(唐·温庭筠) 乳窦溅溅通石脉,绿尘愁草春江色。 涧花入井水味香,山月当人松影直。 仙翁白扇霜鸟翎。拂坛夜读《黄庭经》。 疏香皓齿有余味,更觉鹤心通杳冥。 茶诗 (五代后晋·郑邀) 嫩芽香且灵,吾谓草中英。 夜臼和烟捣,寒炉对雪烹。 惟忧碧粉散,常见绿花生。 最是堪珍重,能令睡思清。 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 唐 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百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合得苏息否? 《寒食》 宋·杜小山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 2.茶的历史茶文化,宋代茶诗茶叶的历史 起源 中国人已经有 5000 年的饮茶历史,真正的起源却一直 不为 十分 清楚 覆盖着传奇色彩, 其中最 著名 被后人所接受的就是 的是一个关于 神农皇帝 无意中发现茶叶的传说 的传说 。 具体时间被 定为 神农氏发现茶叶的具体时间被精确的定位在 公元前 2737 年。 中国人把茶叶当作有益健康的饮品已经好几千年。 没有人知道究竟是山茶花的光泽,还是绿色的叶子吸引了先人。但是一个流传在明间的传奇填补了我们的空白。 有一天神农氏正打算喝点开水,正在这个时候一些树叶从他头上飘落下来掉进了煮水的锅里。好奇的神农皇帝决定品尝一下这不可思议的酿造。 他惊奇的发现这样的酿造竟然既美味又提神。 一个 印度 关 于 茶 叶 的传说则是和佛教僧人菩提达摩有关 的 。 在 长达 七年的疲惫打坐后,他 与失眠抗争 7 年的后,在绝望的时候他 咀嚼了一些 身边树落下的叶子, 在身边落下的树叶, 顿时便 觉清醒及了。 复苏了过来。 印度 等地 也是世界著名的产茶胜地,然而在十九世纪之前 对于饮茶的历史没有任何记载。 这里并没有和饮茶有关的历史记载。 菩提达摩对茶叶的品尝并没有使得茶叶在当时盛行。 另一个来自日本的传说 , 讲的是很爱思考的佛教徒菩提达摩描述他是如何把自己的眼皮扔在地上来使自己清醒。 之后在他眼皮掉下去的地方长出的茶叶便奇迹般的可以治疗他的疲惫。 茶叶并不是原产于日本,但是这个传奇仅仅是提供一个茶叶突然出现在这个小岛上的解释。 而事实 上有关茶的 传奇 则比传奇 则 要平淡的多:在十九世纪早期,一个 有远见的 叫做 Dengyo Daishi 的日本僧侣,从中国带回了茶叶的种子。 由神农氏偶然发明的敞开盖子煮茶的制作方法和现今依然使用的现代酿造方法仍然有 4000 年的历史。 在中国明朝( 1368-1644 年)明朝人开始使用在开水中浸泡茶叶的方法饮茶。经过一些尝试中国的典型带有盖子的容器成为理想的茶壶。 茶 “茶”以及以其在世界范围内不同 种类 的拼写和发音都来自 于 源于 同一个 起源 “ Te ”,这个发音在中国厦门的当地方言中是茶的意思。 在普通话中使用的“茶”后来也被世界广泛接受。 茶是在十七世纪早期进入欧洲的。 尽管夸大其 除去一些夸张 的药理治疗属性, 但是 欧洲人 还 最喜欢咖啡的味道 。 , 因此当时 茶 只 是 在贵族的小圈子里流行。 抵达欧洲 在十七世纪早期荷兰 商人 和葡萄牙商人 就 最先把中国的茶叶引入欧洲。 葡萄牙的商船来自中国的澳门,而荷兰人的商船是通过印尼而来。 这种 特殊的 前所未知的 酿造产品并没有立即从装满丝绸和香料的货船中成功脱颖而出。 欧洲人在品尝之后 还是比较喜欢 其实还是更喜欢 咖啡的味道。 充满 疑惑 多疑 的英国人直到 1652 年才开始从印度进口茶叶。 俄国人是 早期 茶叶 在欧洲 茶叶的 衷爱 普及的献身这 者,他们 是 通过中国的骆驼商队从陆地上引进茶叶。 随着 俄国人 饮茶的热情在 俄国 逐渐高涨, 从亚洲 运送茶叶的骆驼 的 商队 逐渐扩大。 在大漠中如长蛇般前进。在 到 十八世纪末期, 已经达到 有好几千只骆驼商队往来于中俄边境 ,每一只都有 200-300 只骆驼组成。 贯穿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铁路枢纽把骆驼商队送进了退休的行列,但是它们留下的传奇般的旅程使俄国人接受了美味与精致混合的中国红茶。 皇族的推广 在十七世纪的欧洲,没有什么比皇室成员卖的东西更吸引人的了。 茶叶饮品在欧洲拖光的幸运转折点 是在 于 1662 年 开始 。 当 时 英王查尔斯二氏与 葡萄牙公主 布拉甘扎的凯特琳娜公主结婚,她是一个 葡萄牙公主,同时也是一个 饮茶的狂热爱好者。 凯特琳娜开始在宫廷中使用中国的精致的半透明的茶具开始饮茶,很快整个国家都风靡起来。 那时的 茶叶已经很昂贵, 而 但现在 又成为流行的东西。 突然间茶叶 好象也 有了自己风格和特点, 于是不可抗拒地被看作是一种贵族的象征 在带有贵族特点印象中茶变的不可抗拒。 在十七世纪的欧洲,茶叶是一个很占据优势的东西。 当时的水并不合适直接饮用。如果想避免生病通常的选择是煮一杯开水或者是酒精含量能够足够杀死细菌的啤酒。 在英国和其他一些国家, 除了 把白啤酒做为早餐的饮品 外 ,茶 也 则 作为 另 一种选择。 这样 茶 被看作是 作为 最解渴又能使精神振作同时又 美味 富含香味的 的 选择,成为 最安全的饮。 在十八世纪的富人家中,喝茶 便成了 是 一种重要的 仪式 礼仪 。 那些珍贵 宝贵 的茶叶通常会存放在带有锁子的 小 小匣子里,通常只有一把钥匙。 一周会有一两次 , 家里的女主人会打开锁子取出茶叶来款待家人和重要的客人。 同时那些 上 好 等 的瓷器通常 也 用来 来 显示家族的财富,从而 通过感官的刺激 增加礼仪的气氛。 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女主人展现洁白的皮肤和精巧的半透明茶具的过程。这两个特点是当时衡量女性纯洁的标准。 中国茶诗欣赏之宋代茶诗 武夷茶歌 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 寒 夜 杜 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汲江煎茶 苏 轼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 茶雨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 3.和茶有关的诗句有哪些1、唐代:元稹《一七令·茶》 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 译文:茶,叶香,嫩芽,诗人喜爱,僧侣喜爱。 2、唐代·白居易《山泉煎茶有怀》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释义: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3、宋代·黄庭坚《品令·茶词》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释义:煎好的茶水味道醇厚,香气持久。饮茶亦能使人醉,但不仅无醉酒之苦,反觉精神爽朗,渐入佳境。就好比独对孤灯之时,故人从万里之外赶来相逢。此种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惟有饮者才能体会其中的情味。 4、宋代:黄庭坚《满庭芳·茶》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释义: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这茶又能战胜酒醉风流,解除春天的睡衣,清神醒脑,排忧解愁。纤纤玉指,研茶沏水,捧精美茶盏,茶盏绣着金边,纹色如鹧鸪鸟的羽毛。 5、唐代·皎然《饮茶歌诮崔石使君》 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释义:白瓷碗里漂着青色的饽沫的茶汤,如长生不老的琼树之蕊的浆液从天而降。 4.有关茶的俗语或诗句一、有关茶的俗语: 1、年头三盅茶,客符药店材无交家。 ——福建福安 2、宁可三天无油盐,不可一日不喝茶。——藏族 3、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赵朴初 4、勤俭姑娘,鸡鸣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 ——赣南客家 5、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藏、蒙族 二、有关茶的诗句: 1、暮雪 清代:大须 日夕北风紧,寒林噤暮鸦。 是谁谈佛法,真个坠天花。 呵笔难临帖,敲床且煮茶。 禅关堪早闭,应少客停车。 译文: 黄昏日暮之际降雪,显得格外寒冷。 此时有长老高僧讲经说法,经堂坠天花,寺外坠雪花,岂不相映成趣。 大须公写自己临帖,烹茶,却是自得其乐。 这样的时候,自然愿意早点关上庙门,免得客来打扰。 2、阮郎归·立夏 未知:张大烈 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译文: 绿阴遍野,风暖昼长,横塘新荷,花丛蝶忙,一片初夏时节的景象宛然在目。 3、定风波·暮春漫兴 南宋:辛弃疾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译文: 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4、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 宋代:李清照 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译文: 深秋惨淡的阳光渐渐地照到镂刻着花纹的窗子上,梧桐树也应该怨恨夜晚来袭的寒霜。酒后更喜欢品尝团茶的浓酽苦味,梦中醒来特别适宜嗅闻瑞脑那沁人心脾的余香。 秋天快要过去了,依然觉得白昼非常漫长。比起王粲《登楼赋》所抒发的怀乡情,我觉得更加凄凉。 不如学学陶渊明,沉醉酒中以摆脱忧愁,不要辜负东篱盛开的菊花。 5、山泉煎茶有怀 唐代:白居易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 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 译文: 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手端着一碗茶无需什么理由,只是就这份情感寄予爱茶之人。 5.宋朝林逋《茶》这首诗的含义林逋的这首诗就是对这种饮茶习俗的反映。 “石碾轻飞瑟瑟尘”一句中,“石碾”就是指用来碾茶饼的工具,“瑟瑟尘”就是说碾出的茶粉像是尘雾一样轻轻的飞扬,“瑟瑟”就是形容烟尘飞扬的样子。整句话就是描写了茶粉的制作过程。 “乳香烹出建溪春”一句中,“乳香”当然就是指点茶中茶粉形成的乳状的泡沫,乳白色像是奶一样,仿佛可以闻到乳香。“建溪春”是指建茶,也就是产于福建的一样名茶。 整句话就是描写了点茶这一十分惬意和享受的过程。三四句“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世间绝品”就是指建茶,“人难识”就是说建茶不被世人所赏识。“茶经”就是指唐代的茶圣陆羽,“古人”就是陆羽。 这两句就是赞美建茶是世间绝品,可惜世人并不知道。 6.唐诗宋词中有关茶的句子有那些和钱安道惠寄建茶 [宋]苏 轼 我官于南今几时,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故人面,口不能言心自省。 森然可学不可慢,骨清肉腻和且正。 雪花雨脚何足道,啜过始知真味永。 记龙团 [宋] 苏 辙 空花落尽酒倾缸,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睛窗。 答建州沈屯田寄新茶 [宋] 梅尧臣 春牙碾白膏,夜火焙紫饼。 价与黄金齐,包开青箬整。 碾为玉色尘,远汲芦底井。 一啜同醉翁,思君聊引领。 咏 茶 [宋] 丁 谓 建水正寒清,茶民已夙兴。 萌芽生社雨,采掇带春水。 碾细香尘起,烹新玉乳凝。 烦襟时一啜,宁羡酒如渑? 试 茶 [宋] 蔡 襄 兔毫紫瓯新,蟹眼青泉煮。 雪冻作成花,云闭未垂缕。 愿尔池中波,去作人间雨。 澹庵坐观显上人分茶 [宋] 杨万里 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 蒸水老禅弄泉手,隆兴元春新玉爪。 二者相遭兔瓯面,怪怪奇奇真善幻。 纷如擘絮行太空,影落寒江能万变。 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 紫薇仙人乌角巾,唤我起看清风生。 京尘满神思一洗,病眼生花得再明。 汉鼎难调要公理,策勋茗碗非公事。 不如回施与寒儒,归续《茶经》传衲子。 水调歌头·咏茶 [宋] 白玉蟾 二月一番雨,昨夜一声雷。 枪旗争展,建溪春色占先魁。 采取枝头雀第舌,带露和烟捣碎,炼作紫金堆。 碾破香无限,飞起绿尘埃。 汲新泉,烹活火,试将来;放下兔毫瓯子,滋味舌头回。 唤醒青州从事,战退睡魔百万,梦不到阳台。 两腋清风起,我欲上蓬莱。 茶 灶 [宋] 朱 熹 仙翁遗石灶,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茶烟袅细香。 7.有关历史的诗歌茶诗在韵文类茶文化作品中数量最多。 最早提及茶叶的诗篇,按陆羽《茶经》所辑,有孙楚 的《出歌》、张载的《登成都楼诗》、左思的《娇女诗》和王微的《杂诗》四首,它们都是汉代以后唐 代以前的作品。这四首诗中的一些诗句,如“姜桂茶荈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出歌》)“芳 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登成都楼诗》)等,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茶事入诗的萌芽状况。 唐代 茶文化生机勃勃、茶诗异彩纷呈,在茶诗创作中成就较大的应推白居易、卢仝、皎然。三人中最 值得称道的是白居易,他总共创作传世茶诗60多首,既有专门咏茶的诗篇,又有叙及茶事、茶趣 之作。 宋代苏东坡、杨万里、陆游等人的茶诗创作颇丰、贡献较大。陆游一生共写茶诗300余 首,是历代所作茶诗最多的诗人。 宋、元、明、清至近代,内容、艺术性倶佳的茶诗也不胜枚举。我国茶诗体裁广泛、形式多样,其中形式最为奇特的要数唐代元稹的《宝塔诗》,或曰《一言 至七言诗》: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诗人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别开生面,把茶的品质、茶具艺术、品饮意境以及茶的功用都描 写得清幽淡雅、淋漓尽致,堪称千古绝唱。 在古人的咏茶诗中,影响最大的要数卢仝的《走笔谢 孟谏议寄新茶》,或曰《饮茶歌》。在这首诗中,作者极道饮茶之乐,淋漓尽致地抒发了连续喝七 碗茶的不同感受和七碗茶人腹后飘飘欲仙的绝妙境界。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诛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诛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枰述,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余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清风生习习。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诛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诗仙李白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仙人掌茶诗》亦很有特点。尝闻玉泉山,山洞多乳窟;仙鼠如白鸦,倒悬清溪月。 茗生此中石,玉泉流不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丛老卷绿叶,枝枝相连接;曝成仙人掌,似拍洪崖肩。 举世未见之,其名定谁传;宗英乃禅伯,投赠有佳篇。 清镜烛无盐,顾惭西子奸;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 诗中作者以夸张的笔触出神入化地描绘了仙人掌茶生长之地的险要、自然环境的神奇,以 神来之笔生动、形象地勾画了仙人掌茶的外形,使人们倍增对仙人掌茶的倾慕和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