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国维借用宋词中的句子说过这样的话:凡古今做大学问,成就大事第一境界: 诗句原意:昨夜西风惨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 比喻意义:自己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难题,让自己无解,很希望解开这些疑惑求知求真,于是想多看多学,博览群书,学遍世间的知识。 现实意义:所谓登高望远,一旦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便只能站到更高的角度才会有所提升,登高了,才能开阔视野,视野开阔了,疑问便能顺着解了。 第二境界: 诗句原意:为了思念她人变的消瘦与憔悴, 衣服变的越来越宽松也不后悔。 比喻意义:将要学的知识比喻成心中的佳人,为了求知求真,将所有的精力至于其中,哪怕日益消瘦、形容憔悴也在所不惜。 现实意义:这句写的是一个求知的过程。第一境界是发现问题,第二境界便是探索问题。发现问题之后,要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便要顺着问题的发现,不断的钻研探索,刻苦坚持,这样问题才会得到真知。 第三阶段: 诗句原意:我在四处搜寻她的踪迹,不经意回首,却发现她在那灯火即将消逝的地方。 比喻意义:和第二阶段一样,把真知比喻成心中佳人,说的是在经过长时间周折,经过长期的磨练之后,自己所追寻的人或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出现。 现实意义:第一阶段发现问题,第二阶段探索问题,第三阶段解决问题。当你被一个问题困扰许久,苦苦敏思终不得结局。可是某一天,忽然灵光一闪,心中豁然开朗,原来它早已在你心中。这讲的就是,知识在你不知不觉的学习中其实已经入了你的心你的脑海,只不过你一直没有发现,某一天你忽然想起来,才知道,原来你一直努力寻找的,其实已经在你身边。知识或人都是如此…… 2.王国维曾用宋词中的语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3种境界是什么,第一境界的历练 第一个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为什么王国维如此喜欢这句话的意境?因为这里的意象太符合王国维的所见、所思、所为了。他要独自去寻找学术发展的道路,这不仅是为了自己,也为了整个民族的学术。 第二境界的历练 第二个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而为之“不悔"、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 王国维是一个情商、智商都很高的杰出大师。他曾经赞扬大学问家看书目光直透纸背。其实他自己就是这样。 四、第三境界的历练 第三个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次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入真理之长河,这是何等地令人欣慰!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 3.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引三首宋词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是哪三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引三首宋词描述了人生的三种境界,故称人生词三境界. 第一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晏殊的《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种境界的诗句引自柳永的《凤栖梧》: 独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的诗句引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娥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王国维《人间词话》说明宋词独胜的原因主要是王国维提出“境界”说,《人间词话》的核心,统领其他论点,又是全书的脉络,沟通全部主张。王国维不仅把它视为创作原则,也把它当作批评标准,论断诗词的演变,评价词人的得失,作品的优劣,词品的高低,均从“境界”出发。它的“无我之境”和“以物观物”等观点都深深地剖析了词的感情和自然色彩。而词也是最能表达境界的,所以他对宋词评价很高。 个人观点认为宋词独胜,恐怕不能这样单纯的讲,是因为它主要是讲词,而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提词不能不说宋。 而如果说宋词独胜,你自己也可以看到宋词自然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学积淀的。不管是豪放婉约等派别还是感情种类,抑或是有名的词人都是宋词最为全面、深刻的和有名的。 谢谢阅读,欢迎追问! 5.王国维诗词名句1、书古书中故纸诗词作者:王国维昨夜书中得故纸,今朝随意写新诗。 长绢箧底终无恙,比入怀中便足奇。黯淡谁能知汝恨,沾涂亦自笑余疾。 书成付与炉中火,了却人间是与非。2.重游狼山寺诗词作者:王国维不过招提半载余,秋高重访素师居。 朅来桑下还三宿,便拟山中构一庐。此地果容成小隐,百年那厌读奇书。 君看岭外嚣尘土,讵有吾侪息影区!3.谒金门·孤檠侧诗词作者:王国维孤檠侧,诉尽十年踪迹。残夜银釭无气力,绿窗寒恻恻。 落叶瑶阶狼藉,高树露华凝碧。露点声疏人语密,旧欢远处觅。 4.阮郎归·美人消息隔重关诗词作者:王国维美人消息隔重关,川途弯复弯。沉沉空翠厌征鞍,马前山复山。 浓泼黛,缓拖鬟,当年看复看。只余眉样在人间,相逢艰复艰。 5.少年游·垂杨门外诗词作者:王国维垂杨门外,疏灯影里,上马帽檐斜。紫陌霜浓,青松月冷,炬火散林鸦。 酒醒起看西窗上,翠竹影交加。跌宕歌词,纵横书卷,不与遣年华。 6.清平乐况夔笙太守索题香南雅集图诗词作者:王国维蕙兰同畹,著意风光转。劫后芳华仍畹转,得似凤城初见。 旧人惟有何戡,玉宸宫调曾谙。肠断杜陵诗句,落花时节江南。 7.霜花腴用梦窗韵补寿强邨侍郎诗词作者:王国维海漘倦客,是赤明延康,旧日衣冠。坡老黎邨,冬郎闽峤,中年陶写应难。 醉乡尽宽。更茱萸,**尊前。 剩沧江、梦绕觚棱,斗边槎外恨高寒。回首凤城花事,便玉河烟柳,总带栖蝉。 写艳8.百字令题孙隘庵南窗寄傲图诗词作者:王国维楚灵均后数柴桑,第一伤心人物。招屈亭前千古水,流向浔阳百折。 夷叔西陵,山阳下国,此恨那堪说。寂寥千载,有人同此伊郁。 堪叹招隐图成,赤明龙汉,小劫须臾阅。试与披图寻甲子,9.鹧鸪天庚申除夕和吴伯宛舍人诗词作者:王国维绛蜡红梅竞作花,客中惊又度年华。 离离长柄垂天斗,隐隐轻雷隔巷车。斟醁醑,和尖叉。 新词飞寄舍人家。可将平日丝纶手,系取今宵赴壑蛇。 10.喜迁莺·秋雨霁诗词作者:王国维秋雨霁,晚烟拖,宫阙与云摩。片云流月入明河。 鳷鹊散金波。宜春院,披香殿,雾里梧桐一片。 华灯簇处动笙歌,复道属车过。 6.王国维引用三句宋词,阐明了自古成功者的必由之路,前提是什么王国维《人间词话》云: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这是王国维对历史上无数大事业家、大学问家成功的深刻反思,并作出了核心的概括,又巧妙而形象地结晶在文学意象中。他发现,伟人的成功有共同的内在逻辑,而那种逻辑正在这晏殊的、欧阳修的、辛稼轩的三首词三句话中。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是一种什么样子的情景啊?昨天晚上,猛烈的西风刮来,碧绿的大树上,一片一片树叶凋落。有一点迷茫,有一点凄凉。这是一种变化的意象,时序在变,物象在变,世事在变,心态也在变。遥远的天涯路在眼中,无尽的迷惘在心底。 第二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他在执着地在既定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追求目标,而为之“不悔”,而为之“憔悴”。这里不仅有躯体上之苦乏,亦有心志之锤炼,甚至如王国维所说的可以“不悔”到这样的地步,即是可以为追求和理想而“牺牲其一生之福祉”,宁愿下“炼狱”的功夫。 第三境界是: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说,寻找到方向对头的道路,又执着地追求,经过千百劳作,必有所成,最终豁然开朗,求得“真”与“是”,从而将自己的发现汇流入真理之长河中去,这是何等的欣慰! 王国维在这里机智地活用了这一十分诗意的境界。本是元宵佳节,游人如织,灯火如海,就在这样的情景寻觅心里的理想佳人,当然难找,因此虽然千百度地寻寻觅觅,可怎么也找不到,然而最后在蓦然的一次回首时候,却发现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佳人在冷落的灯火处。这是何等的欢欣鼓舞!何等的喜出望外!何等的出乎意料之外又正在情理之中! 这种喜悦是一般人不容易体会到的,正如王国维曾经说过的:“夫人积年月之研究,而一旦豁然悟宇宙人生之真理;或以胸中惝恍不可捉摸之意境,一旦表诸文字、绘画、雕刻之上,此固彼天赋之能力之发展,而此时之快乐,决非南面王之所能易者也。”这是连南面称王者也享受不到的,也是无法交换的。 上述三境的一二三分别对应你的三个问题.祝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