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抒怀的诗句古诗

1.10首写景抒情的古诗词

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

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

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客中行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

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 独坐敬亭山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五绝】 类别:【山水】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 [注释](1)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

[译文]群鸟高飞,绝尽踪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地飘浮而去我伫立在山顶,注视着敬亭山,敬亭山也看着我,彼此久看不厌。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

李白一生凡七游宣城,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

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春望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律】 类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 【注解】: 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 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 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 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 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 流传千古之名言。 八阵图 年代:【唐】 作者:【杜甫】 体裁:【五绝】 类别:【怀古】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 【注解】: 1、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

2.描写抒怀的诗句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

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塞下曲》)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6.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0.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11.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1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13.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的:《山居秋暝》)

1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5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一剪梅》)

17.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玉阶怨〉)

18.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 )

19.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杜甫:《月夜》)

20.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无题》)

2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22.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23.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刘禹锡:《望洞庭》)

24.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月》)

2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26.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李煜:《虞美人》)

27.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 词《江城子》)

28.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王安石《春夜》)

29. 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

3.写景抒情的古诗

赠汪伦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静夜思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注释】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注解】:1、举:抬。

【韵译】: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4.关于抒情述怀的古诗古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 《送友人》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 《菩萨蛮》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

5.关于抒情的古诗大全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邪》

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白头吟》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长安古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其二》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6.关于抒情的古诗大全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上邪》山无陵,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白头吟》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长安古意》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长恨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离思》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离思》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其二》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相思》。

7.关于抒情述怀的古诗古文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杜牧《赠别》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李白《把酒问月》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泊秦淮》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商隐《无题》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

饯别校书叔云》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 《送友人》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李白 《菩萨蛮》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

8.【抒写友情的诗句

友情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借物抒怀的诗句 咏蛾 物性自有僻, 附炎岂我情. 宁投明处死, 不向暗中生《画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菊花》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描写美景的诗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杜甫《绝句》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张志和《渔歌子》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9.搜集写景抒怀的古诗

你好,赠汪伦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留别】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潭深千尺不是实有其事)写深情厚谊,十分动人。这首诗体现了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想落天外的诗歌特色。

静夜思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乐府】 类别:【羁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

又作: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1、举:抬。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

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明月呵明月,

低头乡思连翩呵连翩。

【评析】:

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

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

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早发白帝城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类别:【羁旅】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注解】:

1、白帝:今四川省奉节

2、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县。

3、一日还:一天就可以到达。

【韵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

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

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评析】:

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

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

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

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

雨而泣鬼神矣!”

希望尽快采纳哦,谢谢~~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