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黑搞笑的古文男主是个王爷好像叫龙冀什么好像女主叫苏什么还有个《王爷惧内》作者:裘梦 男主角:龙骥云 女主角:苏玲玲 【内容简介】 据说手握皇朝兵符的威风晋王,最近多了个小毛病—— 很尊重新婚妻子……就是怕老婆啦!不但任她在大臣为他举办的选妾宴上对他大发飙,还很可怜的三不五时就被赶去睡书房,家里没温暖,连想上青楼跟花魁谈心,那个善妒的王妃居然也不准,硬是抢先他一步将人包下,害他连看也看不着,更别说吃了,只是大概他找花娘的行为严重刺激到了家中的母老虎,听闻后来他就夜夜被压榨,日日精神委靡,一代翩翩美男子的悲凉际遇,自是成了说书的好话本,可不知何时,却悄悄出现了另一款完全相反的故事内容,这回,那个惧内王爷,竟成了扮乖吃妻子的大色狼…… 不知道你说的是不是这个。 2.描写拍马屁的古诗词拍马是一个技术活,除了要脸厚嘴甜会来事儿之外,还要讲究技巧,要以最恰当的力度,拍到受拍者感觉最舒服的地方。 否则只会是弄巧成拙,轻则鼻青脸肿,重则呜呼哀哉。特别是在封建时代,帝王手握生杀予夺的大权,身边的臣子既可能因言语文字的不慎而惹祸,也可能因颂扬而得到恩宠。 随侍之人不得不小心谨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中国是诗国,不仅作诗、吟诗是普遍现象,还有人赋予诗歌以一定的实际功用,因此,著名马屁诗也应运而生:第一首:南唐中主李璟好钓鱼,一次带了伶人李家明与一帮侍从在池塘边垂钓。 李家明运气好,不一会就钓到好几条鱼,李璟的钓竿却是纹丝不动。李璟心中老大不高兴,却又不便发作。 李家明见中主面有愠色,便很机智地禀报中主,请求就其钓鱼赋上一首诗。得到恩准后,他即赋道: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帝王君临天下,钓鱼自然不同于常人,一般的鱼儿连上钩的资格都没有,只有那神异的蛟龙才配上御钩。 马屁一拍果然奏效,李璟的脸色立即由阴转晴,趁机也就结束了那令人扫兴的垂钓。第二首:若遇上残忍嗜杀者,那就更得挖空心思拣好听的话来保住自己的一颗头颅。 唐末以诗而名满天下的杜荀鹤就在这种情况下作了一首马屁诗。当时,朱温被封梁王,坐拥四镇,权倾一时。 朱温为人阴狠刚烈,左右之人稍忤其意,立即处死。对于这么一个杀人恶魔,求仕心切的杜荀鹤竟也冒死求见。 杜荀鹤赶到洛阳上了求见的帖子后,等了好长时日才蒙召见。这天,杜荀鹤战战兢兢地进了朱温的便厅。 适逢此时艳阳高照而雨丝飘洒,朱温认为是件稀奇事,即要杜荀鹤就此赋诗。诗的好坏不仅关系到自己朝思暮想的官位,而且连生死都搭上了,杜荀鹤自然是抖擞精神,绞尽脑汁往吉利动听的事上想,总算皇天不负有心人,吟出一诗:同是乾坤事不同,雨丝飞洒日轮中。 若教阴晴都相似,争表梁王造化工!把太阳雨这种自然现象附会为是上天对朱温的歌功颂德,朱温被吹捧得喜滋滋、飘飘然,对杜荀鹤大加赏识,优礼有加。朱温篡唐登基后,又授以杜荀鹤翰林学士之职。 第三首:明初的僧人宗泐遇到的情况更加险恶。明太祖朱元璋与马后是患难夫妻,感情深厚。 马后不幸先太祖而去,朱元璋悲痛之际又遇下葬日风雨大作,雷电交加。朱元璋心中郁闷至极,招来宗泐询问缘由。 朱元璋是一句话不对劲就要叫你人头落地的,宗泐自然要全力应对,一路往前走,一路上就将脑筋转得飞快。到得朱元璋面前已经有了主意,即以一首诗作答:雨落天垂泪,雷鸣地举哀。 西方诸佛子,同送马如来。将马后尊奉为佛祖如来,连上天也用雷雨为她举哀,菩萨也来送行。 这样的天气正是上天赐福,吉祥得很。朱元璋的满腔不快因此而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宗泐因此而逃过了这一劫。 第四首:明太祖朱元璋,因一首马屁诗而免了一大群和尚的罪。朱元璋年轻时在皇觉寺做过和尚,当年曾在庙壁上题诗。 做了皇帝后故地重游,壁上之诗早已没了踪影。他不禁勃然怒起,欲迁怒于寺里众和尚。 眼看大祸将临,方丈为推脱责任而赋诗道:圣上题诗不敢留,诗题壁上鬼神愁。谨将法水轻轻洗,犹有龙光射斗牛。 几句哄鬼的话,吹捧得也实在是太离谱,然而朱元璋偏听得心花怒放,得意万分,一场行将降临的灾祸随之而烟消云散了。第五首:唐朝嗣圣年间,中宗李显的韦后欲步武则天的后尘,在宫中大发雌威,极力排挤中宗,争揽大权。 内宫的一班趋炎附势者惟韦后的马首是瞻,争相讨好巴结。一次宫中举行宴会,一名优伶即不失时机地唱了一首《回波词》:回波迩时栲栳,怕妇也是大好。 外边只有裴谈,内里无过李老。裴谈时任御史大夫,是朝内出了名的惧内者,“李老”即指中宗。 优伶为了拍韦后的马屁,竞不惜出皇上的丑。韦后被拍得心花怒放,洋洋得意地盯着中宗微笑,懦弱成性的中宗只有无奈地陪笑脸。 优伶则因马屁拍得好,得了韦后重重的一笔赏赐。第六首:士大夫的趋炎附势、溜须拍马一点也不比那位优伶逊色。 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阮元最初任职翰林院,官职并不高。 一年翰林院举行大考,由乾隆亲自主持,考试的诗题为《眼镜》。阮元在此前已从和珅那里了解到乾隆是不戴眼镜的,因此能胸有成竹地揣摸上意,从容不迫地赋了一首长诗,其诗末四句最为肉麻:眸瞭何须此,瞳重不恃他。 圣人原未御,目力寿徵多。眼内有两个瞳仁称为“重瞳”,据说舜就生有重瞳,因此“重瞳”便成了圣君的象征。 乾隆目力甚好,用不着戴眼镜,阮元借此将其吹捧为古之圣君——舜。诗句搔到了乾隆的痒处,阮元遂被拔置为一等一名。 从此以后便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后来官至总督、巡抚。第七首:清朝乾隆时的方面大员阮元就是靠马屁诗登上高位的。 多年后忆起旧事,他还沾沾自喜地赋诗道:高宗寿八旬,目无叆叇照。臣赋眼镜诗,褒许从优诏。 叆叇是眼镜的别名。诗中的沾沾自喜之情溢于言表。 第八首:元末明初的王冕在《儒林外史》中被树为隐士的楷模,这个形象也深入人心,似乎成了他专有的品牌。其实,他也有庸俗、人格低下的一面。 王冕才高八斗。 3.【古诗改编成故事】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一年,是唐玄宗开元十八年!他记得很清楚.春,迟迟而来,这襄地,寒气还盛.风从江面吹来,浩然兄的青衣翻动,发带飞舞!成这一年春里永远定格的风景!浩然兄说,他要去扬州看看,扬州此时琼花开得正盛,瘦西湖上的小姐公子们也开始摆茶座开诗社,正是欢时.文昌庙的庙会也快要举行,大明寺的圣僧也在筹备着举行一年一度的佛经会.那个繁华的地方,让他忍不住想飞奔而去.他的眼里闪着光,扬州,是他梦里到过多少次的地方啊,是他向往多久的地方,他也多想一条条街一弯弯巷一间间酒肆的流连,不须归家!脂粉堆里也豪气的泼墨一番,但是,他不可以,不可以随这翻动的江水而下,他看着岸边矗立的黄鹤楼,看着浩然兄登上的扁舟,看着江水滚滚东去!他有多少不舍,自从蜀地与他相识,多少日子!他欣赏浩然兄这样的人,他认定这样的挚友!但是他,又是,多么,多么想一同下到扬州,一同去那繁华的地方领略一番!船启程了,船头站立的浩然兄,在微笑挥手!他站在岸边,目光的焦点全是他即将离去的好友,他也挥手,僵硬而迟缓,他不舍得!他也想去!他很矛盾的内心,不停的,不停的,在两个思想中徘徊.再一回神!船已消失于江面!他用尽力气去远眺,但是远处唯有滚滚的江水和碧色的天空.船已经远了,远了,扬州去了!他还是伫立在这岸边,望着江水流去的方向,久久的,久久的,不愿离开!只看见长江水静默前行. 2.纪晓岚贺寿诗的故事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老纪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3.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4.老夫少妻,生活肯定不和谐.有个年迈的七旬的老宰相,续弦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夫人,生活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看你像面团儿似德!”“看你像粉团儿样.”“你那老夫子哩?”“就像一颗枯焦的老干葱!”宰相越听越生气,忍了又忍,到别屋睡去了.第二天,宰相摆上月饼,水果,叫来小夫人和书童,要他们吟诗作对.宰相先吟道:“八月十五日正东,忽听屋内笑甜声.面团伴着粉团乐,外头亮了老干葱.”小夫人一听宰相知道了,并不害怕,索性对了一首:“八月十五月正西,功夫休掉少年妻.活着虽然在一块,死了还是别人的.”书童见这事露馅了,心头不免有些害怕,忙向主人赔罪,也吟了一首诗:“八月十五月正圆,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把小人怪,从今以后不再犯.”5:宋代文人陈季常有些怕老婆,好友苏东坡为了嘲笑这位自称“龙丘居士”的惧内先生,写了一首有趣的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说空谈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诗中采用了幽默夸张的手法,把陈季常怕老婆的模样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喷饭.把悍老婆称为“河东狮子”也是形象的首创.从此后,“河东狮”便成了“恶老婆”的代名词.6.唐代书法家欧阳询长相不佳,国舅长孙无忌显得有些矮胖.一天,两人互相作诗解嘲.长孙讽欧阳诗曰:耸膊成山字,埋肩畏出头,谁家麟上角,画此一弥猴.这首诗把欧阳询的缺点夸大得入木三分.欧阳询也不示弱,马上作诗奉还:索头连背暖,漫裆畏肚寒.只因心浑浑,所以面团团.该诗既形象又刻薄,令长孙哭笑不得.两人的讽嘲诗被群臣传为笑料.传到唐太宗耳朵里,唐太宗大笑不止.并且幽默地对欧阳询说:“你这首诗千万不要让皇后知道了,她如果晓得了会不高兴的!”因为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哥哥.李世民深知妻子长孙皇后是贤后,是不会为这些小事生气的,趁机故意幽她一默.7.都说韩复渠粗,其实他粗重更有幽默,如写大明湖:“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蛤蟆,咕呱咕呱咕咕呱.”写趵突泉:“趵突泉,泉趵突,三个泉眼一般粗,咕吐咕吐咕吐吐.”最经典的还是:“趵突泉里常开锅,就是不能蒸馍馍.”8.军阀张宗昌文化程度最低,可他也会写诗,切诗极富幽默.如他的《笑刘邦》写道:“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他游泰山写道:“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他在《天上闪电》诗中写道:“忽见天上一火链,好像玉皇要抽烟.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链”这就是粗人的幽默,这就是水平低的人的幽默,这幽默怕是一般人来不了吧。 4.古诗的故事50字左右不要太长哦谢道韫咏雪的故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很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她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5.有没有古诗下面是古代故事的书籍1:李清照夫妇"赌书泼茶"的故事 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泼茶的情趣生活.两个人在茶余饭后,随手觅得一本书,翻开一页,问着对方某事某人出自何书何句甚至何页,输者,直接泼茶于其胸间,茶香伴着亲昵,雅致而不流俗.(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一文中曾追叙她婚后屏居乡里时与丈夫赌书的情景,文中说:“余性偶强记,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反不得饮而起.甘心老是乡矣!”) 纳兰容若曾在《浣溪沙》一词中用过此典 浣溪沙 纳兰性德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她丈夫是金石学家. 2:纪晓岚贺寿联的故事 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纪晓岚也不推辞,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纪晓岚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纪晓岚接着高声朗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纪晓岚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3:北宋著名词人张先(990—1078,字子野),在80岁时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当时与张先常有诗词唱和的苏轼随着众多朋友去拜访他,问老先生得此美眷有何感想,张先于是随口念道:“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风趣幽默的苏东坡则当即和一首:“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4:老夫少妻,生活肯定不和谐.有个年迈的七旬的老宰相,续弦娶了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夫人,生活很难让年少的妻子满意,这少夫人安耐不住寂寞,暗中与书童勾搭起来. 一个中秋夜,老宰相外出回家,听屋里传出一阵男女调笑之声.他躲在窗下偷听起来.“看你像面团儿似的!”“看你像粉团儿样.”“你那老夫子哩?”“就像一颗枯焦的老干葱!”宰相越听越生气,忍了又忍,到别屋睡去了. 第二天,宰相摆上月饼,水果,叫来小夫人和书童,要他们吟诗作对.宰相先吟道:“八月十五日正东,忽听屋内笑甜声.面团伴着粉团乐,外头亮了老干葱.”小夫人一听宰相知道了,并不害怕,索性对了一首:“八月十五月正西,功夫休掉少年妻.活着虽然在一块,死了还是别人的.”书童见这事露馅了,心头不免有些害怕,忙向主人赔罪,也吟了一首诗:“八月十五月正圆,宰相肚里能撑船.大人不把小人怪,从今以后不再犯.” 5:宋代文人陈季常有些怕老婆,好友苏东坡为了嘲笑这位自称“龙丘居士”的惧内先生,写了一首有趣的诗:龙丘居士亦可怜,说空谈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诗中采用了幽默夸张的手法,把陈季常怕老婆的模样描写得淋漓尽致,让人喷饭.把悍老婆称为“河东狮子”也是形象的首创.从此后,“河东狮”便成了“恶老婆”的代名词. 6.百家讲坛苏轼里面的古诗苏轼到杭州做通判有足够的时间来领略杭州的美景,特别是杭州城的美丽的眼睛-西湖,他在诗中写道: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他写过的一首很著名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这个诗很有名,有这么四句: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苏轼在杭州做通判的时候,他的弟弟苏辙在陈州、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的淮阳做学官,有点类似于陈州市的教育局局长这样的位置。但那个地方很穷,它不重视学官。苏轼写了一首诗,叫《戏子由》,就是拿子由开玩笑,寄给他的弟弟,实际上是要为他弟弟出一口气。我这么写你,就可见当地政府是怎么对待你这个学官的,对待你这个教育局长的,其中有这么四句:《戏子由》(节选)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这什么意思啊?说我这个弟弟,你们陈州的这个学官哪,身材高大,像一座山丘一样。可是,你们陈州这个地方的学舍、教室、办公室小得就象一叶小舟一样。你们的这个陈州的学官天天都在屋檐底下读经史,一抬头,就被屋檐打到头上了。所以苏轼对他这个弟弟很关心,但是因为他自己鞭长莫及,他写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一种愤懑之气,他替他的弟弟要出这口气,但他没地方出,只好通过诗来表达。 后赤壁赋,康震也曾提到过这个。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苏轼的仕途开始于凤翔县,他的顶头上司陈公弼对他总是挑刺,不给他好脸色看。让苏轼很生气,其实陈公弼是用心良苦。苏轼后来非常后悔年轻时对陈公的不敬,这是在经历过许多人生波折后才体会到的,后专门为陈公作传。陈公弼的儿子就是陈季常,苏东坡在一首诗里,开朋友陈季常的玩笑说:"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地心茫然。"因为这首诗,在文言里用"河东狮吼"就表示惧内,而陈季常是怕老婆的丈夫,因此这个名字也就千古流传了。 苏轼第一次官场落难是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已经退休的王安石上书恳请宋神宗不要杀苏轼。最后苏轼被贬到黄州,在那里苏轼与民为乐,耕作为生,在黄州苏轼得到了苏东坡这个称号。也是在黄州苏轼做出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后来苏轼重新被启用,在赴任之前去见了一个人-王安石,这次会面两个人象多年的老朋友畅谈了一个多月,屏弃了政见上的不同。在苏轼离开后,60多岁的王安石说:"不知在过几百年后才能再出苏轼这样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