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有在成语或唐诗李带有塘的资料奉和国荣兄题《周塘八景诗》 1楼 龙山牧童 发表于:2005-3-4 18:19:20 其一 周塘毓秀 圣地灵根邹鲁庄,几多人杰毓周塘。花繁满径冰魂渺,叶绿侵阶雅韵香。 笔驾双峰牵泰岳,霞辉百塅泽瑶堂。韩江月涌清风夜,长使相思在此乡。 其二 梅下别墅 绣阁如花映彩霞,楼排碧笋共增华。君依树下轻风语,我眺峰前兴意嘉。 云嶂屏开龙起舞,韩江水绕月笼沙。诗声染透春庄晓,画上飞书雁北斜。2/24 其三 菊俳鹂鸣(局排里) 缠绵绿水抱青山,叹自繁华又一湾。岸柳穿梭莺恰恰,渔歌钓晚月弯弯。 田间晓荡千层浪,源口秋开百塅斓。许问闲人何处有?阿娇笑指白云还。2/25 其四, 双溪合流 紫雀含珠去复回,《无为诗草》任君裁。三山绿水青螺附,一鉴良材白玉堆。 四面分流衔日响,双龙合抱倚云开。 莫道仙桥能会客,有缘赐我梦中来。2/26下午 其五 双岫云烟 鸡鸣细寨催昏晓,柱杖攀登又一峰。脚底行云千涧过,胸前浴日一轮红。 天边崒岭许相识,月殿蟾娥或偶逢。恰有凌霄双柱起,诗情万丈向仙宫。 其六 玉带环腰 欲结仙缘即兴游,禾坪岗上白云悠。环腰玉带依山隐,腑首青龙入海流。 鹤引松清吟墨客,鸬含鲜白戏飞鸥。原来此处风光绝,难怪先贤锁九幽。( 其七 太和晨钟 曾到太和诗兴添,春光月夜也难眠。风吟紫竹生禅院,劫靖红羊祈福天。 三五疏钟惊世觉,七八释子运桑田。痌瘝在抱鸣何处:座以金莲四海边。 其八 乌泥揽胜 云姑雾女久徘徊,结伴春游择日来。野趣真从随意得,山花爱向自由开。 几沟幽壑吞迷雾,万树深林拥翠堆。此处梁材人未识,天涵锦绣欲谁裁? 2.峨眉山月歌原文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 创作年代:唐代 作者:李白 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基本信息栏 中文名:峨眉山月歌 类型:诗歌 体裁:七绝 年代:唐朝 作者:李白 行数:4行 字数:28个 峨眉山月半轮秋,(1) 影入平羌江水流。(2) 夜发清溪向三峡,(3) 思君不见下渝州。(4) 作品注释 (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2)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3)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4)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地名出现了五处,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这样,诗句就显得没有痕迹,妙入化工。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自称与李唐皇室同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少年时居住在四川,读书学道。二十五岁出川远游,先后居住在安陆、鲁郡。在此期间曾西入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后来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因没有受重用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之乱起,为了平叛,加入永王李军幕僚;后来永王为唐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而被流放夜郎。遇赦东归,投奔族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不久病逝。他因写诗而闻名,为当时的人们所激赏,称赞他的诗可以“泣鬼神”。他以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诗歌反映现实,描写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豪情,因而成为光照古今的伟大诗人。于开元十三年725年出蜀途中所作 3.三华李适合在四川乐山种植吗三华李不适合在四川乐山种植,原产地于广东翁源县三华镇、龙仙镇、江尾镇、坝仔镇等;2013年,三华李种植面积已经达20多万亩,年产10万吨,产值3.5亿元,是广东省最大的三华李生产基地,号称“中国三华李第一镇”。福建省的闽西北、广东省的信宜市在90年代也开始引进该品种,并大量种植。 生长习性 三华李是温带落叶性果树,对气候适应性较强,但花期遇低温霜冻或持续阴雨天气,会造成严重的落花甚至失收,另一方面,春天气温高,先发叶后开花,也不利于果实的形成;三华李是喜光果树,在日光照不良地方不宜栽培,在种植密度、整形修剪上予以注意,以满足其对光照的需要,光照不足,不仅影响其生长结果,也影响果实品质和颜色;三华李对土壤要求不苛,只要土层相对深厚而不过于瘠薄,皆可种植,其中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最宜栽培。 立地条件 选择壤土、砂壤土;土层厚度≥60cm;pH值6--6.5;有机质含量≥2.0%;三华李是浅根系果树,根系扩展度可大于树冠枝展度(0.6--1)倍,根系深度只及树高的1/5--1/3,吸收根一般在45cm以内,10--30cm为生长旺盛区,故,其根系对土壤中空气的含量要求较高,一般土壤空气含量≥5%根系开始生长、≥10%生长正常、〈2%时根系显著变细并出现枯死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