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有萧然的诗句客俎经旬无肉又子由劝不读书萧然清坐乃无一 作者:苏轼 年代:宋 病怯腥咸不买鱼,尔来心腹一时虚。 使君不复怜乌攫,属国方将掘鼠余。 老去独收人所弃,悠哉时到物之初。 従今免被孙郎笑,绛帕蒙头读道书。 原题:客俎经旬无肉又子由劝不读书萧然清坐乃无一事 【作者小传】: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二、古人离开官场纷扰潇然于山水之间的诗句表现你说的这种意境的古诗,最著名的当属于魏晋 · 陶渊明的诗《饮酒(其五) 》,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全诗如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译文如下: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三、求带潇或萧的诗句,词也可曹操的《观沧海》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苏轼“华发萧萧老遂良,一身萍挂海中央”。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鸿雁于征,草木黄落。 ——晋· 陶潜《自祭文》 蚊蚋归丰草,枯叶散萧林。——晋· 刘伶《北芒客舍》 满目萧然。——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屋舍萧然。——清· 张廷玉《明史》 说到知音,自古无多,白发萧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元· 张可久《折桂令·读史有感》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 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者也。——《后汉书·傅蘷传》 下泊降茅仙,萧闲隐洞天。——唐· 顾况《山居即事》 白云飞雨过南山,碧落萧疏春色闲。——《封神演义》 萧萧班马鸣。——唐· 李白《送友人》 车辚辚,马萧萧。——唐· 杜甫《兵车行》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潇洒在风尘。” 宋 姜夔 《续书谱·真》:“古今真书之妙,无出 钟元常 ,其次 王逸少 ,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 明 沉鲸 《双珠记·京邸叙亲》:“寓吾家后廊,潇洒仙模样。” 潇者,水清深也。——《水经注》 明 高攀龙 《与卞子静书》:“兀坐家中无事,襟怀虽得潇洒,而触目民艰,未免时复攒眉。” 唐 李德裕 《题奇石》诗:“蕴玉抱清辉,闲庭日潇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 宋 苏舜钦 《湘公院冬夕有怀》诗:“去年急雪寒窗夜,独对残灯观阵图……禅房潇洒皆依旧,世路崎岖有万殊。”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一折:“俺这山林潇洒,古寺荒凉,惟仙人能往,岂俗士能通。” 清 王辂 《采桑子》词:“芸窗寂静摊书好,一盏茶浓,潇洒谁同?暗递清琴隔院风。” 唐 姚合 《溪路》诗:“此路何潇洒,永无公卿迹。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 宋 文天祥 《官籍监》诗序:“予监一室颇潇洒,明窗净壁,树影横斜,可爱也。” 唐 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诗:“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五月思貂裘,谓言秋霜落。” 唐 司空图 《歌者》诗之三:“清回烦暑成潇洒,艳逐寒云变惨凄。” 唐 权德舆 《和李大夫西山祈雨》:“潇洒四冥合,空蒙万顷连。” 元 揭傒斯 《黄鹄山听雨》诗:“潇洒松上来,瑟缩花间鸣。” 四、有关箫的诗词一、采菱歌 鲍照 惊舲驰桂浦,息棹偃椒潭。 箫弄澄湘北,菱歌清汉南。二、咏怀 阮籍 驾言发魏都,南向望吹台。 箫管有遗音,梁王安在哉? 战士食糟糠,贤者处篙莱, 歌舞曲未终,秦兵已得末, 夹林非吾有,朱宫生尘埃, 军败华阳下,身竟为土灰。 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中吟道: 东风夜落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唐代诗人杜牧有诗曰: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此千古佳句脍炙人口,为后人传诵。 诗人李白在《忆秦娥》中吟出: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 年年柳色, 灞陵伤别。 感怀 曾瑞 溪边倦客停兰棹, 楼上何人品玉箫? 哀声幽怨满江皋, 声渐悄, 遣我闷无聊。 梅梢月 张弘范 西风落叶长安, 夕阳老雁关山。 今古别离最难。 故人何处? 玉箫明月空闲。 箫 宋 丁谓 庄籁知天理,虞韶见帝心。 轻清杨柳曲,和乐凤凰音。 翼展编筠密,中虚镂玉深。 吴门休鼓腹,仙侣好追寻。 箫 唐 张祜 清籁远愔愔,秦楼夜思深。碧空人已去,沧海凤难寻。 杳妙和云绝,依微向水沉。还将九成意,高阁伫芳音。 游山西村 宋 陆游 莫道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郊庙朝会歌辞方皇乐歌 宋 佚名 卓彼嘉坛,奠玉方泽。 百辟祗箫,八音纯绎。 祀呈承明,柔祗感格。 欹湖 唐 王维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 秦楼月 (见中州乐府 ) 元 赵秉文 箫声苦。箫声吹断夷山雨。夷山雨。人空不见,吹台歌舞。危亭目极伤平楚。断霞落日怀千古。怀千古。一杯还酹,信陵坟土。 夜宿武夷宫 宋 彦修 巢松老鹤鸣丹井,笼月梅花摇素影。 竹敲白露幔亭寒,吟弄紫箫山月冷。 山月箫声清且幽,幔亭不见昔人游。 我来欲此腾云雾,笑指三山十二楼。 宫词 宋 张公庠 碧瓦鸳鸯势欲飞,禁门深静日迟迟。 玉箫吹遍新传谱,坐看黄鹂数换枝。 上已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 宋 杨万里 今年山路少人来,酒肆萧然绮席埃。 政尔坐愁春寂寞,昼船箫鼓忽如雷。 禁苑 宋 晏殊 风回玉宇箫声远,日下琼林佩影间。 待得年光遍天下,始教春色到人间。 上巳赐宴琼林与二府诸公游水心憩于西轩 宋 晏殊 咽云箫鼓传声沸,临水楼台倒影多。 吟绕曲栏无限思,绪风迟日满烟波。 越僧一书记索赋二绝·松风阁 宋 薛嵎 何处笙箫起半空,满山斜日动蛟龙。 老僧无语凭栏久,过尽白云千万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