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词《浪淘沙》刘禹锡的】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颭沙, 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 独自狂夫不忆家.。 2.诗词《浪淘沙》浪淘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浪淘沙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浪淘沙 流水淘沙不暂停, 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 回唱迎神三两声。 浪淘沙 洛水桥边春日斜, 碧流轻浅见琼沙。 无端陌上狂风急, 惊起鸳鸯出浪花。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 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寒沙始到金。 浪淘沙 汴水东流虎眼纹, 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 渡却人间多少人。 浪淘沙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定晚霞。 浪淘沙 日照澄洲江雾开, 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 浪淘沙 鹦鹉洲头浪颭沙, 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 独自狂夫不忆家。 3.自创宋词《浪淘沙》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注释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 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 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解说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4.浪淘沙 李煜诗词1、原词: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李煜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2、译文:往事回想起来,只令人徒增哀叹;即便面对多么美好的景色,也终究难以排遣心中的愁苦。 秋风萧瑟,冷落的庭院中,爬满苔藓的台阶,触目可见。门前的珠帘,任凭它慵懒地垂着,从不卷起,反正整天也不会有人来探望。 横江的铁锁链,已经深深地埋于江底;豪壮的气概,也早已付与荒郊野草。傍晚的天气渐渐转凉,这时的天空是那样的明净,月光毫无遮拦地洒满秦淮河上。 3、拓展: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4、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只有迷梦中忘掉自身是羁旅之客,才能享受片时的欢娱。 独自一人在太阳下山时在高楼上倚靠栏杆遥望远方,因为想到旧时拥有的无限江山,心中便会泛起无限伤感。离别它是容易的,再要见到它就很艰难。 像流失的江水凋落的红花跟春天一起回去也,今昔对比,一是天上一是人间。 5.浪淘沙的词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注意,此梦得非彼孟德,要与 曹操的字孟德区分开),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中期诗 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 世称“刘 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 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刘禹锡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 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他没有自甘沉沦,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 《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一度奉诏还京后,刘禹锡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被贬为连州刺史。后被任命为江州刺史,在那里创作了大量的《竹枝词》。 名句很多,广为传诵。824年夏,他写了著名的《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这首诗为后世的文学评论家所激赏,认为是含蕴无穷的唐诗杰作。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唐文宗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其诗现存800余首。 其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词作亦存四十余首,具有民歌特色,刘禹锡在洛阳时,与白居易共创《忆江南》词牌。 刘禹锡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也称“刘白”。有《刘梦得文集》(又称《刘中山集》)传世。 =============貌似挺多的,网上流传的九首之多 浪淘沙·怀旧 南唐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 南唐 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宋 辛弃疾 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 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 梦入少年丛,歌舞匆匆。 老僧夜半误鸣钟。惊起西窗眠不得,卷地西风。 (唐)刘禹锡 濯锦江边两岸花, 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 将向中流匹晚霞。 浪淘沙 (唐)白居易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唐·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其九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意思是,不要说流言蜚语如同急浪一样深得使人无法脱身,不要说被贬谪的人好像泥沙一样永远下沉。淘金要千遍万遍的过滤,虽然辛苦,但只有淘尽了泥沙,才会露出闪亮的黄金。 诗人屡遭贬谪,历尽坎坷,但斗志不衰,精神乐观,胸怀旷达,气概豪迈,在边远的贬所虽然经了千辛万苦,到最后终能显示出自己不是无用的废沙,而是光亮的黄金。诗句通过具体形象的比喻,概括了从自我经历获得的深刻感受,坚信被谗言所害的人,终有一天会真相大白,洗清罪名。 后两句也可以用来比喻做学问要精心筛选,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华。 6.浪淘沙,词牌名浪淘沙【词牌概述】 《浪淘沙》调出于乐府(《乐府诗集》收入近代曲中),原为二十八字,即七言绝句一首。 唐白居易、刘禹锡演有此词,且词句即咏江浪淘沙,为唐时教坊曲名。迨至李煜,因旧调另制新声,乃变作双调,每段仅存七言二句,而所咏亦泛而不必切题矣。 如皇甫松词云:“蛮歌豆寇北人愁,浦雨杉风野艇秋,浪起鵁鶄眠不得,寒沙细细入江流。”词牌格律 以二十八字为正格,而以本调为变体,又名[曲入冥]、[过龙门]、[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名[卖花声],不容稍混也。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 【用韵填词】 此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与[忆江南]次句同。 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 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 此调平仄既宽,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如:浪淘沙·怀旧 南唐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7.欧阳修的“浪淘沙”这首词是描述什么的此词为词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 据词意,在写作此词的去年春,友人亦 曾同作者在洛城东同游。词中同游之人或即梅尧臣。 本词上阕叙述宴饮之事。这里的新颖之处,在于作者既未去写酒筵之盛,也未去写人们的宴饮 之乐,而是写作者举酒向东风祝祷:望东风能驻足片刻,参加他们的宴饮,一道游赏这大好春光。 “共从容”既是对东风而言的,又是对人而言的。而添一“共”字,便有了新意。 对东风言,不仅是爱 惜好风,而且要留住此光景,以尽游赏之意;对人而言,希望能慢慢游赏,尽兴方归。“洛城东”揭出 游玩的地点。 京城郊外的道路叫“紫陌”。垂杨和东风同时出现,暖风吹拂,翠柳飞舞,天气宜人,景 色迷人,令人不禁赞叹这恰是旅游观光的好时节。 所以末两句说,这都是过去携手同游过的地方, 如今坚持重游故地。“当时”就是下阕的“去年”。 “芳丛”说明此游主要是赏花。 下阕是抒情,头两句就是重重的感叹。 “聚散苦匆匆”,相聚固难,而刚刚会面,又要匆匆作别,这难 免会让人惆怅。“此恨无穷”并不仅仅指作者本人而言,离别之惆怅,自古就没有穷尽,给人带来莫大的 痛苦。 短暂相聚之后又是长久的别离,真是叫人难受啊!这感叹,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下面三 句是借景抒情,也可以说是对上面的感叹的具体说明。 “今年花胜去年红”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与往年 的花相比,今年的花开得更好,看去更加鲜艳,自然是希望能与友人尽情观赏。 说“花胜去年红”,足见 去年作者曾同友人来观赏过此花,此与上阕的“当时”呼应,这里也包含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另外,也 说明这是阔别一年之后的重聚,当然弥足珍贵。 聚会这么不易,花儿又如此美丽,本来应该多多观赏, 然而友人就要离去,怎能不使人痛惜?这句写的是鲜艳繁盛的景色,而抒发的却是内心无限的悲凉之 情,正是“以乐景写哀”。 末两句意思更进一层:明年花儿会更好,可惜的是,自己和友人天各一方,明年 此时,同自己来赏花的又会是谁呢?再进一步说,明年自己也可能已离开此地,更不知是谁来赏此花 了。 在赏花的过程中抒发离情别意,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 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 惜别的程度如此深,正表现了与友人之间的友情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