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荔枝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2.写荔枝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苏轼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甫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苏轼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莆阳饷荔子》 ——宋·陆游 江驿山程日夜驰,筠笼初拆露犹滋。 星球皱玉虽奇品,终忆戎州绿荔枝。 《荔枝》 ——唐·徐寅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光。 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 锦里只闻消醉渴,蕊宫惟合赠神仙。 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荔枝》 ——唐·徐寅 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 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 蛮山踏晓和烟摘,拜捧金盘献越王。 《忆荔枝》 ——唐·薛涛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 近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类琼浆。 《荔枝诗》 ——五代·梁崇 露湿胭脂点眼明,红袍千颗画难成。 佳人胜尽盆中味,无意偏教岭外生。 桔柚远渐登贡席,盐梅应合共和羹。 金台若有栽培地,须占人间第一名。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 ——唐·白居易 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叶捧低垂户,枝擎重压墙。始因风弄色,渐与日争光。夕讶条悬火,朝惊树点妆。深于红踯躅,大校白槟榔。星缀连心朵,珠排耀眼房。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早岁曾闻说,今朝始摘尝。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燕脂掌中颗,甘露舌头浆。物少尤珍重,天高苦渺茫。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粹液灵难驻,妍姿嫩易伤。近南光景热,向北道路长。不得充王赋,无由寄帝乡。唯君堪掷赠,面白似潘郎。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 ——唐·白居易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荔枝楼对酒》 ——唐·白居易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荔枝》 ——唐·戴叔伦 红颗真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中庭种荔枝。 《荔枝诗》 ——唐·薛能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荔枝》 ——唐·郑谷 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廖致平送绿荔支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支绿酒亦》 ——宋·黄庭坚 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平家绿荔支。 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拨醅蒲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 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 3.描写“荔枝”的诗句有哪些1.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____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____苏轼《惠州一绝》 3.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____张籍《成都曲》 4.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____丘浚《咏荔枝》 5.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____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6.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____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7.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8.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9.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10.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4.有关荔枝的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5.赞美荔枝的诗句1、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2、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3、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粹液灵难驻,妍姿嫩易伤。近南光景热,向北道路长。不得充王赋,无由寄帝乡。唯君堪掷赠,面白似潘郎。 4、星球皱玉虽奇品,终忆戎州绿荔枝。 5、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6、夕讶条悬火,朝惊树点妆。深于红踯躅,大校白槟榔。星缀连心朵,珠排耀眼房。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 7、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平家绿荔支。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8、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9、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光。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 10、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1、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叶捧低垂户,枝擎重压墙。始因风弄色,渐与日争光。 12、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 13、南村诸杨北村卢,白花青叶冬不枯。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14、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蛮山踏晓和烟摘,拜捧金盘献越王。 15、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16、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17、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18、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燕脂掌中颗,甘露舌头浆。物少尤珍重,天高苦渺茫。 19、锦里只闻消醉渴,蕊宫惟合赠神仙。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20、江驿山程日夜驰,筠笼初拆露犹滋。 21、红颗真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中庭种荔枝。 22、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23、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近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类琼浆。 24、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6.有关荔枝的诗句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荔枝图序》〕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徐火勃《咏荔枝膜》〕 一日而色变, 二日而香变, 三日而味变, 四五日外, 色香味尽去矣。 〔白居易《荔枝图序》〕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次江乡亦萌蘖。〔文徵明《新荔篇》〕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苏轼《食荔枝二首〔并引〕》〕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棋海,风枝露业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姇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出新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元佑七年(一○九二)二月轼由颍州改知扬州,八月被召还朝。次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时局大变,苏轼被命知定州(今河北定县)。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刺先朝(神宗朝)的罪名贬官惠州(今属广东)。苏轼以言得罪,但他并未因此而沉默,就在谪居惠州的第二年,他又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荔枝叹》。前十六句揭露汉唐官僚争献荔枝、龙眼的丑态,希望老天爷不要出产那些成为老百姓祸害的「尤物」。后八句指名道姓地揭露本朝官僚的「争新买宠」,对在位的哲宗也暗含讽刺。全诗纵叹古今,对民间疾苦寄予了深切同情,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深表愤慨。诗题本为《荔枝叹》,但他从荔枝说到茶,说到牡丹,可见他真是百感交集,胸中积满了愤懑,一发而不可收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