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秦朝的诗1、葛覃 先秦:佚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译文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干净。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2、樛木 先秦:佚名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译文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并且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盖了。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好几根葛藟爬上这根树枝,缠绕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3、国风·召南·鹊巢 先秦:佚名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译文 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4、桃夭 先秦:佚名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译文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桃花怒放千万朵,果实累累大又多。这位姑娘要出嫁,早生贵子后嗣旺。 桃花怒放千万朵,绿叶茂盛永不落。这位姑娘要出嫁,齐心协手家和睦。 5、小星 先秦:佚名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译文 小小星辰光朦胧,三个五个闪天东。天还未亮就出征,从早到晚都为公。彼此命运真不同。 小小星辰光幽幽,原来那是参和柳。天还未亮就出征,抛撇香衾与暖裯。命不如人莫怨尤。 2.关于秦始皇的诗句 要快常闻汉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术,延年竟不长。金台既摧折,沙丘遂灭亡。 茂陵与骊岳,今日草茫茫。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六合已横扫,何须地下军?干戈区宇息,图匕梦魂惊。 嗣子鹿迷马,遗尸臭杂腥。徒凭黔首力,奇迹世无伦。 这首题作《咏秦始皇兵马俑》的五律,是我于1982年参观兵马俑时的即景之作。我不大做旧体诗,那阵子因为读聂绀驽的《三草》受了传染而效颦。 我曾将此诗抄示绀驽,承他谬赏,说咏史诗写到这样也很够味了。不瞒读者说,我自己也认为写得还不错。 瞧,我这人就是这样,从来不会假谦虚。 在这之前,1979年我还作了一首七律《咏秦史》,那是因为我在上海古籍出版社供职,审读一部评论秦史的书稿,此稿可用可不用,当时稿挤,就割爱退还给了作者;似乎对作者有那么一点歉意吧,我写了一封很长的退稿信,附去了这首诗。 以后又写了一篇《咏史三首并跋》的短文,《咏秦史》便是三首中之一。短文收在拙集《画虎十年》里,那诗道: 鲍鱼臭乱祖龙尸,巧设机关鞠李斯。 驯致嗣君迷鹿马,遑论黔首竭膏脂!防微杜渐真难事,吹齑惩羹莫笑痴。勘破因缘寻响应,不忘前事即先知。 这诗是应和着那部书稿的内容而发的,开头两联和《咏秦始皇兵马俑》的颈联意思相同,“防微杜渐”以下指赵高渐次窃权,使秦朝局面不可收拾,隐指当时刚过去的“四人帮”弄权。咏史大抵要关合现实,这也是老套。 秦始皇是很惹得后人议论纷纷的历史人物,历来毁多而誉少。咏史诗中,有名的如李白这样的旷达之士,在《古风·三》“秦王扫六合”一首中,前半首盛赞其雄武,后半首也谴责其暴虐和求仙的荒愚,更不说许多正统文人的议论一味归罪了。 可是也颇有些对历史有卓识的学者对秦始皇做了相当肯定的评价,甚至颂之为“千古一帝”。近代学者如章太炎,就作过《秦献记》、《秦政记》等篇,对秦始皇做了正面的论断,说秦政功大于过。 但综观之,在秦派毕竟不是主流舆论。 使秦始皇负千古暴君恶名的是儒家,儒家又恰是汉代以后两千多年来中国统治性的学派,儒门子弟几乎是全体知识分子的代称;而儒家在秦始皇统治下最为倒霉。 讲秦始皇的暴政,首举的是焚书坑儒。焚书,焚的是儒家经籍;坑儒,坑的是六国儒生。 这口气憋了几千年,使成了知识分子主流的儒家永远记恨,咒骂秦始皇是千古第一暴君就势所必至了。 自西汉贾谊的《过秦论》起,历代论秦史咏秦史的诗文,总是坏话多好话少。 大抵愈是正统亦即愈是迂腐的儒生,对秦始皇的谴责便愈发苛厉。刚才看到一条河北正在修缮长城的消息,就顺便来谈历来关于秦始皇修长城一事吧,便有不少颇背公允的评价。 最普通的是发些“在德不在险”一类的空论,讥斥秦始皇造长城之徒劳,而不顾当时抵御匈奴入侵的实际战争需要。须知在古代冷兵器对垒的战争条件下,城崭防御是管用的,对付惯用骑兵驰的胡人入寇尤其有效。 中土主要战力是步兵。如无城垣设防便不得了。 这本是常识范围内的事,可是为了要苛责秦始皇,常识也顾不得了。古代通信落后,不像今天一个电话或发个手机短信就可联系,城堞上举烽火示警或发号令也是当时条件下的必需,除非你不要保境安民,听任人民生命财产遭外敌损害。 否则,筑长城何罪之有? 长城还有另一种良性效应恐怕不大为人所注意,这是我上世纪50年代后期被遣发到宁夏时亲历目见的。在甘肃、宁夏一带边塞,长城已经塌圮,留下了一段一段的断垣。 十分显眼的是,凡有城墙存在之处,墙内畦町成行的绿色可耕地,墙外则是荒砂乱石,寸草不生。可证这是不起眼的城墙挡住了塞外的风沙,给居民造成了生息养殖的环境,原来这长城对保护生态环境也有功劳。 咏秦史的诗涉及长城者很多,有一联句意颇“光新”的诗常在我脑中闪过,那是我少年时读袁枚《随园诗话》留下的记忆。诗为袁枚同时人所作,诗人的名字忘了,袁枚是欣赏诗句的誓跋而录入诗话的。 那两句是:“项刘生长长城里,枉用民膏筑万里。”乍一读,这两句确很俏皮:您陛下是为了保卫秦王朝的万世基业修筑长城的,可是灭您江山的项羽、刘邦却偏是长城内生长的人,陛下您白费劲了!(袁枚录在《随园诗话》里的,我还记得另一联,调门和提到长城的一联相同:“诗书何苦遭焚劫,刘项都非识字人。” )但仔细一推敲,却是没话找话的东拉西扯,或四文不对题。造长城是为了御外侮,原意就不是对付境内的造反。 造长城和防内患是根本不搭界的两码事,一个政权垮台,原因多多,该垮的不造长城也要垮,唐亡宋灭,这两朝何曾造过长城来? 再一深探,则人们之所以忽然要议论起某件史事来,大抵是由于现实的刺激,选择的历史人物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召唤亡灵”,是为现实的需要找对象。袁枚那一代的知识分子,慑于和愤慨于雍乾两个暴君的虐政,特别是频兴的糟践知识分子的文字狱,于是选了“焚书坑儒”的秦始皇,来指桑骂槐地作曲折发泄的对象。 诗人们这样干或许是自觉的,也或许是并不自觉。这事有点微妙,只有写诗的人自己心里有数。 谈历史总是为现实刺激而发,鲁迅《准风月谈》中有《华德焚书异同论》一篇,也因纳粹头子希特勒的焚书。 3.李白评价秦始皇的诗秦王扫六合 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赏析】 这是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中的第三首.此诗开篇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继而讽刺他追求神仙的荒唐行为.据《资治通鉴·天宝九载》记载,唐玄宗“尊道教,慕长生”.李白此诗似为玄宗慕仙事而发,以古喻今,借秦始皇来讽刺玄宗.。 4.有关秦始皇的诗句《人道短》 年代: 唐 作者: 元稹 古道天道长人道短,我道天道短人道长。 天道昼夜回转不曾住,春秋冬夏忙。颠风暴雨电雷狂, 晴被阴暗,月夺日光。往往星宿,日亦堂堂。天既职性命, 道德人自强。尧舜有圣德,天不能遣,寿命永昌。 泥金刻玉,与秦始皇。周公傅说,何不长宰相。老聃仲尼, 何事栖遑。莽卓恭显,皆数十年富贵。梁冀夫妇, 车马煌煌。若此颠倒事,岂非天道短,岂非人道长。 尧舜留得神圣事,百代天子有典章。仲尼留得孝顺语, 千年万岁父子不敢相灭亡。殁后千馀载, 唐家天子封作文宣王。老君留得五千字,子孙万万称圣唐。 谥作玄元帝,魂魄坐天堂。周公周礼二十卷, 有能行者知纪纲。傅说说命三四纸,有能师者称祖宗。 天能夭人命,人使道无穷。若此神圣事,谁道人道短, 岂非人道长。天能种百草,莸得十年有气息,蕣才一日芳。 人能拣得丁沈兰蕙,料理百和香。天解养禽兽, 喂虎豹豺狼。人解和曲糵.充礿祀烝尝。杜鹃无百作, 天遣百鸟哺雏,不遣哺凤凰。巨蟒寿千岁, 天遣食牛吞象充腹肠。蛟螭与变化,鬼怪与隐藏。 蚊蚋与利觜,枳棘与锋铓。赖得人道有拣别, 信任天道真茫茫。若此撩乱事,岂非天道短,赖得人道长。 《陪游凤凰台献诗》 年代: 唐 作者: 宋齐丘 嵯峨压洪泉,岝峉撑碧落。宜哉秦始皇,不驱亦不凿。 上有布政台,八顾背城郭。山蹙龙虎健,水黑螭蜃作。 白虹欲吞人,赤骥相煿zh.画栋泥金碧,石路盘墝埆。 倒挂哭月猿,危立思天鹤。凿池养蛟龙,栽桐栖鸑鷟. 梁间燕教雏,石罅蛇悬壳。养花如养贤,去草如去恶。 日晚严城鼓,风来萧寺铎。扫地驱尘埃,剪蒿除鸟雀。 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贞竹无盛衰,媚柳先摇落。 尘飞景阳井,草合临春阁。芙蓉如佳人,回首似调谑。 当轩有直道,无人肯驻脚。夜半鼠窸窣,天阴鬼敲啄。 松孤不易立,石丑难安著。自怜啄木鸟,去蠹终不错。 晚风吹梧桐,树头鸣嚗嚗。峨峨江令石,青苔何淡薄。 不话兴亡事,举首思眇邈。吁哉未到此,褊劣同尺蠖。 笼鹤羡凫毛,猛虎爱蜗角。一日贤太守,与我观橐龠. 往往独自语,天帝相唯诺。风云偶不来,寰宇销一略。 我欲烹长鲸,四海为鼎镬。我欲取大鹏,天地为矰缴。 安得生羽翰,雄飞上寥廓。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 年代: 现代 作者: **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 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诫子弟》 年代: 明 作者: 林翰 何事纷争一角墙,让他几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留侯庙》 年代: 宋 作者: 郑獬 留侯仗奇策,十年藏下邳。 狙击秦始皇,独袖紫金椎。 兹为少年戏,聊夸游侠儿。 退学黄石书,始见事业奇。 两龙闹不解,天地血淋漓。 摄袖见高祖,成败由指麾。 重宝啗诸将,峣关遂不支。 斥去六国谋,辍食骂食其。 卒言信布越,可以为骑驰。 馀策及太子,四老前致词。 立谈天下事,坐作帝王师。 功名竟糠秕,拨去曾亡遗。 往从赤松游,世网不能羁。 韩彭死铁钺,萧樊困囚累。 荣辱两不及,孤翮愈难追。 陈留本故封,道左空遗祠。 两鬼守其门,帐坐盘蛟螭。 威灵动风云,飘爽回旌旗。 我来谒祠下,文章竟何为。 长啸咏高风,三日不知饥。 5.关于“秦朝”的诗有哪些有许多,记载最完整的要数《诗经》,屈原的诗词,当然,屈原的诗词流失的也多。但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 先秦,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先秦诗经 北风 北风其凉,雨雪其滂。惠而好我,携手同行。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 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秦朝(前221年至前207年),是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帝国。秦朝开国君主秦王政自称始皇帝,从此有了皇帝一词语。国号秦,王室嬴姓,故史书上别称嬴秦,以别于其他国号为秦的政权。秦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只有15年国。 秦朝的简介 国号 周孝王封给他附庸,附庸小国号就叫秦。周幽王时期犬戎攻入镐京,秦襄公因为保卫周王室有功,正式被封为诸侯国,秦国号继续使用。而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只是一个诸侯国的称呼,统一以后由诸侯国名变为全中国的王朝称呼。由于统治者姓嬴,又有嬴秦之称。 秦国号的来源: 先来看看古文字当中的秦字怎么写的,以及最早的字书当中的秦,是怎么解释的。在最早的字书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两个解释,1、伯益之后所封国。2、禾名。伯益就是益,是大禹治水的助手,曾经被禹选为继承人,后来被禹的儿子杀了,因为秦人把益认作自己的祖先,所以伯益之后所封国。禾名,就是禾苗的名字。 那么哪个是本意呢?我们先看一下秦字的写法,我们选择了四个字体,商朝的甲骨文,周朝的金文,秦国的大篆,秦朝的小篆。大篆和小篆的上部,以及小篆的下部,已经变形了,所以我们主要分析,甲骨文和金文,秦字的下部是两个禾,象形的是禾苗在密植丛生长在一起,上部的中间,像宝葫芦一样的字符,象形的是禾苗的禾穗,是朝天生长的,我们知道一般的禾穗会弯下来,上部的左右好像一对爪子一样的东西,表示双手收获,从字形来看,秦应该是密植丛生禾穗向天的禾。 我们回到《说文解字》,把秦这个字列在禾部,禾是表意的符号,我们基本可以断定,秦这个字的初义是禾,而不是国号,这个密植丛生禾穗向天的禾,是一种什么植物?经过考证禾是指现在称作草谷或者毛谷的禾本科优质牧草,猫尾草,马和骡子最喜欢吃,这种牧草在我们今天的西北、东北和华北还有种植。 秦国号和秦人立国的历史密切相关,秦人的立国始于非子,按照《史记》的记载,说非子住在犬丘,今天的天水市和礼县一带,善于养马,周孝王听说以后,就把非子召来,让他为周王室养马,非子在汧水和渭水之间,大概是陕西宝鸡一带,马养的是膘肥体壮,而且繁殖率很高,周天很高兴,就把非子召来,说你的祖先伯益为舜帝主持驯养牲畜,牲畜的繁殖率很高,所以舜帝就赏给他一块土地,又赐他姓赢,现在也养的这么好,朕也封给你一块土地,作为附庸吧。 秦作为一种政治实体,正式开始于非子,大约是公元前891年-公元前886年,这个附庸小国,国号就叫秦。这个叫秦的牧草在当时很重要,非子的地位很低,只不过是一个马夫,封给他附庸是很难想象的,附庸是比诸侯小的国,为了纪念这份荣耀,为了标志立国的根本,所以国号就叫秦。 6.描写秦国的诗《诗经·秦风·小戎》 东周初年,西戎骚扰不断,于是秦襄公奉周天子之命,率兵讨伐西戎,夺地数百里,既解除了西戎的威胁,又增强了秦国的势力范围。 《小戎》所写内容,虽与上面所说史实有关,但不等于说本诗就是直接赞美秦襄公,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这是一首妻子怀念征夫的诗。 秦师出征时,家人必往送行,征人之妻当在其中。事后,她回忆起当时丈夫出征时的壮观场面,进而联想到丈夫离家后的情景,回味丈夫给她留下的美好形象,希望他建功立业,博得好名声,凯旋归来。 字里行间,充满着仰慕之心和思念之情。 原 文 译 文 小戎俴收1, 轻型战车浅车厢, 五楘梁辀2。 五条皮带扎辕上。 游环胁驱3, 马背有环胁有扣, 阴靷鋈续4。 引车带环白铜镶。 文茵畅毂5, 虎皮褥子长车毂, 驾我骐馵6。 花马驾车白蹄扬。 言念君子7, 思念夫君人品好, 温其如玉8。 性情温和玉一样。 在其板屋9, 他去从军住板屋, 乱我心曲10。 使我心乱真惆怅。 四牡孔阜11, 四匹公马壮又高, 六辔在手12。 手中缰绳攥六条。 骐骝是中13, 青马红马中间驾, 騧骊是骖14。 黄马黑马两边跑。 龙盾之合15, 龙纹盾牌双合起, 鋈以觼軜16。 内侧辔绳铜环套。 言念君子, 思念夫君人品好, 温其在邑17。 温馨但恨边邑遥。 方何为期18? 几时才能回家来? 胡然我念之19! 怎能想他不心焦? 俴驷孔群20, 四马合群披甲轻, 厹矛鋈錞21。 三棱矛柄套铜镦。 蒙伐有苑22, 盾牌上面绘鸟羽, 虎韔镂膺23。 虎皮弓囊雕花纹。 交韔二弓24, 两弓相交插囊中, 竹闭绲縢25。 竹制弓架缠紧绳。 言念君子, 思念夫君人品好, 载寝载兴26。 睡下坐起心不定。 厌厌良人27, 温良文静我夫君, 秩秩德音28。 明慧有礼传美名。 注 释 1.小戎:兵车。 因车厢较小,故称小戎。俴(jiàn剑)收:浅的车厢。 俴,浅;收,轸。四面束舆之木谓之轸。 2.五楘(mù木):用皮革缠在车辕成X形,起加固和修饰作用。五,古文作X。 梁辀(zhōu周):曲辕。3.游环:活动的环。 设于辕马背上。协驱:一皮条,上系于衡,后系于轸,限制骖马内入。 4.靷(yìn印):引车前行的皮革。鋈(wù误)续:以白铜镀的环紧紧扣住皮带。 鋈,白铜;续,连续。5.文茵:虎皮坐垫。 畅毂(ɡǔ古):长毂。毂,车轮中心的圆木,中有圆孔,用以插轴。 6.骐:青黑色如棋盘格子纹的马。馵(zhù住):左后蹄白或四蹄皆白的马。 7.言:乃。君子:指从军的丈夫。 8.温其如玉:女子形容丈夫性情温润如玉。9.板屋:用木板建造的房屋。 秦国多林,故以木房为多。此处代指西戎(今甘肃一带)。 10.心曲:心灵深处。 11.牡:公马。 孔:甚。阜:肥大。 12.辔:缰绳。一车四马,内二马各一辔,外二马各二辔,共六辔。 13.骝(líu留):赤身黑鬣的马,即枣骝马。14.騧(ɡuā瓜):黄马黑嘴。 骊:黑马。骖:车辕外侧二马称骖。 15.龙盾:画龙的盾牌。合:两只盾合挂于车上。 16.觼(jué决):有舌的环。軜(nà纳):内侧二马的辔绳。 以舌穿过皮带,使骖马内辔绳固定。 17.邑:秦国的属邑。 18.方:将。期:指归期。 19.胡然:为什么。 20.俴驷:披薄金甲的四马。 孔群:群马很协调。21.厹(qíu求)矛:头有三棱锋刃的长矛。 錞(duì队):矛柄下端金属套。22.蒙:画杂乱的羽纹。 伐:盾。苑(yūn晕):花纹。 23.虎韔(chànɡ唱):虎皮弓囊。镂膺:在弓囊前刻花纹。 24.交韔二弓:两张弓,一弓向左,一弓向右,交错放在袋中。交:互相交错;韔:用作动词,作"藏"讲。 25.闭:弓檠。竹制,弓卸弦后缚在弓里防损伤的用具。 绲(ɡǔn滚):绳。縢(滕):缠束。 26.载寝载兴:又寝又兴,起卧不宁。27.厌厌:安静柔和貌。 良人:指女子的丈夫。28.秩秩:有礼节,一说聪明多智貌。 德音:好声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