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白居易一生的诗句

1.白居易一生中共写了多篇诗

白居易(772-846)唐诗人、文学家。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晚年官太子少傅,后人称白傅(今陕西渭南人)。长庆年间编有诗集《长庆集》,所写大量讽喻诗,如《新乐府》五十首及《秦中吟》组诗。

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这种积极干预生活的文学见解,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在白氏的影响下,形成中唐文学通俗化的新乐运动。一生勤于写作,今存诗3000余首,为唐代诗人第一。

白自分其诗为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四大类。讽喻诗170余首是白诗的精华,如《卖炭翁》、《新丰折臂翁》、《重赋》、《杜陵叟》、《观刈麦》等,是以诗补史的代表作。

写妇女题材的《琵琶行》、《长恨歌》、《上阳白发人》等,已成妇孺皆诵的名篇,后世戏曲常用为素材。 词作《忆江南》、《长相思》,促进了词体的兴起。

散文代表作有《策林》75篇,词意畅达喻理明切直可追步贾谊《治安策》。 白氏于元和中授翰林学士,拜左拾遗,为官直言敢谏,以致屡遭贬谪。

然而并不气馁,常在贬所为民兴利,至今苏杭、江州(今江九江)、忠县(今四川忠县)等地仍流传着白居易仁政惠民的故事。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白诗在唐时已流传到日本暹罗诸国,如今已为更多国家所知重。

2.白居易一生写了多少首诗

白居易(七七二-八四六),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省渭南县境)人.贞元十五年(七九八)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因直言极谏,贬江州司马,移忠州刺史.后被召为主客郎中,知制诰.太和年间,任太子宾客及太子少傅.会昌二年(八四二),以刑部尚书致仕,死时年七十五岁. 杜甫而后,白居易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正是安史之乱后各种矛盾冲突急剧发展的时期,也正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在白居易诗中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今存白居易诗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他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治讽喻诗;一是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前者把当时社会病态的症结所在,几乎全部呈露在他的笔底.后者则有着曲折离奇、自具首尾的细致的情节描写,和完整而鲜明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在语言和音调上又显得特别得流畅匀称,优美和谐.这是一种新型的诗,当时号称「千字律诗」,流传极广,正如宣宗李忱所说:「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3.白居易的所有诗词及他的生平我喜欢白居易的诗词

以我记忆中的理解如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古代文人大多都有号和字的,私下都称呼字,表示熟稔和亲切.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诗魔”.另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为我们所熟知的诗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忆江南》《观刈麦》《赋得古元草送别》《暮江吟》《花非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生平啊,中唐诗人,可谓有悲有喜,可联系当时唐代的历史背景来分析.所有诗词不便在此输入,可上网查阅或是书店图书馆浏览《白居易诗词》《白氏长庆集》就记住这么多了,希望能帮到你.。

4.白居易的人生态度诗句

白老爷子从刑部侍郎的位置上离休后,自号醉吟先生,离开京城在洛阳盖了一别墅。

据他的《池上篇》说:“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

有叟在中,白须飘然。”在别墅里自然少不了美眉,其中有二个,一个善歌,名樊素;另一个善舞,名小蛮。

唐人孟《本事诗》记载:“白居易有姬人樊素和小蛮,樊素善歌,小嘴长得艳若樱桃;小蛮善舞,细腰则纤纤似柳。乐天公至爱此二美眉,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不过,白居易此时年事已高,而樊素,小蛮却正值青春年少,丰腴艳丽。不仅力不从心,而且心亦不甘。

白居易妾樊素歌,小蛮善舞。尝有诗: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既年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枝词》以托意。 遍了白居易全集,未见此诗收录。

估计是没有留存 五万多首全唐诗中白居易留存下来的诗作近三千首,数量之多在唐朝诗人中当是首屈一指的,白居易生前也自编七十五卷《白氏长庆集》,是唐诗中一枝光耀千秋的奇芭。有很多心忧天下,反对暴政,同情弱小,为民请命而震今铄古的诗篇;也有兴咏山川,笔绘江河,描摹爱情,颂扬友谊的歌吟,其情宛转哀怨,真挚感人而传之今世。

那一阙《长恨歌》唱彻云天,那一曲《琵琶行》情动天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数不尽的美篇佳句写就了中国文化的灿烂和辉煌。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红线毯】 可是,谁能相信,这样为民请命,这样仗义执言,这样疾恶如仇,这样肝胆照人的白居易竟公然自炫:"我养的家妓,可是新鲜的货色。三年一到,她们老了丑了,就换一批年轻貌美的,这十年间已经换了三次了。

" 追欢逐乐少闲时,补贴平生得事迟。何处花开曾后看,谁家酒熟不先知。

石楼月下吹芦管,金谷风前舞柳枝。十听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

乐天一过难知分,犹自咨嗟两鬓丝。 【追欢偶作】 这天差地别,黑白炯异的言行是出之一人之口之手。

伪善还是无行?虽不能妄下判断,但无可讳言,这是白居易人格上的致命弱点,已经限制了他的天才发展,降低了他的人格魅力。 他一边锦衣玉食: 兜率寺高宜望月,嘉陵江近好游春。

蛮旗似火行随马,蜀妓如花坐绕身。 【寒食日寄杨东川】 一边却悲天悯人: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卖炭翁】 他一边为道德教化作怅, 作《井底引银瓶》,并自注说:"止淫奔也。

" 一边又纵情声色: 花枝缺处青楼开,艳歌一曲酒一杯。 美人劝我急行乐,自古朱颜不再来。

【长安道】 他把政治目的、社会功利放在第一位,鼓吹"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首先是"为君"而作;又一方面似乎深切地关心现实,同情贫弱。作秀作真,孰是孰非,很难说得清。

白居易做过大官,又处在唐朝极为开放的时期,享尽荣华富贵。集禅、道、酒、色、乐为一身,不是游山玩水赋诗,便是饮酒蓄姬狎妓,虽为时尚,不好苛求,但过于沉湎酒色似乎确实令人大跌眼镜。

白居易自称为快活人,有"谁知将相王侯外,别有优游快活人"诗句为证。他是怎样快活的呢?他在《三月三日祓禊洛滨并序》中说:"。

令公明日召太子少傅白居易,。

等一十五人,合宴于舟中。

由斗亭,历魏堤,抵津桥,登临溯沿,自晨及暮,簪组交映,歌笑间发,前水嬉而后妓乐,左笔砚而右壶觞,望之若仙,观者如堵。尽风光之赏,极游泛之娱。

美景良辰,赏心乐事,尽得于今日矣。若不记录,谓洛无人,晋公首赋一章,铿然玉振,顾谓四座继而和之,居易举酒抽毫,奉十二韵以献。

"其诗云: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

舞急红腰软,歌迟翠黛低。 夜归何用烛,新月凤楼西。

竟然当众饮酒狎妓,引来"观者如堵",万民"望之若仙"。于是我明白了,原来在忧国忧民得同时,也可以如此放荡的。

白居易这位诗贤一生贪恋美色,享尽温柔,他一辈子生平有过许多歌姬舞女,谁都数不清,仅有案可查和有记载的大约有二、三十人之多。他有一首诗《小庭亦有月》云: 小庭亦有月,小院亦有花。

菱角报笙簧,谷儿抹琵琶。

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

左顾短红袖,右命小青娥。

长跪谢贵客,蓬门劳见过。

客散有余兴,醉卧独吟哦。 幕天而席地,谁奈刘伶何。

白居易自己做注说:"菱、谷、红、紫,皆小臧获名。"臧获,即奴婢。

诗中的菱角、谷儿、紫绡、红绡等女子均是有案可查的侍婢或家伎。这四个美眉陪他宴饮作乐,美人在抱,美酒在手,白居易安之若素,潇洒自如,艳福真的不浅。

再看白居易诗中比比皆是的"雪胸"、"皓腕"等艳词香句,和"小奴捶我足,小婢捶我背";"锁开宾阁晓,梯上妓楼春。";"妓房匣镜满红埃,酒库封瓶生绿苔。

";"公门衙退掩,妓席客来铺。";"宾阶纷组佩,妓席俨花钿。

";"何处春深好,春深妓女家。"俯拾皆是,太多的色情风流名篇频繁出现即是明证。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可以想象这位风流才子的江南生活那种风光旖旎的情景了。

白居易也不愧为。

5.关于白居易的诗词

经典之作 《放言五首》(其三)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白居易拱谒画像[7]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背景】 唐元和五年(810),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

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陕西渭南县附近),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卒于武宗会昌六年。

贞元进士,官至校书郎、赞善大夫,后因宰相武元衡事贬江州。长庆年间(821年-824年)任杭州刺史,宝历二年(825年),调任苏州刺史,后任太子少傅,因不缘附党人,乃移病分司东都。

会昌二年,以刑部尚书致仕,最后卒于洛阳的香山。 《池上竹下作》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

食饱窗间新睡后,脚轻林下独行时。 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简析] 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

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诗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琵琶行图》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长相思》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须知诸相皆非相,若住无余却又余, 言下忘言一时了,梦中说梦两重虚, 空花哪得兼求果,阳焰如何更觅鱼, 摄动是禅禅是动,不禅不动即如如。

《长恨歌》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诗词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怀禅微刻《长恨歌》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

6.白居易一生写过多少首诗

长恨歌 大林寺桃花 琵琶行 忆江南 暮江吟 钱塘湖春行 和杨同州寒食干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与 赋得古原草送别 观刈麦 长相思 题岳阳楼 忆江南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 早春闲行 采莲曲 花非花 春 岁暮道情二首 同十一醉忆元九 听琵琶劝殷协律酒 宿西林寺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同崔十八宿龙门兼寄令狐尚书冯常侍 十二时行孝文 早春即事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代春赠 答春 卖炭翁 直中书省 夏日 牡丹芳 句 赠牛思黯 七夕 句 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 登西山望硖石湖 木芙蓉 懒出 云门寺 江郎山 赞碎金 三月三日 隔浦莲 浪淘沙 采石墓 十二时行孝文 题新涧亭 辱牛仆射相公一札兼寄三篇寄怀雅意多兴味亦 别后寄美人 闺情 西岩山 醉后题李马二妓 江楼宴别 池上竹下作 赠隐士 任氏行 任氏行 杭州景致 春兴 同梦得醉后戏赠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十二时行孝文 行香子 新艳 赞崔氏夫人 题天柱峰 十二时行孝文 南岳横龙寺 杨柳枝 游紫霄宫七言八句 会二同年 题法华山天衣寺 戏酬皇甫十再劝酒 重阳日 赞崔氏夫人 任氏行 任氏行 辱牛仆射一札寄诗篇遇物寄怀情 对酒当歌 句 句 句 惜落花赠崔二十四 松树 南浦别 新妇石 闻裴李二舍人拜纶阁 早夏闲兴 寄卢协律 宫词 登观音台望城 离别难 母别子 早冬 移山樱桃 放言五首 并序 初到江州 听崔七妓人筝 中秋月 履道新居二十韵 喜与杨六侍御同宿 咏怀 南湖春早 问刘十九 杨柳枝 竹枝 井底引银瓶 初入峡有感 花下对酒二首 自咏 池上二绝 池上 谪居 官舍闲题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早春闻提壶鸟因题邻家 庾楼晓望 雨中听琴者弹别鹤操 叹春风兼赠李二十侍郎二绝 赠鸟窠和尚诗 杂曲歌辞·忆江南 庭松 读史五首 早春 杨柳枝 浪淘沙 浪淘沙 浪淘沙 急乐世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隋堤柳 夜雪 鸟窠和尚赞 寻春题诸家园林 湖亭望水 家园三绝 续古诗十首 寓意诗五首 杨柳枝 竹枝 东坡种花二首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 自题小草亭 新亭病后独坐招李侍郎公垂 见紫薇花忆微之 同微之赠别郭虚舟炼师五十韵 予以长庆二年冬十月到杭州明年秋九月始与范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长相思 首夏 我身 白牡丹 和钱学士作 垂钓 蔷薇花一丛独死不知其故因有是篇 北亭招客 初到江州寄翰林张李杜三学士 二月二日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奉和裴令公新成午桥庄绿野堂即事 游宝称寺 闲游 和钱员外早冬玩禁中新菊 江楼月 东林寺白莲 秋月 寄唐生 八骏图 江州雪 竹枝 浪淘沙 杨柳枝 久不见韩侍郎,戏题四韵寄之 宴桃源 宴桃源 访陶公旧宅 阴山道 和《大嘴乌》 秋思 村夜 木莲树生巴峡山谷间巴民亦呼为黄心树 杭州春望 咏老赠梦得 从同州刺史改授太子少傅分司 裴令公席上赠别梦得 老来生计 白羽扇 木芙蓉花下招客饮 重题 萧员外寄新蜀茶 望驿台 三月三十日 和春深二十首 青毡帐二十韵 答《桐花》 李夫人 涧底松 骊宫高 青石 天可度 春雪 贺雨 宴桃源 竹枝 一七令 秋霁 念金銮子二首 寄胡饼与杨万州 西掖早秋直夜书意 自此后中书舍人时作. 伤唐衢二首 村居苦寒 夏旱 杜陵叟 陵园妾 和《古社》 酬吴七见寄 赠能七伦 东园玩菊 马上作 山石榴,寄元九 咏所乐 寄卢少卿 饱食闲坐 晚春登大云寺南楼赠常禅师 秋晚 石榴树 孤山寺遇雨 花楼望雪命宴赋诗 自咏五首 题西亭 早春忆苏州寄梦得 早春题少室东岩 春来频与李二宾客郭外同游因赠长句 狂吟七言十四韵 看嵩洛有叹 吴中好风景二首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一百韵 感白莲花 吟四虽 杂言. 裴常侍以题蔷薇架十八韵见示因广为三十韵以 何处难忘酒七首 池鹤二首 江南遇天宝乐叟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即事咏怀,题于石上 答谢家最小偏怜女 冬夜 和《分水岭》 和《思归乐》 盐商妇 谕友 寄王质夫 自觉二首 村居卧病三首 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 新制布裘 悲哉行 杂兴三首 买花 杂感 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兼寄刘十五公舆、王十 西凉伎 寄李十一建 归田三首 酬张十八访宿见赠 自此后诗为赞善大夫时所 泛湓水 秋雨中赠元九 草堂前新开一池,养鱼种荷,日有幽趣 截树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 登商山最高顶 自咏 放旅雁 元和十年冬作. 生离别 浩歌行 王夫子 思归 时初为校书郎. 客 七年元日对酒五首 暮立 江岸梨花 新秋病起 岁假内命酒赠周判官萧协律 白发 宿竹阁 和薛秀才寻梅花同饮见赠 春日闲居三首 闲卧寄刘同州 将归渭村先寄舍弟 池上闲吟二首 送毛仙翁 江州司马时作. 偶作寄朗之 岁暮枉衢州张使君书并诗因以长句报之 晚岁 湖亭晚归 东楼南望八韵 见李苏州示男阿武诗自感成咏 题州北路傍老柳树 悲歌 重酬周判官 和新楼北园偶集 和自劝二首 偶作二首 答刘禹锡白太守行 小童薛阳陶吹觱篥歌 和浙西李大 山泉煎茶有怀 山枇杷花二首 赠内 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 山枇杷 寄皇甫七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 宿蓝桥对月 县西郊秋寄赠马造 秋虫 赠别宣上人 禁中夜作书与元九 村雪夜坐 春眠 赠王山人 秋山 采诗官 夏日独直,寄萧侍御 紫毫笔 反鲍明远《白头吟》 答《四皓庙》 和《雉媒》 缭绫 红线毯 凶宅 梦仙 丘中有一士 命首句为题二首 议婚 伤宅 秋槿 夜雨有念 城上对月期友人不至 南宾郡斋即事,寄杨万州 西楼夜 过昭君村 村在归。

7.白居易一生有多少首诗

白居易一生不仅留下近3000篇诗作,还提出了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他分析了诗歌创作中的感情活动,说:“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策林》六十九).又说:“乐者本于声,声者发于情,情者系于政”(《策林》六十四).认为情感活动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缘起于社会生活中的“事”,密切联系于当时代的“政”.因而,诗歌创作不能脱离现实,必须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着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