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崇圣寺三塔的名句关于崇圣寺三塔的名句有: 1、题崇圣寺 唐代:许浑 西林本行殿,池榭日坡阤。 雨过水初涨,云开山渐多。 晓街垂御柳,秋院闭宫莎。 借问龙归处,鼎湖空碧波。 2、寓崇圣寺怀李校书 唐代:许浑 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 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 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 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 3、崇圣寺斌公房 唐代:贾岛 近来惟一食,树下掩禅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 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4、寄崇圣寺僧(一作关山寄诗赠清越) 唐代:曹松 不醉长安酒,冥心只似师。 望山吟过日,伴鹤立多时。 沟远流声细,林寒绿色迟。 庵西萝月夕,重约语空期。 5、崇圣寺斌公房 宋代:高翥 近来唯一食,树下掩禅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 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2.美丽的大理三塔作文寒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带着我去云南大理玩。 大理位于我国的云南省中西部,是白族自治州。那里一年四季如春,鲜花盛开。 我们的车刚到大理,那里的风景就把我吸引住了:大理的松树长得非常茂盛,像一片片绿色的海洋。最吸引人的就是大理三塔了。 大理三塔矗立在美丽的苍山下,洱海之滨。我们一到那儿,我就吵着让爸爸给我照相。 因为这里的三座塔特别壮观:中间的主塔又高又大,据说建于1000多年前的唐代贞观年间,左右两边的塔较矮,建于五代十国时期。三塔下的湖水清澈见底,湖水和三塔被茂密的树木包围着,远看像一道美味佳肴:有乳白色的像竹笋一样的三塔,有嫩绿色像青菜一样的松树,还有豆绿色像苹果汁一样的湖水……三塔映在水里就变成了六塔,这就是大理三塔最著名的景观。 云南的大理三塔是我旅游过的最美丽的地方。 3.关于崇圣寺三塔的名句关于崇圣寺三塔的名句有:1、题崇圣寺唐代:许浑西林本行殿,池榭日坡阤。 雨过水初涨,云开山渐多。 晓街垂御柳,秋院闭宫莎。 借问龙归处,鼎湖空碧波。2、寓崇圣寺怀李校书唐代:许浑几日卧南亭,卷帘秋月清。 河关初罢梦,池阁更含情。 寒露润金井,高风飘玉筝。 前年共游客,刀笔事戎旌。3、崇圣寺斌公房唐代:贾岛近来惟一食,树下掩禅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 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 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4、寄崇圣寺僧(一作关山寄诗赠清越)唐代:曹松不醉长安酒,冥心只似师。 望山吟过日,伴鹤立多时。 沟远流声细,林寒绿色迟。 庵西萝月夕,重约语空期。5、崇圣寺斌公房宋代:高翥近来唯一食,树下掩禅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坏衲衣。白须长更剃,青霭远还归。 仍说游南岳,经行是息机。 4.形容一下崇圣寺三塔崇圣寺概况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 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 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 《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1961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市内交通:大理(即大理古城)距三塔1公里,从大理古城可以步行前往,只需半个小时;在下关则需要乘坐旅游班车。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点门票: 121元/人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公交车,从下关火车站可以坐崇圣寺三塔专线抵达三塔!票价1.5元!祝你旅途愉快!。 5.形容一下崇圣寺三塔崇圣寺概况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市内交通:大理(即大理古城)距三塔1公里,从大理古城可以步行前往,只需半个小时;在下关则需要乘坐旅游班车。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点门票: 121元/人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公交车,从下关火车站可以坐崇圣寺三塔专线抵达三塔!票价1.5元! 祝你旅途愉快!! 6.大理崇圣寺三塔美景的作文朋友们,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大理三塔,这就是举世无双的崇对寺三塔,他们是大理的名片和象征,大理人民的图腾崇拜。 我们大理人把塔称作文笔,你们看这三支巨笔,是不是在蓝天白云间挥毫泼墨、大书特写呢!有人用“倒写青天纸一张”的诗句来形容还是挺亲贴切的。他们西傍巍峨苍山,东临秀丽洱海傲立千年大理坝子中部。 因寺立塔,故塔以寺得名。崇圣寺,也就是我国明代在旅行家徐霞客老先生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写的的天龙寺,。 崇圣寺的壮观庙宇在咸同年间烧毁,只有在这三座塔完好地保留,至今巍然屹立。请大家往西看,不远处山脚目前在修建之中的崇圣寺,想必能恢复当年鼎盛时期的规模和壮观。 欢迎大家在它建成后再来故在重游。崇圣寺三塔,由这一大二小组成。 大塔叫千寻塔。千寻塔与南北两个小塔的距离都是70米,呈三足鼎立。 千寻塔高度是69.13米,为方形密檐式空心砖塔,一共有16级,属于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塔身内壁垂直贯通上下,没有木质楼梯,可以登上塔顶从了望小孔中欣赏大理古城的全貌。 据说塔顶可容纳四个人,从接近塔顶的塔沿可搭梯子爬上顶端,但那要有很高的技艺和超凡的胆量。过去附近的年青人还常常爬上塔顶去吹箫唱调子,真够潇洒的。 不瞒各位,我曾有幸登上过寻千塔,当然没有上到塔顶。在塔中西望苍山瑞雪,东瞰玉洱碧波,近观苍洱沃野千畴田园风光,远眺鸡足雄姿玉龙倩影……那种登高望远瞻高远瞩的感觉确实是不一般就是不一般。 而今由于保护文物古迹等原因,各位来宾是不可能有这种机缘了,不过正在建设中的崇圣寺的古建群中,想必会有类似的的制高点能补偿这样的遗憾。千寻塔矗立在这两层高大的台基上,塔前朝东的照壁上大家所见的“永镇山川”这四个苍劲有力的石刻汉字,每字高1.7米,为明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所写。 之所以写这四个字,原因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大理地区历史上因恶龙作怪,水患较多,因此只要治水就要先治龙,可龙唯独只尊敬塔和畏惧大鹏。因此只塔和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存在龙不就敢作恶,水患自然也就减少了,据说这三座塔下压着九条龙,大塔上的大鹏金翅鸟在1925年的大地震中震落后就不知去向,1978年至1981年对三塔进行维修与加固时发现的珍贵的文物中有其模型,如今下关西洱河畔州博物馆门口的塑造的大鹏金翅鸟便是其复制品。 另一种说法是明朝时,地处边疆的大理地区已成为其版图,为了充分表达对这块版图的的坚守之意,在屹立不倒的塔基上“题字刻碑”可以说是寓意深远、再恰当不过。千寻塔开始修建于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南诏劝丰佑时期(公元823年~859年)。 修建千寻塔的方法传说有多种,其中一种叫“土层掩埋法”,也就是塔基开始,每修好一级塔,就用土层掩埋一级,并把土堆压成一个斜坡形的土台子,这样就大方便了运送建筑材料和修建上一级塔,等到大塔封顶时,土台的斜坡已延伸数里远,据说延伸到银桥一带,接下来又一层一层地挖去埋塔的土层,直到完全显露出整座塔。我小时候听说当年造塔的时候是用山羊来驮砖头、因为山羊体轻灵巧、能爬高,一只羊一次驮两块,想来一定有道理。 三塔中,南北两座小塔高度相同,都是 42.19米,各有10级,是一对八角形密檐式砖塔,八层以上为实心,八层以下为空心。外观轮廓线象锥形,属典型的宋代建筑风格。 根据相关资料推断,南北小塔造于大理国段正严、段正兴时期(公元1108年~1172年)。现在我们看到的两座小塔已偏离了垂直线,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状态,不过大家不用担心,因为它们就这样已经倾斜了四百多年。 这可以说是我们大理的“斜塔” 奇观。如果仔细仰望三塔,我们不难发现,千寻塔篆级四面都有拱形龛;也就是常说的供俸神佛的小阁子。 相对的两龛内都有佛像,另外两龛则作为窗洞直通塔心。而南北小塔,每级的八方都有形形状各异的的塔形龛,各层塔身都有浮雕作为装饰。 崇圣寺三塔的级数都为偶数,而其[经地方佛塔的级数一般都是倚数。这三座大塔,从修建至今,除历经上千年日晒风吹雨淋外,还经历过30多次强烈地震的严峻考验。 其中,明朝正德年间的大地震,大理古城房屋绝大部分倒塌,千寻塔也折裂似破竹,可十天后竟奇迹般自行复合如初。1925年的大理大地震,城乡民房倒塌达99%,可千寻塔,只震落了顶上的定宝刹。 这对于没有石基础而直接修建的三塔来说的确是一个奇迹。崇圣寺以及三塔建成后直至明代,寺院一直保存完好。 史料记载其规模达方圆七里,有三阁七楼九殿,房屋八百九十多间,有佛一万一千四百蹲。大理国时曾有九个国王禅位为僧,任崇圣寺住持。 在佛教盛行的大理国时期,百姓不论贫富,家家户户都有佛堂;不论男女老少,都手不释数珠,因此大理国有“佛国”之称。而崇圣寺又有“佛都”之誉,古人有道是“南中梵刹之胜在苍山洱水、苍山洱水之胜在崇一寺”,而寺中的三塔,鸿钟、雨铜观音、证道歌碑和佛都匾、三圣金像,被视为五大重器亦即五大宝物。 当年元代名僧念庵就题写出于崇圣寺这样一幅名联:“伟哉!具苍洱大观,到此邦才知此地。 7.谁有关于大理三塔的作文倘若说大理城古意凝重多几分历史的厚重。那么走近大理三塔便恍若进入般若之境,而蝴蝶泉给人的感受则是浪漫,让人婉如欣赏一曲爱情的咏叹调。 点苍山连绵起伏巍峨耸峙,点苍山脚下的三塔鼎峙,撑天拄地,玉柱标空,雄浑壮丽。“胜地标三塔,浮图秘鬼工”。大理三塔经常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或跃然于纸质媒体上,三塔是大理的标志。而蝴蝶泉给人的则是另一种境界。这是象征爱情的一泓泉水。每年四月十五的蝴蝶会,白族男女青年都来到这里丢个石头试水深,用歌声来找意中人,如此牵动情思的好去处自然会招睐四面八方的远近游人前去观赏吟哦。 大理三塔的后面有崇圣寺。但我参团的旅行社设定的景点并没有这座寺院。我虽非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仍有红尘欲望的旅行者,参谒寺庙不下百余座。寺庙的型制大同小异,所谓的差别只是规模的大小而已,凡夫俗子的我,不入禅境倒也坦然,能见三塔了此心愿足矣。 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北郊一公里处,三塔一前两后呈品字型排列。主塔名曰千寻塔、位于前,高近70米,四面、方形、16层密檐式,与西安大雁塔形制相近,也是唐代所建。我站在塔下向上仰望,只感到塔矗云端,云移塔驻,似有倾倒之势。塔的四周有石栏,栏的四角柱头雕有石狮,其东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永镇山川”四个大字,庄重雄奇,颇有气魄。 塔与泉,本是风马牛不相及,将大理三塔和蝴蝶泉穿凿附会揉合一起拉杂成篇、缘于我文笔拙劣文思枯渴、草此拙文不过是孤芳自赏罢了。这蝴蝶泉地处滇藏公路西侧的苍山脚下,距大理仅里许之遥。是我们来大理的重点浏览景区。这儿就是电影《五朵金花》主人公阿鹏和金花对歌谈情的地方。 好山好水要有诗词点缀,大凡名胜之地都有美丽的传说,蝴蝶泉概莫能外,蝴蝶泉有着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传说,这段爱情故事牵动人的心魄,同时也让人悲怆。 传说老老年以前,苍山云弄峰下有一对男女青年,男的名叫霞郎,女的名叫霁姑,霞郎和霁姑情笃意深、爱意弥坚,他们二人常在蝴蝶泉边约会对歌。然而,霁姑的美貌却让獐头鼠目狠毒乖戾的霸主虞王垂涎三尺,总想占有为快,一日便胁肩讪笑决计抢亲。霞郎乃一铮铮铁汉,岂容虞王的恶行得呈,霞郎设计救出霁姑。虞王见到嘴的肥肉跑了,便同一伙帮凶在后紧追,霞郎霁姑走投无路,双双跳人泉中,殉情而死,最后化为一双蝴蝶,在泉上翩翩起舞,此后人们就把这泓泉水叫作蝴蝶泉。 霞郎霁姑坚贞不渝的爱情故事与《梁山伯与祝英台》化蝶故事如出一辙。都是歌颂忠贞爱情,鞭笞封健礼教和扬善抑恶的黄钟大吕,蝴蝶泉因霞郎霁姑忠贞的爱情故事而更加美丽,于是乎便成为无近闻名的旅游胜地,一些骚人硕客前来吟诗作赋,使得蝴蝶泉更增华彩。远的且不说,大文豪郭沫若1 962年游蝴蝶泉时,听到当地同志介绍阿霁阿霞的爱情传说,即兴写下了一首长诗,现摘几句以飨读者,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 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 五彩缤纷胜似花,随风飘摇朝复暮。 蝶会游人多好奇,以物击之散还聚。 原来这儿有“蝴蝶树”奇景。在蝴蝶泉西北角的池边有一棵苍劲的合欢古树横跨泉上,合欢古树枝叶婆娑,树荫遮天蔽日,每当春末夏初,古树开花,状如彩蝶,且散发出诱蝶的清香味,其时蝴蝶群集飞舞,一只只“连须钩足”,从枝头悬至泉面,形成千百个蝶串,象一条条五彩缤纷的彩带。这些蝴蝶,人来不惊,投石不散,形成令人惊叹的奇观。每年农历四月中旬最为壮观。 相传农历四月十五日是霞郎和霁姑跳泉化蝶之日。因此,人们就把这天作为“蝴蝶会”期,届时,白族男女青年身着盛装,集于蝴蝶泉边,唱歌跳舞,仿佛与蝴蝶比美,花丛中,树荫下,优美的歌声此起彼落,一对对男女青年在倾诉衷肠,相互表达爱慕之情。这天不仅白族青年游泉串会者人头攒动,许多中外游客,都慕名前来观赏。 现在,蝴蝶泉公园,修有蝴蝶楼、八角亭、六角亭、望海亭、月牙池。咏蝶碑等,还栽培了大量的花木。可是,因大量使用农药杀虫,使得花木减少,气候变异等,导致蝴蝶减少,为弥补这一不足,在这里建了一座蝴蝶馆,进行人工培殖,这座蝴蝶馆,真实地再现了蝴蝶泉边蝴蝶的生态、以及与蝴蝶有关的蝴蝶文化,为不能亲临蝴蝶会的游客提供了了解蝴蝶泉奇观的珍贵资料。 8.大理三塔用什么成语形容冰天雪地 bīng tiān xuě dì [释义]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语出] 清·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正音] 地;不能读作“de”。 [辨形] 地;不能写作“的”。 [近义] 天寒地冻 千里冰封 [反义] 冰雪消融 大地回春 [用法] 形容寒冷地带或严冬季节到处都是冰雪的景象。一般作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天寒地冻”;都有“寒冷、结冰”的意思。但~偏重在“冰雪”;用来形容严冬或寒冷地带冰雪铺天盖地的景象;“天寒地冻”偏重在“天气”;形容天气极为寒冷。 [例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