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李鸿章的诗句有哪些1、“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梁启超 2、“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3、“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 4、“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5、“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 2.形容李鸿章的诗句有哪些1、“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梁启超 2、“知西来大势,识外国文明,想效法自强,有卓越的眼光和敏捷的手腕。”—— 日本人对李鸿章的评价 3、“中兴名臣,与兵事相终始,其勋业往往为武功所掩。 鸿章既平大难,独主国事数十年,内政外交,常以一身当其冲,国家倚为重轻,名满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气自喜,好以利禄驱众,志节之士多不乐为用,缓急莫恃,卒致败误。 疑谤之起,抑岂无因哉?”——《清史稿·李鸿章传》评价 4、“我中堂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难险阻,尤所不辞。如筹海军、铁路之难,尚毅然而成立,况于农桑之大政,为民生命脉之所关,且无行之难,又有行之人,岂尚有不为者乎?”——孙中山上书李鸿章 5、“内悦昏君,外御列强”,是自有近代外交以来,中国出了“两个半”外交家的其中一个,(另外**是一个,顾维钧是半个。) ——近代史学家唐德刚(安徽合肥人,李鸿章同乡)。 3.李鸿章早年的一句诗词节目咱们是没看。 早年的诗倒是能给几首:19岁那年,李鸿章写《二十自述》 蹉跎往事付东流,弹指光阴二十秋。 青眼时邀名士赏,赤心聊为故人酬。 胸中自命真千古,世外浮沉只一沤。 久愧蓬莱仙导客,簪花多在少年头。第二首: 丈夫事业最当时,一误流光悔后迟。 壮志不消三尺剑,奇才欲试万言诗。 闻鸡不觉身先舞,对镜方知颊有髭。 昔日儿童今弱冠,浮生碌碌竟何为?鸿章20岁进京时,曾作七律《入都》10首。你要的诗句也许在这里: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风高白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野鸥? 笑指卢沟桥畔月,有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频年伏枥向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藉此可求文益友,胡为悒郁老吾身。 4.李鸿章有没有写过忧国忧民的诗句有的。 诗篇: 劳劳车马未离鞍, 临事方知一死难。 三百年来伤国步, 八千里外吊民残。 秋风宝剑孤臣泪, 落日旌旗大将坛; 海外尘氛犹未息, 诸君莫作等闲看。 先来看一看这首诗的历史背景,事情发生在1901年,当时已经78岁高龄的李鸿章被召唤回京城,作为清朝全权外交大臣,与八国的帝国主义列强谈判。9月19日,李鸿章在俄国军队的护送下抵达天津,这位年垂八旬,饱经沧桑的大吏,在曾经坐镇25年而后又调离数载的直隶总督署重新接过了 那枚久违的大印,他自然感慨万千,联想到国破家亡,身边又无淮军一兵一卒的时候,他又痛苦了一场,10月11日,李鸿章到达京城,印入眼帘的是八国联军蹂躏后的惨景,都城残破不堪,除宫殿外,无一幸免,列强只承认亲庆王奕劻和他这两位全权大臣的住处为中国所有。其实,就算是这两个地方也分别由日本和俄国军队把守,他们不过是受到礼遇的俘虏而已。在这种景象下,议和结果可想而知。在议和台上,李鸿章竭尽最后的力气,与列强在保留慈禧的问题上抗辩,最终李鸿章保住了慈禧的命,但是面对巨额的赔款,他已经没有办法。1901年9月7日,积劳成疾的李鸿章代表清王朝签订了又一个空前屈辱的条约《辛丑各国合约》,中国赔款总额为4.5亿两白银,列强们说中国四亿五千人,人均一两,以示侮辱,朝廷回电应准照办。在签字回来之后,李鸿章给朝廷上的奏折中写道: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今议和已成,大局少定,仍望朝廷,坚持定见,外修和好,内图富强,或可渐有转机。这时他又大口吐血,紫黑色,有大块,痰咳不支,饮食不进。西医诊断为微血管破裂。(见梁启超《李鸿章传》),李鸿章咽气之前的一个小时,假托友好,一直把他护送进京的俄国人还站在床头逼迫他在沙俄强占中国东北的条约上签字!与洋人抗辩妥协了一生的李鸿章,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眼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78岁卒于北京贤良寺,这是当时全北京城唯一不属于八国联军占领区,仍属于清朝政府管辖的两个小院落之一。李鸿章临终前就吟下了这首绝命诗。 5.李鸿章的所有诗词李鸿章十律李文忠公鸿章,初以明经入都就试,途中有感,乃成十律。 一生事业,已于诗中兆之矣。句云: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 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局促真如虱处裈,思乘春浪到龙门;许多同辈矜科第,已过年华付水源。 两字功名添热血,半生知已有殊恩;壮怀枨触闻鸡夜,记取秋风拭泪痕。桑于河上白云横,惟冀双亲旅舍平;回首昔曾勤课读,负心今尚未成名。 六年宦海持清节,千里家书促远行;直到明春花放日,人间乌鸟慰私情。一枕邯郸梦醒迟,蓬瀛虽远系人思;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诗酒未除名士习,公卿须称少年时;碧鸡金马寻常事,总要生来福命宜。 一肩行李又吟囊,检点诗书喜欲狂;帆影波痕淮浦月,马蹄草色蓟门霜。故人共赠王祥剑,荆女同持陆贾装;自愧长安居不易,翻教食指累高堂。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一入都门便到家,征人北上日西斜;槐厅谬赴明经选,桂苑犹虚及第花。世路恩仇收短剑,人情冷暖验笼纱;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6.关于李鸿章的诗李鸿章的七律诗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 八千里外觅封侯。 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 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 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赴试途中有感 骊歌缓缓度离筵,正与亲朋话别天。 此去但教磨铁砚,再来唯望插金莲。 即今馆阁需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 览镜苍苍犹未改,不应身世久迍邅。 赴试途中有感 回头往事竟成尘,我是东西南北身。 白下沉酣三度梦,青山沦落十年人。 穷通有命无须卜,富贵何时乃济贫。 角逐名场今已久,依然一幅旧儒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