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杏子”的句子描写“杏子”的句子如下: 1.杏子慢慢地成熟,有的绿里发青,有的青里带白,有的白里泛黄,有的黄里渗红,也有的一半黄一半红,真是颜色奇异。 它们像挤在一起的胖娃娃,扒着绿叶在笑咪咪地往外瞧。 2.银杏的果实一串串,黄澄澄的。 它们隐藏在又黄又稠密的叶子里,不易被人发现。 而不像苹果、桃子那样高高地悬挂在枝头,炫耀自己。 据说银杏是古老的活化石,还可以入药,为他人解除痛苦。 3.杏树熟透了。 那些挂在树上的单个杏像小灯笼,那些一簇簇一串串的像只火把。 金黄的杏子、深绿的杏子、橙红的杏子,交相辉映。 关于杏子的诗句: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杏子雨晴天气寒,追寻桃李畏花残。 3.征途一任如天远,不过归时杏子黄。 4.压架藤花重,团枝杏子稠。 5.汉流尚带桃花水,云气初披杏子山。 6.漫言白社凋残甚,掩掩榴花杏子肥。 2.描写杏子成熟的诗句描写杏子成熟的诗句如下: 1.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宋] 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2.浣溪沙 [宋] 欧阳修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日高深院晚莺啼。堪恨风流成薄幸,断无消息道归期。托腮无语翠眉低。 3.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南乡子·绿水满池塘 [宋] 李之仪 绿水满池塘。点水蜻蜓避燕忙。杏子压枝黄半熟,邻墙。风送花花几阵香。 角簟衬牙床。汗透鲛绡昼影长。点滴芭蕉疏雨过,微凉。画角悠悠送夕阳。 5.石柜阁和少陵韵 [宋] 孙应时 榴花开正红,杏子熟已赤。谽谺倚天嶂,戌削出水石。 小驿有幽意,江风满青壁。悠然一杯酒,劳汝万里客。 长安此北去,古人多遗迹。萧条干戈后,俛仰关塞迫。 宿师苦馈饱,诸将饱恩泽。三叹复出门,危梯欲何适。 3.描写“杏子”的诗句有哪些1.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宋代: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宋代: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3.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宋代: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4.春居杂兴·两株桃杏映篱斜 宋代: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 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5.点绛唇·红杏飘香 宋代:苏轼 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拖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 烛影摇风,一枕伤春绪。归不去。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 4.描写杏的诗句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憔悴去。零落不堪。两句写杏园零落不堪,是因为折花插头的人太多。 唐·杜牧《杏园》 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日日》 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又作王建诗) 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唐·温庭筠《菩萨蛮》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风吹梅蕊闹,雨红杏花香 宋·晏殊《临江仙》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淡红褪白:淡红的花色褪成了浅白色。涴:为泥所沾污。 宋·苏轼《蝶恋花》 疏疏晴雨弄斜阳,凭栏久,墙外杏花香 宋·曹组《小重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段好春藏不住,粉墙斜露杏花梢 宋·张良臣《偶题》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满阶芳草绿,一片杏花香 宋·刘彤《临江仙》 描写梨花的诗句 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 岸苇:岸边芦苇。丹:红。 唐·郑愔《贬降汝州广城驿》 带叶梨花独送春 唐·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 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杨叶:杨柳 唐·岑参《送杨子》 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 宋·陈克《豆叶黄》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宋·范成大《棠梨》 亲,哦 5.关于杏的诗句15首《临安春雨初霁》宋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玉楼春》宋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蝶恋花》宋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游园不值》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2. 杏子雨晴天气寒,追寻桃李畏花残。 3. 征途一任如天远,不过归时杏子黄。 4. 压架藤花重,团枝杏子稠。 5. 汉流尚带桃花水,云气初披杏子山。 6. 漫言白社凋残甚,掩掩榴花杏子肥。 7. 重来却怪旧游稀,绿满郊原杏子肥。 8. 杏子裁衫薄,梅花点额圆。 9. 手拈青杏子,不忍打鸳鸯。 10. 一春湖上看花枝,看到青青杏子肥。 11. 杨花轻堕檐外影,杏子重压阑边枝。 12. 竹粉吹香杏子丹,试新纱帽紵衣宽。 13.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14. 过了青梅杏子红,担头和雨卖怱怱。 15. 梅子青青杏子红,绕城荷叶已掀风。 16. 杏子带须红半抱,药苗退甲绿新长。 17. 晴绽东墙杏子红,露溥南内牡丹承。 18. 意行到南园,杏子半红碧。 19. 鸦头髻样望如坠,杏子衫新红欲然。 20.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 21. 昨日梨花白,今朝杏子青。 21. 绿油剪叶蒲新长,红蜡粘枝杏欲开。 22. 红杏初生叶,青梅已缀枝。 23. 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看来。 24. 粉坏杏将谢,火繁桃尚稠。 25. 想到滑台桑叶落,黄河东注杏园秋。 26. 兰荪才有绿,桃杏未成红。 27. 杏花疏雨立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28. 杏花雨过柳花风,睡起凭阑酒正中。 29. 杏花屋角响春鸠,沉水香残懒下楼。 30. 杏雨红初散,杨烟绿半消。 31. 杏花桃叶尽芳菲,曲水春风半掩扉。 32. 杏雨调泥随燕嘴,烟重柳条扶不起。 33. 杏子雨晴天气寒,追寻桃李畏花残。 34. 杏花落尽晓风颠,隐几怀人白昼眠。 35. 杏子花残燕子忙,佳辰百五媚春光。 36. 杏烟湿鬓秋千下,银蜡光寒曲屏画。 37. 杏花枝上晓风寒,镜里愁容不耐看。 38. 杏花淡淡柳丝丝,画舸春江听雨时。 39. 杏雨纷纷满径迷,穿帘燕补落花泥。 6.描写杏的诗句 古诗描写杏花的诗句 1、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唐·白居易《南湖早春》 2、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 憔悴去。 零落不堪。两句写杏园零落不堪,是因为折花插头的人太多。 唐·杜牧《杏园》 3、日日春光斗日光,山城斜路杏花香 李商隐《日日》 4、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 唐·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5、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唐·温庭筠《菩萨蛮》 6、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宋祁《玉楼春》 7、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8、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宋·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9、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宋·释志南《绝句》 描写梨花的诗句 1、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2、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杨叶:杨柳 唐·岑参《送杨子》 3、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 宋·范成大《棠梨》 描写春雨的诗句 1.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4.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7.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9.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10.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11.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7.描写“杏子”的诗句有哪些描写“杏子”的诗句如下: 1.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宋] 苏轼 雨霰疏疏经泼火。 巷陌秋千。犹未清明过。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绪厌厌,浑似年时个。 绕遍回廊还独坐。月笼云暗重门锁。 2.浣溪沙 [宋] 欧阳修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 日高深院晚莺啼。堪恨风流成薄幸,断无消息道归期。 托腮无语翠眉低。 3.诉衷情·出林杏子落金盘 [宋] 周邦彦 出林杏子落金盘。 齿软怕尝酸。可惜半残青紫,犹有小唇丹。 南陌上,落花闲。雨斑斑。 不言不语,一段伤春,都在眉间。 4.春晚 [宋] 陆游 萍叶青浮水,蛙声闹彻明。 川云时聚散,天气半阴晴。 杏子争梅结,鸠巢后鹊成。 吾侪亦有役,过社更深耕。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