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甘肃平凉有关的诗句

一、赞美崆峒山诗词

关于赞美崆峒山诗词:

1、《边城落日》

作者:骆宾王(初唐诗人)

紫塞流沙北,黄图灞水东。一朝辞俎豆,万里逐沙蓬。

河流控积石,山路远崆峒。君恩如可报?龙剑有雌雄。

解释:紫色的要塞在沙漠的北面,黄色的河水向东流去。一清早离开故里,去追寻那万里的黄沙。河流中到处是积累的岩石,崆峒的山路一眼望不到头。君恩如何才能报答,只能凭借着我手中的雌雄双剑。

2、《广成子洞》

作者:游师雄(宋代诗人)

昔闻广成子,不为外虏役。

轩辕屈至尊,稽颡请所益。

至今洞犹存,峭壁宛遗迹。

解释:从前听说广成子,不为外奴所役。轩辕放下天下至尊的身份,叩头来到此处请求可以得到一些帮助。到现在洞还在,悬崖峭壁宛如古时留下的遗迹历历在目。

3、《赠黔南贾使君》

作者:谭嗣同(清代诗人)

落落崆峒一大儒,四方心逸忆江湖。

东南赖有林君林君,万里清风去不孤。

解释:磊磊落落的出自崆峒的满腹才学的人,心中安逸又不免想念江湖中事。在东南方有林君复在那,远去万里只有清风相伴也不觉孤独。

4、《赠张相镐二首》

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

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

苦战竟不侯,当年颇惆怅。

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壮。

解释:我的本家原是陇西人,祖先为汉边将,传说是李广。功绩谋略高盖天地,英名高飞青云之上。艰苦百战竟然没有封侯,少壮之时颇为惆怅。世传崆峒山的人勇猛善战,气激云霄,秋风悲壮。

5、《绝句·崆峒访道至湘湖》

作者:夏元鼎(宋代诗人)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解释:到崆峒山访问道士来到了湖湘边, 我读了万卷诗书越读越感觉愚鲁。 踏破了铁鞋也寻不到的诗情灵感, 实践中得来竟全然不费什么功夫。

二、关于介绍静宁县诗句

据平凉日报报道近日,由《三晋都市报》联合2013汉语诗歌盛典组委会共同主办“美丽中国、2013汉语诗歌盛典”隆重揭晓,我市青年诗人李满强凭借力作《中年之境(组诗)》斩获首奖——诗星奖,并获得3万元奖励。

李满强,1975年生于甘肃静宁,诗作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刊,入选数种选本。出版有诗集《一个人的城市(2000)、《个人史》(2007),《画梦录》(2013)、随笔集《尘埃之轻》(2007)。参加诗刊社24届青春诗会。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十九

三、请告诉我关于甘肃的古诗词

兰州篇紫骝马……………………………………………………………………(唐)卢照邻出塞………………………………………………………………………(唐)沈佺期金城北楼 ………………………………………………………………(唐)高适题金城临河驿楼…………………………………………………………(唐)岑参望海潮……………………………………………………………………(金)邓千江步韵五泉山…………………………………………………………………(明)陈质游五泉 ……………………………………………………………………(明)李文后五泉……………………………………………………………………(清)牛运震兴隆山四景…………………………………………………………(清)刘一明我忆兰州好(其一)……………………………………………………(清)江得符九州台……………………………………………………………………(清)秦维岳金城关 …………………………………………………………………(清)张澍兰州竹枝词(其四)……………………………………………………(清)马世焘黄河………………………………………………………………………(清)马世焘游白塔寺……………………………………………………………………(清)崔旸小西湖竹枝词……………………………………………………………(清)王澍霖兰州庄严寺………………………………………………………………(清)谭嗣同别兰州 …………………………………………………………………(清)谭嗣同翻水车诗……………………………………………………………………(清)金炼过兰州浮桥…………………………………………………………………黄润勋五泉记游………………………………………………………………………周应沣登皋兰山………………………………………………………………………张良弼青城杂咏(其一) ……………………………………………………………杨巨川黄河皮筏……………………………………………………………………燕南楼主嘉峪关篇关山月……………………………………………………………………(唐)卢照邻陇西行……………………………………………………………………(唐)王维过酒泉忆杜陵别业…………………………………………………………(唐)岑参宿嘉峪关……………………………………………………………………(明)陈诚嘉峪关……………………………………………………………………(明)杨一清嘉峪晴烟……………………………………………………………………(明)戴弁玉关来远……………………………………………………………………(明)戴弁戍楼晓角………………………………………………………………(明)戴弁防秋登嘉峪关纪事(三首)……………………………………………(明)陈其学嘉峪关楼…………………………………………………………………(清)岳钟琪柔远亭(二首)…………………………………………………………(清)沈青崖入嘉峪关…………………………………………………………………(清)洪亮吉进嘉峪关…………………………………………………………………(清)史善长出嘉峪关感赋(四首)…………………………………………………(清)林则徐塞外杂咏…………………………………………………………………(清)林则徐出嘉峪关(二首)………………………………………………………(清)王树枏01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诗经·大雅·灵台》0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03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潘溪老,休道犹思塞上翁。为向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高适《金城北楼》04百丈伟雄关,楼角悬星斗。万里城垣远接天,垣上飞云走。

秋夜月如钩,风雪长相守。昔日狼烟不再看,牧笛东风柳。

——卜算子·嘉峪关05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06绿荫丛外麦毵毵,竟见芦花水一湾。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认江南。

——罗家伦《五云楼远眺》07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

——杜甫。

四、关于甘肃平凉的一些历史

甘肃平凉位于甘肃省东部,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横跨陇山(关山),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北与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毗邻,是古"丝绸之路"必经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甘肃平凉有过一点比较大的事件:平凉劫盟,具体如下 平凉劫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指唐朝与吐蕃在平凉会盟时,发生的吐蕃武力劫盟事件。 背景: 唐朝,吐蕃强盛起来,屡次与唐朝发生战争,为求和平,781年双方在清水会盟,确定了边界,此时的唐朝已经进入藩镇割据时期,诸藩拥兵自保,不听朝廷调动,使吐蕃在军事上占了优势。

783年,唐朝发生了“朱??之乱”,叛臣朱??攻占长安,德宗出走奉天。 吐蕃权臣尚结赞请求出兵助唐收复长安。

德宗派崔汉衡出使吐蕃,“许成功以北庭、伊西(今新疆北部)与之。”784年,唐、蕃联军击破了叛军于武功(今陕西省武功县)。

此时吐蕃军因气候炎热,加以疾疫流行,撤兵西去。唐军收复长安。

吐蕃军并未参与彻底平定朱??之乱。 唐朝遂以此为借口,不答应给吐蕃以北庭、伊西等地,只许厚给缯帛。

尚结赞对唐朝食言毁约深表不满,决计报复,并准备乘机除掉唐朝镇守西北地区的三大将领。 尚结赞认为“唐之名将,李晟与马燧、浑瑊耳,不去三人,必为我忧”,787年5月的平凉劫盟事件,就是尚结赞报复唐朝和企图除掉唐朝三将的具体行动。

过程: 786年9月,吐蕃军队越泾、陇(今陕西省陇县)、?、宁(今甘肃省宁县)等州,进兵至凤翔。李晟将共击退军,10月,再挫吐蕃军于摧沙堡(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西北)。

尚结赞既不断遣使向唐求和,又派兵攻取盐(今宁夏盐池县北)、夏(今陕西省横山县西)二州。 唐德宗担心将帅生事邀功,力主罢兵而与吐蕃和盟。

12月,罢李晟兵权。787年3月,吐蕃又遣使求和,唐将韩游?觉察到吐蕃求和的反常:“吐蕃弱则求盟,强则入寇,今深入塞内而求盟,此必诈也”,但是德宗仍然主和,甚至还想联合吐蕃,共击回纥,答应与吐蕃和盟。

德宗命崔?燃薪嵩蓿薪嵩抟怨榛寡巍⑾亩荩硎尽俺弦狻保固岢銮胩瞥苫氍{主盟。唐朝答应派浑瑊为会盟使,崔汉衡为副使。

会盟地点几经磋商,最后决定在平凉(今甘肃省平凉市)。 事件: 787年5月15日,唐蕃会盟于平凉。

尚结赞预先埋伏骑兵于盟坛西部,做好劫盟的准备。 浑瑊在出发前,李晟警告他,此次会盟非比寻常,必须严加防备;但是唐德宗却命令浑瑊,不要猜疑对方,要表示会盟的诚意。

致使浑瑊首鼠两端,莫衷一是。 会盟开始前,浑瑊等人应尚结赞之请,退去甲胄,入幕更着礼服。

此时,吐蕃军伏兵在击鼓的号令下,从四面蜂拥而至,浑瑊觉察后果断从幕后逃出,乘马突围,唐朝会盟官员自崔汉衡以下60余人,皆被扣押,其余随从将士全部被杀。 此次劫盟突袭事件,唐军死500余人,被俘1000余人。

尚结赞又大掠邻近诸州县,然后退至清水县境内。 影响: 平凉劫盟事件后,唐德宗深悔坚持与吐蕃会盟的失误,为尚结赞求和说项的唐将马燧,也被唐德宗罢免了军权。

尚结赞除掉唐朝西北三将的企图终于得逞。 然而,此后30余年唐蕃之间未能和盟,直至公元821年(唐长庆元年、吐蕃彝泰七年),双方才再度和盟。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