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扁鹊的古文扁鹊医术的故事 春秋时期,自从扁鹊见桓公望而知病的故事传开以后,他的医名也就响遍了列国。 有一天,魏文王询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个都从医,都精于医道,但是到底谁的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长兄最好,中兄次之,只有我是兄弟三个中最差的一个。” 文王惊讶地问:“那为什么你却是你家三兄弟中最出名的一个?” 扁鹊回答说:“我的长兄治病,是治疗在病情未发作之前,由于一般的人都不知道他能够观疾病于未起之先,及时将疾病的本因清除,默默地积累玄德于无形之间。 所以他的医术是别人无法知晓的,他的名气也就无法传播开来,只有我们家里的人知道他的这些本领。 而我的中兄的医术和治疗,是最擅长于治疗患者的病情初起之时,及时将疾病清除于未祸之先。 一般的人都以为他只能治疗一些轻微的小毛病。所以他的名气只是在本乡小范围内传播。 但是,我治疗的疾病病例,大都是治疗于患者病情严重之时。一般的人都看到我在病人经脉上扎针或放血,在皮肤上敷药或者动手术,操作过程能够眼见目睹。 所以大家都以为我的医术非常高明,名气也就传遍了全国。 船夫抚案叹曰:中华传统中医学的博大精深,道医学医技的泾渭之判,跃然纸上矣。 杏林从医者和读此文者,当会有所悟乎? 扁鹊的传说 扁鹊,原名秦越人,少时聪颖,勤奋而嗜好医学。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民间医生长桑君,学习医术,为民看病治病,留下了不少神奇的传说。 扁鹊自从结识了长桑君,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认真把医学先师的经验和方法加以系统概括与分析,不断提高自己的医术修养和诊断能力,在疾病的诊断上有了长进。 一天,长桑君外出行医,扁鹊一个人在家。 他正在伏案翻阅医书,门外突然传来“唉哟唉哟”的呻吟声。扁鹊一怔,赶忙迎出门去。 只见门外有两个小伙子搀扶着一位老太太正向屋里走来。老太太紧皱眉头,大汗淋漓,两手捂着胸口。 小伙子一见扁鹊,十分急切地说:“先生,俺老母腹疼难忍,食水不进,求先生给她调治调治吧。”扁鹊走过去,把老太太搀坐于待诊的木椅上,他看看日头(太阳)估计老师暂时不会回来,犹豫了片刻,让老太太把手伸过来,耐心地诊着脉说:“老人家的病属于脾胃不适,胃脘疼痛。 这样吧,待我开一个药方,回去后,立刻给老人家煎好饮下,我想她的病会慢慢好的。” 两个小伙子脸上露出一丝感激的笑容:“那老母的病可就托附这位先生了。” 扁鹊一面叫其中一个小伙子搀扶着老太太回家暂时卧床休息,一面醮墨开方,铺纸包药,然后叫小伙子立刻赶回家去给老太太用水煎服。 小伙子提着药风风火火地往家赶,走到村口的时候,碰上一班伙计在伐树。 伙计们平时打闹惯了,这会儿见小伙子提着个鼓囊囊的包儿走来,以为里面肯定包着什么好吃的,伙计们一窝蜂地把小伙子紧紧地围住,非让他解开纸包儿看个究竟不可。小伙子急忙解释说:“别开玩笑了,里面包的全都是些草药,没啥好看的。” 伙计们嘻嘻笑着说:“呵呵,你小子净耍滑头骗人,平白无故的抓得什么药,快把包儿打开给我们看看吧。” 小伙子越是解释,伙计们越是不信。 有个小伙计乘他不提防,一个饿虎扑食,药包没有抢到手,草药却全都抓破撒在厚厚的锯末上。大伙一下子愣住了,一个个直挠后脑勺。 小伙子嗔怪道:“我说里面是药呢,你们愣是不信,这回总该相信了吧。”他一面说,一面从锯末中把药捧入兜子里。 却说小伙子走后不久,长桑君行医回来了,扁鹊忙着说道:“老师,您老人家方才不在,学生冒然诊了例病症,学生现在请罪了。” 说着,扁鹊抱拳请罪。 长桑君拂髯笑道:“啊,快别这样,救死扶伤乃人之常情,学生如此,实在是难能可贵,为师只有高兴才是。越人,快把患者的病情讲给我听听。” 扁鹊马上把病人的症状、脉象和自己的诊断结果一五一十地告诉长桑君。 长桑君问:“药方呢?” 扁鹊取来药方,说:“老师请看。” 长桑君把药方从头至尾看了一遍,不觉皱起眉头,说:“越人,你药方里的十几味草药倒是对症,不过,这里边漏掉了一味。” “哪一味?”扁鹊惊诧地问道。 “檀香?” “对,此药有理气化淤之功效,如你方才所述,病人实属气淤脾胃,肝气不舒,气不理而淤犹结。你方中虽用了镇痛化淤之药,但没有檀香作为首药,病人是难以治愈的。” 扁鹊听后,心中非常后悔,他急得搓手说道:“老师,这可怎么办呢?” 长桑君抬头看了一眼扁鹊:“你说呢?” “好,我这就把药送去。” 说罢,扁鹊披了衣服,带了包好的檀香和其它几味辅助药物,他刚想出门,门外走进两个人来,扁鹊定睛一看,哎呀!这不正是刚才搀老太太来看病的二位吗?扁鹊明白了,二人一定是为母亲服药未愈而专程再来拿药的,他心中感到很是不安。 可是,看到两个小伙子面带微笑,一副笑脸露出感恩不尽的样子,扁鹊有些惊奇地问道:“老太太眼下病情如何?” 两位小伙子拱手笑道:“多亏先生诊治,我母的病回去饮药即愈,身体康复如初,我们是来谢恩的。” “这个……”扁鹊把疑狐的目光投向老师。 长桑君上前笑道:“二位小弟请坐,你们刚才说什么来着?” 两个小伙子兴奋地答道:“是。 2.古代诗词中扁鹊一词的起源是什么据《史记•扁鹊列传》 载,战国时有名医名扁鹊,原名秦越 人,为渤海郡郑人。 年青时受禁方于长桑君,从此医道大精,后游历齐 赵,入秦,秦太医令李醯自知医术不及,使人刺杀之。又据唐•张守节 《史记正义》引《黄帝八十一难序》云:“秦越人与轩辕时扁鹊相类,仍 号之为扁鹊”,知传说黄帝时有神医 亦名扁鹊,秦越人盖借用其称。 后 “扁鹊”成为良医的美称。唐•李嘉祐《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韩康灵药不复求,扁鹊医方曾莫 睹。” 清•顾炎武《赠郝将军太极》“入楚廉颇犹未老,过秦扁鹊更能 古。”。 3.形容扁鹊医术高明的成语有哪些形容扁鹊医术高明的成语有1、起死回生qǐ sǐ huí shēng成语解释:把快要死的人救活。 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 2、金针度人jīn zhēn dù rén成语解释:把高明的方法传授给别人。3、仁心仁术rén xīn rén shù成语解释:心地仁慈,医术高明。 4、三折肱,为良医sān zhé gōng,wéi liáng yī成语解释: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 也指高明的医道。5、手到病除shǒu dào bìng chú成语解释:刚动手治疗,病就除去了。 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工作做得很好,解决问题迅速。 6、着手成春zhuó shǒu chéng chūn成语解释: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 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4.用什么形容扁鹊医术高明的词起死回生,扁鹊重生。 我给你说下起死回生这个词为什么是说扁鹊的,第二个我就不多说了。 有一次,扁鹊路过虢国,见到那里的百姓都在进行祈福消灾的仪式,就问是谁病了,宫中术士说,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他让弟子磨研针石,刺百会穴,又做了药力能入体五分的熨药,用八减方的药混合使用之后,太子竟然坐了起来,和常人无异。继续调补阴阳,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但扁鹊却否认说,他并不能救活死人,只不过能把应当活的人的病治愈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