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中秋节的诗句理解感悟

1.感受节日作文,关于中秋节,多含诗句

中秋节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地上人间亲人们相聚在一起,吃月饼赏月,一个盛大的节日来到了。

中秋节月亮象征着团圆。在这阖家团圆的日子里,亲人们陆陆续续回到家里,傍晚,围着餐桌坐成一个圈,真是天上一轮明月,地上也有一轮明月啊! 亲人们到齐了,大家围坐桌坐成一个圈了,妈妈用圆盘装菜饭,用圆盘放月饼,我不禁感到疑惑:“妈妈,为什么今天要用圆盘盛菜啊?” “因为今天是中秋节,圆形的东西代表团圆啊,月饼也是一样啊!” 我像跟屁虫一样跟着妈妈,谁让今天是妈妈下厨呢?要是今天不吃好吃的,以后一段时间的日子就吃不了了,而且跟着妈妈还可以了解到中秋节的许多知识。

菜做好了,一缕香雾飞进了我鼻孔,贪吃的我马上知道这道菜了:“水煮鱼片!”我赶紧跑到餐厅吃饭,只见大家说说笑笑可开心了。 我一看饭桌:哇!全是我喜欢的菜,什么藕饼、螃蟹、小龙虾……看得我眼花缭乱。

正要夹一大块排骨,就被一旁的妈妈打了岔: “今天是中秋,咱们得有所行动,来说有关月亮的诗或词,谁答对了,谁吃菜。” 为了吃到好吃的东西,首先我抢着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朗诵完后,表哥又接着朗诵:“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 就这样大家在抢答朗诵的欢声笑语中品尝了美味佳肴。 吃完饭,只见妈妈望着那皎洁的月亮一动不动。

我悄悄地问: “妈妈,你在想什么呢?” “我在赏月。”说着妈妈随手拿了一个月饼:“来,我给你讲个故事,名叫《嫦娥奔月》。”

只听妈妈说道:“很久以前,嫦娥夫妇因为射了炎帝的儿子被贬到凡间,后来嫦娥独吞了所有不死药——飞天成仙。可又不敢面对众仙家,就住在孤清的月宫里,孤清的月宫,孤独地活着……” 听了妈妈的讲述,我十分感动。

这时大家在院子里谈笑着,度过了一个圆满美好的中秋节。

2.中秋节的古诗的思想感情及月亮的代表什么

我来回答;海上升明月 天涯共此时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关于 中秋的诗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诗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两句下字奇险,立意浪漫,于老杜诗中别是一格。

唐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云 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全唐诗》)刘禹锡(772-842), 唐朝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

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迭宕之感。

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全唐诗》)此诗作于远放江州之际,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情感,于时间的转换中逗出空的转换,又于时空的转换中,透出感情的转换,昔之乐游,今之苦叹,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谪居生涯中的愁闷。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全唐诗》)皮日休(约833--?), 字逸少,襄阳人。

诗与陆龟蒙齐名,有《皮子文薮》。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

全诗咏物以虚现实,空灵含蕴,以中秋一事出中秋佳节玩月之全情,有以小见大之妙。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昨古汴,千灯夜作鱼龙变。

曲折无心逐浪花,低昂赴节随歌板。青荧灭没转山前,浪? 风回岂复坚。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 鸣露草。

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

明朝人事随日出,恍然一梦瑶台客。(《宋诗钞》)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可谓中秋诗中的长篇。

诗中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去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景情交错,人我杂出,气格抑扬,诗情顿挫,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衰婉,实为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

宋米芾《中秋登楼望月》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2031。

3.求中秋节的感受作文

中秋节到了!月亮圆圆的!家家的灯光都很亮,周围的环境非常的暗,但到处都有人.欢笑声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环境!

今年的中秋节有点特殊下雨了.早上还有点小雨,根据我过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也称"八月节","八月半";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原来希望今天不要下雨,结果还是下起雨了,我原本的计画就完了,每年都是热热闹闹的,情景多好啊!今年可能不行了,但是我没有失望过,到了晚上真的没有下雨了,那麽就继续我们的计画吧!妈妈就拿出月饼和其他东西出来,我们就开始准备烧烤的东西,各有各的工作.个个都很兴奋.月亮时隐时现不是很清晰,小朋友们都每人拿著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灯笼到处狂奔起来了.

我们大家也一起来烧烤,一边说说笑笑的,都每个人都说说自己的经历,情景多麽温暖啊!

我喜欢中秋节的意境.每年都能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回忆,我希望每年的中秋节更圆,更亮,更祈望的亲人愈加健康,这就是我中秋节情结的真谛,也是我个人的中秋节感受.

4.关于中秋的感受的作文

庆中秋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

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

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

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

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

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

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

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中秋月夜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

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

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

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

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

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

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

“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烟花晚会结束了,人们陆续回家,我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凉风,回家了。

天上的明月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后记]: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中秋节作文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

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

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

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

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

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

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

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

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

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

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

5.求中秋节感想作文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

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

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

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

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

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

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

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6.中秋节的诗句及解释(急要)有诗有解释(诗的解释)中秋节的诗句及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苏轼简介 (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嘉佑二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苏轼是杰出散文家、诗人、词人、书画家、文艺评论家和审美鉴赏家。

词集有《东坡乐府》。其词视野广阔,风格豪迈。

体裁:词 年代:北宋 原文 水调歌头①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②,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③,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注释】 ①水调歌头:《乐苑》:“《水调》,商调曲也。

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②玉宇:道家所谓天帝之居所。

③绮户:绣户。④婵娟:美丽的月光,代指月亮。

【赏析】 这首中秋怀人词,久负盛名,横绝今古。开头一句虽在用李白诗句,而举止超逸,气韵终高一筹。

人间天上,连通情感脉络。接着以浪漫瑰伟的想象,集中描写自己与朝廷的微妙关系,突出“去”与“留”的矛盾。

下阕实写中秋赏月,写与弟的离别相思之苦,由怨而转入彻语,足见作者不为环境所拘束的豁达品格,“但愿”二字,忧患俱释,惟以善保天年,藉明月而寄相思互相劝勉。 名句: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写中秋节的名家散文

印度洋上的秋思 徐志摩 昨夜中秋。

黄昏时西天挂下一大帘的云母屏,掩住了落日的光潮,将海天一体化成 暗蓝色,寂静得如黑衣尼在圣座前默祷。过了一刻,即听得船梢布篷上悉悉索索啜泣起 来,低压的云夹着迷蒙的雨色,将海线逼得像湖一般窄,沿边的黑影,也辨认不出是山 是云,但涕泪的痕迹,却满布在空中水上。

又是一番秋意!那雨声在急骤之中,有零落萧疏的况味,连着阴沉的气氲,只是在 我灵魂的耳畔私语道:“秋”!我原来无欢的心境,抵御不住那样温婉的浸润,也就开 放了春夏间所积受的秋思,和此时外来的怨艾构合,产出一个弱的婴儿——“愁”。 天色早已沉黑,雨也已休止。

但方才啜泣的云,还疏松地幕在天空,只露着些惨白 的微光,预告明月已经装束齐整,专等开幕。同时船烟正在莽莽苍苍地吞吐,筑成一座 蟒鳞的长桥,直联及西天尽处,和轮船泛出的一流翠波白沫,上下对照,留恋西来的踪 迹。

北天云幕豁处,一颗鲜翠的明星,喜孜孜地先来问探消息,像新嫁媳的侍婢,也穿 扮得遍体光艳。但新娘依然姗姗未出。

我小的时候,每于中秋夜,呆坐在楼窗外等看“月华”。若然天上有云雾缭绕,我 就替“亮晶晶的月亮”担扰。

若然见了鱼鳞似的云彩,我的小心就欣欣怡悦,默祷着月 儿快些开花,因为我常听人说只要有“瓦楞”云,就有月华;但在月光放彩以前,我母 亲早已逼我去上床,所以月华只是我脑筋里一个不曾实现的想象,直到如今。 现在天上砌满了瓦楞云彩,霎时间引起了我早年许多有趣的记忆——但我的纯洁的 童心,如今哪里去了! 月光有一种神秘的引力。

她能使海波咆哮,她能使悲绪生潮。月下的喟息可以结聚 成山,月下的情泪可以培畤百亩的畹兰,千茎的紫琳耿。

我疑悲哀是人类先天的遗传, 否则,何以我们几年不知悲感的时期,有时对着一泻的清辉,也往往凄心滴泪呢? 但我今夜却不曾流泪。不是无泪可滴,也不是文明教育将我最纯洁的本能锄净,却 为是感觉了神圣的悲哀,将我理解的好奇心激动,想学契古特白登①来解剖这神秘的 “眸冷骨累”。

冷的智永远是热的情的死仇。他们不能相容的。

①契古特白登,通译夏多勃里昂(Chateaubriand,1768—1848),法国作家, 著有《阿达拉》、《勒奈》等。其作品带有宗教感与原始主义意味。

但在这样浪漫的月夜,要来练习冷酷的分析,似乎不近人情!所以我的心机一转, 重复将锋快的智力剧起,让沉醉的情泪自然流转,听他产生什么音乐,让绻缱的诗魂漫 自低回,看他寻出什么梦境。 明月正在云岩中间,周围有一圈黄色的彩晕,一阵阵的轻霭,在她面前扯过。

海上 几百道起伏的银沟,一齐在微叱凄其的音节,此外不受清辉的波域,在暗中坟坟涨落, 不知是怨是慕。 我一面将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现象,一面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 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她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 菁华。

因为她光明的捷足,今夜遍走天涯,人间的恩怨,哪一件不经过她的慧眼呢? 印度的Ganges(埂奇)河边有一座小村落,村外一个榕绒密绣的湖边,坐着一对情 醉的男女,他们中间草地上放着一尊古铜香炉,烧着上品的水息,那温柔婉恋的烟篆, 沉馥香浓的热气,便是他们爱感的象征月光从云端里轻俯下来,在那女子脑前的珠串上, 水息的烟尾上,印下一个慈吻,微晒,重复登上她的云艇,上前驶去。 一家别院的楼上,窗帘不曾放下,几枝肥满的桐叶正在玻璃上摇曳斗趣,月光窥见 了窗内一张小蚊床上紫纱帐里,安眠着一个安琪儿似的小孩,她轻轻挨进身去,在他温 软的眼睫上,嫩桃似的腮上,抚摩了一会。

又将她银色的纤指,理齐了他脐圆的额发, 蔼然微哂着,又回她的云海去了。 一个失望的诗人,坐在河边一块石头上,满面写着幽郁的神情,他爱人的倩影,在 他胸中像河水似的流动,他又不能在失望的渣滓里榨出些微甘液,他张开两手,仰着头, 让大慈大悲的月光,那时正在过路,洗沐他泪腺湿肿的眼眶,他似乎感觉到清心的安慰, 立即摸出一枝笔,在白衣襟上写道: 月光, 你是失望儿的乳娘! 面海一座柴屋的窗棂里,望得见屋里的内容:一张小桌上放着半块面包和几条冷肉, 晚餐的剩余,窗前几上开着一本家用的圣经,炉架上两座点着的烛台,不住地在流泪, 旁边坐着一个皱面驼腰的老妇人,两眼半闭不闭地落在伏在她膝上悲泣的一个少妇,她 的长裙散在地板上像一只大花蝶。

老妇人掉头向窗外望,只见远远海涛起伏,和慈祥的 月光在拥抱蜜吻,她叹了声气向着斜照在圣经上的月彩嗫道: “真绝望了!真绝望了!” 她独自在她精雅的书室里,把灯火一齐熄了,倚在窗口一架藤椅上,月光从东墙肩 上斜泻下去,笼住她的全身,在花砖上幻出一个窈窕的倩影,她两根垂辫的发梢,她微 澹的媚唇,和庭前几茎高峙的玉兰花,都在静谧的月色中微颤,她加她的呼吸,吐出一 股幽香,不但邻近的花草,连月儿闻了,也禁不住迷醉,她腮边天然的妙涡,已有好几 日不圆满:她瘦损了。但她在想什么呢?月光,你能否将我的梦魂带去,放在离她三五 尺的玉兰花枝上。

威尔斯①西境一座矿床附近,有。

8.写中秋节的文章500字+赏析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诗文解释】

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远在天涯的人与我同样望月,思念对方。多情的人埋怨漫漫长夜,整个晚上想念亲人。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的月光,披上衣服觉得露水渐渐重了。不能把这满手的月光赠给你,还是回去睡觉吧,希望与你在梦里相见。

【词语解释】

遥夜:漫漫长夜。

竟夕:通宵

披衣:表示出户。

露滋:露水打湿。

还寝:回卧室再睡。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不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了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全诗意境雄浑而又幽清,语言形象真切,情与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温婉缠绵,回味无穷。

李白《静夜思》赏析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王世懋认为:“(绝句)盛唐惟青莲(李白)、龙标(王昌龄)二家诣极。李更自然,故居王上。”(《艺圃撷馀》)怎样才算“自然”,才是“无意于工而无不工”呢?这首《静夜思》就是个样榜。所以胡氏特地把它提出来,说是“妙绝古今”。

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客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例如梁简文帝萧纲《玄圃纳凉》诗中就有“夜月似秋霜”之句;而稍早于李白的唐代诗人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用“空里流霜不觉飞”来写空明澄澈的月光,给人以立体感,尤见构思之妙。可是这些都是作为一种修辞的手段而在诗中出现的。这诗的“疑是地上霜”,是叙述,而非摹形拟象的状物之辞,是诗人在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错觉呢?不难想象,这两句所描写的是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象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的明净!这时,他完全清醒了。

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

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同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又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我们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