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ui的押韵诗句

1.押韵ei,ui的唐诗

张旭 山中留客(归、衣) 山中物态弄春晖⑴, 莫为轻阴便拟归⑵。

纵使晴明无雨色⑶, 入云深处也沾衣⑷。【注释】:⑴、春晖:春天的阳光。

⑵、莫为:不要因为。轻阴:指多云天气。

拟:准备、打算。 ⑶、晴明:晴朗的天气。

⑷、入云深处:进到白云缭绕的深山之中。沾衣:指雾霭湿衣。

崔翰 凉州词(之一催、回) 葡萄美酒夜光杯⑵, 欲饮琵琶马上催⑶。醉卧沙场君莫笑⑷, 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⑴、凉州词:又名《凉州歌》,是用流行在凉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地区的乐曲制作的歌词,反映边塞生活。 ⑵、葡萄美酒:产自西域。

唐初,中国始种葡萄,并学会了以之酿酒。夜光杯:西域制造的一种白玉杯,夜间能发光照明,相传曾献给周穆王。

⑶、琵琶催:在马上弹奏琵琶,催促征人出发。 ⑷、沙场:战场。

刘长卿 晚春归山居题窗前竹⑴(飞、归) 谷口春残黄鸟稀⑵, 辛夷花尽杏花飞⑶。始怜幽竹山窗下⑷, 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⑴、一作钱起诗,题为《暮春归故山草堂》 ⑵、谷口:地名,大概在终南山附近。⑶、辛夷花:木兰树的花。

因其开花比杏花早,故其已尽杏花尚存。 ⑷、怜:爱。

杜甫 绝句漫兴(之四回、杯) 二月已破三月来⑴, 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 且尽生前无限杯⑵。

【注释】:⑴、破:残。一作“过”。

⑵、“且尽”句:姑且饮酒为乐。孟云卿 寒食(⑴悲、推)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⑵。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⑶。【注释】:⑴、寒食:节令名。

在农历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 ⑵、远:甚,非常。

⑶、“贫居”二句:是说因生活贫穷常常断炊,并不是为了记念介子推才故意不生火做饭的。子推:即介子推,也作“介之推”,春秋时晋国人,曾随公子重耳在外流亡十九年,。

后重耳回国即位,封赏旧日的亲随,介子推与其母隐居于绵山(在今山西介休)。重耳烧山逼他出来,他还是不出,与母亲同死于山林。

为了记念他,重耳下令,禁止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饭。后相沿成俗,形成“寒食节”。

李益 春夜闻笛(衣、飞) 寒山吹笛唤春归⑴, 迁客相看泪满衣⑵。洞庭一夜无旁雁, 不待天明尽北飞⑶。

【注释】:⑴、寒山:在今江西徐州市东南,是古代的著名战场。唤春归:点名是暮春时节。

⑵、迁客:贬官之人,作者自指。 ⑶、“洞庭”二句:是想象之景。

每年春天,大雁由南方的越冬地飞回北方。洞庭:洞庭湖。

此处泛指今湖南境内,历来相传大雁最南不过湖南衡阳的回雁峰。王涯 秋夜曲⑴(衣、归) 桂魄初生秋露微⑵, 轻罗已薄未更衣⑶。

银筝夜久殷勤弄⑷, 心怯空房不忍归。【注释】:⑴、秋夜曲: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

⑵、桂魄:月亮的别称。古代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

魄:指月初生或将灭时的微光。 ⑶、轻罗:指轻软的丝质衣服。

更:换。 ⑷、殷勤:恳切。

弄:弹拨。张籍 晚春⑴(霏、飞)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⑵。

杨花榆荚无才思⑶, 惟解漫天作雪飞⑷。【注释】:⑴、诗题一作《游城南晚春》。

⑵、斗芳菲:争相吐艳,香气袭人。 ⑶、杨花:即柳絮。

榆荚:即榆钱,榆树的果实。 ⑷、惟解:只知道。

刘禹锡 浪淘沙(之七回、堆) 八月涛声吼地来⑴, 头高数丈触山回⑵。须臾却入海门去⑶, 卷起沙堆似雪堆。

【注释】:⑴、八月涛声:指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潮声。 ⑵、头:指潮头。

⑶、却入:退入。杜牧 题木兰庙⑴(眉、妃) 弯弓征战作男儿, 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⑵, 拂云堆上祝明妃⑶。【注释】:⑴、木兰庙:故址在今湖北黄冈西部的木兰山上。

⑵、把:持、拿。 ⑶、拂云堆:在今内蒙古乌喇特西北,上有拂云祠。

明妃:王昭君。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改称“王明君”。

唐人多称“明妃”。李商隐 日射⑴(违、薇) 日射纱窗风撼扉, 香罗拭手春事违⑵。

回廊四合掩寂寞, 碧鹦鹉对红蔷薇⑶。【注释】:⑴、日射:取首二字为题,相当于“无题”。

⑵、香罗:罗帕。拭:擦,搓弄。

春事违:错过春景。暗喻青春虚掷。

⑶、“回廊”二句:深宅大院掩住了她的寂寞,终日面对的只有绿鹦鹉、红蔷薇。回廊:曲折回旋的长廊。

四合:四面围拢。罗隐 帝幸蜀⑴(归、妃) 马嵬山色翠依依⑵, 又见銮舆幸蜀归⑶。

泉下阿蛮应有语⑷, 这回休更怨杨妃⑸。【注释】:⑴、帝:指唐僖宗。

幸:特指皇帝到某地去。广明元年十二月,黄巢起义军入长安,唐僖宗仓皇逃奔蜀地,直至中和五年三月才返长安。

⑵、马嵬:地名。安史之乱中,叛军攻陷长安,唐玄宗逃奔蜀,途经此处,军士不行,要求杀杨国忠、杨贵妃兄妹,杨国忠被杀,杨贵妃自缢。

⑶、銮舆:皇帝的车驾。 ⑷、泉下:地下。

泉:黄泉。阿蛮:唐玄宗的小字。

一作“阿瞒”,因其钦慕曹操(小字阿瞒),故自称。 ⑸、杨妃:杨贵妃。

王驾 社日⑴(扉、归) 鹅湖山下稻粱肥, 豚栅鸡栖半掩扉⑵。桑柘影斜春社散⑶, 家家扶得醉人归。

【注释】:⑴、社日:古代祭祀社神(土地神)的日子。一般分春社、秋社。

分别在春分、秋分前后。 ⑵、“鹅湖”二句:鹅湖山下庄稼茁壮,家家有猪圈、鸡笼,社日里人们外出祭神,门尽虚掩。

2.寻找一个压韵为ui的字

在新华字典里韵为ui的字有许多,在这简单罗列几个:

1、悔

解释:懊恼过去做得不对:后~;懊~;~改;~恨;~悟;追~莫及。

2、求

解释:请求;~您帮我做一件事。要求;力~改进。追求;探求;寻求:~学问。实事~是。刻舟~剑。不~名利;需求;需要:供~关系。供过于~。

3、水

解释: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

4、留

解释:停止在某一个处所或地位上不动;不离去。

5、粹

解释:粹,形声。从米,从卒,卒亦声。“卒”义为“极点”、“极端”。“米”与“卒”联合起来表示“极端纯净的米”、“没有丝毫杂质的米”。粹美纯美;精美。

6、贵

解释:价格高;地位优越;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扩展资料:

压韵,又作押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一般规则有偶句押韵、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韵借韵等。

3.ui和i可以算押韵吗

1. 里没有押韵!

2. 与“水”押韵的字: 水, 美, 伟, 嘴, 鬼, 姐, 腿, 北, 悔, 铁, 解, 给,写,伪,轨,尾,且,蕊,诡,毁,咧,委,儡,斐,磊,丿,匪,瘪,诽 ,炜,每,撇,垒,纬,璀,蕾,痿,跬,瘪,翡,萎,癸,玮,篚,诿,尾,给,解,匦,晷,隗,儡,韪,写,且,委,诔,馁,撇,髓,苇,娓,炜,隗,悱,榧,宄,庋,簋,耒,浼,镁,苤,崴,,洧,猥,艉,鲔

3. 仄声字押韵不好写, 建议您写诗之前先对过押韵的字有哪些, 格律对仗是否完整!

4.押韵ie,ue的古诗词有哪些,谢谢

押韵ie,ue的古诗词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麻,新华字典里的韵母 a、ua、ia 同属一个韵部。二波,韵母 o、uo。

三歌,韵母 e。四皆,韵母 ie、ue。

五支,韵母 i (属 zh、ch、sh、z、c、s 声母,与七齐有别)。六儿,韵母 er。

七齐,韵母 i (属声母 b、p、m、f、d、t、n、l、j、q、x、y,有别于五支)。八微,韵母 ei、ui。

九开,韵母 ai、uai。十姑,韵母 u。

十一鱼,韵母 v。十二侯,韵母 ou、iu。

十三豪,韵母 ao。十四寒,韵母 an、ian、uan。

十五痕,韵母 en、in、un、vn。十六唐,韵母 ang、uang、iang。

十七庚,韵母 eng、ing。十八东,韵母 ong、iong。

5.i和ei、ai、ui押韵吗

i和ei、ai、ui不押韵,因为一个是单韵母,一个是复韵母。复韵母是由两个单韵母组成的,口型要发生变化。ang、eng、ing、ong的发音是不押韵的。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扩展资料

用韵的避忌

1、忌出韵:出韵即俗称之落韵,如押“一东”韵之诗,误押上“三江”韵或“八庚”韵中之字,即为出韵。

2、忌重韵:即同一个韵字在一首诗的韵脚里重复出现,此乃大忌。

3、忌复韵:即同一首诗中使用“花”、“葩”,“芳”、“香”意思相同的字等。

4、忌撞韵:即在不应用韵的句子(白脚句),比如七绝的第三句尾、七律的第五句、第七句句尾也用了与韵脚同韵母的仄声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押韵

6.写简单的诗词格式,押韵等注意事项

1.诗词一定要押韵吗?简单地回答,诗词属于韵文中的一种典型体裁。

所谓韵文,其根本特征,也是必要条件就是要押韵。诗词既是其中的一种,是一定要押韵的。

2.什么是押韵?要说明什么是押韵,首先要明白“韵”的概念。我们的汉语,属于单音节发音的语言,即每个汉字,只有一个音节的发音。

在音韵学上,每个音节的发音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为“声”,后一部分为“韵”。以“东”字为例,其反切法注音为“德红切”,汉语拼音为“dōng”;反切法注音中前面的“德”是东字的声部,拼音为声母“d”;而后面的“红”表示东字的韵部,汉语拼音为“ong”。

所谓押韵,是指在同一首诗词或韵文中相关各句的相同位置(通常在句尾)使用韵部相同的字。如“东(dōng)”、“同(tóng)”、“工(gōng)”等字,其后面的韵母都是相同的“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把它们安排在各句相应的位置上,就形成了押韵。

3.诗词押韵有规律(规则)吗?接上面,先说说用韵的标准:广义地讲,只要发音中尾音(韵)相同,且在相应位置上的各字即可构成压韵,但我国幅员广阔,方言众多(部分少数民族使用的非汉语语族的母语且不讨论),同一字的发音在各方言中不尽相同,所以为方便交流沟通,现在一般是用标准普通话的发音作为用韵标准。而在过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汉代以前用韵完全按照口语发音,汉末的三国时期至晋代,人们开始了用韵标准制订上的尝试,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各种韵书的大量出现。

然而在此间仍为形成统一的用韵体系,自然也还谈不上标准。直至隋代陆法言《切韵》的出现,才开始有了统一的用韵规范,以后的各朝各代纷纷在此基础上制订了各时期相应的用韵标准,其中对近代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金代官方在宋代《广韵》基础上编订的《平水韵》。

而今天我们进行诗歌或相关韵文的创作,人们根据各自的习惯采用了多种用韵标准,这一点在众多古代文学爱好者中有着集中的体现,如写近体诗使用《平水韵》,写词使用《词林正韵》,写曲使用《中原音韵》等。还有用所谓新韵的,即按照现代语音制订的用韵标准,这里有两种:一种是参照过去韵书的方法,将现代汉字分别归到相应的“韵部”,同一“韵部”的字即是同韵字,可以互相押韵,而不同韵部的字是不可以押韵的。

另一种比较简单,就是直接用汉语拼音的韵母押韵,如盐(yan)、先(xian)、间(jian)、元(yuan)等字,它们的韵母分别是an\ian\uan,其中ian的第一个字母i和uan的第一个字母u称为韵头,而押韵时,韵头不必相同,只要后面的字母相同即可押韵,所以un\en通押、ei\ui\i通押、ong\eng通押;还有元音字母e和o可以相押,u和v(鱼)可以相押。其次在今天的自由体诗歌中用韵不一定讲字的声调,以现代汉语论,普通话分为四声即阴平声(1声,如先xiān)、阳平声(2声,如咸xián)、上声(3声,如显xiǎn)、去声(4声,如现xiàn)。

严格意义上的押韵,是要区别声调的,此即所谓的平仄,在现代汉语中,平声指1、2声,仄声指3、4声;一般1、2声之间的同韵字可以相押;3、4声之间的同韵字可以相押,而1、2声与3、4声之间不压韵。而古代发音中有一种“入声”的声调,今天的普通话发音中以不存在。

在过去,入声声调不与别调相通,入声字只能押入声字。这一点我们在使用旧韵时应格外注意。

以上就是押韵的基本法则,在说说诗词中的押韵规律:首先是押韵的位置,在旧体诗中,通常在句尾最后一个字押韵(例外者如楚辞中句尾常有“兮”这一语助词,一般这类字不入韵,而是其上一字押韵),有的是句句押韵(如《柏梁台诗》),但通常是隔句押韵。对于四句的绝句与八句的律诗则定格在第二、第四、(律诗)第六、第八句句尾押韵,首句句尾字如和用韵之字属于同声调,一般也要押韵。

绝句和律诗一般只用一个韵,而较长的长诗或排律允许使用两个以上的韵,中间称之为“换韵”,换韵,一般在头一个韵使用两个以上的韵脚后,而换韵时在韵脚转换之间一般要求相连的两句押韵,之后再连续用此韵可隔句押韵。换韵时,韵的声调亦可同时改变,不一定要求沿用前韵的声调。

对于词曲而言,押韵的位置有着严格的要求,不同的词(曲)牌有不同的押韵方法,这些可参照相应的词谱予以学习。相比而言,旧体诗在韵字使用上比较严格,韵书上不同韵部的字是不可以通押的,而词曲在这一方面要求比较宽松,只要是同韵同调字,通常都可以相押。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