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描写李存勖诗句

1.反映李存勖诗词

如梦令 开放分类:文化、文学、诗词、宋词、词牌名 目录 •【名称】 •【来源】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 •【名篇】 【名称】 《如梦令》 【来源】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梦令》原名《忆仙姿》,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 (仄)仄(仄)平平仄。 【名篇】 如梦令清·曹雪芹、脂砚斋(红楼梦70回,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 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蔫同音,nian)来, 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 莫使春光别去。 如梦令李清照 【年代】:宋 【内容】: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想起. 溪亭:临溪的亭子. 沉醉:大醉. 兴:指兴致. 误:指错. 争渡:指急速行驶. 滩:指河.湖边上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快速的划,快速的划,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了,因此她连用两个“知否”来纠正“卷帘人。

2.反映李存勖诗词

如梦令 开放分类:文化、文学、诗词、宋词、词牌名 目录 •【名称】 •【来源】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 •【名篇】 【名称】 《如梦令》 【来源】 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如梦令》原名《忆仙姿》,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

【词牌格式】: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叠句), (仄)仄(仄)平平仄。 【名篇】 如梦令清·曹雪芹、脂砚斋(红楼梦70回,史湘云) 岂是绣绒残吐, 卷起半帘香雾, 纤手自拈(蔫同音,nian)来, 空使鹃啼燕妒。

且住,且住! 莫使春光别去。 如梦令李清照 【年代】:宋 【内容】: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常记:时常想起. 溪亭:临溪的亭子. 沉醉:大醉. 兴:指兴致. 误:指错. 争渡:指急速行驶. 滩:指河.湖边上淤积成的平地或水中的沙洲. 【译文】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喝得大醉不知道回来的路。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错误地划进了荷花深处。

快速的划,快速的划,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赏析】: 这是一首忆昔词。

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兴奋之情。

接着写“兴尽”归家,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更令人流连。最后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不尽。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

“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

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低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

至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赏析】: 这首小令是李清照的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传闻就是这首词,使得赵明诚日夜作相思之梦,充分说明了这首小令在当时引起的轰动。

又说此词是化用韩偓《懒起》诗意。韩诗曰:“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侧卧卷帘看。”但李清照的小令较原诗更胜一筹,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少女的伤春心境。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两句写昨夜的风很急,还淅淅沥沥的下起小雨;晚上又饮了一些酒,睡的很沉,直到早上醒来酒意还没有完全退去。

一开始就将整首词的时间、环境勾勒得十分清楚。“雨疏风骤”十分恰当的写出了暮春的特点,风吹的紧而雨却是疏落,四个字即使人能够感受到暮春的气息。

“浓睡不消残酒”则写出了人物现在的状态,刚刚醒来略略还带些酒意,一副慵懒的模样,这种状态下最容易想起昨夜的雨疏风骤,隐隐心底还藏着些许心事,这样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上下两句前者写室外,后者写室内,转折的巧妙恰当,灵动自然。

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主人公心中十分想知道园中的海棠是否花瓣零落,令人不忍面对,因此地向“卷帘人”询问。一个“试”字,写出了人物心中的担忧,她不愿意春天就这么快的过去。

“试”字将不忍问却又忍不住想知道的矛盾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孰料,“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让她出乎意料,虽然她内心渴望海棠依旧,但自己也明白风雨之后必是花事凋零,所以“卷帘人”的回答给了她意外的惊喜。

“海棠依旧”从后面应和了前面“问”的内容,这种手法使得其词更加耐读。“却”字同时写出了主人公原有的心思和听到回答后的意外之情,还隐隐道出了“卷帘人”不了解主人公的心思和回答时的漫不经心,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对比,主人公的细腻委婉与“卷帘人”粗疏淡漠之间的对比。

词至此,又叠进一层,意境又开一界。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主人公毕竟还是知道这是暮春时节,况且昨夜又是一夜风雨,海棠花断然是不会依旧。

3.李存勖,一共几首诗词,分别是什么

一、据记载只有四首词,分别是: ▼ 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 一叶落·一叶落 一叶落,搴珠箔。此时景物正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 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 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

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 歌头 赏芳春,暖风飘箔。莺啼绿树,轻烟笼晚阁。

杏桃红, 开繁萼。灵和殿,禁柳千行斜,金丝络。

夏云多, 奇峰如削。纨扇动微凉,轻绡薄,梅雨霁,火云烁。

临水槛,永日逃繁暑,泛觥酌。 露华浓,冷高梧,凋万叶。

一霎晚风,蝉声新雨歇。 惜惜此光阴,如流水。

东篱菊残时,叹萧索。繁阴积, 岁时暮,景难留。

不觉朱颜失却,好容光。且且须呼宾友, 西园长宵。

宴云谣,歌皓齿,且行乐。 二、作者简介: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也作"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山西应县人,本为朱邪氏,小名亚子,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

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晋阳宫,天佑五年(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征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晋国逐渐强盛起来,就是死敌梁太祖朱温都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并以同年十二月灭后梁。

天成元年(926年)死于兵变。 庄宗自小长相卓尔不群,成年以后英明神武,素以勇猛善战闻名,又长于谋略,生前统一大部中国,开启后唐中兴霸业,世人论五代诸帝皆以庄宗武功最盛。

存勖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尤善二字叠,曾自制词谱,后人为之惊艳。存词四首,载《尊前集》。

4.李存勖,一共几首诗词,分别是什么

一、据记载只有四首词,分别是:

▼ 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

▼ 一叶落·一叶落

一叶落,搴珠箔。此时景物正萧索。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 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

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 歌头

赏芳春,暖风飘箔。莺啼绿树,轻烟笼晚阁。杏桃红,

开繁萼。灵和殿,禁柳千行斜,金丝络。夏云多,

奇峰如削。纨扇动微凉,轻绡薄,梅雨霁,火云烁。

临水槛,永日逃繁暑,泛觥酌。

露华浓,冷高梧,凋万叶。一霎晚风,蝉声新雨歇。

惜惜此光阴,如流水。东篱菊残时,叹萧索。繁阴积,

岁时暮,景难留。不觉朱颜失却,好容光。且且须呼宾友,

西园长宵。宴云谣,歌皓齿,且行乐。

二、作者简介:

后唐庄宗李存勖(xù)(也作"李存勖")(885年-926年),沙陀族,山西应县人,本为朱邪氏,小名亚子,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五代时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

唐光启元年正月(885年12月)生于晋阳宫,天佑五年(908年)继晋国王位,之后经过多年的征战,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晋国逐渐强盛起来,就是死敌梁太祖朱温都不得不感叹"生子当如李亚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是为后唐庄宗,并以同年十二月灭后梁。天成元年(926年)死于兵变。

庄宗自小长相卓尔不群,成年以后英明神武,素以勇猛善战闻名,又长于谋略,生前统一大部中国,开启后唐中兴霸业,世人论五代诸帝皆以庄宗武功最盛。存勖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尤善二字叠,曾自制词谱,后人为之惊艳。存词四首,载《尊前集》。

5.形容英雄的诗句

岳飞 《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苏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征战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一落叶 李存勖 古诗词鉴赏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一叶落·一叶落

朝代:五代

作者:李存勖

原文:

一叶落,搴珠箔。

此时景物正萧索。

画楼月影寒,西风吹罗幕。

吹罗幕,往事思量着。

写翻译 写赏析 纠错 下载

评分:

译文及注释

译文透过珠帘,看窗外一叶飘零;掀起珠帘,看帘外萧条的景象。月光照到画楼使人感到寒意;秋风吹起了帘幕,触景怀人,不能不勾起往事的回忆。注释①褰(qin):揭起。珠箔:即珠帘。②萧索:萧条、冷落。

7.形容才华横溢的诗句有哪些

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2、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南史·谢灵运传》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4、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杜甫《不见》

6、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陆游《文章》

7、裴生信英迈,屈起多才华。——李白《早秋赠裴十七仲堪》

8、六国平来四海家,相君当代擅才华。——张继《读峄山碑》

9、岂关名利分荣路, 自有才华作庆霄。——温庭筠《寄河南杜少尹》

10、复羡二龙去,才华冠世雄。——李白《鲁中送二从弟赴举之西京》

相关
范文涉及诗人
范文涉及成语
范文涉及词汇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