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历史人物

司马繇

司马繇(?-304年),字思玄,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之孙,琅琊武王司马伷第三子,晋元帝司马睿的叔父,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的外孙,西晋宗室、藩王,受封东安王。初封东安公,诛杀杨骏时,因带兵屯云龙门有功。拜右卫将军,兼射声校尉,并进爵为王。后历任侍中、典军大将军等要职,在诛杀杨骏一党时,因为东夷校尉文鸯与其外公诸葛诞有杀父之仇,司马繇担忧其为舅家之患,便诬陷文鸯为杨骏一党,将其夷灭三族。又因司马繇专权,大肆赏罚,最后招致执政的汝南王司马亮不安,将其贬往带方郡。永康初年复任宗正卿,之后升任尚书
本名
司马繇
别称
司马思玄
字号
思玄
所处时代
西晋
民族族群
汉族
去世时间
304年
籍贯
河内温县
职业
宗室、藩王
官职
尚书左仆射
爵位
东安王

人物生平

因功进爵

司马繇胡须漂亮,性情刚毅,有威望,博学多才,事奉亲人孝顺,居丧穷尽礼仪。初封东安公,历任散骑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诛杀杨骏时,司马繇屯兵于云龙门,兼统领众军,因有功官拜右卫将军,兼任射声校尉,进封爵位为东安郡王,食邑两万户。后来加任侍中,兼任典军大将军,仍然兼任右卫将军。后来再次升任尚书右仆射,加任散骑常侍。 

贬爵流放

东夷校尉文俶(即文鸯)与司马繇的外祖父诸葛诞有杀父仇,司马繇生怕文鸯为舅家之患,故构陷其为杨骏一党,夷文鸯三族。

由于司马繇专权,一天之内恣意赏罚达三百余人,故而招致司马亮的疑忌,加上司马繇之兄司马澹从中挑拨,最终导致司马亮将司马繇免职,后流放东北带方郡。

劝降被杀

永康初年,司马繇起复为宗正卿,后升为尚书左仆射,不久因母亲去世,守丧于邺。晋惠帝起兵讨伐司马颖时,司马繇力劝司马颖投降。但是司马颖很快击败朝廷军队,反而忌恨司马繇,将其处死。

历史评价

房玄龄等《晋书》:“美须髯,性刚毅,有威望,博学多才,事亲孝,居丧尽礼。” 

史籍记载

《晋书·卷三十八·列传第八》 

热门关注
上一篇
司马邺
下一篇
司马虓
相关杂谈
本页浏览次数: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