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门前客元无迹,谀墓中人本不工。 犹有邻僧能送米,未妨窃比玉川公。 |
| 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感慨的诗。首先,从整体上看,诗人通过描绘门前无客、墓中人拙的场景,表达了生活的孤寂与悲凉,同时又通过邻僧送米、自比玉川公的情节,展现了坚韧不屈、自得其乐的精神风貌。 以下是对诗句的具体赏析: 首句“问门前客元无迹”中,“问门前客”是动作,而“元无迹”则表示结果,说明门前向来少有访客,凸显了诗人独处的境况,含有淡淡的孤寂之感。 次句“谀墓中人本不工”,墓中人指已故去的人,工此处意为擅长。“本不工”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生者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生死问题的深刻思考。 第三句“犹有邻僧能送米”,在这个孤寂的场景中,邻僧送米的行为带来了温暖。这一描写既展现了诗人与邻僧间的友情,也表达了在困境中仍有人伸出援手的欣慰。 结句“未妨窃比玉川公”,玉川公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号,诗人以玉川公自比,表达了自己在困境中坚守节操,自得其乐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四句诗,诗人将生活琐事与哲理思考融为一体,展现了其坚韧不屈、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使读者感受到生活的韵味和哲理。 |